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金城反击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6:36:17
在猛将如云的中国军队里,郑维山中将以“能打”而驰名。 

 

  

    1915年,郑维山出生在河南新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少年的郑维山,受其父亲的影响,13岁参加童子军,14岁参加少先队,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以赤卫队副指导员的身份参加了红军。参加红军后的郑维山,曾先后任排长?连指导员?团政委?师政委。1934年,不到20岁的郑维山任红30军88师政委。该师由全军的3个有荣誉称号的老团组成。郑维山率这支攻坚突击部队,作为红30军的开路先锋,展开山地攻坚?攻城拔寨?江河强渡等,打了一系列漂亮仗,初步显示出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在红4方面军,郑维山是出了名的“夜老虎”,他的胆识是大家公认的,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金城反击战就是郑维山策划和指挥的一个漂亮仗。

 

 

 

    1951年2月,郑维山以19兵团副司令员的身份,与司令员杨得志一起率部奔赴朝鲜战场,1952年6月,郑维山调任第20兵团代司令员。此时,中?朝?韩?美停战谈判正在开城板门店进行。谈判时断时续,进展缓慢,双方均以战场上的军事较量作为谈判的筹码。我军的作战指导思想随着谈判的展开作了调整。由过去实施大规模的战役行动,改为打长期的坚固阵地防御战,并结合实施有效的战术反击,大量消耗敌人。

 

    郑维山上任伊始,便马不停蹄地跑遍了兵团所有的主要防御阵地,侦察地形,了解敌情,同大部分师?团干部及部分一线官兵进行了广泛交谈。随即,兵团召开了师以上干部作战会议。会上,郑维山分别就防御作战与战术反击给部队明确了作战的基本要求和主要打法。单就战术反击,郑维山就设定了三种。第一种打法是“抓一把”。对于敌前沿利于我攻击的敌人,采取速打?速歼?速撤的方法,抓一把就走。第二种打法是“打敌反扑”,利用敌人有失必反的特点,选择敌人适当阵地,攻占后迅速改造地形,集中优势火力,大量杀伤反扑的敌人,适时撤出战斗。第三种打法是“固守阵地”,对于我改善防御态势有价值的阵地,攻占后与敌反复争夺,坚决固守。

 

    会后,20兵团各部队掀起了备战热潮,一面加紧阵地建设,一面积极进行战术反击的准备。

 

    恰逢志愿军发动秋季攻势,由于各部队贯彻郑维山的作战思想坚决,准备充分,在郑维山的指挥下,20兵团的战术反击打得有声有色,战斗发展相当顺利。作战仅2个月,就夺取敌阵地50余处,打退敌人反扑800余次,歼敌万余人。连续战斗数月,不仅消灭了大量敌人,锻炼了部队,而且把战斗的焦点推到了敌人的防御前沿。战绩反映到我最高统帅部,毛泽东高兴地说:“这种打法好,这叫做‘零敲牛皮糖>。如此下去,必能制敌于死命,迫使敌人妥协,最后结束朝鲜战争。”

 

    时至1953年4月,由于我军有效的战术反击,因战俘问题中断了6个半月的停战谈判恢复了。但到5月,美第8军前任司令范佛里特发表文章,反对妥协,扬言要彻底取得“军事上的胜利”,以军事方式解决朝鲜问题。

 

    5月7日,南朝鲜总统李承晚在汉城举行记者招待会,声称要向鸭绿江进行一次全面的进攻,甚至狂言“必要时单独作战”。

 

    其时,敌我双方的防御阵地是这样的。我方阵地成“凹”字形,敌人阵地成“凸”字形。敌人凸进来的那部分,宽约20公里,纵深近9公里,且由东向西有938.2?973?883.7和949.2高地等几座大山,与我方阵地相比,高出一二百米。我夏季攻势的目标就是吃掉敌人“凸”字形防线的突出部,拉直金城以南战线,把我军防线推到敌第二防御地带去。整个夏季攻势分三个阶段。要想达成夏季攻势的战役目标,必须首先攻占973?883.7高地等敌人占领的前沿支撑点。由于敌人防御阵地的突出部,正是在第20兵团第60军的防御地段上,首先攻占这几个高山阵地的任务自然落在了第20兵团身上。

 

    说实在的,郑维山早就想拿下这几个高地了。不用说像郑维山这样的高级军事指挥员,就是稍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懂得占领这几个高地的军事意义。敌人这几个制高点,突出我方阵地一大块,且高出我方阵地一二百米,敌人可以俯视我方纵深和前沿部队侧后,对我方防御构成很大威胁。假如停战线以此划定,双方各自后撤2公里,我方纵深将无险可守,对今后巩固战线也将十分不利。但要想拿下这几个高地,难度很大。这一点,郑维山心里也十分清楚。

 

    防守在这几个高山阵地是敌人的1个加强团的兵力。整个防线,自1951年夏季开始经营,已形成坚固阵地防御体系。这一线阵地被“联合国军”以美国当时的总统杜鲁门的家乡——密苏里州的州名命名,称之为“密苏里防线”。它与美国著名的“密苏里号”军舰同名。敌人把这一防线这样命名除寓意“胜利”之外,大有将此线比作钢铁军舰般坚强,如同总统家乡一般安全之意。并且,敌我阵地前沿都在高山顶上,海拔都在几百米以上,之间深沟相隔,地形复杂,距离又远。

 

    怎么打?随着郑维山数次来到前沿观察地形,并同指战员们广泛交谈,一个大胆的设想在他的心中形成了。5月上旬,第20兵团召开作战会议。巨大的掩蔽部里,坐满了兵团各军军长?政治委员和参谋长。参加会议的还有新到任的第3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副政委杜义德,还有从国内来观战的李天佑?李成芳等高级将领。作战会议开门见山,主要围绕“怎么打”这个焦点展开讨论。

 

    会上,郑维山提出了实施大潜伏的设想。郑维山说:“敌人阵地工事坚固,地形有利,但也因此容易松懈麻痹,戒备不严,造成我可乘之隙。另外,我在观察地形时发现,敌人前沿和侧翼都有大片树林,可供部队隐蔽潜伏。”“我之所以想用潜伏的办法,”郑维山接着说:“主要考虑到,敌我阵地主峰相距2~3公里,中间呢,又有大川深谷相隔,不利于我炮兵火力的发挥和步兵的集结。如果我们提前把部队隐蔽集中在敌前沿,第二天黄昏发起攻击,前半夜就可完成进攻战斗。这样,可以有4~6小时的时间改造工事,部署兵力?火力?组织步炮协同?补充弹药。待第三天敌人反扑时,我军早已作好战斗准备,可有效地反击敌人。”

 

    “现在的问题是”,说到这里,郑维山稍作停顿,用目光扫视一圈儿后说:“对强攻敌人1个加强团设防的坚固阵地实行战前潜伏,要出动多少兵力?兵力少了,显然不行;多了呢,潜伏成功的可能性将大大缩小。过去,我们搞过许多次潜伏,但毕竟人数少,好办。我初步概算了一下,这次少则也得三四千人。这么多人潜伏到敌人阵地前,能隐蔽好吗?更何况,潜伏时间将近一昼夜,这么多人吃喝拉撒睡怎么办?一旦被敌人发现,在敌人密集火力的打击下,会出现什么局面等等,这些问题我们都得考虑到。现在我把我的设想和考虑到的问题摆了出来,供大家讨论。当然大家还有别的方案或设想,也可以摆出来。”

 

    郑维山讲完以后,会场上出现了相当一段时间的沉默。大家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在与会者中间,有一个人兴奋异常,跃跃欲试。他,就是第60军军长张祖琼。他的设想与郑维山所谈的竟不谋而合!其实,关于大潜伏的设想,已在张军长的脑海中酝酿已久。张军长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第一个站了起来。“我同意司令员提出的大潜伏的设想。我认为,实施大潜伏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张军长说。接着,张祖琼分别就大潜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一作了详细的阐述。张祖琼发言之后。其他同志陆续发言,围绕大潜伏的方案,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打算。郑维山越听信心越足,他一拍桌子,说:“打!出了问题我负责!”于是,采用潜伏手段打掉敌人加强团阵地的作战决心就这样定了下来。

 

    会后,兵团投入到了紧张而有序的备战之中。从整个作战计划的制定到大潜伏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相应对策,郑维山都一一过问,抓好落实。部队临出发前,郑维山特意把第60军担任突击队的连队干部请到兵团部,他把来自祖国的慰问品拿了出来,一边招待他们,一边询问潜伏的准备工作情况。郑维山还特意指出:要注意冲击道路的选择。潜伏时,山地死角可以利用,但是,战斗发起,坡度大,难攀登,会增大困难。

 

    大潜伏的作战计划付诸实施了。2个团的前进指挥所?4个营部?15个半的步兵连?4个机枪连共3500多人,悄悄潜伏到了敌人阵地前沿。突击连离敌人前沿不到200米。潜伏部队如果咳嗽或睡觉打呼噜,敌人都能听到。敌人在60~70度的陡坡上,从上往下扔手榴弹,就可以甩到潜伏区。至于步枪?机枪?小炮?大炮的威力就更不用说了。整个潜伏部队都处在敌人射程和火力网之内。这实实在在是一着险棋。战场情况瞬息万变,这么多人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潜伏将近20多小时,一旦被发现,将遭受全军覆没的危险。

 

    1953年6月10日,这一天的黎明似乎来得特别早,这一天的时间又似乎过得特别慢。“这一天是我一生难忘的日子,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数着过的。”担任主攻任务的第542团团长武占魁后来回忆说。这一天,郑维山和兵团其他领导们的心情一样,一整天坐镇在兵团指挥所里,在担心?焦虑中度过的。郑维山自信各项准备扎实?周密?细致,也更坚信参加潜伏的每个指战员都会自觉遵守潜伏纪律,克服各种困难。但在取得成功之前,每一刻,同样都隐含着失败的因素,更何况这本来就是一次冒着很大风险的作战行动。这一天还算顺利,除了黄昏时分,我潜伏区曾两次遭受冷炮牺牲30多名战士外,敌人没有发现我潜伏部队。

 

    晚8时20分,几发信号弹划破夜空,我军声东击西的炮火准备开始。敌阵地的两侧山头炮声隆隆,火光冲天。我两支部队分别向两翼山头发动佯攻。敌人误以为我要向两侧发起进攻,立即集中兵力火力还击。突然,又有几发信号弹升上天空,我军即将对其发起冲击的敌902.8?973和883.7高地,立即被密集的炮火覆盖,成了一片火海。对于这几个山头,我炮兵特别“照顾”,数次的假延伸,数次的重复射击,不仅有效地摧毁了敌防御工事,还杀伤了大量在我假延伸中伺机反击的敌人。

 

    山坡下的潜伏部队,见我军炮火如此威猛,一片欢呼,待我炮火向纵深正式延伸后,突击部队立即向各自目标发起冲击。山头上火光闪闪,杀声震天,冲锋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响彻峡谷。战士勇猛,进攻神速。突击队的出现,如神兵天降,一下子打得敌人溃不成军。

 

    战斗已进行1个多小时,按原定计划,1个多小时,足够攻占敌人阵地,但前面的战况却迟迟没有上报。

 

    郑维山急了,他拿起电话:“张祖琼吗?怎么搞的,仗才开始就放羊啦!”张祖琼心里也很着急,他说:“我们正搜集情况,很快上报。”不久,战况报上来了。各突击队总共用了70分钟,就攻占了预定目标902.8高地?973高地?883.7高地——敌军第27团防守的大部分阵地。歼灭第27团第1营?2营?3营和师部搜索连。郑维山听后十分高兴,指示张祖琼:“坚决打敌反扑,同时,加强工事的改造和抢修,迎接敌人明天更大规模的反扑。”11日天刚亮,敌机来到我占领阵地上空,实施侦察和轰炸扫射。随后,又组织了3个团的兵力,在炮兵的掩护下,向我轮番反扑。

 

    郑维山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精神依然振奋。突然,电话铃响了。“郑司令员吗?我是张祖琼。部队弹药供应不上,请兵团支援一下。”郑维山决定用汽车运。他特意指示后勤部门:“装车在坑道内,选择好道路,掌握好时机加大油门冲过去。”效果不错,10辆弹药车,冲过去了9辆。激战,在夜以继日地进行着。

 

    我突击部队,苦战4昼夜,先后击退敌人1个排至2个营的兵力进攻190余次,歼敌7812名,巩固了全部阵地。大潜伏成功了!3500多名步兵,几百门大炮,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潜伏长达20多个小时,这不能不说是中外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而突击部队仅用1个小时零10分钟歼敌1个团大部,并占领敌该团高峰阵地,首创我军防御作战以来一次歼敌1个团大部的范例。为此,第20兵团及第60军受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联合司令部的通报嘉奖。

 

    郑维山此时的心情可以想象。这毕竟是他代理第20兵团司令员一年多来所指挥的最大的一仗,也是他离开朝鲜前的最后一仗。当人们欢庆胜利的时候,却不见了代司令员郑维山的影子。有人看见,他竟然在作战室的桌子上睡着了,五六天来,他几乎没有合过眼。高度紧张过后,他睡得十分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