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省长的误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20:18:22

李省长的误判

长平 

尽管中国总理温家宝在记者会上背诵了更多的诗句,但是对于很多媒体人来说,今年中国两会中印象最深刻的事件,还是鸿忠抢笔37日,湖北省长李鸿忠接受记者采访时,听到一位女记者问及邓玉娇案,颇为惊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她是哪个媒体的,并声称要找她所在报社的社长。更加令人错愕的是,李省长伸手抢走了女记者手里的录音笔,数小时以后才由工作人员归还。

有人援引《刑法》第263条规定——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或者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认为李省长涉嫌抢劫犯罪。李省长却认为,这件事连道歉都不涉及。他对这个举动的解释是,我们担心她不是记者,就把录音笔拿去看看了。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解释。李省长的怀疑,源于她问到了邓玉娇案。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就可能不是记者了呢?显然,他认为在这样的场合,即便没有经过特别筛选和培训,记者也应该心照不宣地,问一些正面的问题,让领导回答起来方便,也让读者感觉到社会的和谐。

李省长的判断来自他的经验以及他对这个社会的认知,其实并没有那么离谱。参加两会的中国国内记者,的确会受到一些纪律的约束,同时会有很强烈的自律意识,基本上不会提问题。以前几乎所有记者都是这样,现在大部分记者仍然是这样。

几年前,李鸿忠调任深圳市委书记兼市长时,上任伊始,就喊出在深圳,请首先监督我的豪言壮语,宣称今天我郑重立下了军令状,不仅要请党内各位同志监督我,也欢迎全市人民、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监督我。今昔对比,有人感到惊讶。其实李鸿忠并不觉得有什么矛盾之处。他在抢笔事件之后,还主动对记者提到了在深圳的言论。像这样热情欢迎媒体监督的官员还有很多,他们之所以如此豪放,是因为他们认为媒体都是可控的,而且是训练有素的,懂得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

一直有人期待,在总理的记者会上,国内记者就李鸿忠事件提问。这些人对时局的判断,并不比李省长更准确。记者会上看似随机的点名,都碰巧落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头上。对于这几家媒体来说,记者提问会是严重的政治错误。

李省长的判断失误在于,他没有看到媒体的变化。第一,媒体的市场化和记者的职业化转型,已有若干年了。向他发难的记者刘杰小姐,来自人民日报集团的《京华时报》。跟李省长以为她不是记者相反,在这些媒体的从业者看来,这样的记者才是真正的记者。无论从媒体市场还是新闻专业主义的立场看,记者都不应该成为领导的喉舌,问一些不痛不痒甚至溜须拍马的问题。假如我的猜想没错的话,《京华时报》不会真的惩罚刘小姐,因为这次事件对该报的声誉和市场功大于过。

第二,李省长忽略了互联网的成长。在过去年代,这种事情过去以后,除了当事媒体和记者承受压力之外,就跟没有发生一样。但是如今无论怎样管制,网络仍然存在比传统媒体更大的空间,更少的自律。很多传统媒体即便没有收到禁令,也会认为涉及官员级别太高,自觉地沉默。但是网民们没有这样的媒体素养,反过来会迫使传统媒体人检讨自己的自律,然后打破规则,寻机报道,与网络构成循环互动。

2010-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