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晓光:剪纸作为一种当代艺术(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48:22

乔晓光:剪纸作为一种当代艺术(图)

2010-06-18 03:18:00 来源: 北京日报(北京)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整个6月,如果你碰巧在地坛公园里散步,不妨走进那座1530年建成的明代大殿内,你将看到一幅幅既熟悉又陌生的画面:在高楼大厦里,人们乘地铁,打台球,在拥堵的交通中驾驶和上学;王府井大街上,烤鸭店和星巴克的标志十分醒目……然而,它们的载体是剪纸。

  这些作品来自北京一月当代画廊的《空花·当代剪纸——乔晓光个展》。“这是个美国画廊,它不做民间艺术,只做当代艺术。”乔晓光说,画廊主人之所以要举办剪纸展,是因为他觉得剪纸就是中国的当代艺术。

  这是个颠覆性的观点,却依赖于乔晓光二十六年的实践。在本次个展之前,乔晓光已经将人们对于剪纸的刻板印象颠覆了好几回。2006年,在北京海淀剧场上演的现代舞戏剧《寻找娜拉》中,中国观众就不仅品尝到了挪威易卜生剧院带来的原汁原味表演,还惊叹于舞台背景中的剪纸作品。2008年,芬兰观众同样被中国剪纸震撼了,因为它表现的是流传千年的芬兰民族史诗《卡莱瓦拉》。不久后,美国著名文学作品《白鲸》也将用剪纸来呈现。乔晓光如此说明剪纸和西方文明的关系:比沟通更重要的是结合。

  从和西方文化结合,到如今和现代生活结合,乔晓光将剪纸的可能性进一步拓展。“这些作品的内容来自民间,又不完全是传统的民间纹样,它主要表现自己对现代生活的感受。”乔晓光说,他也说不清楚作品风格究竟是现代的,还是民间的。

  但乔晓光确信,人们能够和这些作品对话,因为它们直面现实。“当代艺术不就是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时代的感受吗?”在这个意义上,乔晓光将剪纸铰成了当代艺术。

  “其实,剪纸非常适合表现当代生活,因为它的表达很简洁,艺术语言很高级。”乔晓光认为,剪纸不仅仅是一门民间技艺,更为重要的是对造纸术“活”的传承。“书法、国画等是以笔墨纸砚为工具形成的纸文明传统,它们以官方和精英为主体,一直是中华文明的主流文化形态;剪纸、年画等是以图形纹饰为核心的纸文明传统,它是以乡村劳动妇女和农民为主体,一直以活文化的方式在乡村社会中自发地传承着。”早在2001年准备剪纸申请联合国“非遗”时,乔晓光就提出一个大胆的假设:中国古老的剪纸艺术传统,可以像中国传统的书法一样,在渐渐脱离了生活习俗实用功能后,以中国艺术传统的身份进入当代主流文化形态传承下去。

  乔晓光从1984年开始剪纸创作,自1990年起在中央美术学院开设剪纸课程,涉足剪纸的创作、研究和教学三个领域。“我最早只是学剪纸的样式,后来才明白它里面的文化内涵。”乔晓光说,如果剪纸光是有实用功能,是传不了1500年的,它一定跟中华民族的身心密切相关。在民间调查时他就发现,剪纸能够给那些“剪花娘子”的心灵带来很大的慰藉。“它是一种吉祥的纸文明,为人们的生存信仰服务。”

  当二十六年前乔晓光选择学习剪纸时,恰逢中国美术界“85新潮”来临,人人都在学习西方,乔晓光却着意于脚下这片土地,因为他想走出一条“从内到外”的新路。如今,他已经将剪纸看做当代艺术的有益补充。“当代艺术强调运用眼睛,但我们的眼睛常常被格式化,只想到三维、透视。相比之下,拿剪刀的手更加靠近人的内心。”


  乔晓光认为,西方农业社会消亡得早,剪纸这种文明形态早已失传,因而剪纸如今具备东方文明的独特性。“剪纸采用了隐喻的方式,也就是图中有图,效果就像传统版画一样,‘画中有戏,百看不腻’。”他举例道,自己铰了一个小孩拔萝卜的剪纸作品,在小孩后面有兔子,后面还跟着鹰。“外国朋友都说这里面有故事。”乔晓光说道。

  乔晓光说,人们对于剪纸都已“司空见惯”,要让市场和收藏界认识到它的“高级”,需要一个过程,而这取决于优秀艺术家如何去推动。“我着手解决的就是让这种弥漫在古典生活里的文化样式,在当下的文化中建立美学的合法性——由公共性转化为个人独创性。” (本文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