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误判与偏执冲击中美关系大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0 18:25:53
2010年08月12日 07:05:10  来源: 新华国际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对话者
杨洁勉(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
袁鹏(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所长)
赵可金(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侃如(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资深研究员兼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
沈大伟(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西格尔亚洲研究中心中国项目主任)
夏伟(美国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主任)
加藤千洋(日本同志社大学研究生院教授)
对话比对抗好
杨洁勉:看待中美矛盾与摩擦,首先需识别其性质,重视两国的结构性差异和原则性分歧,区分具体和战术性问题,重在增加双方战略共识和利益交汇点。其次,要识别源头和发展方向。如有些经贸摩擦源于美国国内政治周期,将随着两国经贸关系的加强而缓解。第三,应对中美具体矛盾与摩擦还要化整为零,分步解决。最后,还要防止某些突发事件的长期化,当前要特别警惕美国在黄海和南海问题上的具体部署发展成中美战略性对抗。
沈大伟:美中关系就是这样一种混合体,深度合作与相互依赖伴随偶然的紧张与摩擦。因而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在军事还是经济层面,两国并没有发生真正的冲突。
当然,两国在许多领域有经常性的分歧,但都不足以演变为真正的冲突。考虑到美中关系的复杂性,两国迥异的政治体制、价值观和国家安全关切,双边关系偶尔经历一些紧张,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自2009年11月以来,两国摩擦似乎在数量、频率和强度上都在增多增强。坦率地讲,我对此很担心,但并不认为双边关系会走向破裂,因为这是两国都无法承受的损失。
赵可金:从性质上来说,中美关系中的矛盾和摩擦决非不可调和的结构性矛盾,而是中美关系向深层发展后必然遇到的非结构性矛盾。具体来说,包括三类矛盾:
一是互动性矛盾。此类矛盾是中美关系交往产生的矛盾,交往必定产生矛盾,比如贸易摩擦、汇率争端等都属于此类矛盾,随着中美关系在各个领域交往的深入,此类矛盾将引发摩擦常态化的特征。
二是分配性矛盾。这是来自于对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与责任分配预期差异而产生的矛盾,比如朝核问题、伊核问题、东亚区域合作问题、气候变化问题等,受制于国力和能力的限制,双方对彼此的国际权利和国际责任有着不同的分配预期,产生分歧和摩擦是难免的。
搜索更多中美关系 亚洲观 的新闻
中日美三国专家谈近期中美摩擦:警惕误判与偏执冲击中美关系大局
中美南海博弈考验东盟各国
专家:美国中期选举挤压中美关系
《瞭望》:听周文重谈中美关系
美媒臆测中美可能爆发战争
未来十年,中美不会有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