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5:49:05
                                                                                                             王洪文
  1973年8月24日下午,王洪文又一次在人民大会堂,登上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主席台。与四年前不同的是,九大时他坐在一大片主席团成员之中,并不十分醒目。这一次,在十大上,他成了国内外瞩目的人物--主席台中央,在毛泽东的一侧是周恩来,另一侧便是他!
  又是别出心裁,这一次主席团的名单,采用了不同于任何一次全国党代会的主席团名单的排列方式:
  毛泽东
  周恩来  王洪文  康  生  叶剑英  李德生     张春桥
  (以下按姓氏笔划为序)
  江  青(女)  朱  德  许世友  陈锡联  李先念  姚文元    董必武  纪登奎  华国锋  吴  德 马天水  马  宁     马金花(女)  于会泳  邓小平 邓颖超(女)  王  体 王六生     王必成     王永祯  王秀珍(女)……
  在这张名单上,王洪文已成为中共第三号人物!
  在这张名单上,张春桥单列一行,因为他担任了大会秘书长!须知,中共七大的大会秘书长是任弼时,中共八大的大会秘书长是邓小平,这表明张春桥已在党内掌握重要实权。
  年届八十的毛泽东是中共众望所归的最高领袖。与四年前九大时相比,他已明显地苍老,尽管当他登上主席台时耳边不绝地响着"万岁,万万岁"的热烈呼声。
  七十五岁的周恩来显得瘦削,脸上浅褐色的老年斑明显增多。他已查出身患癌症,他的步伐依然是那么坚定,目光还是那样敏锐。
  与年迈的毛泽东、重疴缠身的周恩来相比,三十八岁的王洪文步履轻捷,充满着活力。他依然穿着一身军装,但比出席九大时多了领章、帽徽。
  在毛泽东用一口湖南话宣布"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现在开始"之后,周恩来拿起政治报告排印稿,念了起来。
  十大的政治报告由张春桥、姚文元起草,共分三个部分:关于九大路线;关于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胜利;关于形势和任务。虽然报告的基调仍是肯定"文化大革命",但在批判林彪集团时用了一句颇为形象的话:"语录不离手,万岁不离口,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
在周恩来念完政治报告之后,王洪文成为一千二百多位代表目光聚集的焦点。他开始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王洪文在报告中,完全肯定了中共九大,只是说九大党章中那段关于林彪作为"接班人"的话必须删去:
  "四年多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九大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都是正确的。九大通过的党章,坚持了我们党一贯的根本原则,反映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新经验,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政治生活中起了积极的作用。修改草案的总纲部分,保留了九大党章关于我们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基本纲领、基本路线等规定,结构和内容作了一些调整。条文部分改的不多,总的字数略有减少。九大党章总纲中有关林彪的一段话,这次全部删去了,这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一致要求,也是林彪叛党叛国,自绝于党,自绝于人民的必然结果。……"
  王洪文在报告中,强调了"反潮流",为那班"造反英雄"们助了威:
  "要有敢于反潮流的革命精神。毛主席指出:反潮流是马列主义的一个原则。许多同志在讨论修改党章时,联系党的历史和自己的经历,认为这是党内两条路线斗争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党在民主革命前期,曾经几次出现过错误路线的统治,在民主革命后期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在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占主要地位的情况下,也有过某种错误路线、某种错误观点一度被许多人当作正确的东西加以拥护这样的教训。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同那些错误的东西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并且取得了胜利。事关路线,事关大局,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就要出以公正,不怕撤职,不怕开除党籍,不怕坐牢,不怕杀头,不怕离婚,敢于反潮流。……"
  在一片掌声中,王洪文兴冲冲地结束了讲话。
  中共十大与前几次代表大会比较,是节奏最快的一次:七大开了四十九天,八大开了十二天,九大开了二十四天,而十大按预定的议程,只开五天。这因为十大肯定了九大路线,不用在制定政治路线上多花功夫,着重于补上因林彪集团下台而造成的空缺。
  8月24日举行开幕式之后,花四天时间分组讨论。王洪文突然成为接班人,成为小组讨论的热点。
  党内毕竟有许多正直的同志,即使在那样的政治高压之下,还是有人对王洪文提出了异议:安亭拦车卧轨,能算是"革命行动"?二十多万人用暴力踏平"联司",能算是"革命行动"?让这样的"造反司令"充当接班人,合适吗?妥当吗?
  在这个节骨眼上,上海组有人作了长篇发言,盛赞王洪文,给了王洪文有力的支持。此人不是张春桥,不是姚文元,却是那个"老干部"马天水!
  马天水的发言,令人作呕。
  "我觉得洪文同志到中央工作以后,进步很大,看问题、讲话,都很深刻,很全面,对我教育很深。……"
  马天水历数"造反司令"王洪文在上海的"造反"功绩,然后,竭尽吹捧之能事:
  "我和洪文同志相处工作多年,我觉得他看问题、想问题很全面,有组织工作、领导工作的能力,不是一个只会冲冲杀杀的人,这一点我可起誓!"
"春桥同志、文元同志长期在中央,上海是洪文同志主持工作。我觉得:洪文同志至少比我强得多!……"
  这一席又"起誓"又拍着胸脯说的话,倘若出于张春桥、姚文元或者王秀珍、徐景贤、陈阿大之口,也许"感染力"就差了许多,由久经沙场的"识途老马"说出,便产生很大影响。
  就连江青,虽然没有直接听到马天水的发言,但很快有人向她汇报,她跑来紧握马天水的手:"马老,你讲得好,讲得真好!"
  8月28日,王洪文的名字,再度出现在中共中央委员名单里。
  耐人寻味的是,"王"与"邓"都是四划。在公布主席团名单时,"邓"在"王"前;公布中共中央委员名单时,"王"在"邓"前。
  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中共中央于1973年3月10日,决定恢复邓小平党的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职务。毛泽东对邓小平多次采取了保护性措施:在八届十二中全会上,江青要求开除邓小平党籍时,毛泽东未予同意。当戚本禹编了一本《中国赫鲁晓夫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言论集》,内中亦收入邓小平言论,毛泽东亲笔圈掉了邓小平的名字。
  曾被作为"中国第二号大走资派"打倒的邓小平,被选为中共十届中央委员,使他成为大会的一个热点人物。
  在中共十届中央委员的名单中,还有马天水。他因为对张、姚、王曲意逢迎,从候补中央委员成为中央委员。
  8月31日,中共十届一中全会在京举行,王洪文擢升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名列第三。
  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周恩来  王洪文  康  生  叶剑英 李德生
  (以下按姓氏笔划为序)
  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  王洪文  叶剑英  朱  德  李德生
  张春桥  周恩来  康  生  董必武
  中央政治局委员:毛泽东  王洪文  韦国清  叶剑英  刘伯承
  江  青(女)  朱  德  许世友  华国锋
  纪登奎  吴  德  汪东兴  陈永贵  陈锡联
  李先念  李德生  张春桥  周恩来  姚文元
  康  生  董必武
  至此,王洪文作为中共第三号人物、作为接班人的地位,在全党内完全确立。
1966年的"造反英雄",成了1973年的中共中央副主席,王洪文取林彪而代之,成为毛泽东的"接班人"。
  张春桥在十大期间,见到上海国棉十七厂代表杨小妹,说了一句"名言":"十七厂贡献了一个王洪文!"
  外国记者敏锐地发表评论:"毛泽东选定了年轻的上海工人首领王洪文作为接班人。"
  还有的国外评论,说得不大客气了:"毛泽东习惯于自己指定自己的接班人。他最初选择了刘少奇,被他发动'文革'打倒了。他又选择了林彪,而林彪却反叛了他。这一次他指定王洪文为接班人,天晓得这个年轻的接班人后来会怎么样?"
  在召开中共十大的日子里,张春桥忙得喘不过气。他担任大会秘书长。须知,这个职位向来是由党内重要人物担任的--中共七大的秘书长为任弼时,而中共八大的秘书长则为邓小平。8月30日,中共十届一中全会公布选举结果: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李德生。张春桥呢?他的名字出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名单中。
  望着中共十届一中全会新闻公报,张春桥的心情是沮丧的:忙忙碌碌起草了中共十大的政治报告,忙忙碌碌担任了大会秘书长,结果只落得个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在他的名字之前,如今不仅多了一个第三号人物王洪文,还增加了叶剑英、李德生。
  望着叶剑英的名字,张春桥由沮丧转为恼怒了。本来,在林彪集团覆灭之后,张春桥以为凭着他在庐山会议上的一身冷汗,理所当然会得以擢升。不料,林彪的倒台,却导致了"二月逆流"的平反,那一批在怀仁堂里坐在张春桥对面的老帅、副总理复出了!
  1971年11月4日,毛泽东在接见成都地区座谈会代表时,便宣布为"二月逆流"平反。毛泽东说:"你们再不要讲他(引者注:指叶剑英)'二月逆流'了。'二月逆流'是什么性质?是他们对付林彪、陈伯达、王、关、戚。王、关、戚那个'五·一六'要打倒一切,包括总理、老帅。老帅们就有气嘛,发点牢骚。他们是在党的会议上,公开的,大闹怀仁堂嘛!缺点是有的。你们吵一下也是可以的。同我来讲就好了。那时候我们也搞不清楚。"
  于是,老帅们、副总理们一一恢复名誉。就连被打成"二月逆流黑干将"的谭震林也平反了。显然,他们没有一个会与张春桥握手言欢的。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1973年9月13日--林彪自我爆炸整整两周年的日子,王洪文与毛泽东的合影,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
  《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新华社9月12日所发出的电讯《毛泽东主席会见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电讯提到了当选才十几天的中共中央副主席王洪文。
  这是王洪文有生以来第一次参加重大的外交活动。
  电讯全文如下:
  新华社1973年9月12日讯
  毛泽东主席9月12日下午五时会见了法兰西共和国总统乔治·蓬皮杜。双方在无拘束的气氛中,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法国外交国务秘书让·德利普科夫斯基参加了这次会见。
  贵宾们由周恩来总理陪同来到毛主席住处,首先在门口受到王洪文副主席的接待。
  毛主席、蓬皮杜总统见面时,双方长时间地握手。毛主席对蓬皮杜总统前来我国访问,表示热烈欢迎。蓬皮杜总统说:我为有机会同你见面,感到非常荣幸,因为你使世界改变了面貌。他还转达了戴高乐将军生前怀有的同毛主席会见的愿望。毛主席在随后的谈话中回顾说,十年前在戴高乐将军的推动下,法国在西欧国家中第一个同中国建立了完全的外交关系。他请蓬皮杜总统回国以后向所有他见过的法国朋友问候。
  会见时在座的有王海容、唐闻生、齐宗华、罗旭。
  《人民日报》刊登了中法首脑会晤时的照片。在中南海,毛泽东那间堆满古书的书房里,毛泽东、蓬皮杜居中,两侧为周恩来、王洪文。这样的外事安排,最清楚不过地向全世界表明了王洪文的接班人地位。
  这一时期,毛泽东总是在中南海他的书房里会见外宾。美国作家斯诺与毛泽东的长谈,也是在这间书房里进行。斯诺1971年在第四期美国《生活》杂志上曾这样描述过:
  "毛宽敞的书房里四面都是书架,书架上摆满了数以百计的中文书籍,其中也有少量的外文书籍。许多书中插着注有解释的、作书签用的纸条。大写字桌上高高地堆着报刊和手稿。这是正在从事写作的作家的工作室。通过宽敞的窗户,可以瞥见园景,据说主席亲自在园子里种植蔬菜和试种庄稼。……"
  当上中共中央副主席之初,王洪文进进出出于毛泽东的书房,一次又一次参加会见外国首脑。毛泽东确实把这个年轻人当作助手培养,寄予了厚望。毛泽东让王洪文与外国首脑见面,让他出现在照相机、电影摄影机、电视摄像机镜头前,树立他的威信,便于他接班,每一次参加会见外国首脑,都是对王洪文的一次大宣传:他的名字出现在众多的电讯上,他和毛泽东、周恩来、外国首脑的合影,印在中国的大报小报上,印在世界各国的报刊上。
"Wang Hongwen",随着新闻媒介的传播,原本不名一文,如今在全世界享有颇高知名度。
  1973年9月23日下午,毛泽东会见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副总统侯赛因·沙菲,进行两小时的交谈。在座的是周恩来和王洪文。
  1973年10月13日下午,毛泽东会见加拿大总理皮埃尔·埃利奥特·特鲁多总理。参加会见的是周恩来和王洪文。在中南海的书房里,特鲁多总理坐在毛泽东和王洪文之间,周恩来反而被安排在一个角落里,他和毛泽东之间坐着外交部部长助理、毛泽东的侄孙女王海容。
  1973年11月2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书房会见澳大利亚总理爱德华·高夫·惠特拉姆。陪同会见的是周恩来和王洪文。
  五天之后--1973年11月7日,毛泽东会见塞拉勒窝内共和国总统史蒂文斯。坐在毛泽东两旁的还是周恩来和王洪文。
  1973年12月9日,当毛泽东会见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陛下和皇后时,王洪文和周恩来在座。这时的王洪文,坐在那格子布沙发上,已不像最初几次那般拘谨,正襟危坐,毕恭毕敬,而是翘着二郎腿,斜倚在那里。
  在1973年,王洪文参加了这样六次高级首脑会见。在外国记者的眼里,王洪文也就成了中国的首脑人物。一位英国记者写道:"三十八岁的上海造反领袖王洪文,已明白无疑地成为毛的继承人。毛在中共十大之后每一次会见外国首脑,坐在他的两侧总是周和王。周已七十五岁,是毛的同辈战友。因此,毛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向全世界表明,王是他的接班人。未来的中国,是王洪文的中国。毛显然已经吸取林彪事件的教训,不再把接班人的名字写入中共党章。但是,毛仍明确地指定了自己的接班人。因为毛毕竟已是八十老翁,随时都可能发生意外。毛在生前指定接班人,为的是在他突然亡故时,可以使人口众多、派系纷争激烈的中国,有一个众所公认的领袖,避免中国的内战和混乱。……"
  这位英国记者是有眼力的,说出了毛泽东没有说出的潜台词。
  1974年上半年,毛泽东依然采用"毛、周、王"的阵营,十次会见外国首脑:
  1月5日上午,会见日本外务大臣大平正芳;
  2月22日下午,会见赞比亚共和国总统肯尼思·戴维·卡翁达博士;
  2月25日,会见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革命委员会主席、政府总理胡阿里·布迈丁;
  3月25日下午,会见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总统朱利叶斯·克·尼雷尔;
  4月2日,会见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及副首相兼国防大臣、人民武装力量总司令乔森潘;
  5月7日上午,会见塞内加尔共和国总统列奥波尔德·塞达·桑戈尔;
  5月11日晚,会见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总统布托;
  5月18日,会见塞浦路斯共和国总统马卡里奥斯大主教;
5月25日,会见英国首相希思;
  5月29日下午,会见马来西亚总理侯赛因。
  这样的"毛、周、王"模式,在会见外国首脑人物时,总共进行了十六次。
  1974年6月1日,就在会见马来西亚总理侯赛因之后,周恩来病重,不得不住入北京医院。他在5月19日、23日、25日曾三次发生缺氧病状,大夫劝他必须入院动手术。从此,周恩来总是在北京医院会见外宾。
  1974年7月5日,报上刊登周恩来会见美国民主党参议员亨利·杰克逊和夫人时,首次披露了会见地点是北京医院。周恩来病重的消息,在全世界引起了震动。
  毛泽东也许久没有露面。1974年9月4日,毛泽东在书房会见多哥总统埃亚德马时,坐在毛泽东之侧的,不再是王洪文,而是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
  从此之后,毛泽东会见外国首脑,再也没有要"王副主席"参加!
  是王洪文外出了吗?不,王洪文在北京。
  毛泽东有意疏远了王洪文,使王洪文的接班人的形象逐渐变得模糊起来。用外国记者的话来说,"王洪文失宠了"。
  9月10日,毛泽东会见尼日利亚联邦军政府首脑戈翁将军,在座的是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
  9月19日上午,毛泽东会见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总统达达赫,陪同会见的是邓小平。
  10月5日,毛泽东会见加蓬共和国总统邦戈,在座的还是邓小平。
  10月20日,毛泽东在湖南长沙会见丹麦王国首相哈特林,在座的居然仍是邓小平。
  毛泽东从1974年10月13日凌晨,由汪东兴陪同,乘火车抵达长沙,在那里竟住了一百一十四天,直至1975年2月3日才返回北京。
  在长沙期间,毛泽东六次会晤外国首脑。继会见丹麦首相之后,那五次会见,也始终没有王洪文的份。
  11月6日晚,毛泽东在长沙会见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总理兼外长威廉斯博士,李先念陪同。
  11月12日下午,毛泽东会晤也门民主共和国主席鲁巴伊,邓小平陪同。
  12月17日,毛泽东会见扎伊尔共和国总统蒙博托,由邓小平陪同。
  1975年1月,毛泽东在长沙会晤马耳他和联邦德国贵宾,陪同者仍为邓小平或李先念。
  王洪文"失宠",连外国记者都已看出来了。作为"接班人",王洪文怎么会那样快失去了毛泽东的信任?
  林彪从1969年4月中共九大被确定为"接班人",到1970年8月庐山会议(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上"翻车",不过一年零四个月。
  王洪文从1973年8月中共十大成为"第三号人物",到1974年7月17日受到毛泽东尖锐批评,连一年都不到!
  是毛泽东亲自选定了王洪文为接班人,他是王洪文坐着"火箭"上升的推力;又是毛泽东发觉王洪文不适宜于作为接班人,特别是几经教育之后王洪文仍不悔改,毛泽东对他投了不信任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