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台灣高考歷史考題, 聽說超簡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1:40:14
入學考試中心
九十六學年度指定科目考試試題
歷史考科
-作答注意事項-
考試時間:80 分鐘
作答方式:
˙選擇題用 2B 鉛筆在「答案卡」上作答,修正時應以
橡皮擦拭,切勿使用修正液
˙非選擇題使用較粗的黑色或藍色原子筆、鋼珠筆或中
性筆,在「答案卷」上作答
祝考試順利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九十六學年度指定科目考試試題
歷史考科
-作答注意事項-
考試時間:80 分鐘
作答方式:
˙選擇題用 2B 鉛筆在「答案卡」上作答,修正時應以
橡皮擦拭,切勿使用修正液
˙非選擇題使用較粗的黑色或藍色原子筆、鋼珠筆或中
性筆,在「答案卷」上作答
祝考試順利
第 1 頁 96年指考
共 7 頁 歷史考科
- 1 -
第壹部分: 選擇題( 佔80 分)
一、單選題( 7 2 分)
說明:第1至36題,每題選出一個最適當的選項,標示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
每題答對得2分,答錯或劃記多於一個選項者倒扣2/3分,倒扣到本大題之實
得分數為零為止,未作答者,不給分亦不扣分。
1. 社會區分階級是常見的現象,但依據的理論基礎各異。下列哪一社會階級的區分是建立在宗教
理論上?
(A) 先秦的中國 (B) 古代的希臘 (C) 中古的歐洲 (D) 古代的印度
2. 一份雜誌強調要「去遺傳的科舉思想,進於現世的科學思想;去主觀的武斷思想,進於客觀的
懷疑思想。」這份雜誌最可能是哪一時期的產物?
(A) 革命運動 (B) 新文化運動 (C) 新生活運動 (D) 文化大革命
3. 1990年代,有一位作家在〈一種逝去的文學?〉的文章中說:「那邊要統,這邊要獨。『漢』『賊』
早已兩立,『敵』『我』正在言歡。四十年前的神聖使命,成了四十年後的今古奇觀。」此一「逝
去的文學」所指為何?
(A) 古典文學 (B) 鄉土文學 (C) 反共文學 (D) 現代主義文學
4. 史家指出,中國歷史上某一時期「有極關重要者四事」:一為中國版圖之確立,二為中國民族
之摶成,三為中國政治制度之創建,四為中國學術思想之奠定。這應是指哪一時期?
(A) 商周時期 (B) 秦漢時期 (C) 魏晉時期 (D) 隋唐時期
5. 有位日本高級官員說:「為了讓本島人與內地人無所差異,又有必要在實質上體認皇道之精神,
對事物的看法也必須與內地人相同。若語言、姓名、風俗、習慣等,也能與內地人無所差異,
則是最理想的事。」上述談話最可能出自何人之口?
(A) 1895年日本內閣總理伊藤博文 (B) 1895年的台灣總督樺山資紀
(C) 1898年的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 (D) 1919年的台灣總督田健治郎
6. 某書描述:「各國的作家和思想家在這裡均可受到熱烈招待。這裡出現了一些由豔光四射且博
學多才的名媛主持的聚會,作家、學者們可以海闊天空地談論各種問題,參與者常因其口才和
機智而聲名大噪。」這種情景最可能出現在何時何地?
(A) 古典希臘時代的雅典 (B) 文藝復興時期的米蘭
(C) 宗教改革時期的倫敦 (D) 啟蒙運動時期的巴黎
7. 「如果上帝啟示獲利的機會,則選民必須遵循上帝的召命而用心追求。人雖然不可為私利而致
富,但是可以為上帝勞動而致富。」這最可能是下列哪一種人的經濟觀念?
(A) 隨商船到亞洲的耶穌會士 (B) 信奉伊斯蘭教的西域商人
(C) 源自喀爾文教派的清教徒 (D) 掌控東南亞金融業的華人
8. 一位史家討論英國婦女地位的變化說:「政府部門急遽膨脹與男子短缺,使婦女的社會、經濟
力量突然獲得進展。婦女就業人數從217萬人成長到297萬人,增加了80萬人。過去,她們充當
女侍,或待在父母身邊,或依附丈夫;現在,她們離家工作,甚至遠離家鄉,取得獨立的社會
地位。」這是描述何時的情況?
(A) 北美洲獨立戰爭期間 (B)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C) 世界經濟大恐慌期間 (D) 波斯灣戰爭危機期間
96年指考 第 2 頁
歷史考科 共 7 頁
- 2 -
9. 1860年代以後,台灣政治經濟重心逐漸由南部轉移至北部,其主要原因為何?
(A) 南部米糖生產下降,經濟蕭條,造成人口往北移動
(B) 南部多颱風與地層下陷,天災頻傳,迫使人口外移
(C) 北部移民來源複雜,經常發生變亂,必須駐兵鎮壓
(D) 北部發展茶與樟腦,山區大舉開發,經濟發展快速
10. 歷史家評論某一政權,指出:「他的帝國實為新、舊秩序的混合。一方面,他改變國家的社會
與經濟結構,保留象徵自由、平等、博愛的三色旗,是新秩序的保衛者;另一方面,他雖號稱
革命之子,實為開明專制的精神後裔,忽略主權在民而行絕對君權,強調平等而不重視自由,
注重秩序與階級。」評論中的「他」是指何人?
(A) 建立法蘭西帝國的拿破崙 (B) 成立清教政權的克倫威爾
(C) 背叛民國而稱帝的袁世凱 (D) 二戰之前土耳其的凱末爾
11. 報紙報導某次大選是:「一場富有歷史意義的選舉,投票所外排隊的人潮長達一哩。1600萬黑
人與950萬白人、亞裔人和其他有色人種,都出來行使公民權。」認為:「在這塊長期遭受種族
迫害的土地上,這場選舉象徵民主的誕生,也象徵一個英雄為了對抗種族隔離所作的長期奮
鬥。」這篇報導中的「選舉」與「英雄」所指各為何?
(A) 1860年的美國大選;林肯 (B) 1960年的美國大選;金恩
(C) 1962年的古巴大選;卡斯楚 (D) 1995年的南非大選;曼德拉
12. 官員質問某人:「這些是你的書嗎?你會撤銷你的主張嗎?」這人堅持:「我只接受《聖經》的
權威和自己良心的約束;我不能撤回我寫的任何東西,因為我的良心是跟隨著《聖經》的,而
昧著良心做事既不穩妥,也不正確。」這應是下列哪兩造的對話?
(A) 馬丁路德與羅馬教廷的官員 (B) 伽利略與異端裁判所的法官
(C) 耶穌與巴勒斯坦的羅馬總督 (D) 蘇格拉底與雅典的大陪審團
13. 有一國家的統治者實施開明專制,積極支持地主階級,使他們成為國家的中堅;選拔優秀人才
進入政府服務,形成有效率的文官集團。國家又建立強大的軍隊,逐漸發展成為強權。這個國
家應是:
(A) 彼得大帝時的俄羅斯 (B) 明治維新以後的日本
(C) 統一德意志的普魯士 (D) 加富爾主政的義大利
14. 有一個文學派別,不再強調感情與辭藻,而著眼於描繪具體的事實,並將科學的原理應用在社
會現實的分析上。這個文學派別應為何?
(A) 十八世紀後期的古典主義 (B) 十九世紀前期的浪漫主義
(C) 十九世紀後期的寫實主義 (D) 二十世紀中葉的存在主義
15. 根據右圖這幅標題為「英格蘭白人奴工」的版畫內容推測,「英格蘭
白人奴工」所指應為何?
(A) 美國獨立戰爭時,被強制勞動的英軍俘虜
(B) 十八世紀初期,流放到澳洲勞工營的罪犯
(C) 十八世紀後期,英國工廠僱用的童工女工
(D) 二次大戰期間,納粹集中營裡的英國戰俘
第 3 頁 96年指考
共 7 頁 歷史考科
- 3 -
16. 某篇論文指出:一位君主因為信佛者甚眾,影響國計民生,所以強迫僧侶還俗,甚至徵調為兵;
又沒收寺產,充為國用,因此「租調年增,兵師日盛」。這篇論文最可能的主題應是下列何者?
(A) 佛教的傳播 (B) 寺院與經濟 (C) 稅制的變革 (D) 兵制與國防
17. 史書描述某一民族因人口過剩而向外殖民,指出:這一個民族移殖所到之處,其制度、宗教和
生活方式亦隨之而至。他們比照自己的母邦,建立獨立自主的城邦。新殖民城邦隨即發展與母
邦相似的經濟生活,產生與母邦相似的社會、政治紛爭。這一個民族應是:
(A) 西元前七世紀向外移民的希臘人 (B) 十七世紀中移往美洲的英國清教徒
(C) 十九世紀初移民東南亞的中國人 (D) 二十世紀中移民巴勒斯坦的猶太人
18. 漢初一位學者稱許某學派「序君臣上下」的論點,認為有助於政治秩序的建立,但也批評這個
學派「內容廣博,卻不易掌握其要點;學習者雖花力氣,獲得的成效卻很少。」這個學派最可
能是指: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19. 一位生長於魚米之鄉的湖湘子弟,在家書中提到軍旅生活說:駐地「風沙漫天,冰雪載地,石
田千里」,因此軍隊必須修築道路,以運載軍需,並在沿途栽植楊柳,以防風沙。這種情況與
下列哪一事件有關?
(A) 成吉思汗西征 (B) 明軍攻打蒙古 (C) 清軍平定新疆 (D) 共軍抗美援朝
20. 某一部族領袖感嘆:從祖先遷居中國境內之後,常受漢人欺凌,雖有王侯名號,卻無實際的領
土,與平民無異。他因此鼓動分散於中國境內的部落反抗朝廷,並建立了政權。此部族應為:
(A) 匈奴 (B) 契丹 (C) 蒙古 (D) 女真
21. 資料一:法律規定,夫妻口角後,妻上吊自殺,丈夫不受處分。如果是夫因此上吊自殺,妻要
被判處「絞刑」。
資料二:一對夫妻爭吵互毆,丈夫氣不過上吊自殺。地方官原來判處妻子「絞刑」,但後來皇
帝指示:「婦之於夫,猶臣之於君,子之於父,同列三綱,所關綦重。」便改判「斬
立決」(即時執行斬首)。
從這兩則資料判斷,下列哪一項敘述是正確的?
(A) 中國傳統社會具有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的特色
(B) 皇帝尊重官員的判決,也遵照法律規定判刑
(C) 皇帝改判更嚴厲的處分,是為了維護綱常名教
(D) 皇帝任意破壞法律,使法律喪失維護綱常名教的功能
22. 長江三角洲自中唐以後農業發達,一向是糧食輸出區;但明末以來,卻需仰賴外地輸入糧食。
這種現象與下列何者最有關?
(A) 改種經濟作物,造成糧作不足 (B) 戰亂頻仍,農業生產遭到破壞
(C) 水利失修,造成糧食生產減少 (D) 新作物傳入,飲食習慣漸改變
23. 一位臺灣士紳為慶祝戰爭結束,寫了一副對聯:「四百餘里鯤鯓已去復返;五十一年婢僕垂死
重生。」這位士紳要慶祝的是哪一事件?
(A) 台灣民主國成立之際,慶祝台灣脫離清朝統治
(B) 日俄戰爭中,日本戰勝了俄國,成為亞洲強權
(C) 一次世界大戰,日本戰勝,一躍成為世界強權
(D) 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臺灣回歸中華民國
96年指考 第 4 頁
歷史考科 共 7 頁
- 4 -
24. 宋代城市的規模、機能與城市生活型態,有延續前代而發展,也有因應新情勢而變革。下列選
項中,何者為宋代明顯不同於唐代的新發展?
(A) 城市商業繁榮,商幫勢力興起 (B) 官府維持夜禁,但准許延長營業時間
(C) 茶館酒樓林立,說書、演戲等娛樂盛行 (D) 士大夫與庶民生活方式差異日趨擴大
25. 周代宗法制度是國家權力繼承和分配的重要基礎,強調「親親」、「尊祖」與「敬宗」,希望凝
聚國族成員的力量。但宗法制度發展到一定程度,也可能無法繼續維持封建秩序。下列哪一現
象可以說明這種變化?
(A) 宗廟祭祀活動頻繁,規模日大,導致民窮財困
(B) 邦國各自發展,親戚關係日遠,甚至相互兼併
(C) 強宗大族壟斷土地,使政府無法獲得足夠稅收
(D) 公卿大夫世襲,握有政權,促使官僚體制發展
26. 一位地方官員約束粵莊人民,不准參與漳、泉械鬥,並要求他們自備武器糧食,操演軍備,以
防守粵莊。這最可能是台灣何時的情況?
(A) 鄭氏時期 (B) 清領前期 (C) 清領後期 (D) 日治初期
27. 中國有一宗教,淵源於古代巫祝的傳統與方術中追求長生的思想;因天災疾疫流行,社會動亂
頻仍,信徒日眾;後來受到其他宗教的影響,也編纂經典、強化教義及組織,影響漸廣。這是
指哪一宗教?
(A) 道教 (B) 佛教 (C) 禪宗 (D) 白蓮教
28. 某人宣示:你們要遵守我的誡命,不可與你們要去的那地方的居民妥協。相反的,你們要摧毀
他們的祭壇,砍倒他們的神柱和神像。這段敘述應來自下列何者?
(A) 摩西率人出埃及時的聲明 (B) 周公東征時對軍隊的誓詞
(C) 墾首對移民台灣者的說法 (D) 拿破崙率兵征俄時的宣傳
29. 歷史上某一時代農民的處境為:必須負擔力役和實物租稅,不能任意遷徙或從事其他行業。耕
種時由地主提供農具、種子、牲畜,農民無法自行決定作物種類,也不得任意在地主的池塘中
捕魚、森林中打獵。這是何時何地的情況?
(A) 二世紀初的雅典 (B) 十一世紀的法國
(C) 十六世紀的華北 (D) 十八世紀的台灣
30. 右表顯示甲、乙、丙三國1950年與1980年的國民平均生產毛額(以1985年的美元為計價標準)。
根據本表判斷,甲、乙、丙三國最有可能分別是:
(A) 甲:英國;乙:法國;丙:西德
(B) 甲:台灣;乙:蘇聯;丙:日本
(C) 甲:日本;乙:西德;丙:美國
(D) 甲:美國;乙:台灣;丙:法國
31. 某博物館收藏一塊石版浮雕,如右圖。從浮雕的內容判斷,
這塊石雕最可能的來源是:
(A) 十六世紀初期探險家在安地斯山發現
(B) 十八世紀末葉軍隊遠征埃及掠奪所得
(C) 十九世紀中期科學家從克里特島挖出
(D) 二十世紀中期考古學家在吐魯番發現
年代 1950 1980 成長率
甲國 1578 11183 609%
乙國 3594 13408 273%
丙國 8931 15573 74%
第 5 頁 96年指考
共 7 頁 歷史考科
- 5 -
32. 有一時期,政府曾查禁多種書刊,包括《今日之中國》、《亞細亞月刊》、《救國時報》等,理由
不一,如:「詆毀本黨及政府」、「言論反動」、「宣傳漢字拉丁化」、「宣傳無政府主義」、「宣傳
階級鬥爭」等。這種情形最可能出現在哪一時期?
(A) 清末滿清政府查緝革命黨時 (B) 民初北京政府取締新思想時
(C) 南京國民政府控制思想之際 (D) 中國大陸發動文化大革命時
33. 人類為了適應環境,往往因地制宜,發展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物質文化。以中國新石器時代的考
古發現為例,下列哪一敘述可以說明上述觀察?
(A) 南方居室多「干欄式」建築,北方多「半穴居式」建築
(B) 南方農具多鍛造製成的鐵器,北方多範鑄而成的青銅器
(C) 南方住民多移徙逐水草而居,北方常深掘溝池、築城邑
(D) 南方墓葬多為磚造墓室結構,北方多為豎穴土坑木棺槨
34. 有位學者感嘆:竟然有儒者固守舊說,不了解社會變化,仍將工商業看成末流,並有壓抑工商
業的主張。他認為工業原本就受到古代聖王肯定,商業又能幫助生產者流通物品,二者都是根
本。他這種思想反映何種時代背景?
(A) 戰國,戰亂頻仍,經濟倒退,才會提倡工商以改善民生
(B) 魏晉,莊園經濟妨礙商業活動,有識之士提出改善意見
(C) 隋唐,胡商絡繹來華,壟斷市場,激起民間的反商情結
(D) 明清,工商業雖然發達,仍有士人對工商業者懷有成見
35. 清末內憂外患頻仍,政府為因應變局,乃進行多次改革。其中廢除八股文、興辦新式學堂、編
練新軍、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等措施,其實施的背景是:
(A) 鴉片戰爭後,朝野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開辦新式學堂,改革教育
(B) 英法聯軍之役後,駐華使節對總理衙門未能平等相待感到不滿,要求改善
(C) 台灣建省後,劉銘傳在台推行新式教育,成效良好,清廷乃將之擴及全國
(D) 庚子事變後,慈禧為洗刷反對變法之惡名,且欲對外人示好,故採行新政
36. 一份西方的航海日記記載來台貿易的情景,指出:海岸多沙丘,叢林散布。如能取得木材,適
於在港口南側築城,以便控制船舶出入。據漢人言,每年有日船二、三艘來此,向土人購買鹿
皮。也有中國船隻載來綢緞織物,與日人交易。這份日記最可能是:
(A) 十六世紀葡萄牙人探勘蘇澳所寫 (B) 十七世紀荷蘭人探勘安平時所寫
(C) 十八世紀英國人探勘淡水時所寫 (D) 十九世紀法國人探勘基隆時所寫
二、多選題( 8 分)
說明:第37至40題,每題各有5個選項,其中至少有一個是正確的。選出正確選項,
標示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每題2分,各選項獨立計分,每答對一
個選項,可得0.4分,每答錯一個選項,倒扣0.4分,完全答對得2分,整題未
作答者,不給分亦不扣分。在備答選項以外之區域劃記,一律倒扣0.4分。倒
扣到本大題之實得分數為零為止。
96年指考 第 6 頁
歷史考科 共 7 頁
- 6 -
37. 1851年5月,英國人舉辦「萬國博覽會」,在倫敦的海德公園興築了一座「水晶宮」,以展示工
業革命的各項技術發明。博覽會造成轟動,維多利亞女王還親臨剪綵。在這次博覽會中,遊客
有可能看到哪些展示品?
(A) 鐵軌 (B) 收音機 (C) 電話機 (D) 蒸氣引擎 (E) 原子筆
38. 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前期,許多歷史家相信,歷史研究可以去除主觀因素,達到完全客觀的境
地。下列哪些說法反映了這種對歷史客觀性的信心?
(A) 「歷史是一門科學,一點也不多,一點也不少。」
(B) 「並不是我在說話,而是歷史透過我的口在說話。」
(C) 「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
(D) 「我們只要把材料整理好,則事實自然顯明了。」
(E) 「我讀任何歷史家的書,只要讀上二十頁,馬上可看出他個人的觀點。」
39. 河南偃師二里頭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有大型宮殿,有些歷史學者推論:這個社會已粗具「國
家」形態,極可能是文獻所載的夏代晚期王都。這些歷史學者的推論依據有哪些?
(A) 文獻中夏墟的位置與考古發掘的位置相符
(B) 二里頭遺址的地層年代與傳說的夏代相當
(C) 二里頭出土文物可以證明夏禹治水的傳說
(D) 大型宮殿建築反映當時組織動員能力發達
(E) 大型宮殿建築說明強大權力機構已經存在
40. 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不久,頒佈了一連串的命令以展現新國家新氣象。下列哪些命令
可以彰顯民國的「民主共和」、「自由平等」的精神?
(A) 從嚴查禁鴉片,種植者予以重罰,販賣者沒收銷毀鴉片
(B) 革除對官員的尊稱,不再使用「大人」、「老爺」等稱呼
(C) 勸禁纏足,使婦女免於遭受身體的戕害
(D) 嚴禁販賣華工出洋,以免華人遭外人凌虐
(E) 開放蜑戶、惰民、丐戶等賤民階層一體享有公民權
第貳部分: 非選擇題( 佔20 分)
說明:本大題共有4題,答案務必寫在「答案卷」上,並於題號欄標明題號(1、2、
3、4)與子題號(A、B、C…)。請依子題號作答,未標明題號或答錯題號
者均不計分。每題配分標於題末。
1. 下列兩段資料,敘述中國某一城市的娛樂活動:
資料一:花鼓戲原是在農村流動演出的民間戲曲,婦女以「土話」說唱,內容多是男女私情故
事。某一時期,花鼓戲在「這城市」風行,「觀者千百人,一日數處」,引起衛道之士
非議,江蘇地方首長下令查禁。不過,禁者自禁,演者仍演,尤其在租界區,不僅舊
戲館未能禁絕,甚至還開了不少新戲館。
資料二:不少花鼓戲班進入「這城市」後,在專門戲館長期固定演出,頗受市民歡迎。報紙報
導許多婦女隨意進入茶館、酒肆、戲園等,「座上客常滿,紅粉居多。」
閱讀上述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A) 根據資料一與資料二,此一現象最可能發生於哪一時期?( 2分)
(B) 根據資料一與資料二,「這城市」應是指哪個城市?( 2分)
第 7 頁 96年指考
共 7 頁 歷史考科
- 7 -
2. 以下有兩段資料,內容反映某一時期日耳曼(Germany)大學學風的變化:
資料一:「幾個世紀來,宣稱有學術優勢的日耳曼大學中,居然沒有人能以文明和優雅的方式
寫信、寫詩、寫歷史,而義大利卻不是如此,那裡大學不多,卻很有素質。我為日耳
曼感到遺憾,因為在那麼多大學中,我不曾發現有人講述西塞羅(Cicero)。」
資料二:「一位萊比錫(Leipzig)大學的老師感嘆:他年輕時,大學還像個樣,眾多學生中沒
有一個詩人。學生去廣場時,腋下若不夾本《簡明邏輯學》,就覺得不光彩。如果偷
聽有關味吉爾(Virgil)的演講,就得受處罰。現在,二十名學生中想得學位的還不到
一名,且絕大多數想學人文學科。老師上課時沒有學生聽課,而詩人的講座卻聽眾滿
座。」
仔細閱讀上述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C) 兩段資料反映的是哪個時期日耳曼大學學風的變化? ( 2 分)
(D) 從資料一到資料二顯示,當時日耳曼大學學風的主要特色有怎樣的轉變?( 2 分)
(E) 從資料一與資料二中,舉出一項可具體說明此一變化的關鍵詞。( 2 分)
3. 閱讀下列兩段資料,回答問題:
資料一:「台灣自古不屬中國。我皇考(先帝)神武遠屆,拓入版圖。(先帝)末年逆賊朱一貴
倡亂攻陷府城及全台各地,諸臣夙稟方略,士卒感戴教養之恩,七日克服,破賊數萬。」
資料二:乾隆五十三年(1788)諭:「此次台灣剿捕逆匪,該處義民隨同官兵打仗殺賊,甚為
出力;業經降旨將廣東、泉州等莊賞給『褒忠』、『旌義』里名,用示鼓勵。」
(F) 資料一所提及的「皇考」,係指哪位皇帝?( 2 分)
(G) 資料一朱一貴起兵抗清,曾攻陷「府城」,當時的府城係指現今何地?( 2 分)
(H) 資料二乾隆皇帝所提及的「逆匪」,係指何人?( 2 分)
4. 閱讀下列兩段資料,回答問題:
資料一:某一時期士大夫重視儒家學說,紛紛重新編注《四書》,形成「新儒學」。政府也下令
封贈孟子為鄒國公,配享孔廟,孟子地位逐漸提高。
資料二:某位皇帝即位後,讀《孟子》至「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
芥,則臣視君如寇讎」時,非常生氣,下令罷孟子配享,即日逐出殿外,群臣敢有諫
勸者,以大不敬論。
( I ) 資料一所指的是哪一朝代?( 2 分)
( J ) 資料二「某位皇帝」非常生氣,主要是不滿孟子的什麼思想?(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