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弥勒佛的今世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2:47:29

笑看弥勒佛的今世缘

(2010-04-04 17:15:47)转载 标签:

今世缘

游方

坐像

布袋

弥勒

契此

中国

分类:收藏之道

    我喜爱弥勒,在我的小收藏中,论数量,还是介质种类,弥勒佛是佛像中之最。有玉质的,牙雕的,瓷器的,竹木的,紫砂的,金石的,还有其他多种材料;再看其姿态,除坐、立、卧三姿外,还有背着大口袋行走的,要说弥勒佛的造型,可谓千姿百态了。

                                       

                                     牙雕弥勒佛             

    环顾四周,也能明显看到,喜欢弥勒的,或者对弥勒情有独钟的朋友也不少,我觉得弥勒佛,特有今世缘,尤其在市场经济中,那种“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的弥勒形象对联,太有现实意义了,不知你可认同?依我看,如果,我们要选一个当今中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形象使者,在诸神中去寻找,我看,是非弥勒佛莫属的。

   
  瓷砖弥勒印章

    弥勒佛的形象,太有中国特色了,大度从容,洒脱乐天。现在市场经济,讲点击率,回头率,讲广告效应。但说真的,有几个美女,久看之下,能不审美疲劳?所谓久居兰室不闻其香啊。能像弥勒那样百看不厌?恐怕连林志玲、章子怡,王菲,巩俐也会自叹不如的。其实,弥勒,一看,怕是没有那些明星美女那种惊艳,但是,再看,三看,弥勒恐怕是美女们不能够比拟的,那绝对是如台湾演员凌峰曾说的那种类型,越看越好看,越看越耐看,越看越喜欢看的,是几乎男女老幼,人见人喜,人见人爱,而且是美女们也不会去嫉妒的那种。

 


  玉质弥勒坐像

 

    你若要细观一下,你看,各种的造型的弥勒,都有一些共同点。第一,不论弥勒是坐姿,还是站姿,抑或是背着大布袋行走状。他的身体总是挺富态的,肥头大耳,挺胸凸肚。因此我估计弥勒是唐代人,且是盛唐之人。要不,哪一个封建皇朝有盛唐时那样富庶: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凛俱丰实。因此在弥勒身上,寄托着中国先人,对富裕生活的美好憧憬。也是在唐代,人们才是以肥为美的,有点像现在的汤加王国,新娘出嫁,必须有半年的育肥期,个个搞得要环肥燕不瘦才行。男人们当然,也是这样肥硕的形象了。因此,弥勒作为诸神中的富强型的形象代表,恐怕没有神,有如此重量级的。

 


资质的背袋弥勒 

 

    弥勒恐怕是民主型的代表,这是我观察到的第二点,他来自基层大众。他的亲和力,无人可匹,他的慈祥,人们能从心底里感觉到;他的笑容也是最经典的,如果蒙娜丽莎的笑容有点神秘,隽永,那么弥勒的笑容总是那么灿烂,那么可人,那么的纯澈的。弥勒的民主作风,恐怕是要远超过奥巴马,或者马英九的竞选拜票时,那种有时有人,那种讨好般的亲和,那应是一种真正出自肺腑的,真正诚信的公共关系。你看,哪位西方的候选人,能像弥勒那样,让小孩,幼童,爬上他的身,一起与他们尽情嬉戏?弥勒来自公众的,你看他的不修边幅,不拿架子,嗟来之食,余下留袋,席地而坐,躺倒就卧,他的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你就可以明白了。不但如此,弥勒作为民主的典型,他的气度雅量,实在是古今中外,罕有能与之匹敌的,大约让贤禅让的尧、舜、禹,能与之一比吧,由此观之,弥勒该是黄帝之后的部落禅让时期的人了,有道是,宰相肚里能乘船,弥勒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看看今天,有些哪怕作个小官的,也有是眦睚必报的,或者是衙门作风,冷漠的拒人于千里之外,奉劝这些小鸡肚肠,学点弥勒吧。

 


 立姿的木质弥勒像

 

   弥勒作为精神文明的代表,也许,有些朋友会对这第三点,有些意见。那样袒胸露乳,不讲“军容风纪”,有碍观瞻。其实作为男性,那是魏晋风度,放浪形骸,纵情山水,由此观之,弥勒也许该是魏晋时人。如果真算此缺点,也不影响弥勒的精神文明方面的卓著功勋的。弥勒可以说精神上,尤为强大,他的淡定从容,他是十分有主见的,他的坚定自信:敢“笑天下可笑之人”,若没有相当的是非判断力,没有高标准的价值观念,如何敢笑天下之人?我猜想,弥勒是懂得扬弃的,是能判别精华和糟粕的,大约,甚至还懂得“三个是否有利于”这一类标准的,弥勒的哲学很深,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弥勒的文化知识,从他的装不满的布袋,可以想象他的好学;他的德行,更是没说的,对己严格,待人宽厚,如果说有点欠缺,大约是他的纪律性方面,游方和尚,做不到暮鼓晨钟吧。

 


 紫砂的弥勒坐像

 

    第四,对社会和谐来说,弥勒实在是位楷模,他把微笑带给大家,把达观的精神传给四方。弥勒是挺符合真正共产党员的乐观豁达的,无私无畏的,心底无私天地宽。我喜欢他的乐观,他的大肚,生活中的烦恼,工作中的辛苦,身体遇到的不适,总之,朋友,不管你是如意,还是失意,或者是得意,你一看到他,紧张的情绪,会很快放松,得意变得平和,不开心,也就看开了,呵呵,看来弥勒真有点当代雷锋同志的感觉?他的笑容可掬的憨态,真的有如对同志春风般的温暖,一看,就有想象不到的解压作用,平衡作用,是否有点北京零号,或者洛定新和洛活喜的效用?弥勒在市场经济中,有这样的镇静安神的功用,我到真诚希望我们的商家和我们的企业家们,在供奉财神爷的同时,一定把弥勒一起配享,我想,那带来的效果一定会更好:一味的追逐利润,不如让大家双赢和多赢,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单赢赢,不如双赢赢。那是更能可让你的事业持续发展,让社会多点和谐的,你说,对,还是不对?

 
瓷质的德化窑弥勒坐像

 

    由此可见,我们且不说,弥勒是否是一个合适的当代中国的形象大使,但就弥勒的今世缘来说,真的不薄。据考证,弥勒,既不是尧舜禹时代,也不是魏晋中人,更不是如玄奘那样,是盛唐时人,当然,也不会和雷锋一样,是现时代的人,据说,他还是来自国外,是经中国化后,才变成了今天的模样。

 

    弥勒,为姓氏,是梵文  Maitreya  的音译,意译慈祥的人,弥勒佛父名修梵摩,是古印度时的大臣,母名梵摩越,为公主,门第高贵。弥勒下生之后,在龙华树下坐禅成道,成为释迦牟尼佛的弟子,颇受佛器重,但他享寿不高,在释迦牟尼入灭之前便去世了。后下生人间,历尽磨难,遂成佛,乃为未来佛。在魏晋时,就有了表述弥勒信仰内容的“弥勒三部经”。即西晋竺法护译的《弥勒下生经》、鸠摩罗什译的《弥勒成佛经》、沮渠京声译的《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三部。

 


黄杨木弥勒坐像

 

    弥勒在中国,早期的形象是严格按照佛经要求的三十二相、八十好等制作,是一种“金身弥勒”,看不到太多中国化痕迹。渐渐的弥勒中国化了,这从浙江的新昌大佛、四川的乐山大佛和南京栖霞山大佛,再到了杭州灵隐的弥勒石雕像,可看到其变化的身影。现代意义上的弥勒,是起于晚唐五代,以游方僧人契此为原型的“大肚弥勒”,这是其形象的根本变革,从此,成为长期流传和普遍欢迎的中国弥勒佛。

 

   
    石质弥勒卧像

 

   契此,宁波奉化人,生活在唐末五代,是一个下层游方僧人,经常背着一个布袋,因此被称为布袋和尚。他的相貌颇有特征,皱鼻梁,大肚子,身体肥胖。行为奇特,随处寝卧,冬卧雪中,身不沾雪。他去行乞,不管荤素,入口便食,分出少许,放入布袋,奇特的是,他行乞哪里,哪里的生意,便分外的好。他所显现神通,只是含蓄的,靠暗示于人的,临终,他才挑明了真相,说出:“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的四句偈语,此时,人们才知他原是弥勒佛的化身。

 


竹雕弥勒佛坐像

    从贵胄子弟,到菩提树下学佛,再到下层的游方和尚的契此,弥勒的通达乐观,宽阔胸襟,大彻大悟,得道成佛,是走过了大起大落、艰难曲折的道路,这也好比我们人生的成功,我们国家的现代化之路,我们社会的进步,也是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要走过艰辛的历程,才能成功的。如果说佛中的济公和尚是土生土长的,老百姓喜欢的偶像,那么弥勒是外来的经中国化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同样受老百姓喜欢的神佛,我们相信,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也会像弥勒那样,拥有那种永恒的,同时,也是自信而澄澈的微笑的。

 

   也愿这篇小文的阅读,给你带来一点舒心的欢笑。   

 

 

分享

0

阅读(83) 评论 (10)收藏(0)转载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转载列表:

    转载 前一篇:清明时节话珍重 后一篇:湖畔居品茗小诗 评论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点击查看详情      关注每日最热门博客  [发评论]
    • 紫藤2010-04-04 20:40:55 [举报]

      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
    • 紫藤2010-04-04 20:42:55 [举报]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 天涯归客2010-04-04 22:35:58 [举报]

           记得紫藤说过,对弥勒佛,尤感兴趣。我记住了这句话,因为我也有同感,弥勒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虽遇种种艰难困苦,尤奋斗不懈,且积极豁达,乐观向上的精神。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很多事得看通点,很多事,也只有直面,且是积极的乐观的去面对方行。呵呵,且让我们同勉。
    • 山行者2010-04-05 21:15:34 [举报]

      以现在的话来说,弥勒的应身,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佛像。
                      禅宗,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
                      《坛经》,则更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佛经。
    • 天涯归客2010-04-06 11:32:30 [举报]

      呵呵,夏老高见,对前二者,我也有同感,但对《坛经》到不熟,似乎觉得《心经》、《金刚经》和《陀罗尼经》在中国的传播更为广泛。谢谢,看来,何时也要念念《坛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