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江苏建筑业发展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08:19
2006年江苏建筑业发展报告 http://www.crei.cn 2007年7月6日 来源:中国建设报
2006年是江苏建筑业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的一年。全省建筑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建筑业加快转型,产业结构趋于优化,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发展跃上新台阶。主要业绩可以概括为“六个重大突破”:一是建筑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达到5743亿元;二是特级资质企业数量取得重大突破,由2005年的11家发展到29家,比上年增加163%;三是高端市场拓展取得重大突破,相继进入特大型港口、地铁、隧道等工程建设领域,成功实践了BOT、BOOT、BOO等经营模式;四是建筑外经取得重大突破,完成营业额43.54亿美元,经营方式逐步从劳务分包发展到重大工程项目的总承包,经营范围逐步从施工领域扩大到投资领域;五是省属建筑企业改革改制取得重大突破,完成了3家省属企业的改制任务;六是建筑业质量水平取得重大突破,全省建筑业2006年共获得“鲁班奖”16项,这不仅刷新了江苏历史记录,而且开创了自“鲁班奖”评审以来一个省获奖最多的全国记录。
一、全省建筑业发展概况——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各项经济指标大幅提升
(一)2006年江苏建筑业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建筑业总产值达到5743亿元,同比增长23.88%;
2.企业营业额6351亿元,同比增长23.82%;
3.年末从业人员397万人,同比增长11.93%;
4.全行业实现利润174亿元,实现利税总额339亿元,同比均增长40%以上;
5.技术装备率12297元/人,同比增长0.21%;
6.劳动生产率132062元/人,同比增长5.15%;
7.人均劳动报酬20606元/人,同比增长27.1%。
(二)在全国同行业中领先地位进一步加强
2006年,在全国建筑行业中,江苏以占10%左右的从业人员完成了12%左右的产值总量,进一步强化了在全国同行业的领先地位。“江苏建筑铁军”的品牌优势、行业和企业内部的管理优势、开拓市场的企业集群优势均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三)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进一步增大
在一些县、乡,建筑业成为财政收入的支柱之一。全省建筑业现有从业人员中,85%来自农村,达337万人,比上年增加35万人。农民从建筑业获得的收入约占全省农民纯收入的24.80%,比上年增加0.8个百分点。
二、市、县建筑业主要情况——扬己所长超越自我,区域之间协调发展
全省区域建筑经济协调发展,各市、县善于扬己所长,勇于超越自我。苏中南通、扬州、泰州3市继续发挥施工总承包强势地位的优势,大力开拓省内外市场。苏中3市完成的建筑业总产值达到2463亿元,占全省的43%,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在省外完成的产值达到1296亿元,占全省的63%,比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苏北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宿迁5市建筑业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快速发展,建筑业总产值平均增长幅度达到36%,其中宿迁市比上年增长59%,淮安市比上年增长54%,徐州市比上年增长45%。苏北5市完成的建筑业总产值占全省19%,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苏南建筑业继续发挥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优势,效益得到明显提升,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5市完成的产值占全省的38%,取得的利润却占了全省的41%。
市县建筑经济延续竞相发展态势。全省13个省辖市建筑业总产值均超过100亿元,南京、苏州、南通、扬州、泰州5市超过500亿元,其中,南通市首次超过1000亿元大关,达到1254亿元。县级建筑经济中,通州、海门、如皋、海安、启东、武进、姜堰、江都、泰兴、宜兴、溧阳等11个县(市、区)建筑企业营业额超过100亿元,通州市继2005年突破200亿元大关后,2006年再破300亿元大关,达到308亿元。有51个县(市、区)建筑业利税总额超亿元,比上年增加7个,其中,海门、通州、启东均超过10亿元。
三、建筑企业基本情况——结构调整速度加快,产业层次得到提升
全省新增建筑业企业1858家,比上年增长17%,总数达12654家。
由于加大了对能够进入高端市场、产生高附加值的专业企业和能够填补我省空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企业的扶持力度,因而高等级资质企业数量明显增加。全省建筑业特级企业由11家增加到29家,一年增加18家,这是企业资质就位以来增加最多最快的一年,使全省特级资质企业数量走在了全国前列。一级企业由2005年的406家增加到470家。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使全省龙头企业集群进一步壮大,资源要素进一步集中。特、一级企业占全省建筑企业的总数不到4%,完成产值达到50%。
企业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全省建筑业总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1077家,比上年增加100多家;其中,超10亿元74家,超20亿元34家,超50亿元10家,都比上年有所增加;特别是营业额超100亿元的企业集团,从2005年的1家增加到5家,分别是:南通二建、南通三建、南通四建、苏中建设和江苏一建。
四、国内市场拓展情况——积极开展工程总承包,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各级政府、建筑业主管部门和建筑企业共同努力,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市场占有率。2006年江苏建筑企业在省内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702亿元,比上年增长22.78%,市场占有率达三分之二。与此同时,全省共有117万人出省施工,完成省外施工产值2041亿元,同比增长25.92%。江苏建筑企业在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浙江、陕西等13个省、市、区的施工产值突破50亿元,其中,在天津、安徽的施工产值突破100亿元;在山东、广东的施工产值突破150亿元,分别增长20.12%和17.22%;在北京、上海的施工产值均突破300亿元,分别增长14.80%和16.41%。2006年出省施工增长最快的是在福建省,增速达138.89%。
一批有实力的企业通过调整结构,完善功能,积极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有效拓展了市场空间。全省总承包企业占建筑企业总数的30%,完成的产值占84%。南通五建、通州建总参与上海小洋山特大型港口建设;中南集团通过兼并北京城建五公司,参与承接了科技含量高、利润空间大的地铁、隧道工程;无锡王兴幕墙公司研制生产的双层单元呼吸式幕墙、宜兴沪宁钢机公司大跨度钢结构产品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
一批建筑企业进行纵向延伸、横向拓展的多元经营,相继进入房地产业,有的还涉足教育、能源、服务等领域,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全省建筑企业多元化经营产值达427亿元,比2005年增长71%。
五、建筑外经情况——大型项目明显增多,形势发展振奋人心
2006年,全省境外新签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合同额46.81亿美元,同比增长41.43%;完成营业额43.54亿美元,同比增长36.18%;新派47882人次,同比增长8.42%;期末在外人数112421人,同比增长12.11%。其中,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42.6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7.65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7.12%和49.94%。2006年全省建筑企业在129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业务,其中完成营业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国家或地区有53个,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个。在沙特、日本、新加坡、孟加拉、阿联酋、尼日利亚、俄罗斯、苏丹、安哥拉、阿尔及利亚、科威特、柬埔寨等20个国家或地区完成的营业额超过了5000万美元。江苏建筑企业在国际市场承包的大型工程项目明显增多,建筑外经营业额超亿美元企业明显增多,最高的达到5亿美元。中江公司在委内瑞拉签订的一个项目合同额就近2亿美元;江苏一建在阿联酋承接了60万平方米的商务楼工程;江宁江宇集团在尼日利亚投资开发面积150平方公里的自由贸易区;中南集团在中东地区签订了1亿美元的大型工程项目;江苏建工集团与安哥拉商谈20亿美元的机场建设合同,已签定一期工程总承包合同40亿人民币,约合5亿美元。
六、建筑业改革改制情况——全面推进重点突出,发展活力得到增强
各地围绕优化股权设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目标,将建筑业改革向纵深推进,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于2006年11月20日在深圳股票交易所挂牌,成为全国建筑装饰业和江苏建筑行业第一家上市企业。在全面推进面上改革的同时,克服重重困难,历经千辛万苦,重点完成了省建设厅、省建管局直属3大公司的改制任务,使长期困扰省政府、省建设厅、省建管局的难题得以解决。尤其是省机械化施工公司的改制成功,不仅一举扭转了近20年的经营停滞、企业亏损、职工上访不断的局面,而且为全省建筑业的改革改制积累了经验。
七、建筑业质量和安全生产情况——双双取得显著成绩,促成行业和谐发展
2006年,通过深入开展质量创优评先活动和推广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管理的做法,全省建筑业质量取得新突破。共获得鲁班奖16项,占全国获奖总数的18%%,创历史新高;获得国优奖4项,全国建筑装饰优质工程奖18项;获得省优质工程“扬子杯”奖435项,省建筑装饰优质工程奖212项。全年共获国家级QC成果41项,省级QC成果165项。
通过全面实行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广泛深入开展建筑安全专项治理、创建“文明工地”和质量标准化等活动,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全省建筑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与上年相比,在建筑经济总量增长23.88%的情况下,事故起数下降了12.80%,死亡人数下降了11.20%。
八、建筑业科技进步情况——自主创新能力再度提升,人力资源开发富有成效
组织修编了《江苏省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制定了《江苏省建筑业资源节约和环保型工地评审暂行办法》、《江苏省建筑业资源节约和环保型工地评审暂行标准》,颁布了《江苏省建筑施工现场装配式轻钢结构活动房技术规程》。省建设厅、省科技厅、省总工会和省建管局联合开展了第二届建筑业“十大科技之星”、“科技创新标兵”、“科技创新能手”评选活动。在省人事厅支持下,启动了“六大人才高峰”第三批项目资助计划,获资助项目20个,资助金额113万元;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近30期,培训员工4万余人次。在建设部等四部委联合举办的全国建筑职工技能竞赛中,我省有8名同志分获砌筑工、钢筋工、镶贴工和精细木工专业的一、二、三等奖。
大力推广应用建筑业10项新技术和施工工法的开发应用,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对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2006年,全省共有188项工程被列为第12批江苏省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目标项目,100项工程通过评审被授予“江苏省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称号,2项工程通过国家级示范工程验收。全省有28项工法通过评审被批准为江苏省工程建设施工工法。同时,在更大层面推广了全省建筑施工工法、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的成果。
九、建筑市场管理情况——各项举措认真落实,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诚信体系逐步建立。全面推行了企业诚信建设管理制度,完善建筑企业信用手册管理办法,出台信用评价记分标准,加大对严重违规和失信企业的处罚力度。全省先后有几十家企业因不良行为受到查处,部分企业受到降低资质等级、取消招投标资格的处罚。
建筑市场全面开放。2006年,有1000多家省外企业在江苏注册,有近200家境外企业在江苏取得施工资质,有180家境外企业办理了临时施工许可证,据测算,省外境外企业在江苏共完成施工产值约1930亿元,占全省建筑业施工产值的三分之一。
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全省各级行业主管部门以效能建设为切入点,紧紧围绕促进“三个转变”、搞好“三个服务”,来提升机关服务水平,树立良好形象,推动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的转变。自5月18日省建设厅、省建管局行政审批办公室成立以来,共受理企业资质升级申报1175家,审查批准1054家,受理企业申报安全生产许可证676家,审批通过524家,发放三类人员考试合格证14000多本。
十、需研究解决的问题和对策举措——增强综合竞争力,提高建筑业发展水平
在取得新的发展业绩的同时,江苏建筑业也面临着一些需要深入研究并及时加以解决的问题。譬如如何推进全省建筑业的产业结构性调整,提高高端市场的占比,如何进一步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如何进一步提升行业总体素质,如何在改革改制中维护社会稳定、促进行业和谐发展等。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和困难,江苏建筑业需要根据“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总体要求,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的相关指示精神,认真把握建筑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抓住新机遇,寻求新动力,增创新优势,拓展新空间,进一步向又好又快转型。
(一)进一步深化全行业的改革,提高建筑业发展活力
进一步深化全行业的改革改制。全省建筑业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以产权关系为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形成多中心、扁平化的组织形式。要通过企业业务流程再造,使集团公司从侧重职能管理向侧重流程管理转变。建立以企业总部为核心的电子信息系统,规范作业流程,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对业务的管控能力。连云港、徐州等地要争取全面完成建筑企业改制任务,扬州、泰州等地要在大型建筑企业改制上取得突破,省属建筑企业要巩固改制成果。
改革传统施工承包方式。通过兼并重组和自身功能再造,拓展企业功能,培育和扶持一批工程总承包企业,鼓励企业开展总承包相关工程业务的探索。鼓励在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和基础设施工程中推行工程总承包建设方式。要把政府投资工程作为推行工程组织实施方式改革的重要载体,建立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
推动企业管理创新。要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借助股份制、公司制改造,尽快改变部分建筑企业原有的作坊式、家族式、政企不分的管理模式。要创新企业管理结构,减少管理层次,提高企业决策运营效率。要创新企业管理平台,适应企业业务范围逐步扩大的需要,大力发展信息化管理技术,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二)继续推进产业集中、企业集群、资源集聚,做大做强、做专做精一批建筑企业
积极培育高等级资质企业。高等级资质企业是提高建筑业发展水平、提高行业竞争力的基础。省政府对此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抓好落实,已成立的高等级资质企业培育领导小组,将对现有企业开展普查,帮助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审报辅导,有计划、分批次组织上报审批。针对全省专业类特级资质企业空白这一现状,要加强与有关专业主管部门的沟通,争取今年取得突破。根据建设部即将出台的新标准,省市县联动,对已经取得特级资质的企业进行指导,使之按照新标准平稳过渡。
加大企业结构调整力度。重点抓好“三个扶持”:首先,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企业打破部门、行业、地区、所有制界限,实行跨行业、跨地区重组,促进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形成一批具有科研、设计、采购、施工管理和融资能力的大型建筑企业。其次,扶持专业企业做精做优。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形式,进入有较强行业壁垒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工程施工领域,形成在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专业市场的施工能力。今年要重点开展装饰、幕墙、消防、智能化等专业的设计、施工资质一体化工作。第三,扶持全省还处于空白或紧缺、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企业。各地要把这类企业作为当地开发区招商项目予以引进,并在市场准入、资质申报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
进一步拓宽企业的经营范围。各地要认真总结“十五”以来多元化经营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一方面,引导建筑企业发挥自身优势,拉长产业链条,拓宽经营领域,向高效益、高附加值领域进军;另一方面,引导企业加强控制,避免盲目扩张,提高投资的安全性。各级行业主管部门要为建筑企业开展多元经营提供指导和帮助。
(三)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动全行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进步型转变
全省各级行业主管部门要站在长远发展的高度,引导企业向科技进步型转变。
高资质等级企业要建立研发中心。建筑业企业不管规模多大,不管是什么专业和门类,都要根据自身的实力和发展的需要,投入相应的经费和人力用于科技进步。所有的特级资质企业都要建立研发中心,开展研发活动,并力争产生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属于省内一流的研发成果。部分发展较快的一级企业也要创造条件建立研发中心。
进一步提高全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鼓励大型建筑企业以承建重大工程项目为平台,装备国内先进的大型机械设备。中小型企业也应当采用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限制和淘汰技术落后、安全性能差的机械设备。2007年将在实施设备登记备案的基础上,公布一批强制淘汰使用的机械设备目录。加强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租赁市场建设,规范租赁行为。
提高十项新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水平。以示范工程为载体,以政策推动为手段,以推广应用为目的,普及十项新技术。大力推进工程建设施工工法的开发应用,加强施工与设计的衔接,从设计环节入手,促进新技术和新工艺的推广应用。要把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行业发展的始终。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经济适用的新型装配式建筑部件、构件,使建筑施工过程更适合于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操作,提高施工现场装配能力和机械化生产水平,提高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制定全省建筑工业化导则,推动全省建筑工业化的开展。
(四)加强职业培训,做好人才开发工作
要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和行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以高层次人才和急需人才开发为重点,加快形成行业优势人才群体,提高人才整体素质。
加快实施建筑业人才高峰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在六大支柱领域构建人才高峰的战略部署,加快实施“当代鲁班人才工程”,通过“六大领域人才高峰”建设、“建筑业十大科技之星”评选、与高校联合举办学历教育等活动,加快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高素质的建筑企业家队伍、经济管理人才队伍和工程技术人才队伍。加速培养开拓国际市场需要的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要充分发挥建筑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在科技进步和科技管理中的作用,努力构筑在职学习的平台。
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全行业职业培训的范围要进一步扩大。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建造师、项目经理、中层岗位人员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均要纳入培训或继续教育范围。要扩大与高校的联系与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依托教育大省优势,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全面、富有特色的师资队伍。要严格执行考培分离原则,提高培训质量,将我省建筑职业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完善建筑从业人员执业资格和职业技能岗位培训鉴定制度。建立起建筑科技人力资源交流、培训、考核、鉴定的社会化平台。大力推进工人技师考评制度的改革,在技能培养、岗位使用、工资匹配、竞赛选拔等方面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激励政策,形成高级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
本报告所使用统计数据是根据江苏省统计局和省建管局共同制定的报表制度采集汇总而来,包括江苏省建管局管理范围内的所有取得建筑业资质的建筑企业(含商品砼、钢结构、门窗等工业企业)数据,不包括省外进入江苏施工的建筑企业数据。
江苏省建设厅
江苏省建筑工程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