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晖抄没抄,大家来鉴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26:38
汪晖抄没抄,猫友们来鉴定

    80多位国际知名学者(已被戏称为“新八国联军”),拍着胸脯替汪晖担保没抄袭;汪晖本人昨天接见记者也矢口否认抄袭,据说还要对指控他抄袭的人采取法律手段;大批汪粉也四处围剿批评者。我靠,这个世界还讲不讲理?

    “新八国联军”和国内配合者及汪晖教授本人,正在挑战传统的抄袭标准和公众的是非底线,那就请猫眼的朋友们自己坚定下面的文字算不算抄袭。

    为不多添麻烦,您看后只需跟个“抄了”或“没抄”就行了。
    

网友调查《反抗绝望》

作者: 南方周末编辑部
2010-04-07 16:43:31
来源:南方周末

■编者按:本报3月25日刊登了王彬彬批评汪晖抄袭的文章后,在网上引起了热议。有些学者表示,王彬彬所举的“掩耳盗铃式”抄袭,即以“参见”的方式抄袭,存在争议。针对这种意见,豆瓣网友VIVO、欧文等自发地对汪晖的《反抗绝望》做了一番抽查,发现了多例完全没有注明出处的涉嫌抄袭之处。这里选择了其中四例。欧文网友还发现了《反抗绝望》引用西方文献时的“伪引”问题:旧版注明使用中译本的一些地方,新版改为直接引用英文版,但译文则一仍其旧。在这里,1991年的版本是规范的,反而是2000年的修订版出了问题。网友问道,谁说1980年代缺乏学术规范呢?限于篇幅,欧文网友举证的 “伪引”问题(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0550693/),我们就不选载了。

涉嫌抄袭李龙牧例

汪晖《反抗绝望》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124-125页:

《新青年》开始出版正是在袁世凯极力巩固其卖国统治,准备扮演帝制丑剧的时候。辛亥革命在人们心里点燃的短暂的虚妄的希望已经幻灭了,建立了四年的“中华民国”不仅没有真正走上富强之道,连“民国”的招牌都岌岌可危。于是,《新青年》的第一个结论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在中国建立起民主政治,还需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争取实现名副其实的民主共和国。这种政治性结论直接引导了“五四”知识者对思想文化的重视。袁世凯称帝前便已在提倡祭天祀孔,以便从思想体系上为帝制作张本;《新青年》在袁世凯称帝时发表的文章中也便开始具体地反对儒家的“三纲”和“忠、孝、节”等奴隶道德。1916年秋,保皇党康有为上书黎元洪、段祺瑞,主张定孔教为“国教”,列入“宪法”,《新青年》便陆续发表了许多文章,从反对康有为扩大到对整个封建伦理道德的批判。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个复古逆流确与帝制复辟的阴谋有关,而更重要的是当时进步的思想界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认识,即认为要想在中国实现民主政治,便必须有一个思想革命,或者如当时所说的“国民性”改造。(无注)

李龙牧《五四时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刊物——“新青年”》(载《新闻战线》1958年第1期,第56页):

“新青年”的开始出版正是在袁世凯攫力巩固其卖国统治,准备扮演帝制丑剧,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深入,中国的民族危机枢为深重的时候。辛亥革命在人们心里燃起的短期的虚妄的希望已担幻灭了,建立了四年的“中华民国”不仅没有该正走上富强之道,速“民国”的招牌都有岌岌不可保之势。这种情况不能不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引起怀疑:他们的第一个结论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在中国建立起真正的民主政治,还需要大强旗鼓地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争取实现名副其实的民主共和国。

(编者注:此处跳过一自然段)

……“新青年”在袁世凯称帝时发表的文章中也便开始具休地反对儒家的“三桐”和“忠、孝、节”等奴隶道德。1916年秋,保皇党康有为上书黎元洪、段祺瑞,主张定孔教为“国教”,列入“宪法”,“新青年”便陆续发表了许多文章,从反对康有为扩大到对整个封建伦理道德的批判。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个复古逆流确与帝制复辟的阴谋有密切的关系,而更重要的是当时进步的思想界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认识,即认为要想在中国实现民主政治,便必须有一个思想革命,或者如当时所说的“国民性改造”。

网友VIVO评:大段大段抄,基本一字不改,也不注出处,这是一个无法抵赖的证据。



涉嫌抄袭英国学者科普勒斯东例

汪晖《反抗绝望》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125-126页:

由于儒学是一个系统的社会伦理学,它强调社会义务,强调国家和家庭的礼法,并注重对传统礼仪和习俗的观察,因此,它无疑比道家更适宜于为皇帝治下的臣民提供思维的框架。在漫长的岁月里,儒学实际上成为一种普遍的权威力量,儒家著作被制度化为人们——尤其是追求功名者的必读经典。换言之,儒学不仅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保护伞,而且为帝王的统治提供了较为满意的道德世界观。儒学的官方哲学化过程,也是中国文化伦理体系与政治体系日趋一体化的过程。作为一种以文化危机为前提的文化的哲学,儒学确实重视思想文化的优先性,在孔子眼里,中国社会所需要的改革首先是道德改革。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无论是家庭还是群体),取决于组成这个动荡社会的每个个体的道德素质。这种思维方法直接地引导出对家庭纽带及家庭义务优先性的强调,这不仅反映出家庭在农业化的中国生活中的地位,而且孔子的理想国家的构想不过是一个大写的家庭,从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被深刻地伦理化了。(无注)

[英]F.C.科普勒斯东《漫议儒、释、道》(李小兵译,载《国外社会科学》1987年第7期,第58页):

在汉武帝时期即公元前136年,孔子学说被提高到国家哲学的地位。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曾反对过法家思想;但由于儒学是一个系统的社会伦理学,它强调社会义务,强调国家和家庭的礼法,并注重对传统礼仪和习俗的观察,因此,它无疑比道家更适宜于为皇帝治下的臣民提供思维的框架。在以后的年代中,它实际上就建立了一种制度:即规定每一个追求功名的人都必须通过对儒家经典的研习。换言之,儒学遂被作为中国社会传统的保护伞,而且为帝王的统治提供了较为满意的道德世界观。

第56页:

在孔子眼里,中国社会所需要的改革首先是道德改革。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无论是家庭还是群体),取决于组成这个动荡社会的每个个体的道德素质。……在孔子看来,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个人的首要义务取决于他在家庭中的地位,例如,取决于他同父母兄长的关系。因此,慈和爱就是孔子所称道的美德,就被认为是在家庭中应首先践履的东西,然后推而广之,诸如用来调整个人与统治者的关系。有人曾指出,这种对家庭纽带以及家庭义务优先性的强调,反映出家庭在农业化的中国生活中的地位。无疑,在孔子看来,真正意义上的理想国家,不过是大写的家庭。

网友VIVO评:也没有任何注释,又一个无法狡辩的证据。


涉嫌抄袭苏联学者赫拉普钦科例

汪晖《反抗绝望》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215页:

美学的和感情的风格是艺术作品和作家的整个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它又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这种复杂性是作家加以深入研究的主题、问题的多样性以及他在描绘事件、性格、生活冲突时的情绪投影的繁复性所决定的。然而这种复杂性或差异性是在作家风格中所表现出来的首要因素和倾向的基础上发生的。

[苏]X.赫拉普钦科《作家的创作个性和文学的发展》(满涛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第146页):

复杂的内在差异在个人风格的语气范围中的表现,要比在作品的语气系统中的表现更强烈,这种差异是作家加以深入研究的主题、问题的多样性以及他在描绘事件、性格、生活冲突时的情绪投影的繁复性所决定的。然而,这种差异是在作家风格中所表现出来的首要因素和倾向的基础上发生的。(无注)

网友VIVO评:此处剽窃之所以曝光,是“情绪投影的繁复性”这个说法露了马脚,除了生硬的翻译腔,正常人不这么表达。


涉嫌抄袭王朝闻《美学概论》例

汪晖《反抗绝望》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213页:

黑格尔认为崇高是观念与形式的矛盾,有限的感性形式容纳不住无限的理性内容,于是引起感性形式的变形和歪曲,显示了在有限形式中理性的力量。知识者对群众的理性审视便具有这种特点。

王朝闻主编《美学概论》,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8-49页:

黑格尔则从其理念说出发,认为崇高是观念与形式的矛盾,有限的感性形式容纳不住无限的理念内容,因而引起感性形象的变形和歪曲,显示了在有限形式中理性的无限的力量,从而引起崇高感。

网友VIVO评:关键词是“崇高是观念与形式的矛盾”,一查一个准。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43503



(别怕麻烦,写下您的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