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强拷问社会 为何是我被扔鞋?(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27:16

同时于1998年进行市场化改革的还有公房房改售房,城市居民可以用低价将原有分配租用的公房变成私房,因此也缓解了建立住房保障体系的矛盾。经济适用房在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并没有限制购买者的身份与条件,同样给了社会一种低价房的假象。土地的充分供给、市场化让整个社会的供给迅速增长,因此在2003年之前,每年的房价只增长了3。5%,而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却高达9。5%,房价的矛盾并未显现,却埋下了隐患。

尤其是至今大多数人仍不知道中国的房屋建设始终有两个市场:一个是房地产开发为主的商品市场;另一个是非房地产开发的,原来称为基本建设的市场。1998~2003年重要的市场变化就是房地产开发从20%的比重迅速上升为60%的比重,而非房地产开发的比重则从80%迅速下降,被中央与社会误解为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经济。

“房地产业”高速增长空间来自其对传统住宅建设方式的替代①,至今这两个市场从复开工面积比较仍是6∶4的关系。

图6-3 1990~2003年中国全社会住宅和城镇住宅建设面积数据图(图略)

图6-4 1990~2003年中国基本建设住宅建设、城镇个人住宅建设和房地产业住宅建设面积(图略)

二、关紧两个闸门的结果是推高房价

2002年开始的土地招拍挂制度并未引起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于是2003年政府关紧两个闸门和制定“8?31大限”开始推高整个中国的房价。一是,从企业找地到政府储备土地的变化导致了土地供给数量的快速下降。当企业找地时,土地的价格是随市场而谈判的,而政府找地时是低价收购高价卖出的。因此“8?31大限”将大量的企业自有土地排除于市场之外,让土地资源迅速变得短缺。从图6-5中可以明显地看出这种土地供给的变化趋势;二是,关紧信贷的闸门让正在发挥市场替代非市场化建设的车轮减慢了速度,供求基本平衡的局面被彻底扭曲并反向发展了;三是,几年房改之后的消费升级让更多的人开始用二手房交易的方式和银行信贷的方式更换与扩大住房面积;四是,“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管制让从农民手中拿地变成了向旧城改造要地,加大了拆迁安置的用房需求,2003年达到拆迁的最高峰,全国拆迁量高达2。7亿平方米。从此供求关系进入了严重的不平衡阶段。

图6-5 2000~2009年按月累计土地购置面积增长(图略)

三、价格与供求关系。

许多人并不承认经济学的规律,而且不认为是供求关系决定着价格。尽管猪肉的价格波动早就多次告诉了人们市场不讲政治,而只按照供求关系定价,当猪肉价格上涨时,没有哪个供应商会因为讲政治而亏本销售;同样,供应商也不会在猪肉价格下跌时高价收购农民的猪肉,政府也从来不会用讲政治的方式让市场中的猪肉价格(或粮食价格)不能浮动。

北京与上海的房价都排在全国前列,这是否与供求关系有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