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虚假致富信息为啥愈演愈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0:09:52
农村虚假致富信息为啥愈演愈烈 频频坑农
随着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推进,广阔农村已成为商家发布信息、寻找商机的热点。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农民急于脱贫致富的心理,不断发布、制造虚假致富信息坑农害农,严重损害了农民群众的利益。记者调查发现,假信息的危害不亚于假农资。时至今日,农村虚假致富信息仍屡禁不止,信息打假并未受到足够重视,措施乏力。
 
 
假信息还在频频坑农
重庆市忠县工商局局长李循明说:“虚假致富信息发布形式多样,行骗手段也是日趋隐蔽,对于辨别能力不强的农民群众来说,很难防范。”
家住忠县乌杨镇的刘某是一名残疾人,由于没有固定收入每月只依靠政府发给的最低生活费度日,当他于年初看到河北一家公司提供木糖制作培训和加工后包回收的致富信息后颇为心动。
他想,家乡有许多高粱秆,自己照单生产就可以致富了。随后,刘某按照规定交了3000元的信息费和设备费,并与公司签订合同,公司对产品实行包销。样品出来后,刘某三次将样品寄给该公司,却一直杳无音信,心生疑虑的刘某只得向工商部门求助,经忠县工商局和当地工商部门联系,得到的答案竟然是当地没有这家公司。据记者调查了解,虚假致富信息大多打着免费供种、高价回收的招牌,或者以提供所谓的专利技术为幌子,通过提供质次价高的生产设备和原材料、技术转让等方式,骗取群众钱财。
揭开四大虚假致富信息的真面目
根据工商部门的查处情况,虚假致富信息涉及各行业,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种植养殖业。主要提供所谓市场前景广阔的良种,当事人许诺以提供种植养殖技术培训,产品全部高价回收,诱骗群众购买其所谓的良种,当其行骗得手后就携款潜逃。
二是加工类。主要是虚拟某种国际、国内市场前景看好的工业产品,行骗者以提供所谓的专利技术,产品包销为幌子,通过提供生产设备和原材料、技术转让或缴纳保证金等方式,骗取群众钱财,当款到当事人的账户后就杳无音信,或以被骗群众加工的产品达不到相关质量标准为由拒绝回收产品。
 
 
三是融资类。主要以国家产业优先发展,政府高度重视的某种大型项目建设为诱饵,以大投入、大产出、低风险、高回报的宣传吸引群众,许诺群众投资后会成为具有丰厚利润回报的股东或取得高额借贷利息,行骗者得手后就携款潜逃。
四是商业加盟类。主要以提供某种具有国际、国内品牌效应的商业经销权为诱饵,骗取群众购买其质次价高的商品,或缴纳加盟费、商标使用许可费、店面统一装修使用费等,当款到行骗者的账户后就携款潜逃。
农村信息化之路亟待优化
忠县工商局副局长吴红介绍说,发布虚假致富信息侵害的对象多为农民、下岗职工、城镇无业居民、困难企业离退休职工。不法分子正是抓住了这部分低收入群体发家致富愿望强烈的心理,了解这部分人缺乏政策法律知识和防范意识,从而捏造虚假致富信息骗取他们的钱财。
虚假致富信息坑农现象,除农民自身警惕性不高、缺乏识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外,也暴露出了农业信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重庆市农委副主任高兴明认为,目前来说,一些针对农村市场的信息发布渠道管理不规范,特别是一些小报小刊对致富信息把关不严,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许多农村还没有建立健全专业信息网络,农民不能得到可靠的致富信息。基层农技部门没有条件和能力及时对农业生产资料进行技术检测和监测。有关农业法律法规在农村的宣传力度也不够。
专家表示,总体上看,我国农村信息不能互联互通,跨地区的信息沟通尤为薄弱,对信息辨别能力较弱,亟待整合各方资源,建立统一、公共、透明的就业、科技服务等农村信息网络体系。
虽然近年来农村基层组织在涉农信息发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农民获得致富信息的渠道还是很狭窄。因此,乡村基层干部群众希望,通过采取便捷有效的方式,拓宽各类涉农信息的发布渠道,使农民能够获得大量真实有用的致富信息。各部门应向农民提供必要的信息普及教育,培训农民使用信息技术和识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从而避免上当受骗。
目前,信息传播渠道较多,农民可以自主利用报纸杂志及电视台的农科频道、农村远程教育卫星频道等渠道获取信息。政府部门还应积极为农民工营造良好的信息服务环境,建立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