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00:51


慢性胃炎的病因
病机

(1)中医

中医学认为,本病发生主要与饮食、情志因素、感受邪气、脾胃虚弱等有关。

①饮食因素:饮食不节、烈酒、辛辣之品等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湿浊内生、阻滞气机,或郁久化热、热伤胃膜,胃失和降致痞满。

②情志因素:恼怒伤肝、肝木横逆、胃气受扰,或忧思伤脾、牌失健运、胃失和降,乃作胃痞。

③感受邪气:饮食不节,邪(主要是湿邪、热邪)随口人,侵犯脾胃,运化失职,纳降受碍,气机不畅,胃失和降致病满。

④脾胃虚弱:脾胃禀赋不足,或长期饮食不节,或年高体衰,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无以运转气机、水湿,致气滞、湿阻、血瘀,胃失和降,故作痞满。

慢性胃炎病位在胃,与肝、牌两脏关系密切。病变初起以湿热阻滞、气郁不畅为主,久则脾胃气阴受损,或脾气虚弱或胃阴损伤,进一步发展可因气不行血,或阴不荣络致胃络血瘀。

(2)西医

西医学认为,慢性胃炎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物理性、化学性及生物性有害因素持续反复作用于易感人体即可引起胃粘膜慢性炎症。已明确的病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胃粘膜损伤因子:长期服用非自体类抗炎药物(如水杨酸盐和保泰松)、食物过冷、过热、过酸、过辣、过咸,或经常暴饮暴食,长期饮用浓茶,长期酗酒、吸烟等均可引起慢性胃炎。烟草酸可直接作用于胃粘膜,也可通过胆汁反流而致病。酒精饮料可使胃粘膜产生红斑和糜烂损伤。酒精不仅增加H+反弥散,破坏粘膜内和粘膜下的正常组织结构,亦可损伤正常的能量代谢,从而破坏细胞功能。此外,酒精可刺激胃酸分泌而加重胃粘膜损伤。但亦有学者认为辣椒刺激能促使胃粘膜合成和释放前列腺素,继而具有细胞保护功能。

②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一个重要病因。胃炎的病理组织学改变与Hp感染的程度轻重有关,尤其在活动性胃炎中,胃粘膜的炎症越重,Hp的数量越多。Hp作为慢性胃炎的病原菌,其致病因素可能包括:Hp产生的尿素酶、粘蛋白酶、脂多糖、细胞毒素等。Hp感染后通过上述致病因素的作用,使粘液屏障受损,粘膜细胞变性坏死,大量中性粒细胞炎症性浸润可形成腺窝脓肿,从而使腺体的再生受到极大影响。

③免疫因素:免疫因素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系较密切。胃体粘膜萎缩为主(A型)患者血清中常能

检测出壁细胞抗体(PCA)和内因子抗体(IFA),两者均为自身抗体,在伴有恶性贫血的胃粘膜萎缩者中

检出率相当高。恶性贫血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胃粘膜萎缩变薄,壁细胞数显著减少或消失,粘膜固有层

可见淋巴细胞浸润,而胃窦部粘膜病变较轻或基本正常。

④十二指肠液反流: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可使十二指肠液反流,而十二指肠液中含有胆汁、肠液和胰液。胆盐可减低胃粘膜屏障对抗氢离子的通透功能,胆盐在胃窦部刺激G细胞释放胃泌素,增加胃酸分泌。H+通过损伤的粘膜反弥散进人胃粘膜引起炎症变化,H+亦能刺激肥大细胞使组胺分泌增加,引起胃壁血管扩张及瘀血,炎症渗出增多,使得慢性炎症持续存在并形成恶性循环,这也是慢性胃炎难治的原因之一。目前认为,幽门括的肌的正常功能与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及胃泌素之间的平衡密切相关。当胃泌素分泌增加,而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分泌绝对或相对减少时,产生平衡失调,导致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从而使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

⑤胃窦内容物滞留:任何原因引起的内容物不能及时排空或长期潴留在胃内,可通过释放过多胃泌素而引起胃窦部的浅表性胃炎。

⑥细茵、病毒和(或)其毒素:急性胃炎之后胃粘膜损伤可经久不愈,如反复发作可发展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牙及牙龈、扁桃体、鼻窦等处慢性感染灶的细菌或毒素吞人胃内,对胃粘膜长期刺激也可引发慢性胃炎。慢性肝病患者亦常有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有学者证实乙型肝炎患者胃粘膜内有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存在。

⑦年龄因素:慢性胃炎与年龄关系密切。随着年龄的增长,萎缩性胃炎和肠腺化生发生率逐渐升高,病变程度不断加重,范围亦越广,但炎症细胞浸润的程度似与年龄关系不大。这可能与老年人胃粘膜血管硬化、胃粘膜营养因子缺乏有关。

⑧遗传现象:恶性贫血家庭成员中严重胃体萎缩性胃炎发生的危险性是随机人群的20倍,提示有遗传因素的影响,有学者认为其中起作用的是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胃窦为主的萎缩性胃炎亦有家庭聚集现象,但是否与遗传有关尚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简称:CAG)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此病发展缓慢,病势顽固,缠绵多变。根据其临床特点,当属胃脘痛、嘈杂、痞满等范畴。

    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CAG致病因素无外乎饮食、劳倦和情志不畅,其中情志不畅致病较为多见而复杂。脾胃功能对七情变化的反应颇敏感。无论忧、思、悲、恐、喜、怒等情绪的过度变化均能影响脾胃功能。正如东垣在《脾胃论》中所说:“先由喜怒悲忧恐为五贼所伤,而后脾敢不行,劳役饮食不节续之,则元气乃伤。”神志异常损伤脾胃,导致运化无权,升和失司,气血不畅,气滞郁热,损伤胃阴,或气滞血瘀,胃络痹阻,导致CAG病变发生。本病发病初期,肝气郁滞,木不疏土,多见肝胃不和及肝郁脾虚,急性期则表现为胆胃湿热,中期脾虚气血生化不足以致肝血不足、心脾两虚,晚期肝气郁久化火,火邪灼伤阴液则导致肝胃肾阴不足或者迁延日久,久病入络以致血液瘀滞。从现代医学角度讲,萎缩性胃炎发生多责之于胃泌素的缺乏和胆汁排泄异常,此与肝失疏泄有关。肝失疏泄,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而使胃的分泌功能低下,正如《素问·六元正纪论篇》所云:“本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

    2 辨证论治

    2.1 肝胃不和 多见于疾病早期,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木失于疏泄,横逆犯胃,气机阻塞发为本病。如《沈氏遵生书·胃病》所说:“胃痛,邪干胃脘病也……唯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气克也”。症见:胃脘胀痛连胁,恼怒则甚,嗳气频作,痞满纳呆,厌油腻,口干苦,大便干,舌红苔黄,脉弦。治以疏肝解郁,理气和胃。方用四逆散加减:柴胡、黄芩、栀子、郁金、白芍、鸡内金、枳壳、焦麦芽、焦神曲、焦山楂、甘草。若疼痛较重者,可加木香、元胡以理气止痛;嗳气较频者,可加沉香、旋复花以顺气降逆。

    2.2 胆胃湿热 多见于疾病急性期,胆属少阳,胃属阳明,胆火犯胃发为本病。症见:胃脘痞塞,纳呆泛呕,嘈杂嗳气,身体倦怠,或寒热往来,便溏粘秽不爽,苔白厚浊腻,脉弦数。治以清胆和胃、化痰利湿。方用黄连温胆汤和三仁汤加减:黄连、竹茹、陈皮、半夏、茯苓、薏苡仁、白蔻、白术、厚朴、枳实、佩兰、柴胡、白芍。

    2.3 肝郁脾虚 多见于疾病早期,肝失疏泄,木乘土,脾虚运化失常发为本病。症见:胃脘隐痛,痞闷或胀痛,食后痛重,纳呆食少,神疲乏力,大便稀或不畅,伴嗳气胸闷,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缓。治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方用四逆散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柴胡、枳壳、白芍、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木香、砂仁、甘草。

    2.4 肝血不足,心脾两虚 多见于疾病中期,本病缠绵不愈,脾虚气血乏源,表现为气血不足,累及心肝发为本病。症见:胃脘隐痛,纳呆食少,神疲懒言,心悸易惊,夜寐多梦,大便稀软,舌淡,苔薄白,脉细缓。治以补益心脾,滋养肝血。方用四物汤合归脾汤加减:当归、白芍、川芎、党参、黄氏、白术、茯苓、远志、炒枣仁、木香、元肉、枳壳、生姜、大枣、炙甘草。

    2.5 肝阴不足 多见于疾病后期,肝郁气结,郁结化火,火邪化阴,横逆犯胃,胃阴虚,消灼水谷,无以化精养肾,而致肾阴亏损。乙癸同源,肾阴不足,肝失濡养,水不涵木,肝肾阴亏,阴不化津,无以上承养胃,致肝、肾、胃阴俱虚。症见:胃脘痞满,时有隐痛,或嘈杂似饥,饥不欲食,口干咽燥,腰酸便秘,五心烦热,舌红无苔或少苔,脉弦细无力。治宜壮水柔肝,益胃生津。方用一贯煎加减:沙参、麦冬、五味子、当归、川楝子、枸杞子、白芍、枳壳、天花粉、焦山楂、甘草。若临床出现脾胃虚弱较甚,饮食难进,药力难行者,治当健脾胃为主,兼以补肝肾固本;若脾胃虚弱,纳运不衰者,治当补肝肾为主,兼健脾胃。总之,要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或标本同治。

    2.6 气滞血瘀 多见于疾病后期,本病迁延日久,久病入络,气机不畅,血液瘀滞发为本病。症见:痛有定处,持续不已,饱胀不舒,胁痛,或者便血潜血,形体消瘦,面色晦暗,舌现紫色或瘀斑。肝藏血为血之本,喜柔润疏达,治以益肝化瘀和胃。方用柴芍六君子汤合失笑散、丹参饮加减:柴胡、白芍、丹参、五灵脂、蒲黄、木香、砂仁、白术、茯苓、陈皮、党参、甘草。

    3 体会

    萎缩性胃炎以气虚或气阴两虚为本,以瘀、滞、湿热为标,以虚中夹实证为多见。治疗应当重视扶正祛邪,消补兼施。消疏中病即止,补益佐以疏通。

    临床所见,患者症状改变较明显并且收效较快,而胃镜检查所示,胃黏膜的改变却需要较长时间。伴随症状的逐渐改善,约1~2个月后,胃黏膜即有向愈之象。治疗时间越长,改变越明显,一般沿着萎缩-萎缩、表浅-表浅-愈合过程发展,所以坚持长期治疗十分必要,一般1个疗程2个月,治疗2个疗程为1个阶段,或停药观察,或以散剂巩固之。

    情志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疾病的预后。若病人情绪稳定,性情开朗,施药后则易痊愈,病程较短,预后良好;若性情忧郁,或烦躁易怒,则药难奏效,或极易反复,病程较长,预后较差。临证所见,CAG反复发作者,亦多为情志刺激所引起。祖国医学亦特别重视心理疗法中的语言开导法,如《灵枢·师传》指出要“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以减轻其心理压力,调整其心理状态,使其达到最佳水平,信心充足,情绪饱满,主动配合治疗,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

    萎缩性胃炎复发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饮食不慎,因此合理饮食也十分重要。一定告诉病人禁食生冷、辛辣刺激等食物,并少食或者不食豆类和糖类,以防止中满,多食易消化食品和蔬菜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