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华药业浅析:成长的机会与风险(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8 07:55:56

恩华药业浅析:成长的机会与风险(上)

(2010-07-18 21:17:18)转载 标签:

恩华药业

个股研究

医药行业

生物医药

分类:个股研究

注:前几天一个朋友提到了恩华药业,正好以前曾经有过简单的了解,这里重新整理一下仅供参考。图片下面黑体字部分为我的一些想法或者补充说明。

在全球的市场中,美国又占据了2/3的份额。

公司的产品数量遥遥领先,但很显然医药市场特别是处方药市场的发展历程表明了,重磅药才是第一生产力。药品的数量多当然不是坏事,但是更重要的是每个药品的实际竞争力有多大。几乎所有的医药巨头都是依靠几个重磅产品成家立业的,而并非靠无数新产品堆积起一个大的销售额。特别结合中国新药审批的泛滥,药品的数量并不可作为公司研发能力的指标。从上面数据来看,占据市场份额前2位的是药品数量不那么多的企业,也就并不奇怪了。






差距潜力确实巨大,未来行业发展的长期驱动因素也比较清晰:

1,医保等保障制度的逐渐完善会使得过去大量的隐形需求得到长期的释放;

2,随着社会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医疗的关注度可能逐渐沿着基本急症类--重大疾病类--慢性生活习惯类--精神需求类的途径演变,并促使相关类别的医药市场进入扩容期间;


这点有很大疑问,后面再说。


 

当前可见的主要产品规模都还很小,基数越小业绩受公司短期营销手段(营销轰炸,快速的覆盖市场以及煽动能力)的敏感性越高,相反越来越大则受到药品本身效果反馈以及长效营销能力(学术推广,政府/客户关系维持,学术支持等)的影响越大。

 

在目前这个阶段,几千万乃至于1亿左右规模的产品实现“快速”增长是不那么困难的,毕竟这是一个面对13亿人的大市场。真正的挑战在于达到一个基本的规模后(比如3-5亿)的后劲如何?有利的方面也有,那就是:在行业的快速增长期,作为当前的前3名企业应该获得至少与行业平均发展水平一致的成长速度。


主要的产品都有很好的市场空间,定位于大产品的思路肯定是正确的。后面的问题是,同样很多人瞄准这些领域的时候,你比别人的优势是什么?这个更需要细细的推敲。


从IPO投向来看,1.05亿用来扩大现有产品的产能,3500万用于新药审批及产业化,3800万用于研发中心建设。感觉比较合理,作为一个快速增长的行业,尽可能的提高市场占有率是第一要务。同时考虑未来的增长点以及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事实上生产证许可制度可能并不是壁垒(后面会谈为什么),真正的壁垒特别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一定还是产品研发能力+市场深度耕耘的能力。

 

可以看到行业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1,2名的差距不大,3,4,5的差距更小,所有公司的基数都很小。前5名中应该只有恩华是国内企业(未证实),在所有的上榜TOP10中也只有恩华是上市企业(未证实)。如此,恩华未来相对于外资企业而言主要应发挥“成本优势+本土市场能力优势”,相对国内同战线民企国企则应发挥“研发跟踪能力+打规模战的能力”。


 

一语中的。作为化学药企业就是面临这样的问题,所有的制高点都在别人手里,而且基本上不可能被中国药企颠覆(想想人家的历史经验和每年的研发费用)。但在特殊的阶段中国药企也有特殊的时代机会,那就是“进口替代”,说白了就是“谁能更快的山寨出人家保护过期的产品,以更低的成本,尽可能快的大规模销售出去”。也由此,可以提炼出中国仿制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具备更快仿制注册的能力

2,成本优势明显

3,市场能力突出

 



这里有一个让人迷惑的东西,就是所谓的“政策控制性壁垒”好像根本没有产生什么实际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到前面的数据“行业前10名占市场份额的比例不超过25%”----由此推测可知介入这个行业的生产企业起码有几十个,而且市场相当的分散,这种程度的激烈竞争(从后面公司费用率的情况可以佐证)完全不具备任何的“政策性壁垒”效应,因此这点所谓高进入壁垒说法可以休矣。


成本因素还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对于需要长期服用的产品。恩华的成本优势有一定的“产业链优势”因素,而这种产业链因素的政策性壁垒较强,因此可能将使得竞争对手较难于短期内追赶。

产品线完善也较有利,特别是聚焦在中枢神经药物下的产品序列齐全,能提高产品推广营销的效费比。

我个人认为较完备的销售网络因素不是什么竞争优势或者壁垒,而是基本的经营基础。相比较其主要的竞争对手而言,其市场的覆盖面,对医院的学术营销深度等方面是否与西安杨森等竞争对手拉开了一个档次?我想恐怕不能轻易得出这个结果。市场的覆盖和营销问题有技术含量,但总体是一个主观努力可以较快速追赶的东西,因此不构成什么壁垒----何况,这里也只是自说自话,并没有给出与竞争对手在覆盖面以及营销深度方面有什么优势的对比性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