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政策回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6:26:20

产业政策回归

默认分类 2010-04-16 23:38:04 阅读1075 评论0 字号:大中

对于产业政策,英国首相戈登·布朗将其称为创造高端工作的载体;法国总统萨科奇认为这样可以保住本国的行业就业机会;世界银行高官林毅夫则对发展中国家的结构性加速变革公开表示支持。麦肯锡也忙着指导各国政府如何不犯错。

产业政策正式回归。

实际上,产业政策从来就没有过时。经济学家痴迷的华盛顿共识可以一笔勾销。诚然,成功的经济一直都要靠政府的政策来推动结构性调整。

中国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中国在制造业上取得的非凡成就部分归结于其政策对新行业的倾斜。国有企业成为科学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孵化器。地方性保护孕育了本国汽车和电子产品的蓬勃发展。鼓励性的出口政策帮助本国公司杀入国际舞台。

智利一向被认为是自由市场的天堂,则是另一个例子。政府在每一个出口产品中都起着关键的作用。由政府资助的研发帮助下,智利产品得以进入世界市场。过去,林业产品也一直得到着皮诺切将军政府支持。鲑鱼业的成功也依赖于智利基金会——这个准公共风投的资助。

对于美国来说,产业政策当然求之不得。不过,这这事有点蹊跷。因为所谓“产业政策”在美国政治中一直是被视为异端。这通常都是政治对手将对方描绘成斯大林经济主义的最好借口。

不过,美国创新离不开政府支持。正如哈佛商学院教授乔希·勒纳在其《破碎梦的阳关大路》一书中所言,美国国防部在硅谷的早期开发中起着关键作用。作为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明——互联网,也起源于美国国防部1969年的军事项目。

美国对行业政策的偏爱不仅发生在过去。今天,美国联邦政府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风险资本商。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单单美国能源部对私营企业在绿色能源上的投入就高达400亿美元。这包括电动汽车,新型电池,风能发动机和太阳能电池板 等项目。2009年前三季度,私人风投在此上的投资总共有30亿美元,而美国能源部则投资了130亿美元。

于是,产业政策一直是分析人士的重点关注对象:一个新行业的出现多多少少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这种支持可能是政府补贴,贷款,基础设施投入等形式。一些成功行业的背后都离不开政府这双幕后推手。

产业政策问题不是是否应该实行,而是如何实现。不过我们要牢记以下原则。

首先,产业政策应更多表现为一种姿态,而不是具体政策。我们必须明白,创造在政府和私人企业之间合作的氛围比直接给钱更为重要。通过评议会,厂商发展论坛,投资制度委员会,行业圆桌会议,私人及政府风投资金,找出潜在问题和机会。这都需要政府“走进”企业之中,而不是袖手旁观。

第二,行业政策也需要胡萝卜和大棒。考虑到社会和私人投资之间的不同风险和内涵,创新需要有相应的租金——这可以获得大于竞争性市场所能取得的利润。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国家都有专利制度。但这同样会带来负面成本:他们可以通过提高产品价格和控制资源等低效方式来维持利润。这也是为什么专利有一定期限。政府对新行业的扶植也是如此。政府的资助必须是临时性的,同时更要考虑效益。

第三,行业政策倡导者要牢记,将为社会服务作为优先考量,而不是为了官僚或是相关的行业利益。为了避免滥用,行业政策必须公开透明的方式,所有企业必须一视同仁。

对行业政策最常见的批评就是政府不应自行挑选获胜者。当然,它们无权这么做,但这其实并不十分相关。行业政策不是挑选胜者,而是淘汰失败者——这也是其最低的要求。未来的不确定性导致政策有可能出错,关键就是政府能及早认识,在损失更大之前退出。

IBM的创办人小托马斯·约翰·沃森曾经说过:“如果你想成功,那就多犯错吧。”在推动行业上从不犯错的政府等于不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