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回鹘文化对契丹的影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04:44
论回鹘文化对契丹的影响(上)
杨富学 [欧亚学研究]
原刊《辽金史研究》, 北京:中国文化出版社, 2003年
序 言
契丹是辽朝的建立者,他们自唐伊始就与当时游牧于漠北的另一古老民族——回鹘(今维吾尔族与裕固族的共同祖先)有了相当密切的接触。9世纪中叶,漠北回鹘汗国灭亡,部众远离故土,西迁至中亚、西域及河西走廊一带,先后建立了哈喇汗王朝(10世纪中叶~1212)、高昌回鹘王国(848或856~1238)、甘州回鹘国(9世纪末~1028)与沙州回鹘国(1036~1070?)。尽管二者相隔万里之遥,但他们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却从未间断,构成我国北方民族关系史上的一种奇特现象。对此,学界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研究,涌现出丰富的研究成果,荦荦大端者有王日蔚《契丹与回鹘关系考》(《禹贡》第4卷第8期,1935年,第631~639页)、李符桐《回鹘与辽朝建国之关系》(台北:文风出版社,1968年,收入《李符桐论著全集》第2册,台北:学生书局,1992年,第263~405页)、肖之兴《回鹘后裔在辽朝“共任国事”》(《民族研究》1980年第4期,第22~25页)、苏北海《回鹘族在辽代的贡献》(《新疆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第15~22页)、程溯洛《论辽金与回鹘的关系》(《辽金史论集》第1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79~89页)、张云《回鹘与辽的关系》(《西北历史研究》1988年号,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年,第84~100页)、刘正民《辽代杰出的回鹘后妃》(《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第11~16页)、于宝林《回鹘建政及其对契丹的影响》(《契丹古代史论稿》第3章第3节,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52~163页)、李红侠《从两族关系上看回鹘对契丹的影响》(《阜新辽金史研究》第5辑,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第174~177页),等。但是,由于受史料所囿,这些研究都主要侧重于政治、经济方面,至于二者间的文化关系,却一直无人问津。十余年前,我国著名北方民族史研究专家程溯洛先生即以“契丹文化与回鹘文化的交流资料很少,研究也未开始”为憾,呼吁研究,[1] 但迄今仍无大的进展。1997年8月,“中国北方民族文化第二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赤峰召开,会上笔者与张碧波先生同时提交了研究回鹘与契丹族源及传说的论文。张先生重点考察回鹘与契丹在族源文化上的异同,笔者则论述契丹族源传说对回鹘的借用。[2] 这些无疑将契丹—回鹘文化关系的研究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近年读书时,在族源传说外又偶有心得,现笔录于后,供对这一问题感兴趣的雅博君子批评指教。
一 回鹘社会生活对契丹的影响
回鹘与契丹发生联系,最早可追溯到唐朝。有唐一代,回鹘主要活动于漠北,天宝三年(744),回鹘首领骨力裴罗(744~747年在位)自称骨咄禄毗伽可汗,以乌德鞬山(今鄂尔浑河上游杭爱山之北山)为中心建立了雄强一时的漠北回鹘汗国(744~840)。汗国极盛时,东役奚、契丹,北辖九姓,西抵黠戛斯(即今新疆柯尔克孜族和中亚吉尔吉斯人的祖先),南邻唐,尽有漠南、漠北相当广大的地区。
回鹘强盛时,契丹为其臣属,回鹘遣使“监护其国,责以岁遗”。[3]《资治通鉴》也记载说:“初,奚、契丹羁属回鹘,各有监使,岁督其贡赋。”[4] 直到会昌二年(842),在奚和契丹中仍有“回鹘监使等八百余人”。其酋长的印信也由回鹘颁给,直到9世纪中叶漠北回鹘汗国灭亡后才改由唐朝颁发:
会昌二年(842)九月,制:“契丹新立王屈戍,可云麾将军,守右武卫将军员外置同正员。”幽州节度使张仲武上言:“屈戍等云,契丹旧用回纥印,今恳请闻奏,乞国家赐印。”许之,以“奉国契丹之印”为文。[5]
契丹王屈戍,武宗会昌二年(842)授云麾将军,是为耶澜可汗。幽州节度使张仲武奏契丹旧用回鹘印,乞赐圣造,诏以“奉国契丹”为文。[6]
有的契丹人沦为回鹘的奴属,“为回纥牧羊”:
传曰:契丹旧为回纥牧羊,达靼旧为回纥牧牛。回纥徙甘州,契丹、达靼遂各争长攻战。[7]
漠北回鹘汗国的强盛持续了近一个世纪,至9世纪30年代开始很快由盛转衰。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严重地削弱了汗国的基础,当时回鹘宰相拥兵自重,互相残杀,造成“种落未安,君长之间,互相疑阻”[8]的混乱局面;也正在这个时候,漠北又频频发生自然灾害,造成严重的饥荒,瘟疫流行,“又大雪,羊马多死”,[9] 给汗国以沉重的打击,这些天灾人祸直接造成了汗国的衰亡。840年,回鹘宰相句录末贺勾结黠戛斯击杀回鹘可汗,直接导致了汗国的灭亡。于是,其部众分崩离析,四散外逃:“有回鹘相馺职者,拥外甥庞特勤及男鹿并遏粉等兄弟五人、一十五部西奔葛逻禄,一支投吐蕃,一支投安西。又有近可汗牙十三部,以特勤乌介为可汗,南来附汉。”[10] 其中大多西徙至新疆、中亚及河西走廊等地,先后建立了哈喇汗王朝、高昌回鹘王国、甘州回鹘及沙州回鹘政权。
回鹘部众外迁后,其旧地遂为契丹所占有。经离乱折磨的回鹘人势力大衰,虽各有其国,但已无法与昔日的辉煌同日而语了,于是乎反主为客,回过头来又称臣于契丹,并不断地向其朝贡:
[太祖七年(913)冬十月]戊寅,和州回鹘来贡。[11]
[天赞三年(924)九月],回鹘霸里遣使来……十一月乙未朔,获甘州回鹘都督毕礼遏,因遣使谕其主毋母主可汗。[12]
[天赞四年(925)四月]癸酉,回鹘毋母主可汗遣使贡谢。[13]
自907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916~926年在位)自立为汗,并于916年在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称帝立国至1125年辽国灭亡,回鹘与其朝贡关系一直不曾中断。《契丹国志》记载说:
契丹时,三年一次朝贡,进献玉、珠、乳香、斜合里皮、褐里丝等。[14]
据《辽史》、《辽史纪事本末》的有关记载统计,有辽一代219年间,回鹘向契丹朝贡的次数为64,平均每三年另五个月一次。[15] 为了安置来人,辽政府在上京南城之南门东侧置“回鹘营。回鹘商贩留居上京,置营居之”。[16] 而且,当时似乎有不少回鹘人在辽庭也得到了重用:
道宗清宁九年(1053)……回鹘海邻、裹里、耶律挞不也、阿厮、宫分人急里哥、霞抹、乙辛、只鲁并加上将军。诸护卫及士卒、庖夫、弩手、伞子等三百余人,各授官有差。[17]
回鹘地区生产的西瓜及所谓的“回鹘豆”也都传入契丹之中。胡峤《陷北记》述其北行时曾见上京一带有西瓜种植:
自上京东去四十里,至真珠寨,始食菜。明日东行,地势渐高,西望平地松林,郁然数十里。遂入平川,多草木,始食西瓜。云: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指中原地区)冬瓜而味甘。[18]
依其描述,此西瓜当为吐鲁番等地生产的哈密瓜之类。《松漠纪闻》和《契丹国志》则详尽地记述了“回鹘豆”:
回鹘豆,高二尺许,直干,有叶无旁枝,角长二寸,每角止两豆,一根才六七角,色黄,味如栗。[19]
这些作物的传入,加上前引《契丹国志》所载回鹘以朝贡名义向辽朝贡奉的玉、珠、犀、琉璃器、宾铁、兵器、斜合里皮、门得丝、帕里阿褐里丝等物,无疑地会丰富契丹民族的社会经济生活。
回鹘的医药也通过进贡的方式流入辽朝,常见的有硇砂、琥珀、乳香等。[20] 其中,硇砂(Sal ammnniac)是一种盛产于古代西域的氯化氨矿物,在金岭(今天山)、龟兹的阿羯山(今哈玛木山)和高昌(今吐鲁番市)、北庭(今吉木萨尔县)、于阗(今和田地区)等地的煤田中都有出产。981年王延德出使高昌时,即载“北庭山中出硇砂”。产硇砂的矿床下面,常有一个洞,里面堆积着青泥状质体,一旦被开采出洞,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后,即变成硇砂。宋代苏颂《图经本草》称:“西戎来者,颗块光明,大者入拳,重三五两,小者如指面,入药最良。”
琥珀是由碳、氢、氧组成的有机物,产于煤层之中,西域多有出产,是地质时代中植物树脂经过石化的产物,有化瘀、利尿、安神之效,外敷可治疮疡。
乳香,又名陆熏香,是由松树脂结成的块状白胶,可作药用,在于阗一带多有出产。在北宋时运往内地的很多,有的年份能达数万斤。
这些回鹘医药被大量运往辽地,如实地反映了回鹘医药在当地受欢迎的程度。
在社会习俗方面,回鹘对契丹也不无影响,有迹可寻的就是契丹可汗的“楼居”习惯。《新五代史》卷27《四夷附录·契丹》载:
[阿保机]以其所居为上京,起楼其间,号西楼,又于其东千里起东楼,北三百里起北楼,南木叶山起南楼,往来射猎四楼之间。
诸如此类的记载,在《辽史·国语解》和洪皓《松漠纪闻》中都可以看到。宋人刘跂在《易学集》卷3《使辽诗》中,更是讲契丹有“岁岁作楼居”之俗。这里的楼,与今天所谓的楼阁完全不是一码事,有人径释之为“斡鲁朵(Ordu)”一词的省译或异译,[21] 当是不无道理的。
契丹作“楼居”始于阿保机,由此向前追溯,最早可推至北魏鲜卑拓拔氏于平城宫所筑的“白楼”。《南齐书》卷57《魏虏传》载:
自佛狸至万民,世增雕饰。正殿西筑土台,谓之白楼。万民禅位后,常游观其上。
从中不难看出,拓拔氏所筑白楼,无非就是一个土台子而已。在北魏之后,回鹘亦有“作楼居”之俗,《新五代史》卷74《回鹘传》即载甘州回鹘“其可汗常楼居”。对于这一历史现象,仁爱君氏曾作过深入而细致的研究,他正确地指出:
回鹘之“楼”与鲜卑之“楼”一样,具备着“丹墀陛阶”的台殿建筑和“宫垣”的围护,而且,还有“花门”之制。[22]
契丹“楼居”之意义与鲜卑、回鹘完全相同,显而易见,契丹的“楼居”之俗应是从他们那里继承来的。考虑到阿保机初兴时,鲜卑人已经影响不再,故我们只能将其来源与回鹘联系起来。
契丹与回鹘的联系在辽朝灭亡(1125)后并未中断。1130年,耶律大石率领军队西征,曾致书高昌回鹘王毕勒哥,称:“昔我太祖皇帝北征,过卜古汗城,即遣使至甘州,诏尔祖毋母主……今我将西至大食,假道尔国,其勿致疑。”不仅借道成功,而且还受到了毕勒哥的款待。临行时,毕勒哥又“献马六百,驼百,羊三千”,并表示“愿质子孙为附庸”。[23] 1132年,当耶律大石在叶密立站稳脚跟后,率军南下,再次进入高昌。回鹘未作抵抗,便归顺了西辽。吐鲁番市西交河故城出土的一件汉文写本残片证明了这种附庸关系的存在。该写本现藏柏林德国国家图书馆,编号为T II Y 62(Ch 3716),在《佛名经》与《千字文》之后有尾题3行,曰:
天禧年十三岁次辛未,冬月之伴分廿三日,交河胜泉都通兹无头千字文有头,置将来学习敬口执诵不祸咎。[24]
文中的“天禧”为西辽末主耶律直鲁古之年号,天禧十三年,即1190年。其中来自交河的胜泉都通,无疑为回鹘人,其名又见于吐鲁番出土的回鹘文《慈悲道场忏法(Kšanti qïγuluq nom bitig)》卷9(编号为TII, Mainz 304),写作Singtsön Tutung,为该抄本的施主。[25]值得注意的是,在写本的右下角写有5个草体回鹘文数字:bir、iki、ü?、tört、biš(一、二、三、四、五),其中第五字,不仅使用了回鹘文(biš),而且还同时书有粟特文(pnc)。
北京小吃之豌豆粥
作者:北京门户网  日期:2007-06-11 来源:www.010menhu.com 点击:
豌豆名回鹘豆,《饮膳正要》作回回豆,现一般不入药。是一种可作食品的豆类。有助于面黄肌瘦人的恢复。豌豆粥颜色褐红,味道香甜醇厚,绸滑爽口。豌豆粥可以理脾益气,祛湿利水,消肿通乳。生肌生肉、滋养皮肤。可适用于因胃肠失和;脾失健运引起脘腹胀满,面、肢轻度浮肿,面色于黄等症。亦可用于妇女产后乳汁不下。
以前,老北京讲究吃宣武门里西绒线胡同的赵记桂花带汤豌豆。号称祖传,有几百年的历史。他的家伙是两个一米高的木圆笼,内装沙锅,锅下火盆。赵记做粥原料是紫豌豆,选料精做工细,煮得紫黑油亮,散发出独有的清香。盛在碗里,豌豆清晰可见,入口却一抿即烂。解放初期,传人赵德保被吸收到西单商场内的又一顺小吃部,专门制作豌豆粥。

荷兰豆和甜脆豆
2006-12-11 16:13
1.概述:荷兰豆和甜脆豆均属软荚豌豆,俗统称食荚菜豌豆,食荚豌豆,别名麦豆、青斑豆、青小
豆、麻豆、留豆、淮豆、金豆、回回豆等。《唐史》称为"毕豆",《辽志》称"回鹘豆"。其种荚内
果皮的厚膜组织发生迟,纤维很少,嫩荚可食,甜脆可口,主要采收嫩豆荚,成熟时荚果不开裂。
目前已是我国西菜东调和南菜北运产业的主要品种之一。其干豆粒还可作为粮食、饲料及副食品加
工优质原料,目前主要用于膨化加工、豆粉加工和作饮食小吃灰豆汤的原料。
荷兰豆、甜脆豆的营养价值及其利用     返回
2.营养价值及利用:荷兰豆、甜脆豆是一种常用的食荚豆类蔬菜,以甜嫩爽脆、口感清香、美味可
口而独领风骚,成为国际上的畅销高档水果型蔬菜品种,深受国际市场欢迎。
(1)荷兰豆、甜脆豆的营养价值  荷兰豆、甜脆豆营养价值很高,据分析每100克嫩荚中含水分70.1
~78.3克、碳水化合物14.4~29.8克、蛋白质4.4~10.3克、脂肪0.1~0.6克、胡萝卜素0.15~
0.33毫克、糖类4.0克、维生素1.3克、维生素B10.15毫克、维生素岛0.08毫克、维生素C60毫克、
钙43毫克、磷59毫克、铁0.9毫克、硫胺素0.54毫克、尼克酸2.8毫克以及各种矿质元素和多种人体
必需的氨基酸。
(2)荷兰豆、甜脆豆的利用  荷兰豆嫩荚脆嫩,风味鲜美可口,用途广泛。
1)菜用:荷兰豆、甜脆豆幼荚肥嫩,脆绿多汁,清脆香甜,色泽鲜美,营养丰富,食用方法多样,
深受人们喜爱,成为宾馆、饭店和家庭中必不可少的上等蔬菜佳肴。荷兰豆、甜脆豆的嫩梢也是调
羹做汤和炒食的优质高级鲜菜。
①充当水果生食。特别是甜脆豆生食脆嫩甜香,口感清爽。
②炒食。如快火爆炒荷兰豆、甜脆豆,则清脆鲜嫩、味美香甜, 且色泽青翠、诱人食欲。
③切丝做汤。荷兰豆丝汤别有风味。
④凉拌。在开水中稍烫,捞出后滤去水分,加入糖、醋等调料凉拌,也十分可口。
⑤涮火锅。荷兰豆、甜脆豆还是涮火锅的理想 原料。
⑥可作荤菜的配料。
2)速冻和加工制罐  荷兰豆、甜脆豆是速冻和加工制罐的理想原料。
3)药用及保健    荷兰豆、甜脆豆性平味甘,无毒。能益脾健胃、生津止渴、和中下气、除呃逆、
止泻痢、解渴通乳、通利小便。对脾胃虚弱、小腹胀满、呕吐泻痢、烦热口渴、产后乳汁不下等症
,均为适宜。
豌 豆
 
又名胡豆、戎菽 、 回鹘豆。
大豆虽已经受到人们的重视,但豌豆尚未吸引人们的注意,其实在营养方面并不亚于大豆。
罐头或瓶装的冷冻豌豆,大部分是把干燥的豌豆用水浸泡后,再经着色制成的,因此在营养方面远比生豌豆差。
荚果嫩时被称为青豌豆角,供炒食,作蔬菜用。荚内籽实成熟后,可供炒食、煮食或磨成豌豆面(粉)食用,也可以加工成豌豆粉丝或豌豆罐头。豌豆在我国已有5000年的历史。
豌豆叶目前已成为菜市场上的一个常规品种,大城市一年四季均有售,主要供炒食和做汤用。
【营养成分】
每100克豌豆粒或豌豆粉中含蛋白质21.4~22.3克,脂肪1.5~1.6克,碳水化合物55.5~57.2克,热量1348.1~1373.3千焦,粗纤维4.9~8.4克;钙71~105毫克,磷217~270毫克,铁5.3~11.1毫克,维生素B1 0.1~1.04毫克,维生素B2 0.13~0.22毫克,烟酸1.3~3.2毫克,另有多种矿物质如镁、钠、钾、氯等。豌豆的特点是磷和维生素B1较高,尤其是白豌豆和花豌豆更是如此。
【药用功效】
中医认为豌豆(豌豆叶)性平,味甘,有理中益气,补肾健胃,和五胀生精髓,止消渴之功效,可治糖尿病、尿频、遗精、妇女白带及泄痢。现代医学认为,豌豆中的蛋白质含量丰富,质量好,有人体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营养价值高。 另外,碗豆与一般蔬菜不同,所含止杈素、赤霉素A20和植物凝植素等物质,具有抗菌消炎,并有增强新陈代谢功能。特别是青豌豆角和嫩豌豆叶富含维生素C和能分解人体内亚硝胺,因而有抗癌防癌作用。
维生素B1缺乏会引起焦虑,因此被称为“精神的维生素”而豌豆中即含有多量的维生素B1,且含少量能分解胆固醇的卵磷脂及其他豆类不含的维生素A;在未完全成熟的豌豆中,也含有多量的钾及维生素B2,及含有成熟豌豆中几乎不含的维生素C,将豌豆与富含蛋氨酸、苏氨酸的食物配合,可明显提高豌豆的营养价值。如在小麦粉中加入10%的豌豆粉做面食或加工成糕点,可提高面粉的营养价值。
【宜食】
适宜消渴(糖尿病)之人食用;适宜腹胀、下肢浮肿、脚气之人食用;适宜妇人产后乳汁不下者食用。
《日用本草》:“豌豆,煮食下乳汁。” 《随息居饮食谱》;“豌豆甘平,煮食和中,生津止渴,下气,通乳消胀。”
【忌食】
豌豆性平,诸无所忌。
《日用本草》:“豌豆多食发病。”
【保健良方】
1.用于烦热口渴,或消渴口干,以及产后乳汁不下,乳房作胀嫩豌豆250克,加水适量,煮熟淡食并饮汤。
2.治脚气抬肩喘  豌豆1300克,用水5000毫升,葱白10茎,拍碎,红尖椒少许,煮取汤3000毫升,倾入两瓷瓮,以脚各放在一瓮中浸,叫人从膝上淋洗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