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及其学习与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2:57:13
[书山一叶]七十二棒:国学及其学习与研究 [静斋风影] 于 2003-12-29 上贴 



国学即中国传统文化的统称,包括中国古代语言、文学、历史、哲学、科技等方面的内容,大致而言,现在所谓的国学主要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和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研究对象的现代论著。 
现代人学习和研究国学,其目的当然不在复古,而在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晓我们的根本,正如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序言中所言“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有一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这是很明达的议论。再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 
对国学的学习和研究应分两个层面讨论。 
一是学习。学习的目的着重于了解,即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况,解决有什么的问题。对现代人的大多数而言,这个是主要的方面。基于此,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着力点是阅读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论著,进而阅读一些经现代学者注译过的国学经典。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论著有各种版本的“中国文学史”、“中国通史”、“中国哲学史”、“中国科学技术史”等,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各个方面和各个时期的介绍性作品,如“中国小说史”、“战国史”及各种传记等。如果不想再深入,到此也就可以了;如进一步深入,就要阅读一些经现代学者注译过的国学经典,以了解一些国学基本经典,知晓他们到底说了些什么。这方面的东西很多,比如《古文观止》等浅显的经典选本和余冠英先生的《诗经译注》、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以及柏杨先生的现代语文版《资治通鉴》等经现代学者注译经典,他们往往包含了以往和最新研究成果,对了解这些经典很有帮助。不过,这些著作版本之多连专业研究者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有人、最好是专业研究者能广泛收集,为学习层面的人开列一个版本书目的话,那是功德无量的事。 
二是研究。研究的目的着重于辩证,即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来和纠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解,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当然,要研究,首先要经过学习这一关,以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总体的了解和熟知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最新进展。对没有传统教育背景的现代人而言,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比20世纪初那些有国学教育背景的国学大师们更困难,必须付出更多的艰辛。研究层面的着力点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流程和以“四部”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经典的研究。我认为,研究国学可以分以下阶段进行: 
第一、蒙学。蒙学是古代文化的启蒙教育,注重童蒙的识字、礼仪、常识和基本读写的训练。我们研究蒙学当然不是为了这些,从蒙学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很重要的信息,主要是了解中国古典如何认识应具备的国学最基本素质、了解古代对国学自学门径的基本认识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基本内容。 
第二、小学。小学是古代汉语的总称,古代语言是国学研究的基本工具,是国学研究的必备能力。对现代人而言,由于语言的差别,小学的修养是国学研究的主要障碍。我个人认为可以先学习现代语言学家编著的“古代汉语”教材如王力和胡裕树先生各自编纂的《古代汉语》,以此为基础研读古代的小学经典。 
第三、四书。“四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读本与真正的国学入门内容。朱熹的《四书集注》是重点,并不是因为朱熹的《四书集注》比别的高明,而是它的不可比拟的文化地位,毕竟它是古代士子的应试教科书,其影响是深入骨髓的。四书通,就真正打开了国学之门,为以后的国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摸索出了治国学的一般方法。 
第四、群经。“十三经”是统治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经典,经学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骨干门类。“十三经”不仅是儒家的经典,更是中传统文化的思想源泉。经学的介绍性著作有周予同先生的《中国经学史讲义》和皮锡瑞的《经学历史》等;“十三经”主要有宋版“十三经”注疏和“十三经”清人注疏,前者主要体现十三经古义,后者体现有清一代经学家的研究成果。 
第五、诸子。诸子是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头脑和精华,诸子的思想启发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但真伪互现超过了经学,主要是因为古代学者治经者众、治子者寡。诸子作品由于大部分是后学集结而成,内容庞杂,也是治子者头痛的地方。诸子作品主要有“诸子集成”和新编“诸子集成”,前者古,后者今,二者不可缺。 
第五、史部。史部著作以“二十五史”和“通鉴”为核心,是中国古代历史与人物的主要资料。要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人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研读史部著作。史部著作太多,除研读基本经典如“二十五史”、“通鉴”、“三通”等之外,要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重点阅读所选择的时代和人物。 
第六、集部。集部著作是中国文化名家的经典,囊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方面,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集部著作浩如瀚海,即使一个人穷尽百年岁月也无法卒读,到了这一步,我们除了研读有定见的重要著作如通行选本和名家作品外,更要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作家的全集,全集更容易有所成。我印象深刻的是唐浩明先生对曾国藩及其作品的研究。 
国学浩瀚,可以施展的空间太多,可以走的路也很多。以上仅是个人管见,抛砖引玉,供诸位参考,不当之处请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