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势而为求发展 乘势而上促跨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1:11:02
顺势而为求发展  乘势而上促跨越
     夷陵,三峡的东大门,宜昌的“后花园”,因“山至此而陵,水至此而夷”而得名。这里,钟灵毓秀,物华天宝;小桥流水,寻常人家。正是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活跃着一支174人的国税“铁军”。这支队伍自1994年7月组建以来,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要求,按照“抓基层、打基础、创特色、出精品”的工作目标,秉承“团结务实,争创一流”的国税精神,高擎“依法治税,创新发展”的治税大旗,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旨,以服务社会、服务发展、服务纳税人为己任,用他们饱蘸激情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夷陵税收史上一个又一个光辉灿烂的篇章。
    三十年光阴荏苒,三十年沧海桑田。三十年改革开放使夷陵国税收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三十年间,夷陵区的国税工作实现了机构从无到有,收入从少到多,队伍从弱到强,事业从萎靡困顿到勃发兴盛,创建成果从举步维艰到硕果累累的艰难历程,整体工作,更是亮点纷呈,可圈可点。机构成立以来,先后被授予全国税务系统文明单位,连续四届被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表彰为全省最佳文明单位,2000年至2008年连续9年被夷陵区委、区人民政府表彰为红旗单位。
      税收收入——一根不断攀升的曲线
    十五年风雨兼程,十五载春华秋实。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国税局在推进事业发展的过程中,牢固树立服务观念和责任意识,努力找准自己的坐标,明确自己的位置,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建设富民强区、和谐文明新夷陵的历史征程中争当排头兵和领头雁,通过加强计划管理,强化税源分析,坚持重点突破,营造执法环境,实现了收入规模不断壮大,征管体制不断完善,税源管理不断加强,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的目标,为推进社会和谐、推动改革开放、促进区域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一条不断攀升的曲线,真实地印证了15年税收改革与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1994年国税收入仅为1.02亿元;2000年达到2亿元;2004年达到3亿元;2006年达到4亿元;2007年达到5亿元,2008年达到6.4亿元,今年的目标将突破7亿元大关。
    干部队伍——一支能征善管的铁军
    该局以建立健全职责管理体系为基础,以强化绩效考核为重点,全面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大力推行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完善后备干部管理办法。坚持民主集中制,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积极开展创建“五好班子”活动,促使领导班子不断提高素质,改进作风,增强团结。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落实五年教育培训规划,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全局大专以上人员达到98%。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鼓励干部“学哲学、用哲学”;提倡在岗自学,推出了“科室主讲、骨干领学”、“五式学习法”、“兴趣小组”、“三大论坛”等学习模式;构建了“学、考、述、挂”教育培训机制;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培养了近60名业务能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原则,构建了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执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谈话诫勉和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并聘请了100名政风行风监督员,强化“两权”监督制约,有效杜绝了在税收管理、干部人事、基本建设、大宗物资采购等方面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税务管理——一个日臻完善的平台
    该局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着力构建了行政管理与业务管理有机融合的平台。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制定了《夷陵区国税局行政工作规程》,从机关建设、财经管理和工作程序三个方面着手,建立了29项制度,明确了管理内容、工作程序和考核要求,使机关管理步入了规范有序的轨道。二是加强政务建设。为促进机关行政管理和具体办事行为的规范化、程序化。该局借鉴纳税服务中首问负责制的具体作法,在行政管理上同样实行首问负责制,并推行了月段工作法,一线工作法,精品工作法和项目工作法等“四大工作法”,促进了工作的落实。三是加强业务建设。通过深入实际开展调研,制定了磷矿石、专业市场、家电行业、房地产企业等6个单项税收管理办法,明确了管理的目的、内容、手段和方法,注重制度的配套和完善。通过实施分类管理,创新征管办法。有效解决了税收管理工作中的“越位”和“缺位”的问题。
    税务稽查——一柄精钢铸就的利剑
    机构分设之初,由于多种原因,国税稽查工作一直存在着办案水平不高、监督制约不力和随意性、粗放性办案等问题。针对这种局面,该局为真正把稽查局锻造成为一柄执法的“利剑”,一是建立了错案追究制。即依据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对稽查办案的全过程,进行审核、评价和处理。错案追究的范围包括对违反法律程序实施税务稽查的追究;对适用法律、法规不当,造成多征或少征税款的追究;对提取证据不足或无证据作出事实认定的追究;对文书资料填写明显错误、文字表述不规范、不严密致使错案发生的追究;对因工作不负责任、稽查深度不够造成应查未查的追究;对实施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不当的追究;对超越权限作出税务处理决定的追究等七个方面。二是建立了错案通报制。对错案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教育和警示稽查人员严格按照税收法律法规办案。错案追究制的推行为打开该局税收稽查工作的新局面提供了良好的机制保障。
    机构分设以来,夷陵区国税稽查局累计查补各种偷、逃、骗税8500余万元,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案件25起。稽查体制也实现了从的“监督打击型”到“管理服务型”的转变。      工作创新——一列没有终点的快车
    2002年,原宜昌县撤县设区,并更名为夷陵区。夷陵区国税局随即应运而生。2002年至2008年,夷陵区国税局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带好队、收好税、执好法、服好务”作为税收工作的总体目标,积极开展具有夷陵国税特色的国税文化活动,为推动夷陵国税事业健康、和谐、快速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发掘了精神动力,提供了智力支持。特别是近几年来,相继开展了以“文明单位”、“五好班子”和“优秀公务员”为主体的文明创建活动、爱心帮扶活动以及“平安国税”、“和谐国税”创建活动,同时,坚持从国税人员的兴趣爱好出发,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国税杯”书法、美术、摄影展、文艺汇演以及象棋、跳棋、蓝球、乒乓球、羽毛球比赛等文化娱乐活动,营造了健康向上、宽松和谐的“快乐工作环境”。各项活动的开展,充分展示了夷陵国税“团结拼搏、务实进取、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的精神风貌,培养了国税干部队伍的团队意识、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增强了事业心和责任感,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增添了后劲。
  目前,夷陵国税系统文明创建率达到了100%,其中:省级文明创建率达到了80%;区局机关被国家税务总局命名为“全国税务系统文明单位”,连续四届被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最佳文明单位”,被区委、区政府命名为“区级文明行业”、“平安单位”和民主评议“群众最满意单位”。先后有58名干部分别被省市局授予征管能手、稽查能手、写作能手、所得税管理能手等等。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先进典型群体。
  2004年起,全区国税系统税收收入连续三年实现了五千万元的增长幅度,2007至2008年实现了税收收入连年超亿元的历史性跨越。2002年至2008年累计入库税收27.7亿元。
    办税服务——一条没有障碍的通道
    该局牢固树立“出色的服务就是最大的创新”的服务理念,坚持细化服务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服务层次和水平。
    一是深化政务公开。本着“往深处想,往实处做,往细处抓”的工作思路,不断更新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改革涉税行政审批,先后取消了68项涉税行政审批项目,坚持与地税局实行联合办证,减少了纳税人的负担。在各专业市场及街道社区设置政务公开板16块,免费开展税法宣传,开通了12366纳税服务热线,让纳税人随时了解相关信息,使公开内容更加贴近百姓。二是落实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税收优惠政策的扶持效应,帮助企业实现自我积累。依法为进出口企业、福利企业及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办理出口退税、免抵退税共计1.64亿元。三是服务新农村建设。先后投入资金160万元扶持贫困村、移民联系点及新农村建设试点联系村,为联系村改造了办公楼、修建了70多公里的便民路、建起了40多个天河水窖、开辟了六个种(养)殖基地;资助40多名贫困失学儿童走进了学校,其中资助贫困大学生赵莉上大学的事迹还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四是规范执法行为。坚持“执法求公、管理求精、服务求效”的治税理念,先后制定了《行政执法工作规程》、《行政执法岗位责任制》、《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等规章制度,切实维护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强化税收执法监督,对税收管理员的执法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了执法公正,营造了公平环境,促进了各类市场主体之间公平竞争。      回首昨天——一份充满喜悦的收获
    改革开放30年来,夷陵区国税局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税收收入规模持续高速增长并凸显出四大亮点。
  一是税收规模不断扩大。三十年来,全区国税收入从1978年的484万元增长到2008年的6.3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1.09%,收入规模不断扩大,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全区税收收入数量和质量大有改观。
  二是税源结构明显改变。磷矿石、食品饮料、烟酒等行业作为夷陵区国税收入的支柱行业,税收占全区增值税收入的比重一直处于优势地位,从1994年以来以26.31%的平均速度增长,尤其是从2004年以后磷矿石行业增值税的优势地位更进一步得到凸显,2006年所占全区增值税的比重达到43.45%,从2007年随着全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招商引资力度的进一步加大,磷矿石行业增值税、所得税的比重比上年上升了30.13个百分点,初步形成了四大行业齐头并进的局面。
  三是民营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直至2003年,全区国有经济国税收入贡献率仍高居第一,占46.23%,与居第二位的股份制经济,相差达18.27个百分点,地位似乎相当稳固,但仅一年时间,股份制经济国税收入的贡献率便跃居第一,占45.83%,国有经济国税收入贡献率从此退居第二,至2008年,国有、集体经济国税贡献率分别下降到9.39%和1.14%,与1994年相比分别下降了56.8个百分点和12.3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国税贡献率比重上升到了66.72%,成为夷陵国税收入的主要来源。
  四是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以国有、集体、个体经济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格局已被打破,私营、联营、股份制、涉外等多种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从各经济成份对国税收入比重的变化可见一斑。1995年前,国税收入来源基本只有国有、集体、个体三种经济成份,而且主要依赖于国有经济,比重分别为71.59%、10.12%、18.12%。至2008年,国有、集体经济国税贡献率大幅下降,分别只占11.33%、1.95%,而股份制、个体、外资等经济成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分别占62.99%、17.24%、1.42%,基本形成了股份制、国有、个体等经济成份并驾齐驱的格局。
    “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近年来,夷陵区国税局立足自身实际,适时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中,大胆开展工作创新,取得了初步的工作成效,并得到了省局、市局的高度重视、支持与肯定,省、市国税局分别以简报的形式对该局的创新工作作了重点介绍。
    每一波潮汐,都将孕育一场生命的大躁动;每一轮日出,又将催生一次历史的大跨越。雄关漫道征程远,直面新高促跨越。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夷陵国税人将伴随着改革的大潮,放飞心中金色的希望,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