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们,是平凡而伟大的建设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19:48
2010-07-26 22:22:20
浏览 8278 次 | 评论 0 条
中国房地产大鳄潘石屹先生前几天,在香港书展上和台湾政客陈文茜相遇,陈文茜就给潘石屹讲了一遍对韩寒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在媒体上大家可能已经看到了,就不在这里重复了。但潘石屹先生不同意她的观点,一起吃饭时,跟文茜讨论。潘石屹先生说,中国社会几百年来形成了许多不良的惯性和陋习,尤其在思想界更为严重。这十几年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这些陋习没有改变,反而在放大,在通过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的进步而放大。只要你在中国大地上走一走,就会发现这些陋习是多么可怕和害人害己。
潘石屹说,韩寒以破坏者的姿态出现,带给人们尤其是思想敏锐的年轻人一种警醒和反思。尽管他的表达方式尖锐一些,调侃一些。但这种警醒和反思是及时并有力量的。他的出现,对人们思想和观念上的解放有好处。陈文茜抓住潘石屹的“破坏力量”和“破坏者”的词进行批判,她说从台湾过去十几年的经验来看,这种单纯破坏的力量是非常可怕的。潘石屹解释说,“破坏”只是破坏旧的东西,破坏的目的是为了建立新的东西,不破不立。他的同事插话说,应该是理性批判的力量,不是破坏力量。
事实上,潘石屹说错了,正在中国兴起的韩寒们,并不是破坏者,而是平凡而伟大的建设者。清华社会学系孙立平教授公开说,当下中国社会最大的威胁不在于社会动荡,而是社会溃败。社会溃败中最核心的迹象是权力失控,内部或外部的约束都变得无效。对既得利益的维护是体制性的,整个社会都为其付出了巨大成本,压制言论自由,批判普世价值。社会溃败的根本原因是权贵资本主义,是权钱结合。而中国一些左派和右派的批判都只顾其一,不顾其联系。“维护稳定”导致使社会健康化的变革无法进行,结果是进一步加剧社会的溃败。社会溃败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潜规则盛行、道德底线失守、社会生活西西里化趋势出现、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的丧失、弄虚作假和欺骗盛行。社会认同和社会向心力在急剧流失。央视大火烧掉几十亿,网络一片幸灾乐祸,这不是“冷漠”或“国民性”问题,而是认同的问题:被烧掉的财富是“他们的”,不是“我们的”。社会失去长远思考的能力,短视,不负责任。
孙立平教授用“溃败”而不用“崩溃”或“崩塌”来形容,是因为“崩溃”或“崩塌”是瞬间发生的事情,而“溃败”则表示中国的国家意识形态的溃烂、腐朽、衰败,有一个积累的时间过程。显而易见,这种社会溃败,并不是韩寒们造成的;对于80后、90后来说,他们就是在这种溃败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无法破坏,也不用破坏。
如今,中国政府每年投入巨资,并且动用宣传教育机器全力维持的意识形态大厦,却也已无可避免地陷入溃败状态。而韩寒们,只是用自己的努力在溃烂、腐朽、衰败的基础上,有所建树而已。
中国国家意识形态的教育功能,虽然占尽几乎所有资源,但正在溃败;韩寒们用稀缺的空间,利用有限网络,对思想文化进行合乎世界先进文明的建树。如果说1980年代直至本世纪初,承担批判国家意识形态重任的主体是学者加上少数教育专业人士,大众只是纯粹的受众,那么这种情况从本世纪初以来完全改变。进入网络时代以后,学者的重要性大大下降,其主体是70后与80后这两代人。可以说,是他们创造了当今中国的网络文化,其领军人物则是韩寒。他的言行对中国网络文化形成影响甚大,超过了所有学者;当然这并不是否定从改革之初直到现在所有学者的贡献,因为韩寒的思想奠基于这些学者共同努力创造的社会文化环境。不过,生于1950-1970年代的这几代人,是在闭关锁国时代意识形态强灌输之下的洗脑教育的受害者;只有1957年的学生右派林希翎、谭天荣、林昭等人和“文革”撰写《出身论》的遇罗克和撰写《中国向何处去》的杨小凯等极少数人,还具有合乎世界文明的思维;也就是在他们的影响下,才出现1880年代以《走向未来》丛书为代表的新启蒙运动。到了韩寒成长的时代,已经有了前代学人与思想者的积累,再遇上了网络时代,于是以他为代表的1970-1980年代人,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合乎世界文明的建设方式,影响了上亿青年。韩寒承担的社会角色,与已经走进历史的任何启蒙及抗争型人物都不相同,其特点是以冷嘲的方式讲述中国的社会常识。正是这种不相同,引发了许多人及许多外媒的兴趣,人们正在试图理解并解释“韩寒现象”。1950年代人当中,只有艾未未非常成功地利用了网络这一新的表达平台。以他们为代表的网络文化,正在一点一点地建设真正的“和谐社会”。他们是真正的中国网络文化的创造者,而包括本人在内的老朽,都只是被动跟进者与受益者。
他们的功绩首先在于,启迪官方传媒教育受众的反思与批评。一是用同类传媒对同一事件先后矛盾的阐述揭示其虚假性。比如他们在今年春夏期间写的“西南大旱50年不遇是个大谎言”,用的就是中国顶尖喉舌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从2005年以来历年发布的有关云南旱情的报道,指出原来早在2005年,云南就“遭遇近50年来最大干旱”,此后该地每遭受一次,照例都成为“50年以来最大旱灾”。二是青少年反思中国教育体制对人的思维“格式化”功能。比如最近一篇名为“咱们小学时期的作文必杀结尾句”的网络民调走红网络。此帖发起人是生于1982年的林嫣,现供职于广州某新派媒体,某天翻检当年的作文簿,从中总结出当年屡试不爽的二十多条固定句式,如“今天在马路边捡到1毛钱,交给了警察叔叔……,叔叔表扬了我,乐得我一蹦三尺高”;“那一刻,我的脑海里浮现出雷锋叔叔的身影……,我毅然举起心爱的小猪存钱罐砸了,把所有硬币都捐给灾区小朋友”等等。林嫣将帖子传至网络后,迅即引来近两万网民围观和跟帖,从而引发一场有关语文教育教会孩子撒谎的讨论,韩寒那句“中国人第一次被教会说谎是在作文中”再度被翻出来热传。30年前的作文改革参与者、南京师大附中特级教师许祖云说:语文作文始终是国家意志的贯彻与体现。但这句话与前述事实放在一起,得出来的逻辑推论只能是:承载国家意志的意识形态教育的功能就是让人撒谎。
与毛泽东时代相比,中国控制言论的兴致依旧,教育仍然是灌输意识形态的工具,只是时代已经进入网络时代,发表文章的门槛低了,“文革”时期当局强迫全国人民共读几本指定的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人只要有意愿就能够成为网络作者,不再仅仅是“受众”。
国家职能部门虽然在主观上并不想使意识形态宣传溃败,但客观效果却是参与并推动这种溃败;这样,就使得韩寒们就更有力量进行树建合乎世界先进文明的思想文化。当前,尽管中国官方的舆论规模远比毛时代庞大,经费也越来越多,手也照样伸到中国大地每一个角落,但中国还是经常出现一些官方的舆论始料未及的事情。以近两年先后爆出的中国失业者数位为例。中国政府公布的失业资料统计口径虽然从“失业率”变成“登记失业率”,但不管失业人数如何上升,登记失业率永远只在3%到5%之间徘徊。但对这一资料,不断有官员与媒体都不能自圆其说,因为2010年3月22日,温家宝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0年会时,就透露中国的失业人口有2亿。因为温的身份,这一数位彻底颠覆了政府的“登记失业率”,人们很难再相信官方公布的资料。同属国务院的两个政府部门之间也在互相打架:国家统计局2010年2月份公布的《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称,2009年70个大中城市去年房屋销售价格上涨了1.5%;但2010年4月初,国土资源部却公布,中国2009年城市平均房价升幅达到25.1%,是2001年以来的最高升幅。国家统计局那根说谎的舌头再次溃败了政府刻意维持的“神圣性”。
韩寒们只要利用政府说法的相互矛盾,用简单的社会经验和生活常识,在有限的网络空间予以评说,就能达到重新对思想文化进行合乎世界先进文明的建树。其实,阅读韩寒们的文字,几乎没有见到任何高深莫测的理论,而仅仅是对这个社会的所有假、丑、恶与假、大、空的揭露,并用近乎公鸡不可能下蛋、鲜花是漂亮的、诚实是善良的原理来支持自己的言说。
然而,公鸡不可能下蛋之类的常识却总是被人为地颠覆。韩寒们所做的事情,仅仅是试图在这块土地上重建“真、善、美”的价值体系。他们之所以受到欢迎,实在是因为人们对“真、善、美”久违了。有网民总结执政60年的大陆官场,其思想建树可以用三本日记概括:雷锋日记,木子美日记与韩峰日记。这一概括既是民众对当政者的辛辣嘲讽,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韩寒们的并不是什么“破坏者”,而是这个时代平凡但伟大的建设者。
近年来,网民从展示丰腴性感的“芙蓉姐姐”到展示雷人语录的“凤姐”,直到前不久甚至刻意将一个精神不正常的乞丐炒成了“风华绝代”、酷毙一时的“犀利哥”,世界各国东至日本、西至英伦的一些媒体都半懂不懂地报道中国“犀利哥”,这些现象与其说是众网民的无聊,还不如说是社会普罗大众对一小部分精英意图掌控社会话语权的反抗。斯大林时代与毛泽东时代的共产极权国家,都曾通过意识形态教育,成功地塑造了所谓“共产主义新人”,其目的在于奴役人的心灵。但这种塑造或奴役,既要通过教育系统全面地灌输,还要通过一元化的传播来固化。到了网络时代,教育系统虽然仍是国家意志的物化,但传播手段的一元化已经不再可能。而在现实的残酷教育下,官场教育体制培养的学生,最后大都成为这套意识形态说教的厌恶者。正如中国房地产大鳄潘石屹先生所说,“当我们成人对陋习习以为常时,年轻人会觉得压抑,他们有权利去表达、去思考。这些陋习有多少,危害性有多大,韩寒的文章中已经写得很清楚了,只要我们留意,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比比皆是。只有反思,社会才能进步,才能在旧社会、旧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新世界。”
回到台湾政客陈文茜批韩寒“没文化,望其珍惜话语权”。韩寒有没有文化大家清楚,前不久美国《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评选结果已经告诉了人们。笔者在《台湾政客侮辱韩寒的后果》一文中将陈文茜为什么这样说,做了分析。但有网民补充说,她是和李敖之子李戡在一起说这番话的;韩寒没文化,大概不是为了质疑《时代周刊》评选的真实性,而是为她身边李敖之子李戡鸣锣开道。
大家都知道李敖的底子,从前在台湾象韩寒今天在大陆一样著名。只是李敖太过政治投机,现在已无号召力了;在凤凰电视台胡说了一年,不仅没有得到大陆人的追捧,反而更为鄙弃。李敖儿子上北大,是值得欢迎的事情了,至少说明北大还是有点吸引力的。不过,政客陈文茜傍着李敖的儿子批韩寒,也让人们担心:李敖之子是否和他父亲一样投机。笔者倒希望他和韩寒一样,否则将来人们会将他的名字取得比日本人还长,叫“李情何以堪”。
推荐阅读(点击标题):1)海外中国人,拿什么拯救你?
2)“吃饭哲学”和“告别革命”的谬误
3)民主需不需要刚性宪法限制
4)中国拿了不义之财?
5)奥巴马塑造一个更完美的合众国
6)国际专家如何解读中国的统计数据?
7)农民应如何“回家做官”?
8)一个博士岂能“瘫痪”美国政府
9)让我深情地、最后地剽你们一次
10)香港网民为何能很快取得胜利?
11)治理藏区,为什么不可学赵尔丰?
12)官员对百姓生命权的“忽悠”
13)和谐社会不需要革命,需要和解
14)台湾政客侮辱韩寒的后果
15)“讲真话”的追求者与践行者
16)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宗教自由?
(提示:一些文章在本博未能显示,点击:http://bigtigeryan.blog.163.com/edit/?setNone163Cookie=true可看到)
 

130
上一篇 << 西方媒体如此评价中国问题      下一篇 >> 中国是朝鲜战争的最大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