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人的“乾卦”与易家的“乾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1:28:07

周人的“乾卦”与易家的“乾卦”

 

一、乾字的奥妙

“乾卦”是《周易》六十四卦的首卦,由上下两个乾卦重叠组成一个六爻的卦画,习惯上称为上乾下乾。乾字的解释有两种以上的意思,现传的《周易》文本对乾字的解释,往往提到“天”字就不再探究,说乾=天,然后围绕这“天”尽情发挥。

但今人提出文字训诂要从字源开始探究,乾字的另一种含意便出现了。原来在《经典译文》中,“乾”与“健”语源相同,在上古时代是同义词。“健”是从“建”变化过来的,取的就是“建”的意思,因此,“乾”、“健”都是从“建”的意义上加以发挥。

“建”的字源又来自“聿”,“聿”在甲骨文是从手从木,意思是树立一根木柱,申引开来就是“建立”。这样,“乾”的本意是“建”,可申引为开创。

弄清楚“乾”的本义,这就很好理解周人的《周易》为什么要选择“乾卦”为首卦了,因为周人要记述自己族群创立、发展的情况,第一卦当然是要讲清楚这个族群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传说孔子喜“易”,最大的可能是《周易》已经搭建起了框架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传播、解释模式,只要按照这个框架塞进自己的理论,易家的东西就可以借瓶装酒传播开去。基于这样的设想,易家很自然将《周易》本来清楚的意思模糊起来,然后按照文本的文字进行重新诠释。所以,他们为什么不再考究“乾”的本源,只停留在“天”这个层面上,就很好理解了。

二、元亨利贞在解释上的南辕北辙

说到这里,有必要稍稍回顾周人这个族群的历史。按现有的史料介绍,周人在进入山西之前,作为游牧族群,很长时间是生活山东至甘肃一带地区游牧。公元前一千年前,甘肃地区出现了异于往常的寒冷气候,这样周人族群中一个首领的儿子叫古公亶,便带领一部分族人往山西汾水一带迁徙,“建”卦就是这段历史的记录。那么周人是怎样记录这段历史的呢?我们按照周人的《周易》“乾”卦,悄悄地窥探这段早已消逝的情景:

“乾,元亨利贞。”

这是乾卦的卦辞,按照《周易》的惯例,文本第一句的文字是对本卦的总体判断。以《周易》的本意,元亨利贞这四个字出现在卦辞的开端,必须连在一起读,不可分开;如果出现在文句之间,就是两字一组分开来读,而且意思完全不同,只是一般的占、验辞,如果四个字连在一起的,就是提纲挈领的导语。那么,乾卦这开场的文字翻译为现代语言是什么意思呢?应该是“建立族群领地,举行创立仪式,昭告四方。”

知道了易家的用意,便清楚《周易》自春秋以后就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解读,周人的解读绝对不同于易家的解读。这样围绕着“乾,元亨利贞”,易家的解释也就完全不同。

在易家看来,“乾”者,就是天道,与坤对应着,坤是代表大地。

乾坤便成为了天地的别称。接着下来首先将“元亨利贞”四个字分拆开来,完全按照春秋时期的习惯用法一字一解,变成:元——初始;亨——通顺;利——适宜;贞——正固。易家还有一种解释,元是众善之首,亨是美的回合,利是义的体现,贞是做事的根本。进而提出君子履行仁义则足以为人君长,会合众美则足以符合礼制,施利于万物则足以体现了义,坚守正道则足以治事。

由此可见易家的这样解释完全不同于周人的意思,周人的影子没有了。后人因《周易》成了儒家的经典,也就接受了易家的解释,代代相传,而周人的《周易》自然湮灭在历史的浩瀚之中,长期沉寂。

三、卦象的奥秘原来如此

乾卦的卦象是乾上乾下,由两个乾卦重组而成。这个卦象是全阳卦,六个卦爻都是阳爻,没有变化如何解读?按照习惯,这卦象是需要与坤卦对照着观看,坤卦是全阴卦。这样一来便有点意思,习惯上乾卦代表白天,坤卦代表晚上,两个卦象对应着观看,不正是看看白天如何通过六个阶段向晚上逐步过渡?按照这样的思路,乾卦解象就是白天与黑夜变化的一次重组。

卦象的解读可能从出现到规范,都是沿着这样的路子进行解读的,没有根本的变化,否则,易家要借《周易》来贩卖自己的理论也就成了不可能,也因此为今人保留了古人如何看卦象的资料。

初九,潜龙,勿用。

这时候的爻象如果与坤卦对应着看,就是黑夜过去,黎明与曙光初现的清晨景象,一切都是静悄悄的。

按周人的《周易》看,这爻象代表着他们抵达一处准备建立营地的地方,可这个地方是鳄鱼的聚居地,必须将鳄鱼驱赶了才能实现建营设想。于是,这一爻辞是说鳄鱼们潜伏着,大家不能有动作。

易家则完全按照八卦运行的原理对此卦进行解读。首先将乾卦的六爻进行解读上的操作细分,每两爻编为一组,六爻分了三组。然后用上中下再进行定义,上者为天,中者为人,下者为地。再来对一组内的排列进行细分,如地便分为地表、地面。人按阴爻阳爻划分,阴爻为小人,阳爻为君子。天也是两重,第一重为天空,第二重为极空,到了极空要出现变化。之后还要对六爻分回两卦,即乾上乾下两个卦,再进行一次解读。如果还不能解释清楚爻辞,还要对六爻按照发展阶段进行重新组卦,根据不同的爻位进行变卦,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用爻象解释清楚爻辞。这样绕来绕去不断变化,很多时候就把人绕进去了。

易家对《周易》最大的变化,就是将《周易》为王室服务变成为普通人服务,用易家的观点就是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活动挂起钩来,建构起人与自然的同化,按照自然运动规则建立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关系。

围绕这这个宗旨,易家从来不对爻辞进行太多的考究。比如:龙是什么?易家是故意将其模糊起来,当做吉祥物看待。偏偏古文字研究学派就抓住这个做文章,狠狠考究一番,得出“龙”是蛇的考证。由此对爻象、爻辞进行了另一番的解释。说是人们在劳动中发现蛇活动的情景,并将这种情景进行了深入的描述。当然,也有的学派经过考证,认为龙是曾经生活在中华大地的一种动物,是大鳄的一种,在黄河以北一带活动。

回到易家对这爻象与爻辞的解释上。

易家对这爻的解释,主要是围绕着爻辞的判语“勿用”展开。就是说这“龙”现在还潜伏在渊底,不可施用于世。进而比喻为人在少年求学时期,要潜下心来好好学习技能,强调学习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人处在这样的阶段是不能施用于世的。

孔子的解释则更加与众不同,认为这是君子有美好的才德,而不得不暂且隐敛。不为世俗所改变操守,不汲汲于成就功名,自甘隐遁,不被世人称许亦不苦闷,世道公正而使人心乐,则入世有为,世道不公而使人心忧,则离世隐匿,这种坚定不移的志节便是潜龙的品格。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这个爻象与坤卦对应着看,是旭日初升,万物出现的景象。

按照周人的《周易》看,是负责监测的人发现鳄鱼出来活动了,马上向首领报告,让首领对建立族群营地工作进行部署,是一种例行的检测报告。

易家的解释又是另一种见地。首先从字面上解释:龙出现在地上,将得到贵人相助。进而认为这一爻是代表着人的学习阶段完成了,出来工作的阶段。“利见”的见,分作“现”、“显”字解,说法有二,意识说有吉祥物出现,代表着出现贵人而使天下获利。二是说要人出来工作的时候,时时处处表现出如“大人”般的成熟、缜密、睿智,又要有大人的仁爱、包容。一句话,工作时必须用心、用脑,不要冒失,否则,就无法达到“大人”的境界,这样发展的潜力就不大。

孔子的解释则是人有美好的才德而又能行中正之道,始终能做到言必信行必谨慎,防范邪僻而保持诚信,为善于世而不自夸,德泽广施以感化天下。《周易》所说龙现于地上而出现可使天下获利的大人,这正是指君主的德行而言。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剔若厉,无咎。

爻象这时反映的是上午的景象,这是人们精力最充沛的时候。爻辞描述的是周人按照首领的布置,白天在紧张快速地建立营地,晚上还安排警戒,大家休息的时候也要提高警惕,防止鳄鱼来犯。这样即使出现问题,也不会造成危害。

易家的解释则是教导人们如何做一个有为的君子:白天勤勤恳恳工作,到了晚上休息的时候也不能放松自己,要好好反思自己白天的工作有否违背圣人教诲,有否违反自然规律,如果能够做到这点,工作中就不会出现问题,这样做人做事就没有危害。

孔子的解释是:这讲的是君子如何增进美德和修养功业。追求忠信可以增进美德,修治言论而立足诚挚可以积蓄功业,能预知事物如何进展而采取相应的行动,这样的人才可以讨论机微之理,能预知事物发展的终极结果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的人才能保有适宜之行。所以说能居高位而不骄横,在下位而不忧愁,勤勉于事而随时警惕,虽有危险亦可无害。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这爻象表现的是一天中午过后的时间,这时的太阳最充盈。

在周人的《周易》里,爻辞讲述的是周人劳动场面火热,声势浩大,盘踞此地的鳄鱼受惊,纷纷跳进水里,这种情形对人没有危害。

易家的解释相当有想象力,首先从卦象说,是下乾卦已经完成,正式进入上乾卦的时候,气势如虹,情况处于上升阶段。

从坤卦变乾卦对应看,阳爻到了第四位,与九五的天位只差一步之遥。与九三相比,九四的位置相当有利,可进可退。进可以上天位,退也没有什么可怕,因为龙入深渊也是得其所位。所以是进是退都无大害。但两者相比,入渊当然没有飞天好。

进而指出九四处在一个上下有据的时势当中,人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可以跃身一试。不过,从爻辞看,跃与不跃都没有害处。如果放手一搏,继续往上走去,便可到达事业的顶峰;如果不想拼搏,也是龙入深水,依然可以继续做好自己的事业,没有害处。

孔子解释道:或上或下无常则,这并非有违正道,或进或退无定规,这并非随波逐流,君子增进美德修养功业,应该抓住时机,所以就没有什么过失。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这爻象表现的是下午的光景,一天的工作到这时应该是看到成绩的时候了。

“飞龙在天”是倒装句,也就是说龙飞在天。

周人的《周易》爻辞讲述的是周人劳动到这个时候,成效显现。大家歇息时,首领过来看看情况。说到鳄鱼问题,大家都说龙飞到天上去了。爻辞中表现了周人一种进取乐观的精神状态。

易家的解释从爻位说起,乾为天,五位于三才中又属天位,龙到了天上,兴云布雨,大显身手。如同人当上皇帝,纵横捭阖,一展抱负。成语“九五之尊”比喻帝王尊位,就是出自乾卦九五这一爻。九五之位处在龙飞上天可以纵横捭阖的时势中,条件极为优越,可以任意施展自己的才能。运用到人的处境比喻,是君子登上大位,成为大人,权势在握,能够替天行道。又比喻有志于成就功业的人,此时宜于晋见大人去施展自己的抱负。

孔子解释:这讲的是同类的声音相互应和,同类的气息彼此聚合的道理。水相低湿处流,火往干燥处烧,云随龙吟而兴,风随虎啸而起,圣人兴起而万众仰观,立足于天的趋附于上,立足于地的趋附于下,其去就皆依其类别而定。

上九,亢龙有悔。

这是本卦最后一爻,是白天将近消逝的爻象,白天消逝黑夜就有来临。

周人的《周易》爻辞,讲述周人在即将完工的时候发现还有不愿离去的鳄鱼,这样,鳄鱼的命运就有难,要后悔了。周人在营地建好之际,遇到鳄鱼就不会手软了。

易家对这爻的解释:龙飞过高,将有悔恨之事。重点在宣扬其“物极必反”的理念,提出人必须要居安思危,自我戒惧,不能自我膨胀,过分追求自我满足。提倡有为的君子要善于克制自己的欲望,收敛节制,不然就悔之不及。

孔子解释:这是讲身居尊位却没有居于尊位的美德,高高在上却得不到民众拥戴,贤人居于下位而得不到他们的辅佐,因此他的行为必然招致悔恨之事。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六十四卦只有乾卦与坤卦多出“用九”“用六”两句,这两句既不是爻辞,也不是卦辞,而是说明《周易》占筮的体例,也就是本文开篇时提到乾卦为什么要与坤卦对应着看的问题。用九的意思是说,用《周易》占筮的时候,遇到乾卦,六爻的筮数都是九。按爻变的筮法,奇数九要变为偶数六,六爻都是偶数六,即坤卦。这就是解释乾卦为什么要用坤卦对着看的缘由。

接着上九,周人的《周易》里讲述周人将盘踞不走的鳄鱼解决了,余下的也就不足为虑,这是好事,圆满成功。

易家的解释更多是表达一种哲学观念,就是事物发展到最高阶段,便转化为另一种形态继续运动,比如,白天过去,黑夜到来,黑夜过去,白天到来一样。事物就是如此周而复始,循环无端。人能效法天道,穷则变,变则通,就会实现吉祥。

四、两种读法的现代意见

周人的《周易》对于我们现代来说,更多的是一种对消失了的文明拾遗补缺,从中了解上古的先贤们是如何生活的,他们的精神状态又如何,并且知道上古的一些民俗风情、意识观念。明白到生活对任何时期的人们来说都不存在桃花源般的欢快,幸福生活只有通过艰苦奋斗才有实现的可能。

易家的《周易》相比之下内涵丰富多了。首先,让人们知道中国的先贤们认识世界的理论框架是什么,这些理论的核心是什么,人与社会的伦理关系应该如何定位,人生的发展阶段如何定位。这些东西似乎没有时间的隔离,有时间学习一些,对人的成长还是很有好处的。尤其对于处在立志、认识社会与人生阶段的人来说,掌握这些基本理念,对培养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是大有裨益的。

当然,有人对于《周易》定位为占筮书籍不以为然,简单使用反对迷信便轻轻加以打发。殊不知占筮也并非尽是有害无益的,关键是程度的把握。

对于这个观点,只要使用心理学的原理稍稍探究,完全可以释疑。人生很复杂,人的心理也很复杂,如何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呢?现在人们习惯向西方看,以为那里一切都是先进、科学的。

不错,西方是出现了心理学这门学科,可以用“科学”的方式处理人的复杂心理困惑。但是对这深奥的问题,我们的先贤早就创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占筮,它是根据人们的接受程度,用神灵、生活经验、人生理论有机糅合一体,来解决人们心中的各种各样疑难问题。如果我们撇开大量尘封在《周易》上的历史灰尘,还原它的基本功能,我们就能以宽容的心态看待它,毕竟这是我们民族几千年的一种文化结晶。当然对待占筮,我们只能作为一种心情的调剂,或者是思路的另一种选择,不能全信照搬,否则就陷入几千年来的陷阱——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