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达人带你解析工作场上潜规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9:13:01

职场达人带你解析工作场上潜规则

 

 



网友们,你准备步入职场吗?你已经身在职场吗?你想尽快拨开职场迷雾,看清那条属于自己的通道吗?那么就一起来听一听作为一个职场达人讲的这些职场故事,看一看、学一学的心得与经验吧。本帖作者以职场故事为引子,夹叙夹议,揭示职场真实百态,寻求职场斡旋技巧,帮助你驱散心头迷茫,看到真实的职场,找到真实的自我。看过这些文章,你或许无法找到通过成功的捷径,但至少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加速通往成功的步伐。

一、职场中如何化解上司的有意刁难?  

朋友小马在局工业处已经干了五六年了,光长胡子不掌权,一直也没进个步啥的。年初,局交通处人员调整,正有缺,他想调过去另寻发展之路。这个想法和处长说后,却被处长毫不犹豫地否决了。处长说,那不行,处里人手本来还不够呢,你这根顶梁柱撤了怎么行?

“平时根本不把我掸在眼里,怎么到我想调走的时候,却说我是顶梁柱了?”小马愤愤地和我们几年念叨着,“是不是有意刁难我,不放我走?”

“下属想调职,领导摁住不放,原因是多方面的。”刚跳槽没多久的大刘似乎很有心得地说,“大概有这么几种情况。第一,你确实是处长的左膀右臂,你要是离职了,将是处长的极大损失。为不使自己的工作受大影响,处长不想放你走。第二,处里有你不多,没你不少,但怕你一调动,而且去了外人看起来比现在还的地方,怕其他人心理不平衡,所以不想让你的调动给他惹其他麻烦。第三,你的处长对你有成见,故意卡你、为难你。不知道你属于哪种情况?”

“我肯定不是第一种。要是第一种,早就提拔我了,也不至于想调走。第二种情况像也不存在,据我了解,其他人似乎还没有动这样的念头。看来只是第三种情况了,那就是有意刁难我。”小马听了大刘的分析,有点灰心地说。

“也不完全是这样的。”一直坐在一旁不作声的小李突然开口道,“去年,我老婆调工作,他们单位就是不放。后来给他们领导送了礼,还是做不通工作。理由是我老婆太能干,是局里的后备干部,他们舍不得放。这不是胡扯吗?我老婆什么时候成后备干部了?后来我不断找频繁找,找得他们领导都烦了,才扔出一句话,说要让我们局的局长给他打电话说这事。后来,我把我们局的局长大人搬出来,一个电话就OK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他们领导是想用此卖个更大的人情。要不是他被找烦了自己说出来,别人猜死也猜不出来呀!”

“所以说,你想调职领导却不放你走,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找准症结才下药。”大刘继续补充道,“虽然领导说的理由光面堂皇,其实基本上都是有意刁难。一个真正对下属负责的上司,是不会以工作离不开为由而阻挡下属个人前程的。地球缺了谁都照样转,怎么你走了就不行?缺人手,可以再找嘛,天底下不可能非你莫属,所以小马你要做打持久战的准备。”

“那各位哥哥给出点主意吧,我都快郁闷死了?”小马双手抱拳,很滑稽地说道。于是乎,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大致可以总结以下要点:

1、以软磨烦之。建议小马每隔两三天就到领导办公室里去磨,以表示自己调职的决心之坚定。不管领导给什么脸色看,都坚持磨下去,直到把领导磨烦了。磨烦了还是不同意,那还算完,还继续磨。

2、以台阶下之。建议小马不要以现有工作不舒心为由去找领导批准调职,而要以现有工作影响家庭生活啦,影响夫妻感情啦之类的理由去说服。为什么呢?就是不要让领导感到你离职是因为他对你不行或者你不愿意在他手下干了,而要让他觉得你是十分愿意跟他干的,只不过是家庭或身体等原因实在坚持不下去了,所以才想着让领导出手帮你一把。这叫给领导一下台阶下,尽管这样的理由别人听起来很滑稽,但也要这么说。

3、以人情化之。建议小马经常性地到领导家里联络感情(具体形式自定)。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就是以此表示你心里有他,十分尊敬他。最带着老婆一起去,让老婆适当地用眼泪动之以情。如果实在哭不出来,那就负责做领导老婆的工作,从侧面发起进攻。

4、以敬业感之。建议小马不管磨到何种程序,现有的工作不可有丝毫放松,还要比以前做得更好,给领导留下好感,不至于激化矛盾留下口实。

以上四条归结成一句话,化解上司的有意刁难就是要学会斡旋,给上司找台阶给自己找出路,给上司留面子给自己留退路。矛盾在互动中升级,切不可硬碰硬地去顶。

二、怎样才能和领导搞好关系?  

孔子曾经说过一段话,道出了同学之间的四个不同层次的关系,即共学、适道、立和权。这对职场中的我们如何搞好和上司的关系,也很有指导价值。

一提起下属和上司的关系,很多人都喜欢把它庸俗化。认为下属和上司搞关系,就是巧言令色、溜须拍马、结党营私,是为人不齿、见不得光的事。其实,下属和上司本身就是一种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不是想搞不想搞的问题,而是如何把它搞得更好的问题。

按照孔子的理论,我们不妨也把下属和上司的关系分为四种:共事、共求、共创、共享。

第一个层次,共事。也就是说,上司和下属的关系完全是工作上的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八小时之内,上司派活,下属干活。八小时以外,各回各的家,互不相干。这是最简单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下,上司对下属往往用称职和不称职来评价,下属对上司一般用可敬不可敬来形容。

第二个层次,共求。说白一点就是上司和下属有共同的追求。这个追求包括工作上的追求,人生上的追求,或其他方面的追求。有了共同追求,上司和下属自然会有很多的共同语言,在共事的基础上,可以一起谋一些事。能够和上司共求的下属,一般都是比较有思想、有主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善于为上司出主意、想办法的人。如果上司和下属有了共同的追求,工作关系就会更进一步。上司会把下属视为贴己,下属会把上司看作知音,相互支持共谋前程。这种关系下,上司对下属会用可重用和不可重用来衡量,下属对上司则会用可信赖不可信赖来比较。

第三个层次,共创。共创什么呢?当然是共创大业。如果说第二个层次关系上,上司对下属是任用,那么到了这个层次,上司对下属就是依靠了。如果说第二个层次关系上,上司重用的是下属的才,那么到了这个层次,上司依靠的就是下属的德了。处于这个层次的上司和下属,基本上没有了上下级的严格分别。上司对下属是绝对信任,言听计从;下属对上司是无比忠诚,肝胆相照。两人可谓是同进退、共荣辱。这种关系下,上司对下属会用可依靠不可依靠来检验,下属对上司则会用可追随不可追随来度量。

第四个层次,共享。共享什么?共享“蛋糕”,甚至共享切“蛋糕”的“刀子”。这个时候,上司和下属之间通达权变,不分你我。

所以说,下属和上司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平常我们认为靠吃喝送礼形成的那种庸俗的关系。这种庸俗关系也有,甚至很盛行,但层次不会高,最多比第一个层次稍高一点。而要达到第二、甚至第三、第四层关系,则须用心、用情、用才、用德。把下属和上司关系庸俗化的人,表面看很会搞关系,其实根本搞不到点子上。

想和上司搞好关系又苦于搞不好的人,不妨好好悟一下《论语-子罕第九篇》中孔子的这段话,包括本文的诠释,或许有点用。

三、职场上司骂人一般都有哪些独特招法?  

昨天,和刚参加工作不久的表妹通电话。她十分委屈地跟我说,就在前两天,一向对她不错的上司因为一件小事对她大发雷霆,搞得她不知所措,在家里偷偷哭了好几次。她心有余悸地说,真是难以理喻,为这么点事也要大动肝火,至于吗?该不是传说中的更年期吧?

看来表妹还是油梭子发白----短炼啊!在职场中,一级骂一级,层层骂下去是经常并且正常的事。有谁没被骂过,有谁没骂过别人?挨训被骂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骂一通之后,自己竟不知道为什么被骂。虽然上司骂人从表面上看,基本都是情绪失控脸红脖子粗地嗷嗷叫唤,但叫唤和叫唤却不一样。

1、气骂。下属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认真,捅了大蒌子,正在气头上的上司开口骂人的概率就相当高了。但这种情况下骂人,往往对事不对人,基本上属于上司情绪的自我发泄,并不真想问下属什么责,治下属什么“罪”。噼哩叭啦骂完了,气消了,事情也就过去了。如果挨上这种骂,你闭着耳朵听着就是了,不必辩解,更不能还口,忍一忍天就会放睛。

2、护骂。什么是护骂呢?就是为了保护下属的一种骂法。有一次,张秘书送给局长的一份报告中有一个重要数据搞错了,惹得局长大怒。办公厅李主任得知后,二话没说就把张秘书拎到局长办公室,当着局长的面狠狠地臭骂一顿。千万不要以为李主任是落井下石,他其实是在演一出苦肉计。在职场中,有些事是可大可小的。领导惦记上了就大,领导不在意了就小。像张秘书出了这种差错,如果等局长再算回头账,那张秘书可能就要吃大苦头了。而李主任趁局长还在气头上,当面又责又骂,局长反而不好意思逮住蛤蟆捏出尿,也就只好不了了之了。这就是有心计的护骂,也叫假骂,骂给别人听的那种骂。

3、诈骂。这种骂是所有骂中最可怕的。为什么说它可怕呢?因为这种骂其实是指桑骂槐,手法比较隐蔽。表面看是因为甲事没做好骂你,实际上是对着乙事。比如我表妹前几天挨的那顿骂,就属于这种情况。经分析,她之所以因为一件小事而让上司大动肝火,事实上是她在“政治”上出了问题。因为她最近和部门的另一位领导关系过密,而让这位上司十分恼火。这次找茬狠训了她一通,只是想敲打敲打她而已。

4、恶骂。之所以称之为恶骂,是因为这种骂法用词往往比较恶毒。这种骂法在职场中并不多见,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上司是绝不会轻易使用的。但一旦此骂出口,问题就是相当严重了。上司能撕破脸骂人,等于告诉大家我与被骂之人势不两立,今后绝没有他的好果子吃。如果经常遭到上司恶骂,就该考虑换地方了。

有不少人对爱骂人的上司很反感,甚至厌恶之极,其实根本没必要这样。职场中,反而是爱骂人的上司比较好交往,因为这类人往往生性耿直,虽然爱骂人,但来得快去得也快,不会记仇。倒是对有些说话哼哼哈哈、阴阳怪气,从来不当面发脾气的领导得加倍小心。

四、二十年资深秘书揭示职场另类潜规则

一次,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这两小子,老师您认为谁更贤德一些呢?孔子捋了捋胡子,很深沉地说:子张嘛,做事太猛,动不动就做过头事。子夏同学做事倒是不过头,但又太柔欠火候。子贡追问:哪他们俩相比来说,哪个更好一些呢?孔子说,过和不及是一样的,子张和子夏都是一个德性。

过犹不及,孔子的话很深刻,在职场中也是绝对真理。

前几日,与一位领导秘书闲聊,得知他自大学毕业那年开始当秘书,至今已经二十个年头。这二十年来,他跟随这位领导转战了三个省市五个公司,先后搬了四次家。“这是我秘书生涯中最后一次出差了。我已经跟领导谈过了,这次他调动工作,我不再随他走了。等他熟悉了情况,选好了新秘书,我就回原单位上班。实在干不动了,该歇歇了。”这位老哥颇为伤感地说。

“二十年?真够长的。那为什么不早转行?”我有些不解地问。

“我是想转啊!干秘书,没黑没白的,老婆孩子照顾不上,父母双亲孝敬不了,自己身体越来越差,早就不想干了。但没办法啊,领导用顺手了,舍不得让走,我能怎么办?”

“敢情干得好也有问题啊?”我笑道。

“确实是这样的。过犹不及啊!工作不好好干,吊儿郎当,领导肯定看不上。领导看不上,就没有前途。但工作干得太认真,全身心投入,领导一旦用顺了手,也不是什么好事。和我一起当秘书的哥们,好几个现在都是实职正处级干部了。我在秘书圈子里,算是干得好的,但结果不如别人。虽然也是正处待遇,但和他们比起来,差很多。”老哥语重心长地说。

“我总觉得过胜于不及。好像还没有听说哪位领导批评下属过于敬业的。”我以答代问。

“话是这么说,但职场上有些事说不清。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在职场上,提拔最快或者调动工作比较频繁的人,往往不是大家认为工作干得最好的。为什么?如果一个人被领导认为是工作干得最好的人,并且成了领导手下某个方面的顶梁柱,他在没有找到更粗的柱子替换你之前,是舍不得把你撤走的。而有些人正是因为不是顶梁柱,有很多人可以顶替他,所以或提拔或平调的机会就很多。这确实很怪。别看平调在级别待遇上啥也不变,其实对于走仕途的人来讲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人在某个岗位一干就是二十年,而另一个人二十年干了七八个岗位,那么到时选拔干部的时候会考虑谁?当然是考虑工作阅历丰富的人。”老哥进一步引深解释道,“最可怕的还不是这个。最可怕的是你被某位领导用顺手了,因为你这么多年只跟了一位领导,其他领导就可能对你一无所知或者不屑一知。换句话说,你在这位领导的心目中或许是最棒的,但在其他领导心目中或许啥也不是。这是相当冒险的。”

“那这个度又如何才能把握?”我企图讨教一番。

“我哪说得清。要是我说得清,又何以到今天这个地步?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把工作和生活割裂开来,不要把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而要当作生活的最重要的一部分。这样,就不会在工作中刻意掺杂过多的功利心态,因为工作而影响甚至干扰了正常生活。少了或没有了功利心态,度自然也容易把握了。”

老哥二十年秘书生涯的心得感言,道出了职场一个另类潜规则,耐人寻味。

五、切勿自取其辱

下属对上司负责,看到上司即将或已经犯下错误时及时提醒劝阻,是必须具有的职业道德。但话说回来了,作为人微言轻的下属要想让上司改正错误,确是一件相当难的事。难到什么程度?和上蜀道差不多吧。

朋友大刘曾和我说过他曾经做过的一件傻事。他说,他原先供职单位的顶头上司有点贪财,和几个供应商的关系不清不白,单位同事在私底下对此议论纷纷。大刘自觉这位上司对自己不错,认为自己有责任、有义务把这些情况如实地告知上司,让他注意一下。于是,他找了一个自认为非常合适的机会,非常婉转地把群众的议论露给了上司。但过后一段时间,他发现上司并未有所收敛。于是,他又找机会说了一次。他以为,自己如此忠心耿耿,一定能够博得上司更大的信任。但让大刘没想到的是,自从这两次婉劝之后,上司非但没有与他更加亲近,反而和他越走越远,甚至动不动就找茬收拾他。大刘开始很是不解。后来一位朋友密告原委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大刘的顶头上司听了大刘的谏言之后,他并不相信这些群众议论真是群众所言,反而认为全是大刘搞的鬼,是有意拿这些话埋汰他,甚至还可能是要挟他。

本来是为了上司好,没想到却惹了一身骚,真是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好没讨到反被踢得个脸青鼻肿。看来,下属对上司负责也要看什么事,胡来是要吃苦头的。

孔子说,遂事不谏,我看除了遂事不谏,还有私事也不能谏。比如像大刘上司的那种事,你不说倒罢,一说反而把自己给卷进去了。试想,如果你没有真凭实据,全是道听途说,那么就是莫须有的事,你去说了,就等于向上司表白:我相信这些莫须有的事都是真的。因为你如果不相信是真的,就不会去劝阻。如果你有真凭实据,确认这些事是真的,你去说了,就等于又向上司表白:我在暗中调查你,在收集你的“黑材料”。如果你说没有收集“黑材料”,那你的真凭实据又是哪来的?这样一来,你就成了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了。职场中谏这种言是最容易自取其辱的。

除了私事,公事大多是可以谏的。但谏公事,也得看自己和上司的关系到底处于一个什么层次,以此来决定劝谏之言是深说还是浅说,是明说还是暗说,是多说还是少说。孔子曰过:事君数,斯辱也;朋友数,斯疏也。什么意思?就是说,不管是劝上司还是劝朋友,劝一次就够了。他们不听,就算了,不要再去劝了。你劝多了,只会搞得大家都不高兴。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对上司的不当之处,明知不言是不道德的,但最多说一次,尽到自己的责任和心意就行了。千万不要皇上不急太监急,不拉他们回头誓不罢休。

看过这些文章,你或许无法找到通过成功的捷径,但至少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加速通往成功的步伐。

一、职场中如何化解上司的有意刁难?  

朋友小马在局工业处已经干了五六年了,光长胡子不掌权,一直也没进个步啥的。年初,局交通处人员调整,正有缺,他想调过去另寻发展之路。这个想法和处长说后,却被处长毫不犹豫地否决了。处长说,那不行,处里人手本来还不够呢,你这根顶梁柱撤了怎么行?

“平时根本不把我掸在眼里,怎么到我想调走的时候,却说我是顶梁柱了?”小马愤愤地和我们几年念叨着,“是不是有意刁难我,不放我走?”

“下属想调职,领导摁住不放,原因是多方面的。”刚跳槽没多久的大刘似乎很有心得地说,“大概有这么几种情况。第一,你确实是处长的左膀右臂,你要是离职了,将是处长的极大损失。为不使自己的工作受大影响,处长不想放你走。第二,处里有你不多,没你不少,但怕你一调动,而且去了外人看起来比现在还的地方,怕其他人心理不平衡,所以不想让你的调动给他惹其他麻烦。第三,你的处长对你有成见,故意卡你、为难你。不知道你属于哪种情况?”

“我肯定不是第一种。要是第一种,早就提拔我了,也不至于想调走。第二种情况像也不存在,据我了解,其他人似乎还没有动这样的念头。看来只是第三种情况了,那就是有意刁难我。”小马听了大刘的分析,有点灰心地说。

“也不完全是这样的。”一直坐在一旁不作声的小李突然开口道,“去年,我老婆调工作,他们单位就是不放。后来给他们领导送了礼,还是做不通工作。理由是我老婆太能干,是局里的后备干部,他们舍不得放。这不是胡扯吗?我老婆什么时候成后备干部了?后来我不断找频繁找,找得他们领导都烦了,才扔出一句话,说要让我们局的局长给他打电话说这事。后来,我把我们局的局长大人搬出来,一个电话就OK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他们领导是想用此卖个更大的人情。要不是他被找烦了自己说出来,别人猜死也猜不出来呀!”

“所以说,你想调职领导却不放你走,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找准症结才下药。”大刘继续补充道,“虽然领导说的理由光面堂皇,其实基本上都是有意刁难。一个真正对下属负责的上司,是不会以工作离不开为由而阻挡下属个人前程的。地球缺了谁都照样转,怎么你走了就不行?缺人手,可以再找嘛,天底下不可能非你莫属,所以小马你要做打持久战的准备。”

“那各位哥哥给出点主意吧,我都快郁闷死了?”小马双手抱拳,很滑稽地说道。于是乎,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大致可以总结以下要点:

1、以软磨烦之。建议小马每隔两三天就到领导办公室里去磨,以表示自己调职的决心之坚定。不管领导给什么脸色看,都坚持磨下去,直到把领导磨烦了。磨烦了还是不同意,那还算完,还继续磨。

2、以台阶下之。建议小马不要以现有工作不舒心为由去找领导批准调职,而要以现有工作影响家庭生活啦,影响夫妻感情啦之类的理由去说服。为什么呢?就是不要让领导感到你离职是因为他对你不行或者你不愿意在他手下干了,而要让他觉得你是十分愿意跟他干的,只不过是家庭或身体等原因实在坚持不下去了,所以才想着让领导出手帮你一把。这叫给领导一下台阶下,尽管这样的理由别人听起来很滑稽,但也要这么说。

3、以人情化之。建议小马经常性地到领导家里联络感情(具体形式自定)。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就是以此表示你心里有他,十分尊敬他。最带着老婆一起去,让老婆适当地用眼泪动之以情。如果实在哭不出来,那就负责做领导老婆的工作,从侧面发起进攻。

4、以敬业感之。建议小马不管磨到何种程序,现有的工作不可有丝毫放松,还要比以前做得更好,给领导留下好感,不至于激化矛盾留下口实。

以上四条归结成一句话,化解上司的有意刁难就是要学会斡旋,给上司找台阶给自己找出路,给上司留面子给自己留退路。矛盾在互动中升级,切不可硬碰硬地去顶。

二、怎样才能和领导搞好关系?  

孔子曾经说过一段话,道出了同学之间的四个不同层次的关系,即共学、适道、立和权。这对职场中的我们如何搞好和上司的关系,也很有指导价值。

一提起下属和上司的关系,很多人都喜欢把它庸俗化。认为下属和上司搞关系,就是巧言令色、溜须拍马、结党营私,是为人不齿、见不得光的事。其实,下属和上司本身就是一种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不是想搞不想搞的问题,而是如何把它搞得更好的问题。

按照孔子的理论,我们不妨也把下属和上司的关系分为四种:共事、共求、共创、共享。

第一个层次,共事。也就是说,上司和下属的关系完全是工作上的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八小时之内,上司派活,下属干活。八小时以外,各回各的家,互不相干。这是最简单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下,上司对下属往往用称职和不称职来评价,下属对上司一般用可敬不可敬来形容。

第二个层次,共求。说白一点就是上司和下属有共同的追求。这个追求包括工作上的追求,人生上的追求,或其他方面的追求。有了共同追求,上司和下属自然会有很多的共同语言,在共事的基础上,可以一起谋一些事。能够和上司共求的下属,一般都是比较有思想、有主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善于为上司出主意、想办法的人。如果上司和下属有了共同的追求,工作关系就会更进一步。上司会把下属视为贴己,下属会把上司看作知音,相互支持共谋前程。这种关系下,上司对下属会用可重用和不可重用来衡量,下属对上司则会用可信赖不可信赖来比较。

第三个层次,共创。共创什么呢?当然是共创大业。如果说第二个层次关系上,上司对下属是任用,那么到了这个层次,上司对下属就是依靠了。如果说第二个层次关系上,上司重用的是下属的才,那么到了这个层次,上司依靠的就是下属的德了。处于这个层次的上司和下属,基本上没有了上下级的严格分别。上司对下属是绝对信任,言听计从;下属对上司是无比忠诚,肝胆相照。两人可谓是同进退、共荣辱。这种关系下,上司对下属会用可依靠不可依靠来检验,下属对上司则会用可追随不可追随来度量。

第四个层次,共享。共享什么?共享“蛋糕”,甚至共享切“蛋糕”的“刀子”。这个时候,上司和下属之间通达权变,不分你我。

所以说,下属和上司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平常我们认为靠吃喝送礼形成的那种庸俗的关系。这种庸俗关系也有,甚至很盛行,但层次不会高,最多比第一个层次稍高一点。而要达到第二、甚至第三、第四层关系,则须用心、用情、用才、用德。把下属和上司关系庸俗化的人,表面看很会搞关系,其实根本搞不到点子上。

想和上司搞好关系又苦于搞不好的人,不妨好好悟一下《论语-子罕第九篇》中孔子的这段话,包括本文的诠释,或许有点用。

三、职场上司骂人一般都有哪些独特招法?  

昨天,和刚参加工作不久的表妹通电话。她十分委屈地跟我说,就在前两天,一向对她不错的上司因为一件小事对她大发雷霆,搞得她不知所措,在家里偷偷哭了好几次。她心有余悸地说,真是难以理喻,为这么点事也要大动肝火,至于吗?该不是传说中的更年期吧?

看来表妹还是油梭子发白----短炼啊!在职场中,一级骂一级,层层骂下去是经常并且正常的事。有谁没被骂过,有谁没骂过别人?挨训被骂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骂一通之后,自己竟不知道为什么被骂。虽然上司骂人从表面上看,基本都是情绪失控脸红脖子粗地嗷嗷叫唤,但叫唤和叫唤却不一样。

1、气骂。下属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认真,捅了大蒌子,正在气头上的上司开口骂人的概率就相当高了。但这种情况下骂人,往往对事不对人,基本上属于上司情绪的自我发泄,并不真想问下属什么责,治下属什么“罪”。噼哩叭啦骂完了,气消了,事情也就过去了。如果挨上这种骂,你闭着耳朵听着就是了,不必辩解,更不能还口,忍一忍天就会放睛。

2、护骂。什么是护骂呢?就是为了保护下属的一种骂法。有一次,张秘书送给局长的一份报告中有一个重要数据搞错了,惹得局长大怒。办公厅李主任得知后,二话没说就把张秘书拎到局长办公室,当着局长的面狠狠地臭骂一顿。千万不要以为李主任是落井下石,他其实是在演一出苦肉计。在职场中,有些事是可大可小的。领导惦记上了就大,领导不在意了就小。像张秘书出了这种差错,如果等局长再算回头账,那张秘书可能就要吃大苦头了。而李主任趁局长还在气头上,当面又责又骂,局长反而不好意思逮住蛤蟆捏出尿,也就只好不了了之了。这就是有心计的护骂,也叫假骂,骂给别人听的那种骂。

3、诈骂。这种骂是所有骂中最可怕的。为什么说它可怕呢?因为这种骂其实是指桑骂槐,手法比较隐蔽。表面看是因为甲事没做好骂你,实际上是对着乙事。比如我表妹前几天挨的那顿骂,就属于这种情况。经分析,她之所以因为一件小事而让上司大动肝火,事实上是她在“政治”上出了问题。因为她最近和部门的另一位领导关系过密,而让这位上司十分恼火。这次找茬狠训了她一通,只是想敲打敲打她而已。

4、恶骂。之所以称之为恶骂,是因为这种骂法用词往往比较恶毒。这种骂法在职场中并不多见,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上司是绝不会轻易使用的。但一旦此骂出口,问题就是相当严重了。上司能撕破脸骂人,等于告诉大家我与被骂之人势不两立,今后绝没有他的好果子吃。如果经常遭到上司恶骂,就该考虑换地方了。

有不少人对爱骂人的上司很反感,甚至厌恶之极,其实根本没必要这样。职场中,反而是爱骂人的上司比较好交往,因为这类人往往生性耿直,虽然爱骂人,但来得快去得也快,不会记仇。倒是对有些说话哼哼哈哈、阴阳怪气,从来不当面发脾气的领导得加倍小心。

四、二十年资深秘书揭示职场另类潜规则

一次,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这两小子,老师您认为谁更贤德一些呢?孔子捋了捋胡子,很深沉地说:子张嘛,做事太猛,动不动就做过头事。子夏同学做事倒是不过头,但又太柔欠火候。子贡追问:哪他们俩相比来说,哪个更好一些呢?孔子说,过和不及是一样的,子张和子夏都是一个德性。

过犹不及,孔子的话很深刻,在职场中也是绝对真理。

前几日,与一位领导秘书闲聊,得知他自大学毕业那年开始当秘书,至今已经二十个年头。这二十年来,他跟随这位领导转战了三个省市五个公司,先后搬了四次家。“这是我秘书生涯中最后一次出差了。我已经跟领导谈过了,这次他调动工作,我不再随他走了。等他熟悉了情况,选好了新秘书,我就回原单位上班。实在干不动了,该歇歇了。”这位老哥颇为伤感地说。

“二十年?真够长的。那为什么不早转行?”我有些不解地问。

“我是想转啊!干秘书,没黑没白的,老婆孩子照顾不上,父母双亲孝敬不了,自己身体越来越差,早就不想干了。但没办法啊,领导用顺手了,舍不得让走,我能怎么办?”

“敢情干得好也有问题啊?”我笑道。

“确实是这样的。过犹不及啊!工作不好好干,吊儿郎当,领导肯定看不上。领导看不上,就没有前途。但工作干得太认真,全身心投入,领导一旦用顺了手,也不是什么好事。和我一起当秘书的哥们,好几个现在都是实职正处级干部了。我在秘书圈子里,算是干得好的,但结果不如别人。虽然也是正处待遇,但和他们比起来,差很多。”老哥语重心长地说。

“我总觉得过胜于不及。好像还没有听说哪位领导批评下属过于敬业的。”我以答代问。

“话是这么说,但职场上有些事说不清。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在职场上,提拔最快或者调动工作比较频繁的人,往往不是大家认为工作干得最好的。为什么?如果一个人被领导认为是工作干得最好的人,并且成了领导手下某个方面的顶梁柱,他在没有找到更粗的柱子替换你之前,是舍不得把你撤走的。而有些人正是因为不是顶梁柱,有很多人可以顶替他,所以或提拔或平调的机会就很多。这确实很怪。别看平调在级别待遇上啥也不变,其实对于走仕途的人来讲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人在某个岗位一干就是二十年,而另一个人二十年干了七八个岗位,那么到时选拔干部的时候会考虑谁?当然是考虑工作阅历丰富的人。”老哥进一步引深解释道,“最可怕的还不是这个。最可怕的是你被某位领导用顺手了,因为你这么多年只跟了一位领导,其他领导就可能对你一无所知或者不屑一知。换句话说,你在这位领导的心目中或许是最棒的,但在其他领导心目中或许啥也不是。这是相当冒险的。”

“那这个度又如何才能把握?”我企图讨教一番。

“我哪说得清。要是我说得清,又何以到今天这个地步?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把工作和生活割裂开来,不要把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而要当作生活的最重要的一部分。这样,就不会在工作中刻意掺杂过多的功利心态,因为工作而影响甚至干扰了正常生活。少了或没有了功利心态,度自然也容易把握了。”

老哥二十年秘书生涯的心得感言,道出了职场一个另类潜规则,耐人寻味。

五、切勿自取其辱

下属对上司负责,看到上司即将或已经犯下错误时及时提醒劝阻,是必须具有的职业道德。但话说回来了,作为人微言轻的下属要想让上司改正错误,确是一件相当难的事。难到什么程度?和上蜀道差不多吧。

朋友大刘曾和我说过他曾经做过的一件傻事。他说,他原先供职单位的顶头上司有点贪财,和几个供应商的关系不清不白,单位同事在私底下对此议论纷纷。大刘自觉这位上司对自己不错,认为自己有责任、有义务把这些情况如实地告知上司,让他注意一下。于是,他找了一个自认为非常合适的机会,非常婉转地把群众的议论露给了上司。但过后一段时间,他发现上司并未有所收敛。于是,他又找机会说了一次。他以为,自己如此忠心耿耿,一定能够博得上司更大的信任。但让大刘没想到的是,自从这两次婉劝之后,上司非但没有与他更加亲近,反而和他越走越远,甚至动不动就找茬收拾他。大刘开始很是不解。后来一位朋友密告原委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大刘的顶头上司听了大刘的谏言之后,他并不相信这些群众议论真是群众所言,反而认为全是大刘搞的鬼,是有意拿这些话埋汰他,甚至还可能是要挟他。

本来是为了上司好,没想到却惹了一身骚,真是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好没讨到反被踢得个脸青鼻肿。看来,下属对上司负责也要看什么事,胡来是要吃苦头的。

孔子说,遂事不谏,我看除了遂事不谏,还有私事也不能谏。比如像大刘上司的那种事,你不说倒罢,一说反而把自己给卷进去了。试想,如果你没有真凭实据,全是道听途说,那么就是莫须有的事,你去说了,就等于向上司表白:我相信这些莫须有的事都是真的。因为你如果不相信是真的,就不会去劝阻。如果你有真凭实据,确认这些事是真的,你去说了,就等于又向上司表白:我在暗中调查你,在收集你的“黑材料”。如果你说没有收集“黑材料”,那你的真凭实据又是哪来的?这样一来,你就成了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了。职场中谏这种言是最容易自取其辱的。

除了私事,公事大多是可以谏的。但谏公事,也得看自己和上司的关系到底处于一个什么层次,以此来决定劝谏之言是深说还是浅说,是明说还是暗说,是多说还是少说。孔子曰过:事君数,斯辱也;朋友数,斯疏也。什么意思?就是说,不管是劝上司还是劝朋友,劝一次就够了。他们不听,就算了,不要再去劝了。你劝多了,只会搞得大家都不高兴。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对上司的不当之处,明知不言是不道德的,但最多说一次,尽到自己的责任和心意就行了。千万不要皇上不急太监急,不拉他们回头誓不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