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三国演义》的“性之病”(之三)… - 易中天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3:58:49

 

 

五 忠义才是“刘阿斗”

 

如果投降反倒成了“大忠大义”,我们还要这劳什子做什么?

 

忠义的主题在忠义的典型这里走了麦城,可能会让一部分人大跌眼镜。但在我看来,矛盾早就潜伏在关羽的“有条件投降”之中。请大家想想,什么叫“降汉不降曹”?难道刘备的队伍,原本是背叛汉室的“反政府力量”?这真是笑话!

问题是,这样的笑话,为什么没有人戳穿?

也只有一个答案:我们喜欢忠义,我们吃这一套。至于它的内在矛盾,我们可以装着看不见,或者有意无意回避它。我们有这个“阿Q精神”。

喜欢忠义也不奇怪。长期以来,中国都是农业社会,又重农抑商。这就不可能产生契约精神。没有契约精神,就不会有法治传统。契约和法治靠不上,就只能靠道德。或者说,只能“以诚信代契约,以道德代法治”。这就首先要讲“忠”,其次要讲“义”。忠用来规范自己,义用来规范别人。我忠诚,你仗义。上下左右,就都搞掂了。于是,秩序得以维持,关系得以维系,天下得以太平。

可惜,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忠和义,也会闹矛盾。这时,是“忠字当头”,还是“义字当先”?张辽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曹操派他探听关羽的口风,关羽明确表示迟早要走。这事报不报告曹操呢?不告,是对曹操不忠;报告,是对关羽不义。最后他的选择,是先忠后义,因为“公(曹操),君父也;羽,兄弟耳”(《三国志》裴松之注引《傅子》)。这其实也是传统伦理道德的要求:忠在义上。所以,宋江刚一成为梁山寨主,就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忠,更重要嘛!

然而在三国,忠却是个问题。投降的将领,比比皆是,也都受到礼遇和重用,比如张绣之投降曹操,黄忠之投降刘备,潘濬之投降孙权。潘濬原本是刘备部下,黄忠则投降了两回,先降操,后降备。如果投降就是“不忠不义”,整个“三国史”怎么写,便都成了问题。何况后世还有现实的考虑。做臣的要想,今后战败被俘,能不能“有条件投降”?做君的则要想,降敌的人又回来了,我还要不要?

这就要找说法,做解释,打圆场。首先要肯定,如果是“有条件投降”,那就仍然是“忠”。如果投降以后又回来了,那就是难能可贵的“大忠”。其次要肯定,如果对方接受条件,那就是“义”。如果还信守承诺,那就更是难能可贵的“大义”。这就不但必须肯定,还必须加以回报。正如聂绀弩先生所说,如不回报,以后谁还肯讲“义”呢(《且说〈三国演义〉》)? 于是,一贯被骂作“不义小人”的曹操,这一回却表现得“义薄云天”。当然,他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在华容道被关羽“义释”。

看来,我们的传统文化真是“很人性”呀!曲线救国,有条件投降,都是“忠义”。这当然很受欢迎。因为从今往后,我们都有后门可开,有退路可走。只不过,我不知道有没有人想过,如果投降反倒成了“大忠大义”,我们还要这劳什子做什么?

这才真是“扶不起来的刘阿斗”!然而改编《三国演义》,又不能没有这“刘阿斗”。没有了“忠义”,《三国演义》也就没有了灵魂。剩下的,可就只有权谋了。

诸葛亮,就是这样变成牺牲品的。

 

六 诸葛亮的“被权谋”

 

“三气周瑜”的诸葛亮,是“陋儒”按照庞统模式打造出来的“冒牌货”。

 

历史上的诸葛亮,原本是个正派人。他心系天下,忧国忧民;鞠躬尽瘁,忠心耿耿;清正廉洁,克己奉公;谦虚谨慎,以身作则;求真务实,执法如山。这样一个人,无疑是值得我们敬重的。但恕我迟钝,实在是很难将这些品质,跟“权谋”二字联系起来。

事实上诸葛亮也不擅权谋。诸葛一生惟谨慎,“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三国志·诸葛亮传》),他哪里会玩这一套?所以刘备打仗,并不带他。打益州,带的是庞统;攻汉中,带的是法正。庞统这个人,是比较无耻的。刘璋请刘备入川,帮他对付曹操,庞统却劝刘备趁机把益州吞了。刘备犹豫,庞统说这有什么关系。事成之后,封他一个大国,不就行了(《三国志·庞统传》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请大家想想,这是什么屁话!啊,你抢了人家一栋楼,然后再分他一间大房子,这就叫“忠义”了?但刘备就喜欢这样的。

罗贯中也喜欢这样的。因此,他不但帮庞统编了不少故事(比如献连环计),还按照庞统模式给诸葛亮“整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三气周瑜”。这当然是历史上没有的事,也不可能有。因为第一,周瑜的气量并不小,反倒性情开朗,气度宽厚,很得人心(《三国志·周瑜传》)。第二,初出茅庐的诸葛亮,也不是周瑜的对手。周瑜一生,是把刘备当作头号敌人的。诸葛亮?这会儿才“刚刚参加工作”呢!

当然,小说不是历史,作家可以虚构,问题在于写得好不好。好不好呢?要讲吸引人,那是够“精彩”;要讲有格调,那就谈不上。正如胡适先生所言,在这个故事中,“风流儒雅”的周瑜,被写成了一个“妒忌阴险的小人”;而诸葛亮,则成了一个“奸刁险诈的小人”(《〈三国志演义〉序》)。前面一条也就罢了,理由已经讲过。后面一条,却大成问题。因为《三国演义》高举的,是“道德的旗帜”。作为其“男一号”,诸葛亮怎么能是小人,又怎么会是小人?如果瑜亮二位都是小人,他们的斗争,岂不成了“狗咬狗,一嘴毛”?

那么,“三气周瑜”中的诸葛亮,是小人吗?是,而且“小人得志”。你听他安排军士们喊的是什么口号?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这就不是智力的较量,而是故意的羞辱了。真正的英雄,可不兴这样。正如聂绀弩先生所言,倘若是英雄,就该惺惺相惜。靠阴谋诡计去消灭对方,这“本身就不是英雄之所屑”(《且说〈三国演义〉》),又哪能再幸灾乐祸,出言轻佻呢?这一点,只要比较一下曹操如何对待关羽,便高下立判!

这就决不是真正的诸葛亮,也不该是人们崇拜的诸葛亮,只能是“陋儒”按照庞统模式打造出来的“冒牌货”。所以,就在这“冒牌货”猫哭耗子之后,庞统便钻了出来,两人又是一番嬉皮笑脸(《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顺便说一句:陋儒,是胡适先生的评语。

不客气地说,这是《三国演义》的又一次“走麦城”──“圣人”写成了“小人”。原因,是要把诸葛亮“权谋化”。权谋化的原因,除作者自己喜欢外,也因为读者喜欢。中国人,是比较喜欢权谋的。就连描写国共两党斗争的谍战片《潜伏》,都能看出“办公室政治”。这事我另有文章讨论(《三国:鸦片还是香烟》,2010年6月18日《南方都市报》)。这里要说的是,如果只是讲权谋,而读者和观众又能有一个好的心态,那还问题不大。如果还要把权谋和伪善结合在一起,那可就害人不浅了。

遗憾的是,《三国演义》塑造的诸葛亮,便正是这样一个形象。

(未完待续,明天发表)

 

刊载于2010年7月22日《南方周末》第23版,责任编辑刘小磊,发表时有删节。

 

 

长篇连载:《三国演义》的“性之病”(之三)… - 易中天的日志 - 网易博客 长篇连载:《三国演义》的“性之病” 长篇连载:《三国演义》的“性之病”(之二) 长篇连载:《三国演义》的“性之病”(之四) 《三国演义》的“性之病”----易中天 易中天:《三国演义》的“性之病” 《三国演义》的“性之病” 易中天 三国演义之桃园三结义(原) - 幽默风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南方周末 - 《三国演义》的“性之病” 马来西亚(连载23之亚庇上) - 老鼠皇帝&首席村妇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成就未来之五年100倍 - 中天诚的日志 - 网易博客 IN语之三 - 清水林子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作者文集】煮豆燃箕谁之过——为曹丕翻案(连载一) - 诗雨花魂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作者文集】煮豆燃箕谁之过——为曹丕翻案(连载二) - 诗雨花魂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我见 - 任之堂主人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易中天的十句! - willowbrook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我们为什么不认错 - 易中天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若为自由故 - 易中天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舍得一身剐,大俗成大雅 - 易中天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茅蓬语录》(一)之三 - 佛缘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安静之美(三) - 香儿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精美动、静态LOGO模板之三(120款) - Q仔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参谒极乐寺(之三)—佛宝塔 - 泰山松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处世之道之三(绝对有用) - 闲人SGM的日志 - 网易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