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人民出版社《<古兰经>与伊斯兰文化》之“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0:38:37
《古兰经》和伊斯兰教与作者有着某种时代的缘分。记得20世纪80年代初还在复旦大学读本科的时候,正赶上“读书热”,那时都要通过预定才能买到自己喜欢的书。实际上当时十几岁的自己并不真的知道哪些著作有价值,但是冥冥之中却预定了马坚先生翻译的《古兰经》,在班级里可以说绝无仅有。尽管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仔细拜读,但这本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古兰经》却一直敬存在书架上,国内外几经周折也没有舍弃。或许有这份情感在其中,作者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手头所备的《古兰经》就是这个版本。
2000年作者在美国访学数年后归国,“衔命”建设复旦大学宗教学专业伊斯兰教方面的课程和进行相关研究,才真正与伊斯兰教结下不解之缘。拙著既是作者近10年来教学和研究的一种体现,也是所承担的教育部“《圣经》与《古兰经》比较”课题的部分成果,更是向本领域中的前辈和同侪提交的一份学术汇报。拙作不敢妄言创新(教法部分尤其如此),只是旨在博采海内外众家之长,从学术上中立地介绍伊斯兰教的基本经典、信仰与功修,以及作为这些基本信仰与功修之体现的一些伊斯兰文化现象。
在某种意义上,“伊斯兰教”业已成为时代的主题词。无论是当年拉什迪因《撒旦诗篇》所引发的追杀风波,塔里班对世界文明遗产巴米扬大佛的摧毁,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因报刊上穆罕默德漫画所引发的国际事端,还是“9·11”震惊世界的两声巨响,抑或中东迄今仍然此起彼伏、绵延不尽的自杀爆炸声浪,都一再向人们提醒着一个事实,就是这些事件的背后无不从某个方面牵涉到伊斯兰教。大众传媒就这些事件的报道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进攻性的、狂热的伊斯兰教形象是否合乎真相,是否带有由来已久的偏见,都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中立的分析和研判。
是故,拙作若在先贤大德的研究基础上对《古兰经》和伊斯兰教所进行的客观介绍能够做到没有大谬,对于读者就伊斯兰教的方方面面形成自己健全的判断能够有所助益,则“不辱使命”;或者更加自命不凡一些,如若在澄清人们对伊斯兰教的一些误解、在启发人们对伊斯兰教的进一步探究方面“有所成就”,则乐莫大焉!
最后,难以脱俗,却是从内心深处感到必须鸣谢的人士有:宁夏宗教局和宁夏宗教界的有关人士,宁夏人民出版社的有关领导和编辑,他(她)们为本书提供了建设性的指导、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另外,出版过程中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领导的支持,以及郑召利教授的联系、孙向晨教授的推动和宗教专业同仁的帮助,都是本书得以完成的动力,在此一并致谢。至于对家人一贯支持的感激,自不待言。
附言: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近年雪迹罕至的上海正大雪纷飞,一派北国风光;本书将有机会在塞外名城宁夏银川出版,实属天意。借“瑞雪兆丰年”的吉兆,祝中国伊斯兰教的研究和出版迎来一个又一个的丰收之年。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王新生
2008年1月28日于上海淞南广庭
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学归来不久,终于欣喜地拿到了书稿清样。多谢吕棣编审、周书云编辑等的生花妙笔和宁夏宗教界人士的鼎力相助,书稿清样不仅在文字上比原稿增色不少,而且在表述上也更为稳妥。尽管有这样的“保驾护航”,每每想到伊斯兰教研究方面可能有的一些“雷池”和“暗礁”,心中仍不免有些惴惴;尽管有本人的“谨小慎微”,每每想到拙作难免有的一些“挂一”和“漏万”,心中仍着实有些忐忑。惟愿学术界和宗教界的先贤大德、同侪巨擘、青年才俊及广大读者不吝指教,提供推力。
最后,本书的出版得到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学术出版基金的支持,特此鸣谢。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王新生
2009年6月25日于复旦大学光华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