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格里拉对话”看中国的战略处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3:45:07
从“香格里拉对话”看中国的战略处境
(2010-06-11)● 邱震海  观海听风
  第九届“亚洲安全峰会”(又称“香格里拉对话”)日前在新加坡举行,笔者作为正式代表全程参加了这一会议。今年的香格里拉对话有两个引人注目的焦点,一是剑拔弩张的朝鲜半岛局势,二是急剧冷淡的中美军事交流。 朝鲜半岛紧张背后的战略反思   就朝鲜半岛而言,此次“香格里拉对话”正值半岛局势紧张之际,最明显的就是由韩国“天安舰”沉没之后导致的朝韩关系剑拔弩张,一触即发。在这方面,不但朝韩、朝美之间关系持续紧张,美韩未来几周内还会举行联合军事演习,而且还影响到中美关系的发展。   此次“香格里拉对话”开幕式上,韩国总统李明博发表了异常强硬的讲话,形同对朝宣战。但李明博的讲话除了再次显示强硬之外,并无任何建设性的立场。从会议现场以及笔者与美军高层和其他官员、智库学者的对话中都可发现,美韩双方目前在朝鲜半岛问题上除了强硬外,没有任何其他战略性思考。实际上,正如笔者之前所指出,朝鲜半岛局势发展至今,各方一直在要求朝鲜弃核的问题上下足功夫,但却忽视了因果关系中的成因,亦即朝鲜要求获得可靠安全保障的因素。在这方面,由中国主导的六方会谈虽然做了许多工作,但基本上只是停留在策略层面,而没有在战略上做全方位的思考和探索。作为东道主的中国,虽然辛辛苦苦,但事后也还是有一些可以反思的空间。   中国原本希望通过对朝缓和的态度来获取战略筹码,但显然由于六方会谈的战略失当,朝鲜不但未成为中国的战略筹码,而且成为战略负担。面对目前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朝鲜半岛局势,包括中国在内的各方究竟如何沉着应对,同时又更多、更深的战略思考,并进而在战略层面展开磨合,恐怕是较迫使朝鲜弃核和在“天安舰”问题上施展强硬手段更为重要的因素。 美日韩同盟更为紧固   问题是,随着“天安舰”事件的不断复杂化,朝鲜半岛和东亚地区正在出现微妙而深刻的战略重构,即原先已略有松动的美日韩同盟再次得到紧固。实际上,过去一段时间,从韩国的卢武铉时代和日本的鸠山时代开始,韩日两国似乎开始逐渐显示其在“后冷战时代”相对独立于美国的意图和趋势。但这个地区近年有两个微妙的逻辑同时存在,一是韩日两国在历经多年美国战略盟友的艰辛历程之后,逐渐产生发展对等的对美关系的愿望;二是在中国崛起的态势下,美国不但依然需要韩日两国,而且丝毫不能容忍韩日有任何离心离德的举动。过去一段时间,这两种逻辑实际上暗中进行着无数次的较量。   美日普天间机场争执,最后以鸠山辞职,美国全胜而收场,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这个例子告诉人们,在目前的亚洲战略格局中,哪个日本领导人企图脱离美国,那么他就要最终倒霉。韩国的例子同样如此。李明博一年多前的上台,虽然激化了朝韩关系,但却使卢武铉时代松动的美韩关系得以巩固。而“天安舰”事件的发生,则又天衣无缝地使美韩再次拉近距离,同时美国国会也将讨论推迟原定后年美军移交韩军战时指挥权的事宜。  无论是美日还是美韩关系,隐隐约约似乎都有一个间接指向的国家,那就是中国。美日普天间机场争议自不待言,即便是美韩联手对付朝鲜的背后,似乎也难以回避中国因素。美韩最近热议将“天安舰”事件递交安理会;而恰好这个时候,又发生朝鲜边防军枪杀中国人,并引发中方交涉,中朝矛盾首次公开化。这一切都让人觉得来得有些蹊跷。 中美军方博弈:力量消长的一环   也恰好在这个时候,中美军方高层对话和交流,因美国对台军售而全面停止。从此次“香格里拉对话”上可以发现,中美军方高层毫无接触,而且互相指责,其紧张气氛为近年所罕见。   中美之间因美台军售而引发的冲突不自今日始,但尤以此次为烈,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值得关注。从表面上,中方对美方的多次失信于“八一七公报”感到不耐烦,认为应给美方一点看得到实际利益受损的代价;而美方则认为美台军售由来已久,而美国长期坚持一中原则,因此中国军方的反应或有其他因素。   其实,中美军方就美台军售而产生的博弈,只是中美大博弈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从大框架上说,“八一七公报”签订的年代,正是美苏冷战和中美同为非正式盟友的年代,但28年时过境迁,中美的战略态势已发生了质变,因此“八一七公报”已经形同虚设。因此,在中美军方之间出现一个怪圈:中方强调“对台关系法”出台后三年签署的“八一七公报”,而美方则强调与“八一七公报”同时存在的“对台关系法”。   但之所以称之为博弈,乃因为谁都知道美台军售并非中美军力博弈的真正问题;中美军力博弈的真正问题,是两国实力此消彼长的大背景,以及在这一大背景和过渡期中双方如何掌控冲突的频率和范围。中美对太平洋的共同占有欲望,中美已经发生的部分海上冲突,以及未来可能主要通过海空冲突而显示的博弈,均让人不太乐观。   从人类智慧的角度说,中美实力此消彼长的过程不应再重复过去数百年的陈旧大国逻辑;但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出发,人们又必须承认,中美在21世纪提升智慧的同时,恐怕尚无法完全摆脱陈旧大国逻辑及其思维的束缚。一个更为重要和现实的问题则是:在这一力量消长的漫长过程中,双方能否有意愿来确立掌控危机的机制?   但即便是确立机制,也需要有足够的政治意愿。而政治意愿的产生,就目前中美态势而言,一是需要时间,二是需要在斗争中逐渐明确和认清底线。从这个意义上说,中美军方目前的博弈,虽略显情绪化,但却是中美整体博弈中无可奈何但又合乎逻辑的一环。但在目前这样的东亚战略态势下,中美如何展开军事博弈?无论从战略还是策略层面都有一些可让人思考的空间。 作者为凤凰卫视评论员 中美国共建全球新秩序    西方学术界提出共管、中美国、G2或超融合等概念,用词不同,但意义接近,都盼望中美互相合作,在世局纷乱的情况下,共同营造新秩序。但中美在核心利益问题上的难题仍有待磨合。2003年12月,美国学官界与智库界在乔治华盛顿大学举行了一个大型的中国与亚洲:朝向一种取悦新秩序的论文发表讨论会,那次会议的论文后来于2005年,以《权力转移》的书名出版。在该次会议中,首次有人提出共管这种从未有人提过的新观念,它的意思是说,由于美国在亚洲已独力难撑大厦,美中联合来型塑亚洲未来新秩序,肯定是个可行的模式。以前美国谈亚洲,总是自居为亚洲的警长,东南亚这边由澳洲当副警长,东北亚这边则由日本担任副警长。这是美国围堵中国的延长。而今却突然变为美中央管,这当然是中国和平崛起所致。但换个角度而言,则是美国内部已出现一种新的企图拉拢中国的声音。而我们都知道,一种具有可能性的声音出现后,它就会逐渐扩大,甚至以某种方式逐渐走向日程表。共管这种提法出现后,很快就有了3种意义类似的说法。其一,乃是2007年牛津及哈佛教授弗格森在《华尔街日报》上协同舒拉里克撰文,提出中美国这种提法。紧接着,零8年弗格森教授在他的新书《货币崛起》中又将中美国这种观念深化。他的意思是说中国的和平崛起已了无疑义,今天的美中关系其实与百年前的英德关系类似,都是既合作又竞争。由于中美关系与世界的安定紧密相关,如何深化双方的合作面,降低疑虑、对立面,乃是今后双方最大的课题。
    其二,似乎是由美国国家智库学者巴奈特最早提出,后来被广泛使用的G2提法。在2009年G20峰会,去年气候变迁峰会上,G2的提法已是正式化。气候变迁峰会上,有关温室气体的减排问题,最后原是奥巴马与温家宝会谈,但到了会场,奥巴马才发现印度、巴西及南非领导人都受中方邀请出席。
    其三,则是出身哈佛,现为资产管理公司负责人的卡拉贝尔,在09年所着《超融合》中提出的中美超融合的提法。他的意思是,中美双方事实上在许多方面早已相互融合,利益共趋,今后双方应更加扩大融合,做好双方关系的管理,如此才能共创互利。
    综上所述,我们已可看出,无论共管、中美国、G2或超融合,他们用词虽不同,但意义则相当接近,都是在表示,盼着中国能和平崛起与发展。中国在2010年成为全球第2大经济体,在国际社会上当然角色日重,已成了美国潜在的最主要朋友。在小布什时代,曾将中国定位为潜在竞争者,而上述提法则无疑的是朝潜在的朋友这个方向上重新定义。对于这些提法,温家宝曾表示拒绝,他表示世界的问题不能中国美国说了算。他的表示符合了中国一贯的那种不称霸的立场。但无论如何,在现实上中美国的相互接近,已逐渐的成为事实。显然,中美国的磨合不可能太过顺利,但在大方向上,实属必然的趋势。也正基于这样的大形势,本周相继举行的第2轮中美战略及经济对话和第十5次中美人权对话,遂显得意义格外不凡。由这两项对话,已恰恰好的显示出在这个世局混乱、新秩序正在形成之际,中美两国合作的重要。首先就当今的世局而言,无论经济、政治和军事,都纷乱无比。经济上,全球金融海啸所造成的危机,已扩大到了欧洲的债信危机,进一步的全球衰退已告浮现。这个乱局已超出美国的能耐,稍不慎,极可能引发全球性保护主义;而政治上,伊朗、伊拉克、阿富汗、北韩,这些区域问题的确需要主要国家达成某些共识,问题始可被收束在一定的安全范围内;再其次,有关环境、气候、卫生、金融改革、粮食安全等多个领域,也莫不需要有新的机制及规范,其中涉及经贸、财富、金融的部分。6月G20峰会即将召开,中美及早洽谈,对峰会亦至关重要。在这样的脉络下,中美的战略和经济对话的重要性自然不言可喻。
    不过前面已经指,中美对话及合作乃是个磨合过程。过去的美国恃大凌人,将中国视为挑战者,对中国许多问题也过度干扰。以中美人权对话为例,它虽于1990年即开始,但因2004年美国执意要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提出反中提案,于是双方关系恶化,对话中断6年之久,08年始告重启,但不旋踵又告中止。现在美方已表示将追求共同利益,不在分歧上做文章。有了新共识,第15次人权对话始能开始,由此已可看出中美磨合的不易。其次就双方战略及经济对话为例,从去年到今年3月这大约半年里,由于美国对台军售,美国总统奥巴马会见达赖喇嘛等,双方关系急速冷冻。到了3月底中国新任驻美大使张业遂到任,呈递到任国书,双方始恢复良好互动。这些磨合过程已证明中美要成为伙伴,仍有漫长的路要走。不过值得注意的,乃是中美互动尽管停滞,但中国的努力并未停顿。目前中国仍快速增长并带动亚洲增长,估计今年中国增长率将达9.9%,明年稍缓仍将在8.1%。尤其是最近美国皮优研究中心全球民调显示,全球多数国家都对中国印象日佳。09年美国对中国正面评价的仅39%,现已达50%;最反中的日本也由14%增为26%。中国形象改善,国际地位和角色日增,已使得美国更需要强化中美关系,第2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美方在国务卿希拉里及财长盖特纳领衔下,率两百多位官员与会,这是有史以来美方最大一次官员代表团。美方如此大阵仗,有人说是奥巴马利用中美关系的改善为期中选举造势,但不论如何猜测,美国在弥补双方关系已可断言!希拉里会后表示,未来将派十万学生至中国学习,这种超级手笔更是双方有史以来所仅见!这次第2轮战略及经济会谈,中美双方达成26项具体成果,也签署了8项合作协议。面对敏感的人民币升值问题,则因仍有争议,而且欧洲债信危机更为急迫,显然着墨不多。这也就是说双方这次对话,气氛可谓至佳。会后,奥巴马在书面声明中表示,一个国家的成功,不需要以另一个国家的牺牲为代价,也承诺我们的进步可以分享,奥巴马可以说已清楚表达出奥巴马主义的基本态度,那就是以合作代替对抗。在这样的原则下,可以肯定中美国的进一步开展已更乐观可期待。
    不过,在此必须指出的,乃是中美关系固然可乐观以待,但双方在核心利益问题上并非没有难题:中国副总参谋长马晓天在和美国军方战略对话时,即表示对台军售、美国机舰在中国专属经济区海空域频繁侦察,及美国的国防授权法等,都侵犯到了中国的核心利益;另外,则是有关天安舰问题,中国对美国所宣称的是北韩金正日下令所致也表示怀疑。这已显示中美双方在许多问题上已开展合作之际,许多核心利益仍然僵持不进。这些核心问题才是未来更值得注意的关键。这个世界需要大国公正、和平、尊重他国核心利益的前提下去打造新秩序,制定新规则。以前那种秩序已正在解体中,而盱衡全球,中美合作,以王道而非霸道的方式为新秩序催生,的确是最大的可能。我们但愿中美双方能在这个大前提下进一步强化合作,想必这也是全球所乐见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