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叹》_互动百科-81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9:57:45

《千年一叹》

开放分类:中国文学余秋雨文学短篇小说随笔

本词条由潇潇的晴天创建,已被浏览1613次,共有3位协作者编辑了4个版本。最新协作者:小璐璐鬼魅娃娃008潇潇的晴天

目录

 

 

《千年一叹》——余秋雨

 

这是一本日记,记录了余秋雨在千年之交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跋涉四万公里的经历。他们一行人是去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路段荒草迷离、战壕密布、盗匪出没。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会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实的恐怖故事。在“千禧之旅”即将结束之时,作者写下这样的一段话:“四个月冒险奔波,天天都思念着终点。今天我们到了,回头一看,却对数万公里的尺尺寸寸产生了眷恋。那是人类文明的经络系统,从今以后,那里的全部冷暖疼痛,都会快速地传递到我的心间。” 而现在世界上生龙活虎的年轻文明,过多少时间,会不会重复多数古代文明的兴亡宿命? 整部日记,都贯穿着这种疑问。我们随着这些日记,会得到这些疑问的最终解释吗?

《千年一叹》 - 作品背景

余秋雨作为特邀嘉宾,参与了香港凤凰卫视组织的大型跨国采访报道活动——“千禧之旅”的全部过程,所写日记及散文在国内外多家报纸同步发表后引起较大反响。本书即为这些文章的结集,记录了作者随“千禧之旅”越野车队跋涉四万公里的经历。

 

《千年一叹》 - 作品介绍

作者的话:

 

出发地——希腊

 

这是一本日记,记录了我在千年之交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队跋涉四万公里的经历。  我们是去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路段荒草迷离、战壕密布、盗匪出没。吉普车的车轮紧贴着地面一公里、一公里地碾过去,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会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实的恐怖故事:这里,宗教极端主义分子在几分钟内射杀了数十名外国旅行者;那里,近两个月就有三批外国人质被反政府武装绑架;再往前,三十几名警察刚刚被贩毒集团杀害……   以前我在实地考察中国现存原始文化、写作《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的时候,也曾一次次地投入过肢体历险和精神历险,但与这次相比,那时总还能转弯抹角地找到帮助和保护。记得有一次为了赶早班渡船在山间迷了路,我顺着几声苍老的咳嗽声,找到了一间看山人的小屋,得到了指点;又有一次夜间迷路见对面来人,心中疑惧故意哼曲壮胆,对面来人也同样哼曲,等擦肩而过后才彼此放心,回头一笑。这种机缘,在这次就很难遇到了,小小的车队就像几只蚂蚁在荒原上蠕动,任何一种不知来由的暴力都能把它们捻得粉碎。  不仅仅是荒原。荒原深处有断壁废堡、幢幢黑影、闪闪目光。硬说自己没有恐惧,是不真实的,但我的恐惧有一大半被震惊所掩盖,震惊人类文明的巨构崩坍得如此凄凉。它们究竟是如何崩坍的?历史书提供过一些猜测性的答案,多数也是大而化之、语焉不详。其实,一切摧残都是具体的,一切委屈都是难以表述的,因此那些答案也是值得怀疑的。不必怀疑的是结果,衰草瓦砾,承载着一个个从古到今的灾难。

我们甘愿在毫无保护机制的险境中去面对这一切,就像脱去手套去抚摸它们的伤痕。

这种抚摸经常会引发苦思:作为我们的生命基座,中华文明也伤痕累累,却如何避免整体性的崩坍?这种避免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哪些代价是正确的,哪些代价是负面的?过去的避免能否担保今后?

更重要的是,现在世界上生龙活虎的年轻文明,过多少时间,会不会重复多数古代文明的兴亡宿命?  整部记,都贯穿着这种疑问。

 

《千年一叹》 - 精彩篇章

《所罗门石柱》

一九九九年十月二十四日上午,从埃拉特前往耶路撒冷埃及以色列确实不容易,难怪几千年来永远是个说不完、道不尽的关隘。我们一行在两国边关整整消磨了六个小时,没有任何怨言,如果“出埃及”轻而易举,反而会觉得失重。

从荒漠一片的西奈半岛进入以色列,以色列故意用一个国际闻名的旅游胜地摆在门口,实在是对比强烈。埃拉特(Eilat)不仅美丽,而且整洁而现代,使我不敢相信刚刚从“海已枯而石未烂”的地方走出。

以色列现在的国土像一把锥子,我们进入的埃拉特正好在锥子的顶端,因此经昨天晚上一觉酣睡,今天一早就匆忙北上,目标是将近三百公里的耶路撒冷。但上路不久就停下了,因为我们发现了一个叫做“所罗门石柱”的所在。

所罗门(DavidSolomon)这个名字对我很有吸引力,他是犹太民族历史上堪称划时代英雄大卫的小儿子。所罗门继承大卫统治希伯来王国,开创了犹太民族百世回味的黄金时代,他的“石柱”是怎么回事?

走近一看,原来是所罗门时代的一个铜矿,铜矿正面山崖上有几个天然岩柱。全因那个时代太令人神往,后人便取了这个名。

埃及

 

我爬上岩柱边的陡坡俯瞰方圆,心想:犹太人也真是不容易。所罗门王朝辉煌于公元前十世纪,离现在差不多有三千年了;如果再往前追索,希伯来人在亚伯拉罕(Abraham)的带领下从美索不达米亚迁居阿拉伯沙漠,创造早期犹太文明,已经是三千八百年前的事了;连我们前几天提起过的摩西带领部属出埃及,也有三千三百年了。也就是说,犹太人在公元十世纪之前,花了一千年左右的时间,已经把自己的故事演绎得非常悲壮,这故事里有感人的精神、决绝的举动和奢华的建设,绝不比世界上其他早期文明逊色。

他们最让人佩服的地方是为了民族解放不惜一次次大迁移。只要落脚就能快速创造出一个优于别人的生态,如果这种生态中有被奴役的成分他们宁肯放弃,选择流浪。但是,真不知道命运为什么对这个民族如此不公,居然有那么多巨大的灾祸接二连三地降落在他们头上,驱逐、杀戮、破坏、奴役永远跟随着他们,怎么也摆脱不了。

我脚下,所罗门时代的繁华安然长眠,不知道自己身后会发生这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

公元六世纪犹太王国遭巴比伦洗劫,从国王开始数万人都被押往巴比伦,成为历史学上的一个专用名词:巴比伦之囚。直到后来部分犹太人返回巴勒斯坦,着手编订《圣经》,经人类文明史留下了有关苦难和救赎的神圣话语;

从公元前一世纪开始,罗马人一次次攻陷耶路撒冷,犹太人不分男女老幼宁肯集体自杀也不投降,剩下的只能逃亡异乡。但几乎到任何一个地方都遭到迫害,即便在罗马灭亡后的中世纪,犹太人的处境仍然骇人听闻;

直到本世纪中期,希特勒还在欧洲杀戮了六百万犹太人,仅奥斯维辛集中营在一九四三年就处死了二百五十万犹太人。这一血淋淋的史实,终于撼动了现代人的良知。是的,在我们跨越千年、鸟瞰既往的时候,犹太人的遭遇仍然是人类良知深处的一大隐痛。

犹太人屡遭迫害的很因很多,但后来他们明白,没有祖国是一个重要因素。以色列是他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一个国家,因此在这里每走一步都能牵动一个横贯数千年的大问题:人类,为什么如此对自己的同类过不去?

犹太民族不大,但由于灾难和流浪,他们的身影远远超过了那些安居乐业的人群。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能隐隐听到他们从忧伤的眼神里流出来的歌声:

世界三大宗教共同的圣地——耶路撒冷

 

啊,耶路撒冷!
要是我忘了你,
愿我的双手枯萎,不再弹琴;
要是我忘了你,
愿我的舌头僵硬,不再歌吟!

可以自慰的是,在全球性的反犹狂潮中,我们中国人表现出了一种近乎天然的宽容和善良,从宋代朝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上海,都善待了犹太流浪者。结果,希伯来文越来越靠近河南梆子,甚至融入了上海口音,由黄河、长江负载着,流入大海,去呼唤遥远的亲人。

 

 


 

《千年一叹》 - 作者简介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今属慈溪市)。当代著名文化学者、散文家。前上海戏剧学院院长。妻子是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马兰

1946年生于浙江余姚,在余姚农村度过充实美丽的童年生活。

1956年举家迁至上海,余秋雨在上海开始了他的中学生活。1962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戏剧学院

余秋雨先生

 

196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文革”期间,余秋雨的父亲被同事诬陷错划为“右派”,叔父因热爱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遭到红卫兵及造反派的残酷迫害而含冤自尽。1969—1971年,余秋雨为全家生活所迫赴江苏吴江县太湖农场劳动。学校复课后参加过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发起、组织的大学教材编写。1975—1976年在恩师盛钟健先生的帮助下,到浙江奉化县一所半山老楼里苦读中国古代文献,研习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经过又一番潜心苦读,陆续出版了《艺术创造论》 《观众心理学》 《中国戏剧史》 《戏剧思想史》 以及Some Observations on the Aesthetics of Primitive Theatre等一系列学术著作。先后荣获全国戏剧理论著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全优秀教材一等奖。

1985年成为当时中国大陆最年轻的文科正教授。

1986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1986年,被文化部任命为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上海市写作学会会长,上海市委咨询策划顾问,并被授予“上海十大学术精英”称号。

《千年一叹》 - 作者荣誉 

 

在大陆公布近十年来全国最畅销书籍前十名中,余秋雨一人独占了四本。这些著作,获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奖、中国出版奖、上海优秀文学作品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连续两届)、金石堂最有影响力书奖、台湾中国时报白金作家奖、马来西亚最受欢迎的华语作家奖、香港电台最受欢迎书籍奖等。他的近作《借我一生》又创立了“记忆文学”的新体裁,刚出版就引起海内外全面震撼,被香港《亚洲周刊》评为年度“全世界十大最重要的书籍”之一。

余秋雨和妻子马兰

 

余秋雨由于1999年之后主持香港凤凰卫视对人类各大文明遗址的历史性考察,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贴地穿越数万公里危险地区的人文学科的具有教授头衔的人,也是9.11事件之前最早向西方文明世界预告了恐怖主义控制区域实际状况的学者。他相继被联合国选为研讨《2004年人类发展报告》和参加“2005年世界文明大会”的唯一学者。近年来,他在“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总标题下,应邀在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马里兰大学、纽约亨特学院和华盛顿美国国会图书馆发表演讲,场场爆满,引起很大的社会轰动。2005年春季在台湾各大城市的巡回演讲,每场都拥挤了十万名听众,被台湾媒体称之为“难以想象的余秋雨旋风”。天下文化出版公司所编的《倾听秋雨》一书,记录了这一盛况。

2004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大学、中华英才编辑部等单位选为“中国十大精英”和“中国座标人物”。

《千年一叹》 - 相关作品

《借我一生》

是余秋雨对中国文化界的“告别之作”,涉及他和他的家族诸多不为人知的经历,还描绘了记忆中文革时“大揭发”、“大批判”的整人模式……从前辈到自己,作者以平实、真实的记忆组成一部文学作品。“我历来不赞成处于创造过程中的艺术家太激动,但写这本书,常常泪流不止。” ——余秋雨

《中国之旅》(彩色插图本)

从遗址看,这个被称为上京龙泉府的渤海国首都由外城、内城、宫城三重环套组成,外城周长30余里。全城由一条贯通南北的宽阔大道分成东西两区,又用10余条主要街道分隔成许多方块区域,完全是唐朝首府长安的格局和气派。

《文化苦旅》

余秋雨《文化苦旅》

 

依仗着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所写下的这些文章,不但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而且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

《行者无疆》

行者独步于遥远的旷野,
素昧平生的未知,遭遇处处的难题,
只因为一个执着的信任,
敢于把世界上任何一片土地都放在脚下
为后来人度步出一往无垠的疆土

《千年一叹》

这是一本日记,记录了余秋雨在千年之交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跋涉四万公里的经历。
他们一行人是去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路段荒草迷离、战壕密布、盗匪出没。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会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实的恐怖故事。
在“千禧之旅”即将结束之时,作者写下这样的一段话:
“四个月冒险奔波,天天都思念着终点。今天我们到了,回头一看,却对数万公里的尺尺寸寸产生了眷恋。那是人类文明的经络系统,从今以后,那里的全部冷暖疼痛,都会快速地传递到我的心间。”

《霜冷长河》

余秋雨《山居笔记》

 

惊人的安静,但这种安静使它成了一条最纯粹的河。清亮、冷漠、坦荡,岸边没有热闹,没有观望,甚至几乎没有房舍和码头,因此它也没有降格为一脉水源、一条通道。

它保持了大河自身的品性,让一件件岸边的事情全都过去,不管这些事情一时多么重要、多么残酷、多么振奋,都比不上大河本身的存在状态。

它有点荒凉,却拒绝驱使;它万分寂寞,却安然自得。很快它会结冰,这是它自己的作息时间表,休息时也休息得像模像样……

《千年一叹》 - 作者动态

著名学者余秋雨新作《余秋雨人生哲言》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部分文章直指“以学术问题为借口”批判他的一些小人而再引风波。此前批评过余秋雨的金文明、肖夏林等人纷纷认为,尽管余秋雨在文中没有直接指名道姓,但联系实际,他所指的“小人”路人皆知。

余秋雨:新作抨击“整人者”

余秋雨《余秋雨人生哲言》全书共16个章节,大约20万字,围绕“人生”这个关键词,从不同角度展现余秋雨对人生的体会和感悟。据称,该书从策划到出版历时两年,收录在其中的文章多数是从余秋雨此前出版的散文作品中挑选出的精华。为了使该书的内容更加完整,余秋雨在每一个章节之前,重新为切合这个主题写了一篇文章,有的长如一篇随笔,有的只是很短的箴言,这部分约占全书内容的四分之一。

在书中,余秋雨一改此前面对某些社会积习沉默不语的态度,而是给予无情的抨击。对所指的所谓“揭发、告密、谣言、批判”他的整人者,尽管没有直接指名道姓地提及,但有读者认为,只要仔细分析都知道他所指为何人。

金文明:余秋雨骂的人就是我

闻听余秋雨的新书骂批他的人为“小人”后,曾以一本《石破天惊逗秋雨》(改名新版:《月暗吴天秋雨冷》)而广为人知的老学究金文明,在新书上市的首日就买回了一本仔细阅读。“我看后的第一个印象就是感觉余秋雨胆子越来越小了,连骂人也不敢指名道姓地来了,实在是可悲呀。”金文明说,毫无疑问,他知道书中所说的“小人”是指包括他在内的、曾批评过余秋雨的人,“还有古远清、肖夏林等人。”金文明认为,余秋雨在骂别人是“小人”之前,应该正眼审视一下自己的作为。

金文明先生

 

金文明说,不管余秋雨如何在不同场合骂自己,他依然会继续“逗咬”他的错误,包括《余秋雨人生哲言》在内。“余秋雨的软肋在于他的对文史知识的严重欠缺,他出的每一本书我都能从中找出错误,到目前为止,我已从《余秋雨人生哲言》找到了30多个错别字,错别字当然不足一提,等我仔细研读还会找出致命的错误。”

金克林:对号入座是他们的荣幸

《余秋雨人生哲言》一书的责编张莉说:“虽然余老师曾多次有过封笔念头,但许多社会现象却常令他无法平静。所以这次决定亲自操刀,挑出他自己满意的精华段落结集为《余秋雨人生哲言》,由于其中的文章多为旧作,故并没有违背封笔誓言。”

对于余秋雨重复出版旧作愚弄读者、敛财的说法,余秋雨秘书金克林给予否认。他说,余秋雨出版这本书的行为是在还他3年前的“文字债”,“早在3年前,上海辞书出版社就向他约稿欲出版《余秋雨语录》,但余老师认为语录被赋予了某种奇怪的色彩,让人闻之却步,故搁浅。直到后来某一天,上海人民出版社将编辑整理好的稿本给他看时,他才决定将凸显人生主题的文章挑选出来,最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与此同时,金克林还否认余秋雨出书目的意在向批评他的人给予回击、以泄私愤,“倘若余老师能这么做则是对他们的抬举,那不是让那些对号入座的人荣幸死了。可惜余老师根本没有这么想,他们也别做美梦。”

一些职业诽谤高手层变换多重身份,使用不同腔调对余秋雨进行人格攻击,以所谓“历史问题”为由对其进行过无数次诽谤和谩骂,并因此而一举成名、取得了十分可观的经济利益。尽管如此,余秋雨始终未予理睬,以这种方式表达对这些终日无所事事的文痞小人的深切同情。

《千年一叹》 - 版本信息

作者:余秋雨                                                                字数:350000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页数:520

出版时间:2003年2月1日                                              纸张:胶版纸

版次:1                                                                         包装:平装

印刷时间:2002年10月1日

《千年一叹》 - 目录

1.再版说明

2.自序

3.出发

4.希腊

5.埃及

6.以色列巴勒斯坦

7.约旦

8.伊拉克

9.伊朗

10.巴基斯坦

11.印度

12.尼泊尔

13.总结思考

14.到达

15.尾声

16.补记

《千年一叹》 - 相关链接

凤凰卫视

千禧之旅

《山居笔记》

马兰

金克林

金文明

约旦

伊拉克

伊朗

巴基斯坦

印度

尼泊尔

希腊

埃及

以色列

巴勒斯坦

希特勒

《圣经》

余姚

上海

《借我一生》

《文化苦旅》

《行者无疆》

《红楼梦》

上海戏剧学院

作家出版社

《霜冷长河》

《亚洲周刊》

文革

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

 

 


 

 

《千年一叹》 - 参考资料

[1]《千年一叹》

[2]《文化苦旅》

[3]《借我一生》

[4] 新浪读书网 http://book.sina.com.cn/105/2005/081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