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谭浩强教材的创作风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38:29
发布人:南开大学教授 刘瑞挺
近l0年来,谭浩强教授编著出版了计算机程序设计教材和参考书共38种(主要合作者有田淑清、张基温等),约1200万字,累计发行近900万册。大家熟悉的有《BASIC语言》(科普出版社,已修订3次)、《BASIC程序设计教程》、《FOR—TRAN77结构化程序设计》、《FOR—TRAN语言程序设计》、《PASCAL程序设计》(以上四本由高教出版社出版)、《COBOL语言》、《FORTRAN语言》(清华出版社)等。其中《BASIC语言》发行650万册、FORTRAN书发行近l00万册,COBOL书发行近50万册。这一批教材包括了常用的各种高级语言,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及广大自学成才者的使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程序设计教材体系。
毫无疑问,谭浩强在国内外科技教材出版发行上开创了新的纪录。那么,成功的奥秘是什么呢? 这既需要他们自己作出坦诚的披露,也应该由朋友们进行客观上的探索,使少数人的成功经验有可能转化为我们教材建设上的共同财富。
谭浩强曾把他们编写这些教材遵循的原则概括成l0个字:实用、新颖、清晰、通俗、层次。即实用性强、内容新颖、概念清晰、通俗易懂、层次配套。他说:“我认为教材不仅是把具体知识传播给读者,更重要的是如何组织教材体系、如何使读者易于理解、循序渐进、便于自学。写书和讲课都要研究学生的认识规律,这点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初学者尤为重要。我认为这是教材能否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点上,我们作了巨大的努力,也是我们认为有特色和成功之处”。的确,教材建设的成果不仅在于提供几本具体的教科书,而且要提供新的教学体系与教学方法,要能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这使我想到美国学者在研究提高序设计的质量时,曾出现过两种意见:一种是求助于数学,专门探索编程的数学基础;另一种则寄希望于心理学,致力于编程心理学的研究。程序员在编写程序时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如何诱发编程兴趣,如何纠正编程错误等均在研讨之列。我认为谭浩强教材的成功正是得益于心理学。
l0年前的中国,科学的春天刚刚来临。人们痛楚地发现,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了。我国大多数学生和知识分子还未摸过计算机。1978年前后,一批批微型计算机潮水般涌人中国。社会要求应用计算机,群众要求普及计算机。这种社会心理现象,激发了谭浩强的创作热情。他说:“我们经过充分考虑,选定了计算机普及作主攻方向,以广大初学者为主要对象。由于BASIC语言通俗易学,又有实际使用价值,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一种高级语言,因此,我和田淑清、谢锡迎同志商定,就以BASIC语言作为向初学者介绍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开端”。这就是这本畅销书当时的缘起。
今天看来,他们把握社会需要这个大方向是何等及时、何等准确啊! 不言而喻,产生这一良好愿望的教师必然大有人在。然而,要实现这一愿望恐怕就要应验“行成于思,毁于随。业精于勤,荒于嬉”这一古训了。显然,在他们完成这本处女作之前,照例是没有任何写书经验的。
接触过谭浩强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才思敏捷、勤于探索的人,有很高的工作效率,用计算机“行话”说就是具有高速并行处理的能力。他说:“我们参考了国内外十几种介绍这种语言的书籍,从自己学习的过程中总结出它们的优缺点。已经出版的计算机书有写得比较深,读者感到深奥难懂,可望而不可及。我们想,作者与读者要将心比心,要懂得读者的心理和认识规律。”不难看出,“将心比心”这四个字可以说正是他们成功的诀窍。有一次,我们谈起他过去当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席和校团委副书记的经历时,他诚挚地对我说:“作学生思想工作的经验对我后来的写书大有帮助。这使我容易理解学生的需要和他们考虑问题的思路。”
由于作者十分细致地考虑到初学者的求知欲望和思考方式,所以他的书就形成了一个科学而巧妙的体系结构。一般语言书常常是孤立地介绍语句,罗列定义和规则,使人感到零乱而枯燥,越学越没有信心。《BASIC语言》则首先展示一个简短而完整的程序,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使初学者的畏难情绪逐步为学习收获所驱散,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作者还善于将难点分解,使读者在平缓的台阶上步步提高。巧妙地将各个语句按一定的自然规律依次出场,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前后连贯,读来浑然一体,毫无支离破碎之感。作者不仅系统介绍了BASIC语言及程序设计方法,而且对读者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都作了必要的交代,特别是对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不同语言的比较、程序质量的分析等,作者都能用简明的语言画龙点睛,或用实际程序作对比,要言不烦,一目了然。所以许多读者反映这本书结构合理、逻辑严谨、思路清晰、概念准确。
正如心理学规律指出的那样,知识的概括水平越高,就越有利于迁移与运用;知识越简要,就越有利于记忆与检索。像这样注意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并大力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兴趣,靠内部诱因采支持学习的例子,在他的其他书中也能找到。例如谭浩强的《COBOL语言》一书在体系结构上也有创新。由于COBOL语言的规定更加繁琐,不少初学者感到困难,望而生畏。传统教材大都按语言体系成书,按它的四大部分(标识部、环境部、数据部、过程部)逐一罗列众多的语法规则。表面上看这种结构也很严谨,但从认识规律来看,缺点很大,同学不易接受。谭浩强则抓住过程部这个核心,首先从容易接受的过程部讲起,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反过来讲标识部、环境部、数据部。
实践证明,这种创新体系使读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尽管这种体系并不好写,但谭浩强还是把它组织得井井有条,使之成为该书新颖性的一大特色。商业界有个动听的口号:“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很容易移植到教材编著上,谁若是在书的一开头就触怒了这位“上帝”,上帝大概是不会耐着性读下去的。内容丰富、例题广泛,也增强了这些教材的通用性。考虑到不同读者的需要,既有科学计算方面的例题,又有事务管理方面的例题;既有简单 易懂的小例题,又有比较复杂的大例题,不同专业不同程度的读者都可以从中选择所需的内容,这是作者大量实践的结晶。
正如有的读者反映:“就是学完后作为重要资料来保存,供以后再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时参考也是很有价值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该书畅销不衰的原因。有了合理的结构,有了丰富的素材,最后的一个成功要素就是写作技巧和文字功底了。可以设想,如果语病连篇,词不达意,不管有多好的体系也会被断送。而谭浩强等同志的文字精炼、言简意赅,使教材的内容与形式实现了和谐统一。他们不用词藻来哗众取宠,而是用朴实的真理掀起波澜,读起来自然妙趣横生。文如其人,我想这种平易近人的文风,与谭浩强等同志平日待人接物的态度是相一致的。
综上所述,谭浩强编写的教材确实形成了精心设计、体系新颖、思路清晰、色彩明快的独特风格。当然,我并不认为已经完美无缺,教材中忙中出错的理疵也是在所难免。最重要的是谭浩强闯出了一条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