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灯!【美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2:59:25

心灯

没有星星的夜晚,思绪不肯入眠。心儿在一瞬间突然向往起窗外的一星灯光,仿佛那就是一盏生命之灯。人活一世总是要有点精神的,在满足物资需求的同时,精神是维系生存的动力。尤其是在当今物欲横流、拜金蜂拥的年代,无论贵贱贫富,精神的缺失让人们迷失了前进方向,信仰的危机更让人们失去了一盏心灯。
现实的灯光也许会熄灭,然而人类的思想却不能停滞。也许长夜漫漫,黑暗侵蚀了灵魂,风雨沧桑了容颜,永不可灭的是那一盏亮在心灵深处的灯光。如何点亮这盏心灯,无论黑暗如何的无边,无论夜色如何的漫漫,瞩目的是心灵向住的圣处,是被心灯照亮的地方,崭新的世界就会呈现在眼前。

寻找心灯
(一)
“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电视剧《红楼梦》里千娇百媚的“林黛玉”的扮演者,现已辞世的陈晓旭,竟会在离世之前剪下了万缕青丝,法号妙真,遁入空门!她因参演电视剧 《红楼梦》红透一时,因投身商界而身家上亿,但在这名望和财富之巅离开了,举动让芸芸众生惊诧莫名。
从霍元甲的扮演者黄元申剃度,到歌星李娜皈依青灯古佛,再到“林妹妹”遁入空门,演艺圈的出家名单已经长长一串,如果再将目光转向商界、政界、知识界,礼佛之人更是比比皆是,而某知名大学最近的一次调查更得出结论,中国已有近3亿人信仰宗教,其中社会中有知识、有文化、有地位的成功人士多数笃信佛教。
在世人眼中,能得到名、权、利三者,可谓功成名就,飞黄腾达,是梦寐以求的愿望。世人总概莫能外,容易在尘世间迷失。特别是眼下,世风日下,价值体系崩盘,拜金主义盛行。投机取巧,见利忘义早已不被世人取笑。世人只笑贫,而不管娼恶盗。只要有金钱,道义与良心早被抛作了路石。本善之人,随世风而行,久而久之,也难免引自身为耻,渐悟于心,幡然而改。不与世人争,不与恶俗伍,做己之本真,行世之超然。很难,但糊涂不得。利之不得,应有糊涂之心,义之不行,则应有较真之心。

(二)
人世是一个短短的旅程。为着轻率,为着匆忙,错过了许多美丽的景致,错过了许多可爱之人。光阴荏苒,世界变迁。当幼稚化为圆通,当热情化为冷漠,当风花雪月化为利欲熏心,当一切尘埃落定,痛与不痛,幸与不幸早已弥散在风中。世人需要寻找一个新的精神家园,让心灵得以清凉和慰藉,面对欲望的快速膨胀,社会的急剧变迁,价值体系的崩塌与重建,无疑也感受最深,苦痛最烈。
寻找心灯,世人从开始就选择了两条不同的道路,一路寻根探寻中华文明,一路放眼眺望西方文明。于是出现了特有的现象:孔子突然走红,佛教日益复苏,基督信徒日众,甚至土地公和财神爷,也各有各的供奉。形成了一个信仰开始蓬勃,精神家园重建的年代。
多元的价值观如何角逐,中西的文化如何共融,信仰的竞争最后如何和衷共济?需要有一个时间和历史雕琢的过程,然而最终的结果尚未知晓。而对世人而言,无论选择哪一种信仰为自己的人生底色,不能逃避的是对个人价值的思考,对社会责任的选择。生命讯忽,没有为曾忽略而去追悔的时间。唯有让心灵有所寄宿,让世人在寒凉的风雪中回首的时候,仍然相信人世间一切美好的感情。

(三)
古今中外,探寻心灯之路颇为坎坷,先人已为世人做了许多的思考。
“心灯”之一: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作为西方思想史原点人物的苏格拉底,一生都在实践“审视”与“论辩”。当大陪审团以220票反对、280票同意判定他的论点荒谬,他将因此获罪时,他冷静视之,继续审视“比分”如此靠近的原因。当苏格拉底最终饮下毒药,史载其镇定自若、表情淡然。这份“淡然”比“慷慨”有着更深的力量——“慷慨”是被真理占有者的举动,“淡然”是占有真理者的反应。
苏格拉底审视了人生,为终生追求的“智慧”与终极之“善”献出生命,但并不影响他对自己人生意义的评价。这就是这份淡然的来历。人生一世,如白驹过隙,如此短暂,却又如此丰富。浮生百年,进退出处、迎拒取舍,都需要回答“为什么”,这就是必须弄清的人生目的。想不清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就不能获得人生的动力,也会因此失去对自己一生价值的评价。

(四)
“心灯”之二:黑格尔说:密纳瓦的猫头鹰到黄昏时才起飞。
认识起于颓败,新生始于认识。西方理性之路到此才在智慧层面与东方的“穷通”认识一致,不过,西方哲学的伟大之处,是在此基础上完善了逻辑学及认识论。抛开学理的感慨,这样的认识正有益于心路与人生。人生总是在路穷时,方能彻悟,所悟之道,方能引出人生的转机,于是一个生命获得新生。而人类正是在这样的“新生”累积下,成就智慧。
时时慨叹:人与人的人生千差万别,却又是那样的一致;古人、今人际遇起伏几近相似;人与人的关系古今也差相类似。可是,阅历不足的世人看不见这样的一致。所以人生绮丽之梦总是在年轻之时,只有年轻相信自己会过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生。所以理想的“乌托邦”多是不成熟群体的相像,多成为年轻人的信仰。

(五)
“心灯”之三:问:祖师西来意?答:庭前柏树子。
答非所问,是禅宗求顿悟的一个法门,希望问者从答者的话语中懂得佛法真谛不可以用语言能传达,只能“以心传心”。而“传心”的显现就是在一瞬间的开悟,这一瞬间之后即是永恒。人生可能有不少的感悟,领悟之后,人生即进入新的境界。人与人的境界不同,那是因为对人生领悟的深度不同。
然而,真正的顿悟是很难的,一生青灯古佛,也未必得到那能致永恒的一瞬间。禅宗常说三重境界:第一重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第二重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第三重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无非在说:悟是一个过程。可是既然悟是一个过程,“顿”也需要积累,又何必要远离尘世呢?其实,人生的大彻大悟往往从真实生活中,从真实的苦痛中得来,刻意出红尘,结果是远离了顿悟的机缘。

(六)
“心灯”之四: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对老子这句话从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人生而言,从中看到的是一个选择的艰难。学习知识可以增进自身,然而知识的增进也带来人变得复杂,文饰增加而本质深藏;追求自然规律,带来的是人变得越来越简单,简单到一定程度便会顺其自然,并不积极探求改变。
“无为而无不为”,说是一种境界,不如说是一种理想。“顺势而为”本来是一个大智慧,但真正绝对顺势之后,“势”比“人”大,还有什么“无不为”。真正要领悟老子高论的现实意义,无非两点:其一审势;其二以拙胜巧。

(七)
“心灯”之五:伊甸园中的蛇对夏娃说:你们不一定死,因为神知道,你们吃禁果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
按圣经的记载,神对亚当和夏娃说了谎:吃了善恶树上的果子,就会死。而伊甸园中的蛇向夏娃说了真话。神为什么说谎,宗教的解释是让人类听神的话,像神一样在伊甸园中享福。而今天为何不可理解成,神希望人类永远都不要明白善恶、是非、羞耻。因为在神的眼中,人永远都与他不一样,“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蛇有何过错?它不过说出了真相。
重温伊甸园中蛇的那句真话,可以看到要么神一开始就把人当贱种看,要么伊甸园中的善恶规则与人间不一样:谎言是美德,真话是错误。可无论怎样,这样的神如果用于心理依靠,尚可理解,用以托付灵魂就显得荒谬。经过启蒙运动,人已是独立的,不是神的仆人了。可是,当只是内心有痛苦挣扎,需要慰藉时,就重新将自己的灵魂交付给神,岂不可笑?

(八)
目前在世人笃信的宗教中,近三分之一信仰佛教。据此推算佛教信众就高达1亿,居五大传统宗教之首。世人的精神生活中,为什么偏偏是佛教扮演着如此举足轻重的角色,而不是外来的基督教,抑或本土的道教?
基督教来华不过二百年,又与近代帝国主义入侵有着脱不清的关系,没有成为中国人的第一选择不难理解,而道教信众不多与近代以来,佛教适应时代的进程起步较早且比较成功有关。从19世纪末,杨文会大量刊刻佛经、创办僧学,开始了近代佛教复兴。此后不断有爱国志士力图用佛教来提高国民素质。民国时期,佛教刊物多达170余种,而道教刊物只有2种。而利用刊物进行宣传,完全是现代产物。本来佛教是一种出世的思想,现在却越来越入世,这和佛教在近代以来不断适应时代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九)
明代的林兆恩曾提出“儒教治国,道教治身,佛教治心”之说。区别于儒道两家,佛教更多的是解决人内心的安顿。目前年轻人是信教群体的主体。现在的年轻人与过去不同,在现有社会经济条件下,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和安全感下降,个人生活的不稳定,人情的淡漠,人际关系的疏离,引发普遍的焦躁不安的社会心理;还有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这些情况都促使世人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1965年前,台湾发展最快的宗教是外来的基督教、天主教,信众人数倍增,但1965年后,这些外来宗教突然停止了发展,佛教、道教、民间信仰等传统宗教迅速发展,这一情况目前仍在延续。这是一种“文化自觉”现象,在全球化受西方思潮冲击下坚守本土文化的阵地;世人虽然未必会这样思考,但都以不同的形式显示出了“回归传统”的心态。
宗教不仅治理社会带来的迷乱之心,还适时地为社会提供伦理资源。这有似于马克思·韦伯所讲的,资本主义精神与新教伦理的联动过程。民间日益兴旺的“接财神”信仰,财神从道教的小神升格为佛教的主神,背后是整个社会对财富追求的神圣化。有的地方将关公视为“武财神”,关公的精神核心是“忠义”;比干是“文财神”,因为比干被纣王剖心,无心者最无私。这些包含了宗教伦理,财神可以保佑人发财,但不保佑不义之财。
宗教至少是一千年之内,绝对不会消亡。宗教的神圣性是一切世俗文化所不能替代的。宗教对人心灵的慰藉,也是任何科学不能替代的。没有信仰的人是最可怕的!三亿人信仰宗教,精神上有了寄托,这本身就是对社会的最大贡献。

获取心灯
(一)
大师的心灯。传说著名高僧一灯大师藏有一盏“人生之灯”,灯芯镶有一颗历时500年之久的硕大夜明珠。此珠晶莹剔透,光彩照人。得此灯者,经珠光普照,便可超凡脱俗、超越自我、品性高洁,得世人尊重。
有三弟子跪拜求教怎样才能得此稀世珍宝。一灯大师听后哈哈大笑,他对三个弟子讲:世人无数,可分三品:时常损人利己者,心灵落满灰尘,眼中多有丑恶,此乃人中下品;偶尔损人利己者,心灵稍有微尘,恰似白璧微瑕,不掩其辉,此乃人中中品;终生不损人利己者,心如明镜,纯净洁白,为世人所敬,此乃人中上品。人心本是水晶之体,容不得半点尘埃。所谓“人生之灯”,就是一颗干净的心灵。
人生天地间,要想活得堂堂正正俯仰无愧,就要学会不断擦拭自己的心灵,为自己的心灵除尘。做人当自省,面对是非恩怨,当从检点自己开始。遭遇坎坷泥泞,切记不可损人利己。只要心中无愧,自可面面对世间的一切风雨;做人当自重,只要你不让心灵被灰尘所掩,让丑恶所擒,你就永远是你灵魂的主人,人生又岂能不进品位?
人的一生中,你可以没有显赫的威名,可以没有万贯家资,可以不是伟人巨子,可以不是达官显贵。但是,只要你拥有一颗洁白无瑕的心灵,干干净净,你的灵魂就可以直面上天。

(二)
开悟的心灯。一位比丘尼问师父:“弟子看破红尘,出家多年,青山白云之间,暮鼓晨钟,礼佛诵经,可为何妄念不断,未能开悟”?
“去点一盏灯吧,使它非但能照亮你,而且不会留下你的身影,你就开悟了”……
数十年过去……有一座尼庵远近驰名的万灯庵;庵堂內点满了灯,成了灯的海洋,一片片灿烂辉煌。
这里的住持,就是当年的比丘尼,她每做一椿功德,都点一盏灯,却无论把灯放在脚边,还是悬在顶上,乃至以一片灯海将自己团团围住,总是会见到自己的影子,甚至可以说,灯愈多,影子愈多。她困惑了,却已经没有师父可以问。
她圆寂了,据说,就在圆寂之前,她终于开悟:人在灯下,岂能无影。她没有在万灯之间找到一生寻求的东西,却在黑暗的禅房里觉悟。
如果一个人身外的成就再高,点的灯再亮,都只能造成身后的影子。唯有点燃属于自己的那一盏心灯,才能使自己皎然澄澈,心无挂宁,照亮一个无限宽广的空间。

(三)
盲人的心灯。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那盲人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了”。
世人在漫漫人生道路上,自己走路是多么孤寂与危险,旦夕祸福,没有人知道你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人生其实很复杂,也很简单,要么是苦,要么就是乐。
有的时候可以学学盲人提灯笼,不能要求别人提灯笼,我们何不自己提盏灯笼,尽管自己用不着,但是可以退一步,照亮别人,同时也可以帮助自己,既是一种人生智慧,也是一种胸怀……

(四)
金庸的心灯。金庸31岁完成自己的第一本武侠小说 《书剑恩仇录》 ,35岁创办自己的报纸。一支笔写武侠,开创江湖,纵横天下;一支笔纵论时局,享誉香江。少年游侠,中年游艺,老年游仙。为文可以风行一世,为商可以富甲一方,为政可以参国论要……文人立言、立名、立功的梦想,全部在金庸身上实现。金庸的佛教信仰也非常人一般地打坐烧香,而是精研论藏,善思妙悟。他对日本的佛教领袖池田大作说:“在中国佛教的各宗派中,我心灵上最接近般若宗。” 般若就是洞世的智慧,洞世之后,自生出世心。
金庸在其巨著 《天龙八部》 有对佛教思想的发挥。这是一部“以佛教的透彻智慧正面观照大千世界,以大慈悲、大法力来化解人世无穷冤孽的真正杰作”。《天龙八部》 这个名字就是从佛学中来的,八部天龙,各属欲界,尽管业报不一,但终入轮回,渐然俱尽。小说中为恶之人必有为恶之因,为善之人必有为善之果,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苦恼和孽缘,然而业报不一,冤冤相报。
人世无常,身不由己。萧峰曾经发誓,说终我一生,绝不杀一个汉人。可是结果聚贤庄一战,很多自己昔日兄弟,都杀了不少。虚竹的理想是做一个标准的一心一意的好和尚,而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肉也吃了,酒也喝了,女色也近了,简直要崩溃了。可是峰回路转,当所有的规则都破掉之后,这个时候突然发现虚竹是一个最好的和尚,佛学的光辉这个时候才普照出来。他是小说中最慈悲的人物之一,也是欲望最少的人。慕容复是“贪”,对功名执著,落得癫狂;萧峰是“嗔”,对复仇执著,错杀爱人;段誉是“痴”,对情爱执著,终日自苦。在最后一卷,一个少林寺扫地的无名老僧,轻描淡写地打败所有高手。这里就包含着佛家的无名无相的思想,道理讲的是非常深刻的。
晚年的金庸开始学会放弃。他说:“世人必须克服的是,每个人心中都存在的那种可无限膨胀、永远无法知足的欲望”。

(五)
西方的心灯。在西方,科学与法制的力量已被推展到极致,西方整个社会结构,都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当世人看到战争、恐怖、歧视造成的困惑之后,迫切寻求与这种理性力量融合的东西。除非新的社会结构出现,西方的崩坏是必然的。理性不是人类的全部,当理性发展到极致,世人都感到自己掌握着终极真理时,冲突与灾难乃至因寻求能源而起的新的世界大战,就是不可避免的。西方很深刻地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也因此,眼下的西方社会有句流行语:看东方!有趣的是,西方人正借助媒体的力量和自身的需求,让禅宗在西方世俗化,化为生活的力量。
禅宗起源于中国,强调以静坐沉思企求进入精神集中的境界。禅宗是一种重要的感性力量。中国古老文化和佛教的根本要素是人。如何定义一个人,是整个人类的文化基础。人有理性、感性两个部分,只有其一是不能存活的。科学是发现真理的方法,禅是安静心灵的方式。千万不可硬把禅往科学上套,两者不可比较高下,一旦比较,禅反而会失去自身的魅力。禅在中国是安静的,但禅能补救西方感性的不足。西方人知道问题在于心灵的不安,禅宗能告诉安下心来,这是禅宗在西方大受推崇的原因所在。
在世界上大力宣扬“武术禅”和“文化禅”少林寺,在国外建立了许多分支机构,拥有数百万的信徒和追随者。在少林寺后面的五乳峰巅,经常看到外国人在给达摩燃上几支香之后,面向落日,沐浴阳光,端坐冥想;在少林寺的大殿里,经常有外国人靠在墙边,闭上双眼,聆听小到三十多岁、大到八十多岁的高僧们念经、敲木鱼、击罄。世人嘲笑美国的500个人到少林寺朝拜山门,是做秀,但是对于这500个美国人和他们的朋友家人来说,也许不是这么简单。西方人把唯心的禅和唯物的科学结合在一起,通过对历史和哲学的研究论断:禅宗必将成为拯救世界人类的力量之一。在种种的学问中,禅对人的态度是非常进步的。

(六)
未来的心灯。现在整个世界,最严肃的问题是:如果未来的社会是机器人社会,或者说半人半机器的社会,人类还有没有存在下去的价值与意义!人类目前还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但这个问题就在眼前!
科学和政治、宗教不同,不是谁掌握的话语权愈多,谁被证明犯错的几率就愈少。大教皇与独裁者是永远都不会犯错的。科学的世界没有神圣的戒律,只要明天出现了一个有力的反对证据,不管先前曾经正确过多少次,它还是必须被重新理解与修正。事实上,认识这个世界的途径并不只有科学一途。世界可以通过理性(科学实验)来认识,也可以通过感性(心灵感悟)来认识。从科学认识世界中人类能够获得物质力量,从感性认识世界中人类能够得到精神力量。这两者,恰恰都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东西。
世界过分强调了理性的力量,而忽视了感性的力量,但理性的力量没有办法给出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禅宗告诉如何在一个变动的环境里完整、完美地生活下去。禅宗会提供一个理性跟感性结合的桥梁。光靠感性没有办法建构一个和谐的人类社会,喜欢抢就去抢,喜欢偷就去偷,完全凭感性去生活,社会不可能稳定。
未来一个比较完整的社会,一定是能够提供一种理性和感性平衡的社会,而禅宗的学说的实现,就是一个关键的学问。人类的社会中,理性不是全部,除了理性的生活以外还需要感性的生活。从今天科技的角度来看,人机的新一代生命的出现是无可避免的,人跟机器的结合作为下一个新的生命形式是无可辩驳的。过去禅只是一种学问,一种态度。有限的能源可以通过禅的筛选,达到一个比较完整的生存模式而存活下去,为未来提供一种方向,为未来的人机社会提供一种可能的答案。

点燃心灯
(一)
点燃一盏心灯,塑般若之慧。一盏心灯点亮千年的智慧,能灭万年的愚痴,为什么不把这盏心灯点燃呢?般若智慧是指能够了解道、悟道、修证、了脱生死、超凡入圣的智慧,是属于道体上根本的智慧。
世人的一切自性本来清净的,所有的万法都是从自己本性生出,当想一切恶性事的时候,就有一种恶事行为现出,若心里思量一切善事,就有善的行为表现出来,所以一切善恶诸法是由自性生出,就象天常是晴朗,日光常是明照。但因为虚空中有浮云,将阳光覆盖,所以就上面明朗下面黑暗,若忽然遇到一股风将云吹散,使得上下都明澈,那所有万事万物都会明朗俱现。
人性常浮游,就像天上云彩,若有智就像太阳,有慧就像月亮一样。虽般若智慧常常明照,但若执着外面的境界,则被妄念的浮云覆盖自性,变得愚痴而得不到大智慧。假设遇到明眼善知识,听闻真正的法,而把自己的无明烦恼及迷妄除去,则内外明澈犹如琉璃筒一样,在自性中万法朗然,能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也就像天空无云,心平百难散,意定万事吉。心若平时什么灾难也没有,意若定时什么事都吉祥。所以说:“千灯万盏不如心灯一盏”。

(二)
点燃一盏心灯,行本善之源。每天烦恼,活在妄想、分别之中是痛苦,自己却不知道、津津有味的品尝,苦、辣、酸、甜、咸人生五味散,每天都在惩罚自己,找不到自己的清净自性,拼命的挣扎、抱怨、劳骚,找不到什么是真正的自我,也不知道什么是清净的藏性。自在就是没有烦恼,有了烦恼就不自在,包括了看得破、放得下、不着、不偏心、不动心念,不为七情所转,不被五欲所惑,若六根安稳,则心恒清净,意常欢乐,身体柔软泰然,举止安祥和悦,待人接物,无一不令人乐於亲近,没有丝毫的忧愁烦恼,但假如不调伏六根,任令六根合作,便生起六识,这时它就作了心的主人,一切由它驰骋之配,见色迷色,闻声著声,如是尽在六尘中奔波往来,爱憎之心,不能自觉,无明烦恼,常伴左右,终此一生被境界所转,有了爱憎之心,怎能自在?情绪不自在的时候就发狂发颠,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
如果想得到自在,就要修梵行,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不生爱憎,故心得自在,然后就能达到,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所谓见而不见,闻而不闻,嗅而不嗅,尝而未尝,触而未触,法而不法。一切的一切都在不可思议的境界中过生活。
世人皆恶之,岂能独善?世人皆恶,恶之循环,善更无存!街头常有各类行乞者,世人言此乃骗子也。宁愿信其真,而慷慨相助,也不想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受世态炎凉之伤。况且区区几块钱,几十块钱,乃至几百块钱,并不重要,有时乱用了,反不能体现其价值。对于需要帮助的人,可能意义非比寻常。或许真是一个十几岁孩子一个月的生活费,或许真是旅途的人归家所需路费,或许就是一家三口餐风宿露之余的一顿温馨的晚餐,或许真是病重的人急等的救命钱……凡此种种,宁愿信其真,而不愿因着心中的自私与猜忌,使得危难之人得不到帮助,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为遥远而难以愈合。
不以人之所为,而左右自己内心之念,不以人之所行,而左右自己做人之准则。常在心头燃一盏本善之灯,只为做回自己。做一个向善之人,做一个守德之人,为这浊世,辟一条清流,虽细小不足道,然其涓涓不息,尚可以荡去一点点的污浊,或可以感化一两个迷失的路人。足矣!

(三)
点燃一盏心灯,明大爱之理。做善事,做好事,本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看起来很渺小、很不起眼。但古人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能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手来帮一把,别人便可以度过一道难关,便能平平安安的生活。而自己又能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享受到一种快乐!再则,谁还能没有个沟沟坎坎,没有个为难的时候。当你最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别人也同样会伸出手来帮你一把,让你也能度过一道道的难关,让你也能一生都平安。如此和谐的大家园,世人不向往、不渴望吗?其实,欲想做到这一点,也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只要人人心里既想着自己,又想着别人。遇事不要只做鲁迅笔下的“看客”,而是伸出温暖的手、献出火热的心。
点亮心灯,没有人打扰,却还是无法照亮心程!无边的困惑何时才能走开?心灯永远长明……世人都有对前路感到茫然的时刻,周遭骤而变得晦暗灰沉,人就畏缩起来,迟疑着不敢踏前一步。然而当心灯渐亮,一切又回复正常了,乐观与自信的性情再度发挥鞭策作用,还仿佛有一首伴行曲,鼓舞着前瞻的心。任何人、任何事都可能成为一盏灯,适时适地映照着迟缓的步伐,给予一股恰到好处的行动勇气。每个人的心灯是什么颜色的?是亮还是暗?是持久还是短暂?不会一辈子都亮着,也不可能一辈子都暗着,无常......就像人生的际遇,不能掌控。
也许世人心里都有过这么一盏灯,为别人点亮的同时也为自己点亮;为自己守候的同时也守候着别人。仿佛一个人在风雪中赶赴太远的路已经很累,相伴的却只有自己那寂寞的足音。偶然的驻足回望,却发现,岁月深处,有那么一盏灯,穿过了时空的玻璃窗,温润着渐渐失去了温度的心。若是人人都能点亮自己心中的那盏灯,生活的家园该是多么的和谐与美好!

(四)
点燃一盏心灯,举和谐之道。人生之路上,眼睛能看清东西,心灵能辨别方向。天黑了,开一盏电灯,能让房屋明亮;迷茫时,点亮一盏心灯,做自己最知心的朋友,心灵从此不会再迷失。如果要净化社会,必须要先净化自己、净化心灵。净化心灵就是点亮自己内心的明灯,要把自己的慈心点亮起来,才能净化。
点亮家庭伦理的心灯:有时候只看到自己,没看到家人;有时候看到外面的人,没有看到自己身边的人。要注重家庭伦理,如果连自己家人都不尊重,又怎么去爱社会国家呢?家庭伦理就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互敬互爱。能够把家庭伦理的心灯点亮了,才能让家庭里的所有亲人都活得非常的欢喜,过着非常快乐的日子。
点亮尊敬和谐的心灯:人与人相处是彼此互动的,最要紧的是互相尊敬。不尊敬别人,就得不到别人尊敬,由此引起彼此间互相欺诈、斗争。所以对于世人要点亮一种尊敬和谐的灯光,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互相友好尊重。
点亮祝福友爱的心灯:要常常心香一瓣,祝福世人身心健康,事业如意,社会自然呈现一片祥和之气;点亮互相包容的心灯:尽量帮助别人,包容别人,要时时刻刻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点亮守法服务的心灯:心中要有法治观念,对于社会要有服务的观念。心中有明明亮亮的灯光,才能把一切是非得失照得清清楚楚;心中有守法、服务的观念,才能福利大众;点亮勤劳节俭的心灯:心里面勤劳的灯光点亮了,告诉自己:要工作,要勤劳。不但对自己的事业要勤劳,对别人的事业也要勤劳,对国家社会大众的事业更要勤劳。
此外,点燃节俭的心灯,不仅在金钱上要节俭,财务上要节俭,尤其要爱惜时间、珍惜感情,要有节俭时间、节俭感情的观念。能够勤劳节俭,必能有一番作为,所以要点亮勤劳节俭的心灯。点亮忍让和平的心灯:在我们的心里,要朗朗的照耀着:我要对别人忍让、和平,要给人尊重,给人和谐,如此才能与大众和合相处。

(五)
点燃一盏心灯,扬希望之光。人生的路上点盏心灯,照亮心灵的方向,也照亮人生的路向。让不灭的心灯成为人生道路上的太阳。
不灭的心灯是人生中永远的方向,路上有很多路口,这盏灯照亮最适合的那个方向,即使出现困难也赋予力量,继续前进。既然选择就要执著向前,哪怕风浪艰险,成功的喜悦只有坚持的人才会尝到。执著向前,成功就在不远的地方。
不灭的心灯让梦想插上飞翔的翅膀,如同心想远方的海燕,心中的灯塔永远照着向往的地方。那是在风雨中海浪中飞翔。也是动力和希望,只要心灯不灭梦想就在眼前。
不灭的心灯是点燃生活的希望。生活多么的艰难或是贫穷,或是疾病或是失业,甚至是一无所有的浪子,在车水马龙的街上绝望,或是在午夜的十字路口彷徨。一切的自暴自弃都不能从苦难中解救,而会使不幸雪上加霜。有一天借着太阳的光和北极星的亮把心灯点亮,会发现过去是多么的愚蠢可笑,过去的生活是多么的不可理喻,从此打起生活的鼓点,心中有希望的灯光,会发现自己原来这么能干,明媚的阳光使你想快乐的歌唱。看到美丽的风景才发现生活是这么的美好。人们脸上灿烂的笑容,才发现人世间是多么的温暖,用善良的目光寻找方向,人们真诚的微笑触发感动,原来爱心随处可见,点盏心灯会发现生活原来如此美好,微笑着面对生活充满阳光。
不灭的心灯是爱情幸福,家庭美满。曾经单身的时侯,渴望心慕依旧的异性出现,而身旁却是那个关心冷暖的人经常出现,或许天天相见,但却没有发现彼此已是难分难舍,各自等待着自己梦中的那一半。心中彼此相同的温暖,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思念。其实另一半早就在心间,只是没有发现。
点燃一盏心灯是生命不会迷失方向,一路心灯不灭是照亮锦绣前程的光芒点亮这盏心灯永远不灭的源泉是理想信念与爱共同的搅拌。点燃一盏心灯让心灯不灭成就幸福你我美丽人生美好家园。

(六)
点燃一盏心灯,守信念之坚。一盏心灯一份爱,一盏心灯一片情。送一个书包,带来希望,送一件棉袄,温暖人生。点一盏心灯,点燃慈悲的灯;点一盏心灯,点燃智慧的灯;送一个微笑,驱走寒冬,送一个快乐,抚慰心灵。
快将心灯燃点起了,心灯亮起了,就不肯绝望。漫长的黑夜,需要灯的普照。无明的人生,更需心灯的普照。快将心灯燃点起了,心灯亮起了,就可在迷雾中还能眺望未来之窗。寒冷的冬天,需要灯的温暖。冷漠的人心,需心灯的化解。
点燃心灯,持着笃信就会永远相信远方,永远相信梦想,不论走在风中雨中都会有人给您温暖双手和可靠肩膀。只有欢喜感恩,只有对爱的奉献,就会将心灯燃点。追求清净的提升,追求无限的永恒,就会将心灯燃点。快将心灯燃点起了,心灯亮起了,就可以拥抱,可以倾诉,忘却傍徨。光明的普照,真理的传播,智慧的传承,皆需将心灯的燃点和延续。心灯在默默地燃着,燃点自己同时,也默默地普照,照亮了别人。

(七)
点燃一盏心灯,修好生之德。在人生的旅途中,不可能一路光明,随时都会陷入黑暗,陷入迷途,在那里迷失了前进的方向。一位得了眼疾,视力急剧下降的老艄公仍和儿子在海上捕鱼。一次正在捕鱼的时候,风暴突然来临,一时间阴云密布,恶浪翻腾。黑暗笼罩了整个小船。这时,儿子绝望了,但是父亲却推开了正在掌舵的绝望的儿子,抢过舵柄。自己掌起舵来。于是,小船又见到了光明,父子俩又看到了闪着灯火的码头。事后,儿子问父亲:“您视力不好,怎么还能辨出方向”?“因为我心里有一盏灯”,父亲回答说。
老艄公之所以说自己的心里有一盏灯,是因为心中那不灭的希望。是那希望催促着他前进令他不言放弃,终于在艰苦的环境下战胜了困难,绝处逢生。所以,世人也都要有一盏永恒的灯火,来催促自己不要在迷途中绝望,不要在迷途中失去自我,要永不放弃,要燃起自己的希望之火!
在生活上,世人曾想过要努力奋斗,要创下一番事业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但是因为人本生的能力有限,而不能“闯荡社会,笑傲江湖”。也或许是为了认为已经做了的事,没有挽回的余地了。所以,认为自己是无可奈何了,必需要放弃自己的心愿。所以,放弃了,意志变得消沉了,在迷中空虚着、绝望着。然而这种思想在旁观者的眼里则会被认为:只是懦弱罢了,根本没有心存希望的灯盏,所以在绝处的时候,永远也得不到一条生路的。
在生活上,也有人相信希望的奇迹存在。可能因为一些事情经常徘徊在生死边缘,但是在紧要关头,不灰心,不绝望,心中的灯盏彻夜明亮着,燃烧着,手上的工作也依旧忙碌着。所以,成功的机率比前者高出许多,能够力挽狂澜,扭转乾坤。所以是值得尊敬的,是值得学习的,而且相信,即使是在“悬崖峭壁”上,也能“化险为夷”。点亮心中那悠悠的灯,不要让它熄灭,哪怕黑夜再漫长,只要有它的陪伴,就不会迷失前行的方向。

(八)
点燃一盏心灯,正心净之念。世人内心如同一盏灯,在宁静的时候它明亮地照耀着自己的灵魂;在浮躁的时候它忽闪着将阴影四处投射,让灵魂迷失了双眼。
每次一个人静静的坐着,无论是天高云淡,月明风清,还是雾雨飘飞,冷气逼人,都能感觉着自己内心的灯火那么明亮地照耀着自己。如此清楚地看到了人生的轨迹,走过病痛的折磨,走过挫折的岁月,在孤独中梳理一切杂念,强烈地感受到了生命力的旺盛。在灯火中,拂拭着自己心灵的尘埃,让自己起码的道德良知能保持洁净,让头脑清醒少沾染些无耻的念头,净化着自己可能具有的的劣根性,时时修剪着自己可能随时都在滋长着的魔爪,在一个人独自观看内心的时候,不曾发热,也不曾麻木,明明白白地认知着自己本质的健康。撒旦也因为独处而远走,不曾撒下诱惑的恶毒,活着心灯也那么明亮,天使似乎就住在心里!
世界的包围,美女、金钱、权位在挤压着单薄的身体,如同袭来的一阵阴风,让心灯的火焰摇曳不定,几欲熄灭。双眼已然迷离,任由撒旦牵引着,心魔狂舞,笑了,却笑出了别人的痛苦,笑出了别人的悲伤!哭了,却哭出了魔鬼的笑声!从高山之巅跌入谷底深渊,而显现在眼前的却满是鲜花的芬芳和美酒的浓香。魔鬼化成天使给予无休无止的馈赠,仿佛成了一个手执权杖的国王,统领着宠大的帝国。心灯凄迷,魔鬼的夜明珠却闪闪发光,灵魂在黑夜里和魔鬼纵情舞蹈。
一个人是圣徒,一群人却变成了魔鬼,如不是上苍的灵光闪现,重新听到了心灯的呼唤,看到了心灯的光亮,还在魔鬼的诅咒中沉睡。世人心中都有一盏灯,只不过有的人不曾常常静静的和这盏让自己清醒的灯独处过,肉体在人群中穿梭来往,却让它孤独地被遗忘,肉体自然成了心魔的依附。手捧着心灯,就是人生再大的风浪,也竟安然度过。手捧着心灯,竟然也看到了别人在它的指引下宁静的微笑。心灯若是回归了,人间也不再接纳肮脏和丑陋,人世间到处是欢歌和幸福。

(九)
点燃一盏心灯,化无为之相。心灯,是无形的,也是有形的,隐藏在世人的内心深处,如若这盏灯长期黑暗,世人就会在自己设计的陷阱里无法自拔,看不到前方的路,看不到生命的阳光,久而久之,便自我封闭,逃避现实。而一旦点亮这盏灯,眼前就会是另一番天地,因为生命不能没有亮光,不能总在黑暗中摸索,必须适时调整自己,打开心窗,阳光才能照进来,点亮心灯,才能看到生命的色彩。
人生总有不如意的地方,明媚的阳光也有照不到的地方,生长的这个世界,同一个太阳,同一个月亮,却有着不同的山水和季风,有着不同的风景和自然。有的地方鲜花盛开,有的地方冰冻三尺,有的地方碧水蓝天,有的地方寸草不长,不能片面的说哪个地方好,哪个地方不好,好的地方未必尽如人意,不好的地方也未必没人光顾,重要的是世人怎么去看待,从哪个角度来看问题。心态好的人,即使久居贫寒地带,仍旧活得快乐充实,心态不好的人,哪怕周围尽是鲜花掌声,仍然感到彷徨苦闷。问题很简单,快乐的人很容易满足,时时怀着感恩的心,不管身处那里,总不忘把自己心灵深处的那盏灯点亮,让它随时照亮自己的心。而不快乐的人,大多急功近利,追逐浮华,在贪欲面前,常常遗忘了自己心灵深处的那盏灯,殊不知心灯才是自己的财富,是自己最宝贵的资源,舍弃原本富有的精神财富而去追逐虚无的功名利禄,当然不快乐了。
点亮心灯,其实不难,不需要花费多大力气,只需要一颗平和的心,用心活着,用心来感受一切,很多时候都会是开心的,哪怕是一次美丽的邂逅,一回真情的握手,一顿丰盛的晚宴,一个甜蜜的美梦,一次倾心的交流,都会让人心情愉悦。因为只有点亮心灯,才能拥有一颗明朗的心境,以一颗豁达的心,来应对一切突如其来的不幸,用灿烂的微笑来话界所有的伤痛。只有心静如水,才能远离浮华,远离枯燥和乏味,在平淡中找到生活的乐趣。不要忘了,随时点亮你的心灯。

(十)
点燃一盏心灯,渡涅磐之限。习惯了生活的平静,心灵淡然得微波不兴。心灯是个抽象的概念,与心路是对应的。在世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盏灯。哀没过于心死,如果心灯灭了,人也死了,即使未死,也形同走肉。有时候和老人在一起,会因多变的世界,纷纭的事物,飞快的节奏,感到茫然失从,常常发出喟叹老了。其实老的不是身体,而是那颗心。再退一步说,老的也不是心,而是心灯暗淡了。最简单的道理,世人是用心活着的。心脏如果停止跳动了,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世人是用心分辨事物的,眼睛不过是心灵的窗户,不用心将一事无成。
世上最长的路不是马拉松赛场,也不是二万五千里长征,而是心路。作为要用心去实施,感受要用心去体验,交流要用心去沟通。而在茫茫的心路上,需要点燃一颗心灯,才能照亮前行的路。心灯是智慧的火花。智慧会擦亮你的眼光,看到沧桑巨变的过程,心灯是爱的闪光,用爱的眼光去看待世间的一切。

(十一)
点燃一盏心灯,解人世之惑。世人在这个世界里不是山,但心魄能把山装点;在这个世界不是天,但思想能把天洞穿;在这个世界不贫寒,但一生不只是艰难;在这个世界不遗憾,但还有个梦幻般的心愿……世人心里都点着一盏灯,一盏不尽相同的心灯。失落在心里,那是阴郁的灯,日子会被浮云遮住了光明;希望在心里,那是清亮的灯,月会在曲折里走进平静;崇高在心里,那是灵魂的灯,点燃了就能照亮人的一生。每个人心里,都点着一盏灯,一盏陪伴自己的心灯……
有些人虽然双目失明,看不见世上缤纷万物,但依然生活得精彩。那是因为点亮了属于自己的那一盏心灯,心儿明亮了,许许多多的事情也就明晰了,幸福和欢乐也就随之而来。
世人明明拥有明亮、漂亮的眼睛,前途光明一片,而内心却是灰暗的。整天的自怨自艾,怨天尤人,活在自己为自己建造的心囚之中,又怎能够活的坦然,活的快乐。不如点燃属于自己的那一盏心灯吧,这样能使我们拥有更多的欢声和笑语。

(十二)
点燃一盏心灯,持操守之戒。世间有一种“事物”,就像天边的一缕白云,大海中的一朵浪花,美丽得动人心魄,飘渺得令人倾慕,苟活于尘世的生命,渴望能抓住那瞬间的美丽,变美丽为虚无人生永恒珍藏。为此可以无微不至的呵护生命;也可以毫无私念地放弃生命。
虽然生命总是那样脆弱和坚韧,从诞生到死亡的过程,短暂到来不及做想要做的事情,又漫长到在路途的沧桑中,深沉感受着从生到死的过程,是人生最难行走也是最遥远的旅程。真正地感受到人生的苦辣酸甜,人间的离合悲欢。正像宋人辛弃疾所感慨的“今古恨,几千般,只因离合与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人生就是在这古来已有的“行路难”的唏嘘声里,背负着人生所该有的背负,行走着人生坎坷而崎岖的路途。无论做任何事,在憧憬的时候是美好和激动,在做的时候是满怀朝气,艰苦不畏,磨难不倒。而放弃则往往是心灵的一种死灭,那是在绝望之后很痛的一种选择。
然而,人生就是在一次次的放弃中学会了淡泊,也学会了洒脱。在一次次放弃中寻找着生命中的灵性,在一次次放弃中学会用智慧和大度对待自己,也对待别人。在长期的波折沉浮中心灵深处渐渐地亮起了一盏不息的心灯。探索人生的最高境界,追求生命的最高价值,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旅途的遥远,路途的坎坷,只能更加发奋,披甲带琐前行。对于生命也许是一种虐待,但有时却可以是意志的天平,会准确地称量出一个人抗拒诱惑,抵御灾难的砝码有多重,意志有多坚。
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世人都有自己前行的方向,也都有不同的轨迹可循。爱吾所爱,恨吾所恨。茫茫人海,浩瀚宇宙,前行的旅途中能有一盏心灯照耀,即使是迷雾笼罩,山水阻隔,风雨兼程,有理由以坚定的步伐走完生命的最终历程。黑夜行走、旅途迷茫的人们,点亮一盏心灯,迷茫的心儿将不再迷茫,这心灯不是来自哪一个能工巧匠,来自每一个人在历经磨难之后,崛起的意志,以及挫折和失败带来的智慧。人生太过匆忙,如果心中点亮了一盏神灯,那就让它照耀前进的路途,用智慧的思想,创造出人生的价值;以洒脱不羁的风格,塑造幸福的生活。

(十三)
点燃一盏心灯,敞慈悲之怀。世人心情有时很难说清楚,没有经过沙漠的人,无法体会见到绿洲时无与伦比的喜悦;没有经历过孤单寂寞,在茫茫黑夜行走至心力衰竭的人,就无法体会见到光明时热泪盈眶的真实!
也许只有在黑夜里,才能感觉到凝重的另一面。在权力和欲望,梦想和现实,青春和衰老的解读中,有一些东西会逐渐清晰起来,有一些就将模糊直至消失。还有一些便只能仰望了。梦想就像是大海里的一座灯塔。伫立在明日的航道。不知道人生之船,什么时候才能行驶到此,也不知道还能不能见到承载着希望的明日之灯,但可以肯定有希望总比没有希望要好些。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并且一定有一盏属于自己的心灯。 如果回望是必然,不管是已经逝去的昨日之灯,还是遥不可及的明日之灯,甚至把握现实的今天之灯,在经历风霜和坎坷之后,都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而这一切的灯光,都远不及一盏心灯那般明亮。
那么在渴望得到一盏心灯时,是不是要随时询问自己的心是否已经皎然澄澈,心无挂碍?

(十四)
点燃一盏心灯,养品行之性。一盏心灯温暖百无聊赖的灵魂,一盏心灯照亮黑暗处的艰险旅程。那是远方的灯塔,那是如梦般的眼神。游人思家,智者思问,仁者思辨,隐者思归。黑夜中仿佛看到李叔同的削发剃度,李商隐的辗转反侧,范仲淹的划粥而读。还有瞿秋白的《雪夜》“雪意凄其心惋然,江南旧梦已如烟。他年沽酒长安市,犹折梅花伴醉眠”。
灵魂深处的顿悟,心灵时空的相交,文化良知的觉醒,社会道德的净化。点一盏心灯,蒸发沉积多年的污垢,散发出新生的热量,构建起更为强健的人格构架。记得清冷殊俗的《水调歌头》,坡仙的道风仙骨,溶之于文,达之于意。官场上的发配、贬职、斥责、赏赐,已成为过眼云烟。几番沦落,唯求守住自己的清白之身。还做着“老夫聊发少年狂”的雄心之梦,怎能不望月生情感慨万千。即使名声再高,文才再佳,也抵不过朝中众臣的“围啄”,越是才高八斗就越是伤痕累累。“天地一孤鸿”,“寂寞沙洲冷”,一盏心灯照亮了北宋的文坛,也照亮了中国文学史的坎坎坷坷,曲曲折折。
然而原本不在思考范围内的帝王将相,尤其命运判若霄壤,身负亡国之恨,抑或身经百战,从马背上夺得天下的人物,却渐渐地显现于历史之中。其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当属李煜。造化弄人,命运多舛,无尽的荣华富贵转瞬即逝,家国败亡,拘于建康,夜半歌女散尽,睹物生情,化作了那首《虞美人》,七分秀气加三分惆怅,可当作宋词的典范:“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故国不在了,宫殿倾圮了,嫔妃流散了,皇位夺走了。生命的落差太大太快,心灵猛地变韧,远远超出了寻常的强度,一切都变轻、变淡、变远了,只剩下长风呼啸园月照人。
点一盏心灯,于无声处,黑暗处悄然滋养着受伤的心灵,空虚的意念,残破的理想,远年的梦幻。心灯的微热只要有足够的空间,依然能够化成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点一盏心灯,阻挡袭人的寒冷。轻拾几枚炭火,让灯火烧得更猛。点一盏心灯,照出生命的本真。在扑跳的火焰中,有最清纯的梦。

(十五)
点燃一盏心灯,凝生命之华。注视心所向往的地方,那是被心灯照得透亮的地方。生活在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喧哗与骚动充斥着周围。世界可以从白昼走向黑夜,内心却不可以在黑暗中迷失方向。生活中有阳光,就会有黑暗,有风和日丽,就会有暴风骤雨,站在黑暗中里永远看不到阳光。
想起一个关于珍珠的故事:珍珠像星星一样璀璨夺目,但形成的经历更像一场噩梦。当珍珠贝被强行撬开,投进一粒沙子后,不幸便开始了。但贝壳无比坚强,承受巨大痛苦,把沙粒紧紧衔住,直至变成一颗亮晶晶的珍珠。正视磨难,在沉默和坚韧中孕育辉煌!
人生之路千万条,但都不是坦途大道。一株梅花在寒冬里傲然盛开,最后的命运零落成泥碾作尘。花香如故定然是梅花暗香浮动在心头。走过了炎热就会清凉,走过了寒冬就是暖春,未来永远值得期待,生命终能超越所有的忧患和磨难。滚滚红尘,碌碌人生,身为世人注定要不断品尝得失成败,触摸欢乐忧愁。虽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控制生命的宽度;虽不能左右命运的好坏,但可以变换心情的美好;虽不能阻止黑夜的到来,但可以点亮自己那一盏心灯。别在困难面前低下高贵的头颅,成为忧伤的俘虏;别在痛苦面前怨天尤人,成为冰封的河流。
点一盏心灯,无论黑暗多么漫长,无论夜色如何浪漫,眼睛注视的应是心所向往的地方,那是被心灯照得透亮的地方。点一盏心灯,坦然走过坎坷,轻轻抹去心头的尘世阴云。点一盏心灯,世界闪亮在眼前。

结束语
真正的智者,心灵深处永远都是光明的。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懂得让生命在阳光下奔跑。当太阳降落的时候,期盼那一轮高挂夜空的月亮。当月亮隐藏的时候,尚有满天闪烁的星星。如果有一天,星星也消逝了,那就以圣心为灯,以慈爱为盏,以信念为芯,以躯体为油,以灵魂为光……点起一盏心灯,为自己,也为别人。点一盏心灯,驱散灵魂的黑暗,照亮人生的漫漫旅程。
点燃一盏心灯:心灯能烁大千界,心灯能结十方缘,心灯能破千年暗,心灯能销万古愁!

背景音乐:
心灯
演唱:黄思婷

地雅大嗡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De Ya Da Hom, Ga De Ga De, Ba La Ga De)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訶
(Ba La San Ga De, Bu Di So Ha)
点燃一盏心灯照亮这世界
看那人间净土就在眼前
一颗心 一个真 一个人 一亩田
幸福的种子在一念间
闭上眼在双手合十间
我感觉慈悲在蔓延
当泪水洗净容颜
那是甘露的化现
闭上眼在双手合十间
我感觉慈悲在蔓延
一个愿无量善缘
菩提心永不褪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