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生存路裂变 LBS等将成杀手级应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23:09
2007-06-16 09:49:21.0    蔡强    搜狐IT
6月15日,亿美软通总裁李岩做客搜狐IT“第一访谈”栏目,与网友聊对中国移动通信产业20年的感受。李岩认为,国内增值业务市场正在发生裂变,SP企业的发展命运也将随之起伏。大量缺乏内容资源、依靠违规操作榨取利润的SP企业将走向死亡,在新闻、娱乐及移动商务领域具有内容、技术、渠道资源优势的SP将在产业调整中崛起。从业务上看,WAP、位置服务(LBS)、身份识别、流媒体应用四种业务,将成为未来广泛应用的杀手级业务。
回顾过去的20年,李岩将中国移动通信增值业务市场划分为三个阶段:初创期(2000年前)、繁荣期(2000年-2006年)和调整期(2006年至今)。大多数SP都是依靠个人娱乐应用实现上市、发展,李岩认为,在娱乐类应用领域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而提供新闻服务和移动商务服务的SP已经在市场上表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在移动商务应用上,中国移动从2006年底制定了SI(服务集成商)合作伙伴计划,旨在向企业级客户提供移动OA、移动网站、移动办公服务。中国移动通过与移动商务信息提供商进行分成,维系移动商务产业链的发展。

亿美软通执行总裁李岩认为,中国SP正在经历裂变期
【访谈全文】
中国靠“完全开放模式”实现SP繁荣
20年来,中国的移动通信增值业务产业经历了三个阶段:初创期(2000年前)、繁荣期(2000年-2006年)和调整期(2006年至今)。
从2000年推广移动梦网模式到2006年,中国移动增值业务经历了快速发展,从政府到运营商都对增值业务大力支持倡导。中国移动梦网创业计划的推出,将中国移动增值业务产业推向顶峰。但是,从2006年开始,政府、运营商对移动增值业务进行了整顿,这个整顿是必然的,因为市场总是在秩序和效率之间不断调整,取得平衡,有时候是效率优先,有时候则需要更加强调秩序。
中国的移动增值业务模式与其他国家都不太一样。全球来看,移动增值业务模式大致有三类,第一个模式是欧洲“封闭型模式”,所有SP品牌都隐藏在运营商后面,提供技术和内容,由运营商统一对外进行营销;第二种模式是日韩的“半封闭模式”,其中以运营商为主体,有限地向合作伙伴开放;而中国的移动梦网是“完全开放模式”。
各位搜狐网的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光临嘉宾聊天室。
主持人:各位网友下午好,今天非常高兴邀请到亿美软通执行总裁李岩先生做客搜狐第一访谈间。今天谈的话题是关于SP,SP生存发展道路的裂变。先请李先生简单自我介绍一下。
李岩:很高兴跟各位网友见面,应该说这是第三次在搜狐访谈间和网友见面。前两次一次见面风险投资关于移动商务领域的投入,对这个产业的前景。另外一个关于移动商务发展行业趋势的话题。今天是作为移动增值业务服务商的成员,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关于移动增值业务发展的方向以及新的趋势。亿美软通主要是做移动商务,亿美软通通过移动增值业务,使用移动的通信技术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消费者用户的体验。做这样的工作。我们是2002年开始创业,得到IDG一些机构投资者的支持,一直发展到今天。
主持人:今天访谈也是中国移动通信产业20周年的系列访谈一部分。李总您看到中国移动通信增值业务作为一个产业,前20年发展非常快,现在简单回顾一下您大概对这个产业归纳为几个主要的阶段?
李岩:移动通信增值业务角度来讲分三个阶段,移动增值业务初期阶段,移动增值业务并不是普遍存在的,在整个移动产业领域比重和分量是相互比较小,因为数量比较小。这个最开始的增值业务体现为移动运输和移动的短信应用等等。应该讲增值业务和基础业务是相对概念,对这个产业进行分析的时候,事实上它是变化的,比如说短信业务,在最开始的移动通信领域是属于增值,而现在个人很多是属于基础性业务,相对于基础业务,增值和基础是相对的概念。最开始移动增值业务在发展初期特点是品种比较简单,所使用技术不太复杂,使用的用户人群有限。到了2000年,中国移动梦网创业计划的推出,移动增值业务得到了迅猛发展,尤其是发展到2003年、2004年,进入到顶峰状态。
从2000年移动梦网开始到2006年,这个阶段是中国移动增值业务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这里主要表现为从政府层面,无论是运营商还是政府都是大力支持,倡导发展增值业务。从业务收入来讲,这些增值业务的应用收入不断地提升,从参与程度来讲,由过去单一运营商进行或者运营商的公司进行到更广泛的参与者,有很多公司,无论是互联网公司还是专门的内容提供商都加入到了行业里,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生态群。搜狐公司在其中是受益颇多的。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繁荣,无论从收入、品种还是用户使用量都很好。从2006年开始,国家政府运营商对移动增值业务在发展过程中进行整顿,这个整顿是必然的,因为市场在秩序和效率状态中不断地平衡,有的时候是效率优先,可能秩序相对来说差一些。有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秩序必须优先,以保证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从2006年开始,2007年进入到增值业务发展新的阶段。这个阶段主要以调整和业务创新为特征。所谓调整过去很多业务,非良性的业务将会慢慢被淘汰掉。所谓创新是很多SP谋求新的生存之道,在业务种类和模式上,包括业务应用范畴上,都进行了不断创新和尝试。这阶段以调整和创新为主题的阶段。我个人认为大概分三个阶段。
主持人:在经济领域包括社会领域经常提到中国特色的概念,您刚才对这个产业做了一些阶段的划分,从产业当主流的SP企业发展角度来看,能不能总结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规律性的东西。
李岩:从企业角度讲,所有国家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毕竟市场环境不太一样,所处的时代不一样。从中国整体来讲,中国的移动增值业务模式跟其他国家都不太一样,第一个模式大家认为是欧洲的模式,欧洲的模式都是封闭型的,所有的品牌都隐藏在运营商后面,体技术和内容,运营商统一对外进行营销。这种模式是封闭模式。第二种模式是日韩模式,伴随封闭模式。运营商为主体,同时有限地向合作伙伴开放。中国移动梦网是完全开放模式,当初选择完全开放模式是有道理,因为那个时候增值业务确实当时是百废待兴,要想把市场促进起来,必须形成稳定的价值链,让各方获得利益,能够使其他的合作伙伴都能够从中获得收益,因此他采取了开放模式,所以我们看到了在几年前迅速地出现了移动增值繁荣的局面。应该说中国的移动增值业务很多品牌是自己的,而不是运营商单一的,虽然在移动梦网平台下,但是都有各自的品牌。比如说像几大门户,搜狐、新浪、TOM增值业务的模式,采用彩信、短信、WAP等等模式。现在通过近期看到的这些企业个体,拿一个企业做标本来看,他们经历了一个最初期参与移动梦网建设和规则制度的阶段,应该说这几大门户网站都参与了最早的规则制度,推出服务,从中也受益了。其中很多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受益颇丰,而且在股市上,没有上市去上市,有的上市公司收益达到了新的高峰,获得了有力的收入支撑。现在这些企业又面临一些困难,包括增值业务上收入下降,这主要是调整的原因。其中说明了增值业务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这些企业所遇到的情况来看,包括TOM退市了,很多企业都调低了自己在增值业务上的收入预期等等。从这些现象容易看到,经历了初创、繁荣发展和调整阶段,说明我们的增值业务发展在繁荣过程中出现很多不和谐的东西,这些是不可避免的一定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从特色来讲,我们是在实践中修正,并没有完全照搬国外的模式。这可能是有一些不同的地方。
SP生存道路裂变
从服务内容来看,目前大多数SP都集中在娱乐领域,将来一定会在市场上PK出冠军来。那些缺乏内容资源优势的SP要么死掉,要么转型。将来,移动商务和新闻内容服务将政委移动增值业务的主流。
在移动商务应用上,中国移动从2006年底制定了SI(服务集成商)合作伙伴计划,旨在向企业级客户提供移动OA、移动网站、移动办公服务。中国移动通过与移动商务信息提供商进行分成,维系移动商务产业链的发展。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了门户网站出现了一些裂变,我们曾经也做过一个专题门户网站的裂变,像搜狐、新浪、网易、腾讯都在出现互联网业务上道路上的变化,在无线增值业务服务提供方面,是不是也会出现裂变的趋势?
李岩:这是必然的,从增值业务服务种类和使用技术来看,虽然比以前丰富了很多,但是依然比较单薄,现在无非是几大业务,短信、彩信、WAP、彩铃、铃音和图片,就这几种技术手段是比较常用的。从服务内容来看,大多数SP都集中在娱乐领域,提供新闻是一部分,提供个人娱乐算一部分,而发展收入比较多的大部分集中在娱乐领域。这么多SP挤在一起,一定会在市场上PK出冠军来。那些在这个领域没有生存优势的,就会导致行业的裂变。从增值业务来看,除了个人应用以外,商业应用,商务应用成为一个新的增长亮点。这将可能会成为未来移动增值业务的主流。一个产业的发展与社会上主流融合度的高低,贡献程度的高低,将决定这个产业发展的空间。我们不能相信谁靠娱乐就能够覆盖人们所有的需求,而靠娱乐能够帮助很多经济中的主流行业获得经济增长,这个范围是非常有效的。人们不是不需要娱乐,这是一种体验,但是这不是生活的全部,而与主流经济契合度更高的商业应用,为社会创造更高的价值,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良的消费体验。因此现在很多的增值业务厂家都向商业应用转型。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的转型有更多的资金,更多的技术,开发出更多的产品投入到这个领域,可能消费者都会得到更多的体验,企业会有更多的贡献。
主持人:除了娱乐和商务应用之外,在SP裂变,广泛意义上的SP裂变还有其他的趋势或者方向吗?
李岩:这主要是市场导向,从SP角度来讲,事实上过去的SP是中间商,它的存在意义就是第一它有资质,这边拿资源,那边拿资质,放在移动网络上,移动网络不是他的,客户不是他的,客户是中国移动的,他只是靠营销优势和资质优势在做这样的事情。随着市场竞争激烈,两方面的因素都走上前台,一个是运营商自己在推自己的业务,另外一个是内容提供商,因为他做的娱乐有CP,自己变成SP。因此纯的SP受到非常大的影响。我记得05年在一个杂志专访的时候提到没有真正价值的中间商的SP将会死亡。这样的话SP出现种类的变化,有一些趋向死亡的,在这个过程中是消亡死掉,另外一些是真正内容资源的,由CP转型过来的,另外还有独到的技术优势和运营能力,像手机游戏等等。这些SP因为他们的资源优势更加明显,事实上与运营商形成了平衡关系。这样的SP会在将来生存的SP越来越多,而纯粹的中间商会被挤压没有,一定趋向死亡。
主持人:商务应用方面,这方面应用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样的东西,能够促进业务应用的良性发展,避免像梦网前几年在繁荣期出现不和谐的问题。
李岩:首先我认为梦网发展得不错,没有一个行业发展遇到问题。你像汽车工业发展这么好,还有的认为投资浪费各种问题。首先梦网还是发展不错,遇到了一些问题,是完全有能力解决掉的,但是我们是要在未来商务应用中借鉴梦网的经验教训。中国移动也推出了新的政策,各个运营商对商务应用非常关注。像中国移动从2006年底开始制定了自己的SI合作伙伴计划,SI就是服务集成商。服务集成商不仅为企业提供简单的软件开发,系统实施这些服务,还提供通信上的服务,把这些服务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由客户、SI合作伙伴、消费者和中国移动四方的价值链。企业客户通过SI的合作伙伴解决方案,使用到中国移动的通信服务以及相关的信息化服务,来为个人消费者提供相应的商业服务。整个就形成了比较良性的价值链。但这里其中要注意的,第一,对SI的发展不能像以前的SP发展,就是不加选择。应该着重发展一些有技术能力,真正给客户带来价值的SI。因为过去的SP发展几乎成了拿资质,拿牌照,拿了以后就赚钱。这个发展必然会出现问题,而SI一定发展那些真正有技术力量,有实力,能够给企业客户和个人消费者带来价值的。这样发展才是良性。
主持人:产业链模式怎么规划的,现在很多系统的设备提供商比如诺基亚、爱立信都在做企业级应用,专门成立企业级解决方案的事业部,他们也向惠普大公司提供移动OA或者移动商务应用解决方案,您刚才提到的我们做服务集成SP或者SI,这种厂商在产业链里到底怎么样寻找它的发展空间呢?
李岩:确切意义上,能够为企业提供移动商务服务有不同的商务模式,一些大的厂家采取自己的渠道进行销售,我们讲的中国移动增值业务领域集团业务,也是增值业务的一种。他所采用的模式是形成合作的价值链,就是SI通过系统开发经过考核之后,就进入到中国移动的体系中,由中国移动以他的品牌和服务推广力量推荐给企业来使用。企业在使用信息化服务过程中,比如使用中国移动提供的移动OA,移动网站,移动的办公系统,向中国移动支付相关的信息服务费用,功能费用,这个费用由运营商和SI来进行分帐。这样就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价值链,他是开放价值链,只要任何人做得应用是有价值的,你能证明他是有价值的,能给企业带来价值,就可以进入这个体系来,来推广,来实现。国内也有相当多的企业是通过自己的渠道来进行相应的推广。无论是哪种方式,在移动空间上增值业务都会给企业带来非常多的效率提高和整个成本的节约。
主持人:应用背后需要技术支持,在增值业务技术支持方面,过去大概20年的时候,您怎么归纳技术的进步,给增值业务提供更强烈的支持?
李岩:技术的支撑是增值业务发展的基础,但是增值业务的发展不完全仅靠技术创新。这句话的理解是首先如果没有技术进步,比如说比较典型的短信、互联网短信网关,很多增值业务尤其是短信业务是用不了,没有手机上的汉字输入法,我相信现在点对点表现还成问题。因此技术进步是一个前提,也正是有了技术进步,现在有了短信、彩信、WAP,有彩铃等等。但是技术进步和增值业务发展也不是完全同步的,能够给增值业务发展带来一定的基础,但是增值业务发展的好与坏还要看增值业务本身的设计。比如彩铃技术并不是很难的技术,彩铃本身是智能网的应用,本身就存在了,就是因为有人建立起好的商业模式,这个才良性地发展。比如短信技术,短信技术是成熟技术,并不是非常新的技术。但是它的应用并没有真正发掘出来,大多数短信都被使做传递消息,发个小笑话,看个短信小新闻,主要是娱乐应用,甚至是垃圾广告。
我们曾经做过很多这样的短信应用,在很多的企业上使用非常好,比如说给惠普,用短信调动全国的服务器上门服务工程师,你买惠普服务器,买金牌服务,有服务器问题,随时有工程师上门服务,这些人都是在移动状态下,不断上门服务,通过短信调度。这是非常好的方式。像可口可乐、欧莱雅,都是利用短信进行数据的采集。像可口可乐饮料,销售很多都是在终端销售,小到餐馆、便利店销售,不是简单的在卖场销售,而这些销售量非常大。过去这个数据想要回到总部,进到物流系统里,延时很长,要先去便利店采访一下。例行的工作就是进行销售终端的访问,进行补货,这个店要进多少可乐,是放灯箱还是阳伞进行促销,所带来的数据,写的四联单,一天采访结束之后,回到总部,再录到系统里,物流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是多么地重要。现在他们要么通过短信编码的方式,要么通过WAP上网的方式,把这些数据及时地汇报给总部。可口可乐、巴黎欧莱雅都是这样应用。
我们发现技术并不特别高深,所带来的效果,由于商业模式的创新,就带来了不同的效果,这点是非常关键的。事实上技术既是基础,另外也要靠在市场中进行实践的增值业务服务商这些SI或者转型的SP上,让他们的聪明才智,符合市场的需求,进行不断的业务模式的创新。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业务层面上可以分为娱乐和商务的应用,现在增值业务领域,有几种类型,比如像搜狐、新浪门户网站,像空中SP更多的专门做娱乐、短信、彩信的应用发展壮大起来。还有一开始是另外差异化的定位,是服务的集成商的公司。刚才讲了SI产业发展的预测,其他两类企业,比如门户的SP还包括像空中网的SP,能不能谈一谈您对这样企业的前景的预期?
李岩:针对企业不好说了。因为一个企业的成功一方面是市场原因,有企业战略和管理各方面的因素,但是从类型角度来讲,无论是门户型的还是专业型的,很有前途。在未来的三到五年之内,移动互联网将会成为主流,这不是我本人的预测,这是业内的共识。2005年比尔盖茨先生就提出一个论断,说我们正在经历一场从桌面到掌上的时代,这句话从他嘴里说出,不是因为我对比尔盖茨的崇拜,这句话从他嘴里说出来很不一样,因为微软是建立在桌面,他说经历一场从桌面到掌上的革命,说明他对这个行业的判断。微软也投入相当力量做终端,做手机终端,移动终端,不光是手机,移动信息终端的产品。这个判断是业内很多人的共识,尤其是中国3G到来,中国的移动通信产业又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3G到来不是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整个产业链生态圈的变化,因为它提供了更丰富的应用和更多商业模式可以实现的可能,未来的移动增值应用会因为技术上的变革而更加丰富,同时由于这些技术的支撑,无论是门户的还是专业性的增值业务服务商都有非常大的发展。我非常明确地说,我非常看好WAP免费站点的发展。我认为这可能是经济发展的规律,因为他们确实满足了相当多用户的需求。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了WAP站点,我们提到了WAP在前段时间中国移动提了WAP自费提示,这对免费站长个人的反响比较强一些,您看好这块的原因和根据是什么?
李岩:最重要的是用户的需求,从免费WAP站点的发展来看,这个量增长非常迅速,迅速的增长不是凭空而来,确实是有客户在用。另外从国外别人走过的道路可以借鉴,哪怕是日本的公司的站点和独立的非在体系内的站点比例也是很小,大部分都是免费网站的力量。我们没有可能说用一个或者一小类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这是不大可能。第二移动上网数据的资费只会下调。这是趋势,而且随着竞争越来越开放,从大的趋势来讲只会降。任何一个移动通信网通过互联网的服务垄断互联网的内容,虽然互联网和移动网络有一些区别,但是有些东西是不能改变的。只有建立起良好的生态圈,双方能够建立起好的合作模式,一方面中国移动利用优势多推广一些业务,甚至是一些基础性的业务,能够给公众提供更好的优质服务,另外也需要一些企业能够满足小类分众群体的应用。一个行业里除了有通才型的企业还有专家型的企业,这是市场的基本形态。
从“桌面”到“掌上” 四大业务崛起   比尔.盖茨曾经提出一个论断:我们正在经历一场从桌面到掌上的变革。
WAP、位置服务(LBS)、身份识别、流媒体应用四种业务,将成为未来广泛应用的杀手级业务。GPS定位模块等将成为手机终端的标准配置。
主持人:在过去的十几年当中,像短信、彩铃,成为前段时间的主流,未来您觉得明星业务,明星应用会是什么,会是移动商务吗?
李岩:应该说移动技术非常多,说谁是杀手级应用,我恐怕说不好,而且说了不准,这只有观众说了准。将来几项技术都会广泛应用,除了有短信、WAP,WAP应用非常广泛,因为移动互联网应用这是必然趋势,将互联网上各种服务能够部分的或者全部的迁移到手机上,不是转移,还存在迁移,扩张到移动终端上,这是一个。
在技术层面上,除了WAP,位置服务,叫LBS服务,是移动特有的特性。这个服务一定会发展得不错。而且也是专家预测,2007年开始,手机新的标配将会加上GPS,位置服务将会成为下一步重点关注的领域。第三就是身份识别,像二位条码,RFID,像生物特征的识别,这些将来也会应用,这会将来的移动交易,移动支付结合起来。过去条码是光学条码,现在条码都是图象条码,图形条码,通过图象识别而不是光反射识别,这样的话,事实上技术非常成熟,用手机照相识别条码。为了身份识别重要呢?因为移动信息社会一个基本的原理叫四个身份的统一,人们的自然身份或者法律身份和你的通信身份,由于移动技术是对位关系,为什么有移动通信呢,是因为方便,随时要用,随时随地要用,可以找到别人,反过来,别人随时随地找到你,因此这个号码和你本人之间建立起最紧密的对立关系,比E—mail更紧密,因为有的时候未必随时随地打开E—mail,有自然身份,还有移动通信身份还有支付身份,还有交易身份,就是交易中你是买方、卖方,你是VIP还是会员,交易条件不一样,VIP可能打折,会员可能有积分。四个身份统一在一起,这个时候身份的识别很重要。像身份识别类的应用,还包括流媒体,流媒体的应用是大家所期待的,尤其是3G到来会变得更加丰富。
现在很多的内容应用从过去的贩售产品模式进入到了数字运营模式。过去你写一首歌,你挣钱的模式是要把它变成唱片,变成磁带,去卖,放在有形载体上,通过有形载体的销售能够赚到钱。我的亲戚朋友的孩子,很多小孩都很奇怪,已经开始不听CD了,现在小孩子问他听音乐,说我上网搜,搜完下载,我不是说盗版好,这是一种模式。已经从有形载体的产品销售变成了数字应用的方式,比如用它做彩铃,消费就可以了,不一定有有形的载体。因此流媒体会跟这种商业模式结合起来。我关注的是WAP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身份识别应用,位置应用和流媒体应用,这些都是未来三五年之内改变生活的应用。
主持人:刚才提到了技术的发展对于应用的前提作用、促进作用,现在像TD这样的3G技术,不管是政府也好还是中国移动还是运营商也好,在奥运会上提供TD服务,TD在增值业务方面的市场潜力,您怎么看?
李岩:首先对3G技术是非常期待的,至于是哪种技术,具体的技术应用或者哪种技术选型,我认为要兼顾多种因素,一种是要市场认可,你的技术产品要拿到市场上通过服务被消费者接受,有竞争是好事,几年前成立TD产业联盟的时候,当天高通股价跌了6%,当时觉得竞争很明显。一方面要兼顾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因为我们不可能闭门自己简单地应用。另外一方面不能妄自菲薄,说我们真正可以左右这个技术标准。事实上中国是移动信息的大国,但是不是技术大国。我们曾经讲中国有可能成为移动商务大国,是市场大国,并不是技术领先大国,但是不等于我们技术上不谋求领先了。看实践,拿出来在市场上试试,如果真得好,那不是好事吗,有竞争是好事,如果不好的话,我们不要死抱着不放,我们就靠市场检验,这是唯一的标准。
主持人:现在从测试角度来说,您觉得TD从技术保证角度来说,对增值业务会不会有很大的帮助,或者技术在增值业务的潜力比较强?
李岩:我觉得稳定的3G应用技术都会对增值业务有很大的挑战,不仅是TD。具体的技术指标是多少,这个很难说。这是专业技术人才,专家们,会有一个判断,但是对于增值应用服务来说,任何能够提高性能的技术,只要找到合适的,不是所有的技术都是合适。像协和飞机现在都到博物馆,没有人使用。技术太先进了,但是没有考虑到运营成本,飞跃大西洋有一吨油,如果机票没有卖满座的话,要两遁幽。在增值业务领域,一定要市场和技术的结合、匹配,才能创造一个好的空间。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在SP裂变之后,产业环境包括产业监管方面,应该是什么样的,您刚刚提到过去经历了初创期、繁荣期、调整期,现在还在一段时间的调整当中,这种调整也促进了SP的裂变,在裂变完了之后,有一部分去做娱乐的,有一部分是移动商业应用的SI会崛起,对于新的业务领域的监管,应该怎样去做?
李岩:在目前的增值业务发展第三个阶段就是调整和创新,不能只调整不创新,这个业务就死掉了。而且很多企业谋求生存就是图变,创新是必然的,在这里,应该尊重客户的利益。过去有个别的SP的做法是我们没法接受的。尊重消费者的利益,为他们真正带来价值,这是无论任何阶段都应该遵守的基本商业准则。另外一方面就是要在发展过程中,因为现在是两大趋势推动产业发展还会继续发展,只会往上走,不会掉下来。一个是用户量大幅度增加,一个是除了用户整个基数大以外,包括新业务使用的比例增加,比如移动上网的用户比例,现在已经超过一个亿了,这个让我非常惊讶。我看易观和艾瑞两家报道都超过一个亿。信息产业有两个规律,一个是大家熟悉的摩尔定律,另外一个叫麦特卡特定律,他是指通信网络的价值与通信网络中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比例,用户多的话是按平方算,价值越大,所以电话只有几个人装没价值,当你发现周围人都装上,你也不能不装,这个价值就大了。互联网也是这样。从现在来看,用户基数增长的同时,使用新业务的数量也增长,因此整个价值放大。过去上网一千多人,现在超过一亿人用手机用移动设备上网,从市场发展趋势来看,大势是发展的。从技术进步角度来讲,3G又到来,而且终端技术,网络技术变化太快了,可能还没有想象手机能干什么的时候,这个手机变成标配。我以前看到照相手机的时候,30万象素的数码相机在2000年的时候第一款,现在这个简直成了很平常的事情。因此技术 进步也会给我们很多的机会,在这个情况下,我认为目前的管理不是坏事,管理没有不让你发展的业务,目前管理不让你做违规操作,这管的没有问题,关键是创新,能够找到好的模式,用好的技术,用你的商业模式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给人家带来价值,这就没问题。市场又这么好,技术又这么多,每个企业只要是扎实地去做,都会找到机会,获得发展。
主持人:今天的访谈到此为止,非常感谢李总。
李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