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鱼进黑笼 年赚三千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05:28
来源:CCTV7《致富经》http://info.china.alibaba.com/news/detail/v2-d1007868261.html?td=%D1%F8%B1%AB%D3%E3%D6%C2%B8%BB
1/8

图解: 2009年10月26日下午1点,许多渔船开始从四面八方向同一个地方聚集,它们的目标是一艘从南日岛过来的大船。
仅仅十分钟,几十条渔船就把这条还没靠港的大船围得水泄不通。吸引他们来到这的,就是这艘船上的96万粒鲍鱼苗。
记者:今天进了多少苗?
养殖户陈盛暖:十来万十来万粒。
记者:怎么买那么多?怎么进了这么多?
养殖户陈盛暖:没有数量,有数量多少都要。
这些有多少就能卖多少的鲍鱼苗都是这个人的,他叫杨建中。今天这一船卖出去,80多万元就进了他的腰包,而在他450公里外的养殖场里,还有能装10多艘船的鲍鱼苗,并且大部分已经预定出去了,加上他以前卖出去的,今年的收入能达到3000多万元。
杨建中:你看大家都抢着要,后来我不知道我们也没有在场,后来听说都抢得打起架来,那个大家都争着要,他也怕少拿一串。
然而,仅仅在五年前,杨建忠还负债80万元,现在他的育苗场鲍鱼苗年产量达到6000万粒,成为福建省最大的鲍鱼苗生产基地。那么,在短短五年时间里,他的生活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他的事业从零开始,并实现了财富的暴涨。
杨建中从小在福建省莆田市南日岛长大,1997年,25岁的杨建中在岛上开起了一家渔具店,几年之后,生意越来越冷清,甚至开始赔钱,就在他为此苦恼不已的时候,2003年6月的一天,一位顾客在他的渔具店里打了一个电话,一番对话,让一旁的杨建中听得无比震撼,正是这个电话,成了他财富的起点。
杨建中:他打电话的时候当时说要鲍鱼苗,你给我带5万粒回来,他说什么价位?他说0.8厘米大的要0.8元钱。
记者:0.8厘米大的要0.8元钱?
杨建中:0.8厘米大的要0.8元钱,当时觉得太贵了,说明这边也很紧张。

图解: 打电话的人是一位鲍鱼养殖户,他一次就出5万元钱买鲍鱼苗,而杨建中的渔具店一年的收入也不过十几万元,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又有几个人到他的渔具店打同样的电话,杨建中从这些电话里听出了一个巨大的商机。
杨建中:供不应求就意味着这个苗很紧张,苗就进得很多,我就觉得这个市场很大。
由于南日岛的环境条件十分适合鲍鱼生长,从1998年开始,岛上不少人开始养殖鲍鱼,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都发了家。但直到2003年时,岛上还没有人繁育鲍鱼种苗,养殖户只能从外地购买,这个发现让杨建中欣喜若狂,他相信自己发现了一个金矿,决定改行专门繁育鲍鱼苗。
2004年,杨建中先是东拼西凑借来了八十万元本钱,又经朋友介绍,请来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育苗技术员丁勇,豪情万丈地开工建育苗场,本来计划3个月的工期,干了8个月才完工,工期拖后了5个月,使他一开始就遭受到了一场致命的打击。
育苗场一竣工,杨建中开始做起了发财的美梦,他把育苗的事情全权交给技术员丁勇和厂里的工人,自己做起了甩手掌柜,反正自己也不懂育苗,不如干脆就等着收钱。
杨建中:当时我就想我这个厂建完了,我就轻松了,是不是,我已经厂建完了,就意味着我已经成功了。
技术员丁勇:他那个时候想得很简单,他说,问我一头鲍鱼产多少粒苗,我说我们都产几十万粒,一百万粒,他说那不是发了。
杨建中甩手不管,丁勇作为技术员,半个月才来一次。鲍鱼苗的数量一天比一天少,起初杨建中还并不在意,后来居然越死越多,当他要采取措施时,已经为时已晚。
直到有一天,十几万粒鲍鱼苗死得一个不剩,这时他已经投入了一百多万元,其中80万都是借的,本想着轻松赚大钱,没想到却落得个身负80万元的外债。
杨建中:那段时间我感觉压力非常大,睡不着觉,就想外面借了这么多钱,什么时候能还给别人?

图解: 几乎在一夜之间,杨建忠幻想的财富就变成了一个沉重的包袱。如果放弃,80万元的外债如何偿还?如果接着干,就要再投入,同样要再冒一次风险,无论哪种选择都不是轻松的。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鲍鱼苗在短短时间内全部死亡?杨建中不甘心就这样不明不白地失败,他又开始到处借钱,这个门外汉竟然要亲自上阵培育鲍鱼种苗。
杨建中:我说你们都靠边站,你给我在旁边,我来,我就不信我做不成。
但这一次,杨建中可丝毫不敢大意了,那段时间,他就日夜泡在育苗场里。
杨建中:当时我就看着这个苗,这个鲍鱼苗就是摸不透它,我就天天在池里面看,我就拿着手电去照,去观察,去看,看它在爬动,在摄食,整个过程。
这就是杨建中当初琢磨不透的鲍鱼。培育鲍鱼苗是个复杂的过程,精子与卵子在水中结合后成为受精卵。从受精卵长到可作为种苗出售需要半年,再长到成品规格需要1-3年。
鲍鱼靠宽大的肉足爬行,其附着的力量相当惊人,即便是小小的鲍鱼苗,力气也不小,如果不靠技巧也休想抓下来。
记者:我为什么掰不下来?你有技巧吗?
杨建中:通过它在动的时候我们把它抓起来,像这样有动的时候。
记者:动的时候才可以抓起来。
杨建中:它不动的时候你越弄它抱得越紧。
在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之后,杨建中终于由门外汉成了土专家,也找到了第一批苗全部夭折的真正原因。当初建育苗场时工期由3个月延长到8个月,错过了育苗的黄金季节,而当他的种苗繁育出来时遭遇高温天气,造成对水温极其敏感的鲍鱼苗大量死亡。

图解: 2005年,杨建中终于培育出了300万粒鲍鱼苗,当年就收回了全部建场成本,这在南日岛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杨建忠一下子成了名人,他自己也意识到了名人背后的危机,大家都知道他育苗赚钱,不久就会有更多的人进入这个行业,要想保持优势,必须先人一步。他决定乘胜追击,连年扩大规模,每年产量都翻一番。果然,到2007年,岛上已经有了十几家鲍鱼育苗场,而杨建中这一年的鲍鱼种苗产量,已经达到了1400万粒,这样的高产量令同行望尘莫及。
鲍鱼育苗场经理陈礼明:小杨的苗量按岛上来说应该是有一半以上吧,占了整岛上的一半,一半左右吧。
杨建忠本想靠这种高产量保持优势,没想到这1400万粒的产量,又一次让他陷入危机之中。
这一年4月,又到了鲍鱼苗春季上市的季节,由于自己的鲍鱼苗销的好,杨建中就坐等客户上门,静等着1400万粒鲍鱼苗给他带来八百多万元收入,然而,这时一股流言也悄然在南日岛传播,倾家荡产的危险正在一步步逼近杨建中,可怕的是他对此毫无察觉。
养殖户魏张华:传说阿中,苗是从外地运回来的,都是什么三类四类的小苗买回来的。
养殖户魏玉成:听到这个话,肯定有点害怕的,我们搞不好的苗的话,我们一年就赚不到钱,亏了,那肯定害怕的。
养殖户不相信杨建忠一下子会有那么大的产量,怀疑他是从外地进苗以次充好。当这股流言悄然传遍整个南日岛的时候,杨建中却仍在畅想着他的美好未来,直到鲍鱼苗上市半个多月,杨建中才意识到市场出了问题,可是这时候,1400万粒的鲍鱼苗已经成了滞销品。
杨建中: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连人都没有来,你怎么解释,你解释他也不相信,反正他就是说我宁愿不买,我不买最放心呀。
卖鲍鱼苗的时间对温度要求非常严格,一旦过了出苗时间就不会再有人买苗,这么多苗都积压在池子里,多长一天不仅成本增加,最致命的是,一旦种苗发病,那自己就会赔得血本无归。

图解: 杨建中:那当时就想,你南日岛的人不跟我买,我就到外地去,我就来一个农村包围城市,就是从外面,给你这个市场先占领了,然后让外面把这个信息传到南日岛来,让人家南日岛的人相信,我这个苗是好苗。
可是,就连自己从小生活的本地市场都没有指望了,从外部突围又谈何容易?这时,杨建中想到了三个关键人物,这三个人被养殖户们称为刘备、关羽和张飞。那么,刘关张到底是什么人物,他们有什么能耐来化解杨建忠的燃眉之急呢?
福建省南日岛很多人都在养殖鲍鱼,但到2003年还没有育苗场,杨建中第一个在岛上建起了育苗场,当他的产量达到1400万粒时,销售遇到了困难,这时候他想起了罗源湾的三个关键人物。
罗源湾距离南日岛450公里,这里的渔民从2000年前后开始养殖鲍鱼,是福建省最早开始大规模养殖鲍鱼的海区之一。
养殖户陈枝汉:现在罗源湾是特别适合养鲍鱼的,你看在我们这个范围,眼前你看,东南西北这些,你看,能看得到的都是养鲍鱼的。
这里的养殖户买鲍鱼苗时通常采用“团购”的方法,十几家人派出两三个信得过的代表出去买苗,这种代表通常称为“苗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就是当地最出名的“苗头”之一。
养殖户吴忠锋(刘备):那我们三个人看苗看得很准确。那我们三个人一起出来买苗买了好几年了,都在一起。记者:就没有看走眼过?刘备:一般按正常的是没有看走眼。
这三个人就是罗源湾赫赫有名的苗头“刘关张”,年龄最大的吴忠锋,因为买苗最有经验,也最有计谋,被称为刘备,第二大的吴华义,是二弟关羽,年龄最小的吴忠禧,便是张飞。三兄弟不但行动统一,配合默契,而且各有分工。
养殖户吴华义(关羽):我负责砍价,还有刘备,刘备他负责看苗,看苗大小还有决策什么都是他出。记者:张飞呢?关羽:张飞他负责付账。

图解: 当时,杨建中1400万粒鲍鱼种苗眼看着卖不出去,他想到外地销售,第一个就想到了罗源“刘关张”。
养殖户吴华义(关羽):他说你先过来先买一车看看,我说也没什么数量,大约只有十来万粒。
当时卖苗时节已经过了大半,不少养殖户都已经进了苗了,刘关张也只能消化十几万粒鲍鱼苗,这样的数量对杨建中积压的1400多万粒鲍鱼苗来说根本就没有多大帮助,但他还是服务得热情周到。
杨建中:给我说服了他们三个人就过来了,过来了他说买十几万粒,我说买多买少无所谓,我今天肯定要让(你满意),我说让你满意我就让你满意。
杨建中当即就对刘关张承诺,要给他们特别优惠,鲍鱼苗不但个头要大,数量上还多送5%。
就在刘关张装好鲍鱼苗,准备启程回罗源时,杨建中又做出了一个奇怪的决定。
杨建中:我说我晚上跟你们去罗源,他以为我跟他开玩笑,后来我真的提包包跟他们去,然后他们觉得很高兴,说好好好到罗源去。
大家心里都很纳闷,在如此紧张的出苗时期,杨建中不好好待在南日岛为自己的1400多万粒鲍鱼苗想出路,大老远跑去罗源干什么?其实在他的销售计划中,要通过刘关张,钓一条更大的鱼。
随刘关张来到罗源湾之后,看着眼前一望无际的渔排,他心里更有底了。随后,他让刘关张打了几个电话,完成关键的最后一步。
养殖户吴华义(关羽):他那个时候说小吴,你到家里一定要给我们打个电话,就是会买苗的人,就是我们罗源湾那边会出来买苗的人,你所有买苗的人都给我打个电话,到我们渔排去看。

图解: 很快,越来越多的苗头聚集到关羽的渔排。杨建中精心导演的一场好戏上演了,他叫关羽把鲍鱼苗全部摆放出来,展示给大家看。之前挑给刘关张的优质鲍鱼苗在这时候派上了用场。
杨建中:人家一看一下,的确你这个苗很好,很漂亮,马上,那天中午马上他们就要订,都订下来。
靠着刘关张的影响力,以及苗头和养殖户间的口口相传,他迅速打开了罗源市场,订单一笔接着一笔,谣言不攻自破,1400万粒鲍鱼苗很快销售一空。
2009年,南日岛上已经有了30多家鲍鱼育苗场,杨建忠自然也是这些老板们关注的对象,但就在今年6月,他们又发现杨建忠做着一件奇怪的事,他突然买进了大批养殖成品鲍鱼的黑笼子。
杨建中:很奇怪,怎么搞的,人家都静悄悄的,你怎么忙得不得了,别的育苗厂里面都没有什么动静。
这种黑笼子是养殖户用来养殖成品鲍的,一般来说育苗场根本用不上。但杨建中就是要用这些养殖成品鲍的黑笼子来培育鲍鱼苗。这个看似莫名其妙的举动背后其实是他更大的野心。
传统情况下,育苗场的鲍鱼苗都是散养在池子里,卖苗时由工人抓起来,每100粒装一个小袋子,再装盒运走。这个过程中,鲍鱼苗很容易受伤,环境的改变又带来应激反应,这样下来,会有10%-20%的损耗。
养殖户魏玉成:以前我们买的是一块水泥板,是把一粒一粒撬起来,会伤到它,它就会有死亡率,成活率就不高了。
大家都认为司空见惯的现象,杨建中却要从中确立自己在行业中的优势,他要在育苗的中后期,就把鲍鱼苗按成品鲍鱼的养殖数量装进黑笼子,销售时连笼子一起卖,这样就会避免鲍鱼苗在运输中损耗。
杨建中:因为它这个苗不要经过去抓,去动,它苗因为动的是动物你去动它就怕,它会怕,那你这样一整串地提过去,这样就是等于说,从池子搬到海上去,它就没有什么感觉。

图解: 道理一说就通,窗户纸一捅就破,连养殖户都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只是没人想到,更没人去做。杨建中为黑笼子投资100万元育苗的事一传出,养殖户们也恍然大悟,他的苗就成了今年的抢手货。
养殖户魏玉成:这个苗今年刚刚买过来,我们感觉可以,肯定品种又好,我们选择他的苗去买。
记者:买了多久了?
养殖户:才买了10天
记者:10天?这10天喂起来觉得怎么样?
养殖户:喂起来很好,感觉这个吃菜特别厉害,我们投料投得多它就吃的多。
靠着用黑笼子养的优质鲍鱼苗这张王牌,今年杨建中又牢牢掌握了市场主动权。10月26日,杨建中用黑笼子养的鲍鱼苗抵达罗源湾,养殖户们纷纷闻风而至,于是就有了节目开头的那火爆一幕。
杨建中:这一步做得太成功了,成活率好,涨势快,还有这样又开发一条新的销售途径。
杨建中在服务上又先走一步,靠着这些黑笼子,他又将拴住一大批固定的回头客。
鲍鱼:长得慢反倒成了赚钱的招
来源:CCTV7《致富经》
1/6

图解:
这是厦门市同安区的水产市场,每家摊位都有卖几种不同品种的鲍鱼,最贵的是这种野生的澳洲鲍鱼。
其他品种鲍鱼的价格,因质量和行情不同,一般每公斤在120元左右。
记者:“小鲍多少钱啊?”
经销商:“小鲍60多元一斤。”
记者:“你们这边的小鲍都是什么品种的呀?”
经销商:“一些是大连,还有我们本地的,大嶝岛那边过来的,莆田也有,很多种。”
记者:“你这还有什么品种的鲍鱼,除了这种以外。”
经销商:“今年有卖过大嶝的。”
记者:“那大嶝的卖多少钱一斤啊?”
经销商:“正常和这个对比多10元钱,一斤差不多多10元钱。”
大嶝鲍是产自厦门当地一个叫大嶝岛的地方,那里离厦门市区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按说当地鲍鱼仅运费就省了不少,价格应该便宜才对,而这的鲍鱼价格却还高出一节。如果这种鲍鱼在产地买,价格甚至比批发市场要高出一倍,而大嶝鲍鱼价格卖得高,却是因为当地的环境并不太适合养殖鲍鱼。

图解:
大嶝岛属于浅海区,适合培育鲍鱼苗,所以岛上很多人办起了鲍鱼苗培育场,为一些产地提供鲍鱼苗。然而随着鲍鱼产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鲍鱼场开始自己培育鱼苗了,这使大嶝岛上的鲍鱼苗越来越难卖。
养殖户陈斗田:“鲍鱼苗卖不出去你就要养,你不养鲍鱼苗销给谁去,只有你自己养,商品鲍那个时候会赚钱,会赚一点钱。”
陈斗田是大嶝岛的鲍鱼苗养殖户,眼看着鲍鱼苗生意很难做下去,而鲍鱼的价格一直不错,2003年他开始自己养殖鲍鱼,但养好鲍鱼却不是他想象的那么容易。
在海水比较深的地区,人们都是把网箱吊在海里养殖鲍鱼,因为在海水里水流速度快,营养物质丰富鲍鱼生长速度快。而大嶝岛周围水深不够,不能在海上网箱式吊养,所以只能建厂房,把海水抽上来在水池里放上网箱进行养殖。
养殖户陈斗田:“人家是大规模的在海面养的,生长比较快周期比较短。我们这的周期要1年多,赚什么钱。”
可是由于海水浅,鲍鱼场里的水流量不够,所以在陈斗田的养殖场里,鲍鱼却要养上1年才能上市,养殖周期足足比其他地方长了半年。
当时一斤10个的鲍鱼,销售价是60元。而陈斗田养殖鲍鱼的成本就是一斤40元,除去一些死掉的鲍鱼后,陈斗田根本赚不到钱。于是他断言,大嶝岛上是养不了鲍鱼的。

图解:
他叫郑书彬,也是大嶝岛的鲍鱼养殖户,当别人开始退出鲍鱼养殖的时候,他却还在换着办法养鲍鱼,而他的养殖方法,使鲍鱼的养殖周期越来越长。比如别人用网箱立体养殖,他却把鲍鱼放养在池子里。
养殖户郑书彬:“它这样空间会比较大一点,空间大它活动力会比较强,等于我们人在搞运动,和运动一个原理,会增强它的体制。”
这种平面式的养殖比网箱养殖数量也减少了三分之一,因为鲍鱼运动量大,所以生长速度比过去更慢,而且其他养殖户发现,郑书彬还让自己养的鲍鱼从苗种开始就不喂饲料,而是吃海藻,还要混和多种海藻一起养殖。养的少了、长得慢了,吃的多了,哪一条都离赚钱越来越远。
养殖户郑书彬:“你看它这个颜色这个鲍鱼,它分成3个颜色,绿色、枣红色和黑红色。”
记者:“为什么会这样呢?”
养殖户郑书彬:“因为它吃各方面的饲料,吃什么东西,吃的绿藻就变成绿色,红藻它就带红色。”
颜色是漂亮了,可是养殖周期却要1年半,比陈斗田的养法又曾加了半年,养殖成本更高了。
记者:“你们这个鲍鱼养殖一斤成本要比别人高多少?”

图解:
养殖户郑书彬:“成本也要高出一半以上,成本也要高出一半以上。”
记者:“那你现在这个鲍鱼养一斤成本大概是多少钱?”
养殖户郑书彬:“我们这个单纯养殖成本就要在60块以上。”
在国内市场,一斤鲍鱼的批发价也就是在60多元,可是郑书彬的养殖成本却已经达到了60元。
原来,郑书彬觉得既然本地的环境已经决定了鲍鱼的生长速度不能和其他地方的鲍鱼比,那么还不如索性让鲍鱼的养殖周期更加延长,通过改变养殖方式的办法来以质取胜。
养殖户郑书彬:“所以它肉就比较坚硬比较脆,肉质就比较好。”
因为郑书彬的这种办法养出的鲍鱼质量好,他的鲍鱼场也被市里评上了无公害养殖基地。有了名气很多市里人都会慕名到他这里来买鲍鱼,郑书彬养的鲍鱼虽然价格高,但还是很快就销出去了。
郑书彬的做法很快就在岛上养殖户的到认可,其他养殖户也开始效仿他的办法养起了鲍鱼。
养殖户郑宝惜:“喂饲料的鲍鱼壳是呈绿色的,而我们的鲍鱼壳一般都是呈红色的,它的壳一般都是褐红色的。”

图解:
郑宝惜就是在郑书彬的指导下开始这样养殖鲍鱼的。每天在喂鲍鱼之前,郑宝惜都要和工人一起清洗准备喂给鲍鱼的海藻。
养殖户郑宝惜:“我们喂饲料之前都是要把这个葁蒚洗干净的,洗不干净这个鲍鱼不吃的。”
在大嶝岛上用这样的方法养殖的鲍鱼已经达到了15吨,这些鲍鱼卖到哪里去了呢?
在岛外郑丽娜经营着一家专门卖海鲜的饭店,她就是大嶝岛鲍鱼的用户。起初大嶝鲍鱼在她的饭店里卖的时候,很多来吃饭的顾客也有疑虑。
饭店老板郑丽娜:“刚开始卖的时候客人也不理解,说你这个鲍鱼怎么卖的这么贵,后来我们就和他解释,我们这个鲍鱼是天然养殖的,味道和野生的差不多,慢慢的客人也就接受了。”
现在大嶝岛上的鲍鱼主要是供应厦门的酒店市场,这些鲍鱼中有90%都可以通过产地直销的方式卖出去。随着大嶝鲍鱼名气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到岛上来买鲍鱼。
养殖户郑书彬:“今天有人要来买鲍鱼,我现在铲一些鲍鱼给他们。”
记者:“这鲍鱼多少钱一斤?”
郑书彬:“100块一斤。”

图解:
记者:“今天要买多少?”
客人:“不一定,我们今天要买10斤。他这的鲍鱼好一些,市场上的鲍鱼买回去煮了会缩水的。”
郑宛茹也在经营着一家鲍鱼场,为了吸引客人到她的场里买鲍鱼,,她开了一家鲍鱼餐庄,专门吸引客人到她的场里吃鲍鱼。
养殖户郑宛茹:“我们开一个餐庄,客人来了吃了觉得好他们就带一些回去,就像今天,他们来吃了就还带了一些回去。”
现在每到周末就会有很多厦门市区的客人到郑宛茹的餐庄吃饭,郑宛茹的养殖场里50%的鲍鱼都可以直接在自己的饭店出售。
客人:“他们这的鲍鱼肉特别嫩,吃在嘴里和别的地方的不一样。”
记者:“你们不觉得他的这的鲍鱼价格贵吗?”
客人:“不觉得,一分钱一分货,好东西都是卖的比较贵的。”
编导:叶琳 摄像:高元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致富经》栏目查
养鲍鱼--暴利酿就的苦乐人生!
来源:CCTV7《致富经》
1/8

图解:
[内容速览]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农村非常有效,相当数量的人是在看到别人赚钱后开始行动的。福建省东山县的陈耀金看到别人养殖鲍鱼一年赚到几百万,心动不已,于是拿出全部积蓄养鲍鱼,可是等到他养出来准备卖的时候,价格跌得一天一个价,是割肉卖掉?还是等待时机?他面临一个两难的境地。
这里是福建省东山县陈城镇沃角村。每到周三,村民陈耀金就到了最忙碌的时候。他要组织工人把跑出笼子溜到池底的鲍鱼抓回来。
鲍鱼的吸盘很娇嫩,可附着力却很强,工人用片刀撬鲍鱼时手法要快,慢了就会伤到吸盘,而受伤的鲍鱼很难存活。
陈耀金:“我拿给你看,这个就是九孔鲍。”
记者:“为什么叫九孔鲍?”
陈耀金:“它身上生出来有九个孔。”
九孔鲍鱼是陈耀金看到的第一个鲍鱼品种,那时是1998年,地点是村里的一家鲍鱼养殖场。在那里,一块用来育鲍鱼苗的石板把陈耀金震住了。
陈耀金:“怎么一块砖拿起来有几百个,当时我就问他 一个多少钱,他说1元多,一块砖上面就有几百元,一个池总共有200多块砖,那几百元算起来,一个池都好几万元。”
2厘米大的鲍鱼苗一个卖1.5元,陈耀金还了解到,一斤成品鲍鱼能卖100多元,而养殖成本才30多元。这些让陈耀金震惊的内幕消息都是他的好朋友,也是那家鲍鱼场的老板刘枫说出来的。
陈耀金的朋友 刘枫:“从建厂跟流动资金我才投40万元而已,就赚了160万元纯利润。”

图解:
陈耀金当时以出海打鱼为业,买船雇人也得投入二三十万元,可一年辛苦下来才赚七八万。眼看着刘枫养鲍鱼赚着暴利,陈耀金心动了。
陈耀金:“他投资的资金不大,看起来他一年可以赚几百万元。”
从鲍鱼场回来,陈耀金马上打定主意养鲍鱼。可对这件事,他的妻子是强烈反对。当时家里只有10万元存款,他的妻子早已想好了这笔钱的用途。
陈耀金的妻子 陈春香:“当时我们没有房屋住,没有房屋我就说,就想建一层的那个水泥屋。”
经过几次争论,陈耀金逐渐说服了妻子。可他们只有10万元,只够建一个小鲍鱼场,即使这样建成后连买苗的钱都没有。这时刘枫伸出了援手,他答应把鲍鱼苗先赊给陈耀金,同时还保证提供技术支持。
陈耀金的朋友 刘枫:“当时我跟他讲,这个行业要成为整个地区要有一点规模,这个销售量才能搞得上去。”
1998年,陈耀金拿出准备盖房子的10万元存款再加上借的几万元钱建起了鲍鱼养殖场,养殖场有12个鲍鱼池。经过育苗,喂养,到了年底鲍鱼上市的时候,陈耀金夫妻俩才真正体验到鲍鱼产业的利润。
陈耀金的妻子 陈春香:“做梦也不敢想。”
陈耀金:“利润是比较高。”
记者:“可以说是暴利吗?”
陈耀金:“应该是可以这样讲,是暴利。”

图解:
陈耀金以10多万元起步,当年就纯赚60多万。暴利给陈耀金壮了胆,在随后的两年里,他每年都把赚到的钱用于扩大养殖场的规模,鲍鱼池的数量从最初的12个增加到了60多个,他一跃成为沃角村的养殖大户。就在陈耀金的鲍鱼养殖顺风顺水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正向他走来。
陈耀金:“当年是农历二十三晚上我去石埠村喝酒,当时那几个朋友都在吵,吵来吵去,我回去了,那另外有一个朋友说,你今天不能回去,如果你今天回去,明天肯定死鲍鱼。”
对朋友的话,陈耀金当作笑话一听而过。回到家,他仍然像往常一样去鲍鱼池查看,可这次,他却看到了反常的情况。
陈耀金:“看到有两个池的氧气一打上去,泡沫都浮了很多。”
正常情况下鲍鱼池是清澈见底的,池内的水都是从海底抽出来,经过池内循环流回大海。看着池里突然出现的泡沫,陈耀金着急了。
陈耀金:“我知道这个池已经中病了,死鲍鱼了。”
记者:“为什么有泡沫就是说死鲍鱼呢?”
陈耀金:“因为泡沫死鲍鱼,那个鲍鱼中病了,那个排泄物排出来比较多,水质就变不好,泡沫就像烧开水一样。”
陈耀金马上向刘枫求援。可令陈耀金没想到的是,刘枫鲍鱼场遇到的问题比自己那里严重得多。
陈耀金的朋友 刘枫:“我当时是死了一大部分。”
记者:“当时也比较郁闷?”

图解:
陈耀金的朋友 刘枫:“心情是比较郁闷,因为每个池子都可以卖五六万元,那死掉40几口池子,损失200多万元。”
当时东山县很多养殖场都在死鲍鱼,只是每家养殖场都隐藏了真相。直到这时陈耀金才领会到朋友说他回家就会死鲍鱼那句玩笑话背后的的真正含义。
陈耀金:“我死鲍鱼了,他们才跟我说,我们已经死光了,倒掉了,有的用车来运出去了,卖不出去,运出去倒掉了,当时是这样,等到我死鲍鱼才知道他们死鲍鱼。”
死鲍鱼的情况把东山的很多养殖户搅得人心惶惶,很多养殖户找到盛来顺抛售还没染病的鲍鱼。
鲍鱼收购商 盛来顺:“在做这个生意,然后每天都有一二十家给我打电话,想把这些鲍鱼尽快出售掉。”
当时卖鲍鱼的人都急于出售,导致市场的收购价越来越低,以前要一百来元一斤的鲍鱼当时三四十元就能拿下,而三四十元的价格接近鲍鱼的养殖成本。在这种情况下,陈耀金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陈耀金:“我就说,我们不要卖,为什么呢,我有一个心理,要赌。”
陈耀金的妻子 陈春香:“我们就舍不得卖,就这样狠下心,我老公他说不要去管它了,如果成功了就好了。”
陈耀金到底要赌什么呢?当时陈耀金注意到,东山县死鲍鱼的情况非常严重,相对来说,自己村子这片海域里的养殖场只有少量鲍鱼死亡。这让陈耀金有了赌一把的想法,如果鲍鱼能躲过这场灾难,利润将非常可观。
在下这个赌注之前,陈耀金也去有关部门咨询了死鲍鱼的原因,得知那和海水污染有关。于是陈耀金决定从消毒和防疫两个地方入手,由此开始自己的冒险之旅。

图解:
陈耀金:“当时我把整个场都关起来,员工不能走出场门,如果是走出我大门,那就不能再进来,就把这个工人开除掉。”
人员隔离就是为了做好防疫,而对消毒和鲍鱼喂养方面要求则更加严格。
陈耀金:“每条的水沟都要消毒,包括工具都要消毒,消毒以后再喂第二个池。”
在整个鲍鱼生长季,陈耀金一直被两种情绪缠绕着,一种是对鲍鱼有可能死亡的担忧,另一种就是下赌注之后对暴利的期盼。让陈耀金庆幸的是,他最终等来了后者。当陈耀金的鲍鱼上市时,其他家的鲍鱼早已抢售出去了,东山市场上只有陈耀金有鲍鱼,这让他完全掌控了市场。
陈耀金:“一天涨5元钱,一直涨,当时涨到115元一斤。”
陈耀金的朋友 刘枫:“特别是他太太,刘总,很好卖,一筐10斤就1000多元。”
陈耀金赌赢行情的结局就是给自己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在那年,他还做了一件让妻子非常高兴的事情,他把妻子一直梦想的小洋楼建了起来。
陈耀金:“赚那个差价,这个三层楼是那年赚的。”
记者:“那年赚了多少钱?”
陈耀金:“那一年我大约赚了100多万元。”
2004年,鲍鱼经销商盛来顺找到了陈耀金,他从外地带回来一种叫盘鲍的鲍鱼新品种。

图解:
陈耀金的儿子 陈泽贤:“像这个是母的,它里面呈现出是绿色,还有一些是紫色,粉红色都有,它有很多种颜色,不一样的,但是母的话它很多种颜色,公的只有是黄色的,正常情况下,人家都是买母鲍鱼比较多。”
现在世界上鲍鱼品种大概有90多种,到底这种盘鲍养殖前景如何?很多东山人不敢尝试。可盘鲍却引起了陈耀金的兴趣,他开始进行繁育并大规模养殖。经过精心喂养,盘鲍长势非常好。
陈耀金:“这是三到五个的。”
盛来顺:“这个鲍鱼很肥。”
陈耀金:“这个鲍鱼应该说在我们东山算肥了。”
盛来顺:“肥度够肥,你看这个鲍鱼的肉都高出这个壳,而且肉的厚度又大,这个鲍鱼吃起来 ,肉特别嫩,而且营养又好。”
三个五个是鲍鱼圈里的行话,指的是三五个鲍鱼一斤,在市场上,最常见的鲍鱼是15个到20个一斤。2005年盘鲍价格一斤60多元,已是近来来比较好的价格,可是此时的陈耀金却作出了一个令人感到意外的举动,按住不买,要等到80多元再出手。
陈耀金:“要赌,赌这个行情,赌这个价钱,我和别人不一样,别人一看价钱低就卖出去,我就比较不想卖。”
盛来顺:这种状态下他把鲍鱼留下,就像赌博一样。”
陈耀金这回下的赌注可让家里人着急了。养殖鲍鱼都是直接从海底抽水,24小时不间断,每年仅电费一项鲍鱼养殖场就得支出60多万,加上饲料人员工资每年都要投进上百万元。这些盘鲍已经养殖了两年,资金只出不进,给经营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图解:
陈耀金的妻子 陈春香:“压力很大,你看我头发都白了,借不到钱还哭,自己回到家就哭。”
最让家人担心的还不是鲍鱼的价格,每年当地都会有死鲍鱼的情况,万一出现疫情有可能使鲍鱼场遭受灭顶之灾,血本全无。可这些考验仍然没能让陈耀金退缩。
陈耀金:“同样的时候,有赌跟没赌,应该说我那两三年,我可能赌的钱可能要多赚300万元。”
以前每赌对一次行情都会让陈耀金多赚上成倍的利润,这样的经历成就了他在当地的名气,也给他带来了信心。可这一次会如他所愿吗?
陈耀金的妻子 陈春香:“现在不要去跟他争论了,他也是心情不好,他现在心情不好,我还叫我儿子不要去说,不要打击太大。”
从2005年到2006年初,东山县的鲍鱼行情一直没有出现陈耀金想要的高价位,几万斤鲍鱼全部积压在了手里。2006年上半年,陈耀金却发现了另外一个商机。山东广东等地经常有人来到东山求购鲍鱼苗,而且数量巨大。于是陈耀金开始把目光瞄向育苗。
陈耀金:这个在我们东山现在算新品种。”
记者:现在这个苗怎么还没有卖?”
陈耀金:个子还比较小一点。”
记者:长多大才可以?”
陈耀金:长1.2厘米以上。”
最开始卖鲍鱼苗的时候,陈耀金总觉得不如卖鲍鱼过瘾。鲍鱼好的时候一斤上百元,而鲍鱼苗一个才三毛钱。就在陈耀金为鲍鱼苗的价格发愁的时候,陈志忠的到来给他提了个醒。

图解:
鲍鱼养殖户 陈志忠:“在我们暂养的池子里面还要半成品的,人家来买,我们就出售给他们去吊养的,这样比较好。”
陈志忠希望买些大一点的苗,这样可以提高成活率,还缩短上市的时间。受陈志忠的启发,陈耀金开始把一部分鲍鱼苗养大后在卖给别人,这样双方都满意。
鲍鱼养殖户 陈志忠:“那我前天也才买,3.5厘米以上的一个就卖1.16元,我就跟他买11万多元的苗。”
现在,陈耀金一年靠卖鲍鱼苗也能赚60多万。这两年东山县的鲍鱼行情仍然低迷。陈耀金了解到,当地鲍鱼养殖户有300多户,年产几十万斤,而经销商却不足十人,市场销售渠道不畅。陈耀金仍看好鲍鱼产业,他等待着市场出现转机。
陈耀金:“我今年再也不赌了,规格够了那我就准备卖出去,按照我这个厂来养,大概养100万个左右,赚了100万元左右的成品。”
编导:李松峰 摄像:孙斌
福建省东山县电视台 朱朝平 协助拍摄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致富经》栏目查询!
“鲍鱼书记”的鲍鱼赚钱记
来源:CCTV7《致富经》
1/7

图解:
[内容速览]广东深圳官湖村有一个农民合股兴办的鲍鱼养殖场,也是深圳市最大的鲍鱼养殖基地,当初农民2000元认购的一个股份,2006年每股就能分红6800元,可是,就在几年前,村民还为撤股闹得沸沸扬扬……
2007年的农历新年还没有到,但是深圳市官湖村的老百姓已经开始惦记着今年分红利的事情了。
王贵荣:“去年分了7000元钱,6800嘛。”
记者:“是你们家每人分了6800还是一共6800?”
王贵荣:“一个人。”
记者:“一个人6800,那你们家几口人?”
村民:“我们家多了8口人。”
官湖村的每个人在村里的鲍鱼场都有多少不等的股份,当初2000元一个的股,这几年每股都会有几千块的分红,今年到底能分到多少钱村民还不知道,但从去年的经验看,今年的分红应该也不会少。

图解:
村民:“每个养殖户都分了5000。”
村民:“去年就赚的少一点,前年就赚的多一点,赚了几百万,就分多一点。它的价钱好,就可以分多一点。”
就是现在这些让村民们谈起来就喜笑颜开的股份,几年前却还是块烫手的山芋,村民们都唯恐扔不出去。
2001年底2002年初,官湖村养殖的鲍鱼突然开始莫名其妙地死亡。
养殖场员工:“白天看还是好好的,到了晚上就开始起白沫了,到了第二天早上就大批死亡了,整个池整个全差不多都报废了。”
死亡的阴影就这样在人们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铺张开来,并且愈演愈烈,一时间人们都不知所措了。
村民1:“那时候我看到他们的车经常装那个死鲍鱼出去。”
村民2:“用车来拽出去又臭,一条村都闻得到那个臭味。”

图解:
其实,当时的危机并不局限在官湖村,中国南方的鲍鱼养殖场都发生了危机,仅深圳附近的18家养殖场就在那一年倒闭了16家。官湖村的鲍鱼养殖场,也危在旦夕,看着马上就要到手的钱转眼就要泡汤,村里的一些人开始骚动不安了,照这样下去,每股2000元将会跌的一份不值,于是有人想到了撤股。
曾燕辉:“现在鲍鱼养殖损失这么惨,退股可能还能拿回一点本钱回来。”
村民曾燕辉曾燕明兄弟俩都在养殖场有股份,哥哥曾燕辉要撤股,但弟弟曾燕明却坚决反对。曾燕明是鲍鱼场的员工,对于鲍鱼场的情况他很清楚,所以坚持不撤股曾燕明有一套他的理论。
曾燕明:“刚开始的时候技术不成熟所以造成很严重的失败。如果退股了这个项目就完掉了,如果重组呢,重组以后还有机会能成功。”
就在曾家哥俩争论的同时,村里也形成了撤股与不撤股两大阵营,争到最后这些要求撤股的村民干脆聚在一起,去找村党支部书记摊牌。
王容煌:“一群人找他退股。
记者:“当时你们多少人?”

图解:
王贵荣:“4,5个人吧我们去的时候有四五个吧,叫他你不懂了,就不要乱来了,就说这些话了。”
就在人们争执不下的时候,鲍鱼的价格也一路走低,最低的时候一斤鲍鱼卖到了30元钱,这样的价格连成本都收不回来,看到这种情况越来越多人去找村支书退股。
邱月明是官湖村的支书了,鲍鱼场就是在他的带领下建立的,因此,人们也称他鲍鱼书记,就在村里沸沸扬扬闹撤股时,他却想到去外地看一看,看看全国的鲍鱼市场究竟怎么了。
一个月后,邱月明回到官湖村,这次他决定不但要养鲍鱼,而且还要大规模地养!
邱月明:“我们只有靠养殖,只有走这条路,那就博一博了。养鲍是一个高风险也是一个高利润的项目。”
可是这个时候鲍鱼场的资金已经出现了困难,为了表示养殖鲍鱼的决心,邱月明把自己家的房产证拿到银行做抵押,缓解了资金周转的问题。 邱月明之所以有这样的胆量,是因为通过考察他已经心中有数了。

图解:
村支书邱月明:“我个人的观点来说,我是有把握的,因为已经有经验有教训。主要是因为鲍鱼在温度突然下降我们又没有这个经验做预防,所以它突然间受刺激。”
邱月明说的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广东和福建沿海地区,受洋流影响,那两年水温偏低,所以一到冬至鲍鱼就会大规模的爆发流感。所有的养殖场都怕过冬至,因为只要爆发流感一夜之间整个池塘的鲍鱼都会死掉。
弄清了技术问题后更让他感到高兴的是,在考察过程中,他认识了陈锦豪,陈锦豪是做海产品销售的批发商,对于市场情况陈锦豪十分了解。
鲍鱼销售商:“自从我开始卖鲍鱼海鲜,开这个档口到现在就没有遇见过这种鲍鱼积压的情况,三四天四五天都没有,两天是最长的时间了。”
原来市场对于鲍鱼的需求量一直都大,2002年鲍鱼的出场价虽然很低,但是却并没有影响它作为高档海鲜的身份,在水产市场里,九孔鲍仍然可以卖到100多元一斤。这时候邱月明知道当原来价格跌落是因为很多鲍鱼养殖场都想在冬至前卖鲍鱼,集中销售造成的短期市场过剩是鲍鱼价格下跌主要的原因。

图解:
搞清楚了问题的原因后,邱月明马上召开村民会,把市场状况讲给村民听,鼓励村里那些要撤股的老百姓。
鲍鱼场员工:“书记不是说了嘛,有危机就有转机,有败就有兴。
鲍鱼场员工:“书记给我们开会的时候说过这个话,我一定要得到丰收今年,我们要共同坐这只船,要乘风破浪,过到岸边,他就说过这句话。”
邱月明回到村里开的这次会确实见到了效果,很多村民不再吵着要到场里退股,2004年春天,邱月明略微改善了养鲍鱼的方法。
邱月明:“就是考虑这里有野生鲍鱼,从古到今都有的,就是考虑这里水比较清,这个湾也相对平静一点,水也比较深,所以我们就选择这个地方来抽水。这一团一团黑色的就是海胆,海胆和鲍鱼都有共性,它也吃这个天然海草,所以一般来说有海胆的地方就适宜养鲍鱼。”
深海的海水有冬暖夏凉的特性,抽深海水养鲍鱼客服了温差大的问题。从2004年开始,官湖村的鲍鱼养殖场每天都有上门拉货的销售商,销量也是一年比一年高。
记者:“你多长时间能来买一次?”
陈锦豪:“一天或两天吧。”
记者:“一次买多少?”

图解:
陈锦豪:“一次七八十件。”
记者:“一件多少斤?”
陈锦豪:“一件十斤。”
记者:“这种鲍鱼属于什么档次的?”
陈锦豪:“中档吧,这不算高档的,高档的是那种澳洲鲍。”
现在国际市场上最高档的鲍鱼是产自澳洲的野生鲍,因为水质不同中国还没有办法规模化的养殖。官湖村养的是适合中国南方生长的九孔鲍,属于中档鲍鱼,虽然价钱没有澳洲鲍卖的高,但是它适合大众消费所以销量很大,利润也不低。现在官湖村不但能养鲍而且已经可以培育鲍苗了,村民手中的垃圾股现在也都成了宝贝。
记者:“像你们每年能分到钱嘛?”
曾燕辉:“有,分几万块钱,对亏没退股,退股哪有这么好的收益啊。现在一年比一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