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公品书录(16):对照李宗仁谈毛泽东崛起的坎坷路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9:20:51

笔公品书录(16):对照李宗仁谈毛泽东崛起的坎坷路径
读《李宗仁回忆录》,总有一点疑问在心头:为什么毛泽东的军事崛起要比李宗仁更坎坷?
李宗仁桂系的崛起,起始于一千多人在六万大山中的集结待机。后来的他不断收集新加入者,并与黄绍宏、白崇禧等接通联系构成联盟,在广东方面的名义和名号的支持下,逐步统一了广西全境,为两广统一和北伐确立了基础。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割据,在很大程度上构成着在开始不愿意甚至耻于抓枪杆子的中国共产党人正式把握一支武装并依靠这支武装与国民党争天下的志向的开始。毕竟,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仍然是希望借助辛亥革命和十月革命式的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模式,而二次起义的结果就如数以百千计的罢工一样最终失败,而秋收起义从战略上而言虽然也是失败的,但其具有积极意义的直接结果就是造成了一次颇具实力的武装割据,并最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夺权史的第一支武装实力派。
毛泽东掌握兵权并准备星火燎原的开始也只有千把人,他也不断地接受着诸如朱德、彭德怀等新力量的加入,他也在相当程度上接受着共产国际和共产党中央在名义和名上的支持。可是为什么,毛泽东只能避居于边界一隅而李宗仁就可以占据广西全境、毛泽东的红军为什么在开始的时候不如桂系壮大和据有强大的攻击力呢?要知道,李宗仁就是凭了他二万人左右的广西子弟兵,一路北伐,经德安、龙潭等恶战,从镇南关打到了山海关。而毛泽东所在的中国工农红军,却在发展到几十万人的情况下急转之下,落得一路狂奔到陕北这块比之于江西福建更加荒僻的地方落脚的结果呢?
指出这样一个事实可能要比找到具体的原因显得重要。只要比较了这些事实,相对显面的原因也倒可以说出几条:
一是毛泽东并不是军人且更没有做过下级军官,对具体的战斗的技术所知不多,因此不能下更大的力气掌握部队和进行训练。在毛泽东那里,大仗是打不起的,以少战多更是轻易不敢想的。
二是毛泽东初掌部队低调行事,不敢如李宗仁一样在一开始就占领相对富庶的地区从而因为粮多税多而有利于发展壮大自己的部队。
三是毛泽东缺乏足够的外援,他的割据就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占山为王和四处游击的代名词。
四是最初缺乏对行伍规则的了解,还不愿意轻易地同四周军事势力的谈和或和平共处。
五是政治信念高于军事,在暂时占领区的地区过早和过分张扬地举起了苏维埃或革命的旗帜,以致于较早地引起敌对势力的关注。相比于井冈山,东固的赖经邦们则采取秘密割据地方式。这可能也是如井冈山这样偏僻的地区也会遭遇重大挤压的原因之一。
六是缺少一种基于乡土观念而来的昂扬士气。李宗仁割据广西,在很大程度上借重了“桂人治桂”的通行理念。而毛泽东在井冈山和赣西南都遭遇了相当顽固的土籍与客籍的矛盾。
原因肯定还有许多……
2006年4月29日、30日草稿
标签:笔公史论   读评   毛泽东研究 
笔公品书录(16):对照李宗仁谈毛泽东崛起的坎坷路径 笔公品书录(16):对照李宗仁谈毛泽东崛起的坎坷路径 - 公论 - 笔公 - 和讯博客 笔公品书录(16):对照李宗仁谈毛泽东崛起的坎坷路径 笔公品书录(16):对照李宗仁谈毛泽东崛起的坎坷路径 笔公品书录(19):五四运动给毛泽东的最大启发 笔公品书录(19):五四运动给毛泽东的最大启发 笔公品书录(19):五四运动给毛泽东的最大启 笔公品书录(22):毛泽东何曾“误入歧途”? 笔公品书录(22):毛泽东何曾“误入歧途”? 笔公品书录(11):毛泽东们的割据与李宗仁们的割据 [笔公品书录(13)]毛泽东军队的壮大是蒋介石放纵的结果么? [笔公品书录(14)]蒋介石的“派系”和毛泽东的“圈子” 笔公品书录(18):毛泽东的“草根”与蒋介石的“精英” [笔公品书录(14)]蒋介石的“派系”和毛泽东的“圈子” [笔公品书录(14)]蒋介石的“派系”和毛泽东的“圈子” - 公论 - 笔公 - 和讯博客 笔公品书录(18):毛泽东的“草根”与蒋介石的“精英” - 公论 - 笔公 - 和讯博客 [笔公品书录(13)]毛泽东军队的壮大是蒋介石放纵的结果么? - - 和讯... 笔公品书录(11):毛泽东们的割据与李宗仁们的割据 [笔公品书录(13)]毛泽东军队的壮大是蒋介石放纵的结果么? 笔公品书录(18):毛泽东的“草根”与蒋介石的“精英” 笔公品书录(18):毛泽东的“草根”与蒋介石的“精英” 笔公品书录(15):蒋介石的“十三不靠”与毛泽东的“清一色” [笔公品书录(14)]蒋介石的“派系”和毛泽东的“圈子” [笔公品书录(13)]毛泽东军队的壮大是蒋介石放纵的结果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