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大学毕业生沦为“乞丐”说明了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12:22:12
据报道:某重点大学毕业生,在奔赴工作地点时,由于上错了车,原本欲去福州,却被拉往了南昌。最后因不善沟通,竟困在了南昌,沦为了“乞丐”,几乎丧命。听着这故事颇有点古典小说中常见的情节:某书生进京赶考,因病被困在了半路,穷困潦倒,几乎丧命。但被员外家的好心小姐解救,不但治好了病,还得到了小姐资助,进京考中状元,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只是现实版的“书生”不是被小姐解救,解救他的是民警而已。
(图片来自网络)
读完此报道不禁思索:现实毕竟不同于古代,古代交通、通信不发达,有急事无法立即通知家人或好友,因病被困人生地不熟之所难免有性命之忧。而如今手机、网络遍及各个角落,即使搭错了车,误入它地,第一时间就可告知家人、朋友求得帮助,以解困境。哪儿可能沦落到成为乞丐,险些丧命之境地?这只能说明该毕业生,逻辑思维不清晰,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生存动手能力极差,最后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可是,回头再看看该毕业生所学的学校和专业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诸多疑问了。该学生毕业于重点本科名牌大学,学的是法律专业,按常规工作的选择方向应是律师、法官或公务员。说到这,我们不仅要问:即使这个逻辑思维不清晰,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的毕业生没搭错车,到了目的地,就能胜任他将要承担的工作吗?
这件事的发生,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的悲哀。我们的应试教育培养出了多少高分、低能,动手能力极差的学生。这也是“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答案之所在。
好老头我在工作中,曾参加过几次单位应届大学生的招聘。我在招聘面试中,一不看其所毕业的学校,二不看其学习成绩,只看其组织协调、语言表达、逻辑思维、文字水平等综合能力。特别还有一条否定指标:凡家长陪着来的,一律不要!企业不是科研单位,专业水平再好,上述能力不行,没用!可我们如今学校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往往就是这方面欠缺,这就是问题之所在,也是我们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