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现象”说明了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59:47
目前“奴”与“被奴”两词广为流传。其实早在2003年“房奴”已作为汉语新词汇风行一时。现又有“孩奴”、“车奴”、“蚁奴”、“卡奴”、“节奴”等出现,风头极盛。这些现象反映了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应引起决策层的高度关注,采取积极措施加以解决。

  这些“奴”与“被奴”等热词是告诉人们“奴时代”的到来呢,还是反映人们对社会的不满的极端概括呢?是反映了改革开放30多年后社会发展一个时段存在的问题呢,还是社会转型期一种不可避免的必然现象呢?不论怎么说,当今社会的“奴”与“被奴”确实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现象,从深层证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诸多亟待解决的发展中的问题,我们必须认清“奴现象”的存在和危害。

  其一,“奴”现象证明了我国社会建设的滞后。

  与改革开放30多年相伴的问题,就是“经济建设这条腿长,社会建设这条腿短”。因而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社会建设”,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位一体”提升为“四位一体”;十七大报告又明确把“社会建设”内涵定位在“五个所”,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五个所”实质是解决老百姓的“五个难”,即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养老难、住房难。这些难不解决才有“奴”现象。由此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过去我们曾过度追求GDP的增长,忽视或弱化了社会建设,因而积累、积压了许多民生难题,社会建设滞后是不可否认的客观现实。二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反映到治国理政层面即是高度关注民生,这就抓住了问题的症结,体现了后危机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对社会主义建设本质的深刻认识。

  社会学家陆学艺在其研究报告《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中指出,中国当前社会结构滞后于经济结构大约15年。从发展路径看,发展肯定是经济在前社会在后,但社会必须跟上,合理差距在两三年是合理的。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港台地区等大约是二三年的差距,而我国约是15年,因而才产生了诸多“奴”现象。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自十六大以来就全力推进社会建设,每年都推出令人惊喜的民生政策,每年“两会”都送出丰厚的民生“大礼包”,以解决这些“奴”现象,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充分地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通过对这些“奴”现象的理性剖析,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看到,尽管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建设,保障和关注民生,但我国的社会建设仍是滞后的,与经济建设是不平衡的,因此,在后危机时代必须全力推进社会建设,解决好民生难题。

  其二,“奴”现象证明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失衡。

  孩奴+学奴+房奴+车奴+老奴等=终身为奴,表明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失衡。社会发展的失衡与这些年改革发展的政策偏差有关。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并没有错,但有些领域的改革过于追求市场利润的最大化,忽视了民本、民生和社会责任。如,把住房、教育、生育、养老、医疗等公共产品或半公共产品全部交给市场,通过市场获得利润的最大化,进而丢掉或忘记了公共需求,淡化了社会主义改革以人为本的目的,结果加大了人们的生活成本,导致诸多“被奴”的现象,致使社会结构与社会发展出现失衡。

  “房奴”就与房地产政策相关。据统计,2009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万亿元,房地产销售总额占到5万亿—7万亿元,就是说我国居民近半花销用在“买房”上。所以,有的专家说,“今年(2009年)是新世纪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但也是房地产最辉煌的一年”。这组数字和结论说明两点:一是“房奴”现象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二是高房价榨干了人们的消费能力,有的说是一座房子消灭一个中产者。据统计,2009年我国的房价涨幅是15年来最大的,达到24%。2004年全国商品房成交均价涨幅近18%,2007年是15%,2008年则超过了14%,其余年份都不超过10%。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房价上涨幅度已超过100%。客观地说,2009年房地产的泡沫,是与实行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分不开的,这是必须看到的事实。高房价造成了“房奴”,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还诱发了诸多社会问题。

  社会发展中这些失衡问题人们早已认识到,问题在于解决无力无方。高房价谁不说、谁不骂?中央政府也三令五申出台调控政策,可房价仍节节攀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了新一年发展思路和对策,我们要加大执行力度,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化改革,使我国经济社会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其三,“奴”现象证明了社会秩序失稳。

  我们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而“奴现象”的存在折射出来的是社会秩序的失稳。“被奴”的都是社会最基本的主体,受冲击最大的是其最基本的权利。如“孩奴”受影响的是生育权、教育权,“房奴”受影响的是居住权,“蚁奴”受影响的是劳动权,“学奴”受影响的是自由权等。假如一个社会主体发展所需要的最基本权利,对少数人不构成问题,对大多数人却构成负担,或者被分化为两极,则必然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阻碍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建设。

  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社会上中产阶层的比重决定社会的稳定程度。陆学艺在《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中指出,中国中产阶层的规模比例为23%左右,短短的几年间提高了8个百分点,快于2000年之前的中国中产阶层成长速度。中产阶层成了社会的稳压器。但2009年的高房价已成为中国经济复兴的最大阻碍。2009年11月底,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指出,未来5—8年,中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将翻一番。中产阶层将被彻底剥离出主力购房人群。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开发说,一套房子消灭一个中产阶层家庭是确实的。这种“房奴”现象如果长期持续下去,一个比较优秀的年轻人会被一套房子套走一生的消费能力。真可谓一座房子消灭了一个中产阶层家庭。在高房价的压力下,中国的中产阶层成为“房奴”,在被分化中走向消失,社会的稳压器瞬间成了社会失稳的加压阀。

  国家发改委2009年重点课题《促进形成合理的居民收入分配机制》指出:从1988年至2007年,收入最高的10%人群和收入最低的10%人群的收入差距,从7.3倍上升到23倍;在城镇居民内部差距、农村居民内部差距、城乡居民差距中,城乡差距最大,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这一切已诱发了社会秩序的失稳。中央已认识到这一点并开始在分配体制上进行改革。现实中这些“被奴”的都是最基本的人群,为最基本的物质生活和生存所压迫、所操纵,其必然加剧社会矛盾并导致社会秩序的失稳。

  再说“孩奴”。由于“孩奴”与我国独有的“独子养老”时代同步,使“奴”更为严重。目前只生一个孩子的父母,已到了退休年龄并已步入老年。1979年全国就有607万个家庭领取独生子女证,表明中国已进入独子养老的时代,两个孩子要养“四个老人”。与此同时,我国养老体制和社会服务体制并不完善,如城市社区提供送餐服务的覆盖率仅为19.5%,上门为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的覆盖比例,城市为55.1%,农村仅为8.2%。严峻的养老问题伴随着“孩奴”现象,必是雪上加霜,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又提出了尖锐的挑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缓解,甚至恶化下去,那些社会上最普通的主体人群被最基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所奴役,就会在某一个时空由“奴”转为“怒”,社会可能由“奴时代”转化为“怒时代”,现实已证明了这一点。2005年的《社会蓝皮书》指出,从1993到2003年,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数量由每年1万起增加到6万起,参与人数也由每年约73万人增加到307万人,就是说10年增加了5倍。这说明“奴”现象已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稳定。可见,“奴现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解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