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官员出书讲述为官之道 称应适应潜规则但不顺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30:55
2010年07月18日 04:06华商网-华商报【大中小】 【打印】共有评论1条
前不久,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辞职,引来媒体不小的关注。有评论说其因“官场孤独”而辞职。王振耀的举动,再次刺激了民众对官场的好奇心。
王振耀的一位朋友说,“振耀下海了”;但更多的朋友却说:“不对,振耀上岸了。”
什么是海,什么又是岸,岸与海之间,虽然彼此相连,却又无法洞悉对方所有的秘密。官场,对普通民众来说,依然是讳莫如深的领域。
一些人通过官场小说了解官场,希望从中窥探到官场生活的真实,但官场远比小说更复杂。官场小说热,其实热的不是文学,而是它的社会意义远远超过了单纯文学的意义。
面对多数读者经验之外的世界,一本《芝麻官悟语》给民众提供了了解官场的另一种可能。它不是小说,而是官场真实景象的描述;它没有捕风捉影,因为作者本身就是当事人,就是官。
王敬瑞,现任山西省阳泉市副市长,他分管农业、林业、水利、城建、规划、公安、司法等工作,是一位老资历的副市长。这本书主要是他在区(县)任职时的所感所悟。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在书的序言中说:“这本书有点稀奇,因为这是一个最没有条件写书的人,在一种最不适合写书的环境中硬挤出来的。”
最没有条件,是因为“芝麻官”最难当,职位虽小,责任却大,工作极为繁杂,空闲时间有限;最不适合写书的环境,是因为作者身在官场,原因大家皆知。一些好心人也劝过王敬瑞,现在不要出书,别有什么负效应。他一笑了之。
《芝麻官悟语》2002年第一次出版,今年已是第七次再版,影响甚广。据说2003年“非典”时期,某县政府部门要求“闭门”做好三件事,其一便是认真研读这本书。
对一个公务非常繁忙的官员来说,写书就像一场梦。
多年来,王敬瑞养成了一个习惯,不管再忙、再累,都会见缝插针地把点滴的感悟记录在方寸的小本或者纸片、餐巾纸、名片上,能写字的都行。
一条又一条,点滴感悟渐渐成潭,又由潭成池,最后成了这本数十万字的书。
书的内容更多是做官、做事、做人的感悟,更像一本励志书。书名“悟语”,悟,“吾”加“心”也,也就是我的心里话。王敬瑞将话分为两种,一种是嘴里的话,一种是心里的话。听见的嘴里话,有真有假;听不见的心里话,全是真话。
在官场,说真话需要勇气。王敬瑞将心里的真话付诸文字,自然会引发不同的反应。有人说,这本书不失为一本领导管理学的“通俗读本”,是官场的心灵鸡汤;也有人说,这是胡吹,为捞政治资本,既得实惠又出名,一箭双雕。
有争议很正常,但不管怎样,难得有人在如此纷扰、喧嚣的官场中著书立说,并达到了立言的效果,这本身就是价值。
王敬瑞曾被中央和有关部门评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只选十名。人民大会堂演讲,国家领导的接见,一度风光无限,但紧接着又在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中落选,并受到一些人的攻击。
三十多年的官场浮沉,王敬瑞对做官、做事、做人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他坦言自己“适合当官”,“喜欢当官”,并说自己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也是一个锋芒毕露的人。“做领导就得有个性”,但这种价值观在官场往往会遇到风险。他对此很清楚,也吃了不少苦头。
7月初,华商报记者来到阳泉,对话王敬瑞,听“芝麻官”讲他的真心话。
我是个锋芒毕露的人,也吃亏在这上头
华商报:这本书是秘书或者下属代笔、领导署名的吗?
王敬瑞:他们写不出来,没有这个阅历和感悟。
华商报:书出版后给你的直接上级看过吗?
王敬瑞:没有。我是不主动送书,也不在阳泉卖书。
华商报:你在书中将“为官之道”讲得头头是道,会不会有人问,既然什么都懂,为什么还是个副市长?
王敬瑞:肯定会有这样的说法。事实上,这本书也只是皮毛,官场太深奥了,可能我还没有全悟到,或者悟道。另外决定晋升的因素是很复杂的。
华商报:书的文字看似平静,但我能够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波涛汹涌。
王敬瑞:无论是哪篇文章,背后都是有故事的,没有故事没有感受就写不出来。
华商报:为什么不直接把故事写出来?
王敬瑞:有一位朋友也建议,如果把感悟背后的故事写出来,就更具有案例的价值,但我更重要的是想写感悟,而不是对号入座的写某些人和事。
华商报:官员写官场,没有担心吗?
王敬瑞:我这个事首先是正事,而且里面没有一点点是让人读了有污染的。我这个人恰恰就是这样,既然是正事,做了就不怕别人说。
华商报:你很有个性?
王敬瑞:我就是个性太强。
华商报:在官场个性强很具危险性。
王敬瑞:没有个性不能当领导。一个领导必须要有个性,不能软绵绵的,什么都好说。不惹人的领导什么都干不成。其实有时候发脾气也是领导者权威的显示。但个性太强确实也有吃亏的一面,既是优点也是缺点,是把双刃剑。我写过一篇文章,叫淡静藏,成熟的三境界。(笑)在藏方面,我做得不好。我是个锋芒毕露的人,吃亏也吃亏在这上头。
华商报:这本书,对你意味着什么?
王敬瑞:我一生中就做了两件事,一件事是党和人民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办了些有益的事情,为老百姓做了一些好事;第二件事就是在做事的过程中有很多的感悟,写成了这本书,给年轻人留一些东西,也给自己留下一些东西。
我现在并不把这个副市长看的多么重,我并没有多少感言要给大家说,但是谈起这本书可以滔滔不绝,有时候吃饭喝酒到一定程度,谈起这本书也会很兴奋,好像是自我吹嘘,实际上这是一种情感的流露。而且我还在不断修改,我对自己的要求是锲而不舍,精雕细刻,没有满足,不断修改。
华商报:这本书主要是你在区(县)任职时写的,为什么你对县委书记这个职位这么重视?
王敬瑞:县委书记权力完整,责任完整,方法完整,所有方法都能用,是最能办事的一个岗位,也是矛盾最突出的一个岗位,也是最能给老百姓办事的一个岗位。这本书经过十年不间断的充实和修改,目的是总想在我手中写出一个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有修养又有方法的县委书记。
掌握“七要义”做官游刃有余
华商报:你在书中说,为官有“四工具”,鞭子、刀子、斧子、抹子。
王敬瑞:对,用好这四个工具,工作就会得心应手。比如说鞭子,当领导就好比一个驭手,要想车速加快,必须扬鞭策马。关键时候“啪啪”甩上几下,吆喝起来,让马儿快跑。这就是所谓的“鞭策”。领导者的鞭子甩得响响的、硬硬的,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有利于工作的顺利进展。
刀子、斧子也是做官常用的两把重要工具。尤其在基层,没有霸气不行,这是强硬的一面。特别是处理复杂问题不能优柔寡断,必须要硬。抹子,是四把工具中唯一的一把软工具。其作用是理顺关系、调整情绪、化解矛盾,处理面上的工作。
但是光有这“四工具”不行,还得有“三给”激励法,就是“给票子”、“给面子”、“给位子”;反之,“扣票子”、“丢面子”、“撤位子”,也是调动人们积极性的重要方法。如果能把这“七要义”用好,做官就游刃有余了。
华商报:《论语》也讲“惠则足以使人”。
王敬瑞:古人有很多经典的语言,其实道理都一样。智慧是相通的,只是表述不一样。我觉得,智慧的核心就在悟,善学者是小得,善事者是大得,善悟者了不得。
华商报:我现在特别关心你这个刀子是怎么用的?
王敬瑞:(笑)其实多数时候是在吓唬。就像亮剑,刀子我随时带在身上,适当的时候就要把它亮出来。
华商报:一种威慑力?
王敬瑞:是。你要小心,杀不杀你是我的问题,这是一种强大震慑力,并不是要拿出来真正杀人。我当了这些年官,真正在我手里处理的干部很少,但是他们都很害怕。(笑)刀子适当的时候就要亮出来,让他们看看这种装备的厉害。
华商报:看了你这本书,感觉做官其实挺难的,什么“八字经”、“七音符”、“四工具”、“三要事”的,你觉得做官最应该具备的智慧是什么?
王敬瑞:我想最大的智慧就是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如果给了你一定权力,千军万马,你能做到一呼百应才行。
华商报:法宝是什么?
王敬瑞:权威。权威来自四种力:权力、能力、魅力、情力。我这人重情,以情感人,以诚待人,对部下关心爱护,关键时刻能为他们做得起主。
<<上一页 12下一页>>
山西官员出书讲述为官之道 称应适应潜规则但不顺从 山西官员出书讲述为官之道 称应适应潜规则但不顺从 山西官员出书讲述为官之道 称应适应潜规则但不顺从 官员出书讲述为官之道 称应适应潜规则但不顺从 官员出书讲述为官之道 称应适应潜规则但不顺从 官员出书讲述为官之道 称应适应潜规则但不顺从 官员出书讲述为官之道 称应适应潜规则但不顺从 官员出书讲为官之道 称对潜规则应顺应不顺从 官员出书讲述为官之道:官场深奥30年悟皮毛-中国雅虎 山西阳泉副市长写书谈官场 对潜规则顺应不顺从 山西阳泉副市长写书谈官场 对潜规则顺应不顺从 山西阳泉副市长写书谈官场 对潜规则顺应不顺从 山西阳泉副市长写书谈官场 对潜规则顺应不顺从 山西阳泉副市长写书谈官场 对潜规则顺应不顺从 山西阳泉副市长写书谈官场 对潜规则顺应不顺从 山西阳泉副市长写书谈官场 对潜规则顺应不顺从 山西阳泉副市长写书谈官场 对潜规则顺应不顺从 山西阳泉副市长写书谈官场 对潜规则顺应不顺从 山西阳泉副市长写书谈官场 对潜规则顺应不顺从 山西阳泉副市长写书谈官场 对潜规则顺应不顺从 山西阳泉副市长写书谈官场 对潜规则顺应不顺从 山西阳泉副市长写书谈官场 对潜规则顺应不顺从-搜狐新闻 湖南临湘前副市长出书曝官场潜规则 称大部分官员滋润 湖南临湘前副市长出书曝官场潜规则 称大部分官员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