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之最:感受蔡淑芳女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9:24:54

香港之最:感受蔡淑芳女士

     

       香港之最:感受蔡淑芳女士   

 

  她是前一夜写好遗书,坚持到那个举世瞩目的突然开灯灭灯之后,和学生一道“最后撤离”广场的香港女记者。

    她是否又在践履着坚持意义上另一幕香港之最?——维园、《《回家》、宪章与罗湖、黑玫瑰运动乃至港挺粤语游行,人们都不断惊羡她发起、引领与参与的勇敢的身影,听到她作为“人”的自由尊严与价值的呼号。

    可是,直到发布林希翎大姐逝世讣告的当夜,读到了她悲怆而精致的《回家》,我才注意到这位女士。不过从那以后,她对我之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贴近,终可谓至于一种精神上的相嘘相濡,尤其林昭——张志新圣女双雕以来:她应和清兄之托,担当着不仅港九也是笔会人士捐款的募集者;晓康的感言,也是她转达的;甚至构想过雕塑的港展......凡此,无不给我以莫大的慰藉与助力.......

    她就是香港的蔡淑芳女士。

    然而我今天举笔,却不是感恩,而是感受,是感动,是感伤——是一种“死过一次”再也“离不开”的至深至痛感的共鸣,只不过对于蔡女士,是由于广场,而对于我是缘于李九莲与钟海源系列悲剧罢了!

    我无比理解灵魂深处被历史悲剧现场与细节永恒定格着的一切:创伤、尊严、悲悯、思念、寂寞、忏疚、孤独、渴望与呼号——

 

   “我真的好似死過。我其實在廣場上已「死」了,正因如此,我「離不開」廣場,因此,我好似接受歷史的鞭撻及靈魂的呼喚。”

   “我照顧兒子到十八歲了,成長了,我才站出來為民主及維權做事。我約二00三或二00四年離開在教協里的穩定工作。二00四年,我關注香港的政改及事務,我因而失掉了很多工資及職業,因此,我與我的家人分開了,他們當然不願意我這樣做,但是,我過不了自己,所以,我離婚,兒子則往海外讀書,獨立生活。我與譚作人的看法一樣,我沒有對不起別人,但是,我對不起自己的家人。”

    “寫遺書也是因這原因,因為在六月三日晚上,我的家人致電給我著我不要冒險,但是,我沒有听從,因此,留份遺書也是表達我對他們不起。”

 

    是啊,死而复活的祭园之守!也呼唤着、也遗憾着的价值眷恋与守护!甚至我们各自曾经牵挂着的沉默、终于忏疚着的决绝,都是那么相近!人世沧桑,人生百态,人的一生不可能尽善尽美,一切都经历过、体验过、担当过之后,人生最刻骨铭心,最魂系梦萦、最该念兹在兹的是什么?蔡淑芳女士牺牲着、放弃着、奉献着的执守是境界,是榜样,是鞭笞,也是最有意义启示与答案:追求人之为人的自由、尊严、价值。

    这是人类高乎万类的精神性、理念性、社会性精髓之所在,精神的血脉之所以重于自然的血脉,自由之所以高于爱情乃至生命,就在于兹——人类最本质因而最崇高的人性与担当。

    终于在键盘上击打出我由衷的感受,是在遥远的北国,向蔡淑芳女士致敬致谢,更是一种自我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