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0分起步:国家统计局试点小康指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6:32:16
月收入多少钱、住多大的房子、生活用电多少度、平均寿命达到多少岁才算是小康生活呢?
国家统计局正在内部小范围试点的一套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对这些问题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12月8日,在2005中国首届全面小康论坛上,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所长文兼武对外披露了这套指标体系的部分内容,完整的指标体系将于明年对外公开。
民主法制指标是难点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国家统计局即着手研究建立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统计监测系统。
“我们选择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科教文卫、资源环境等六大部分的25项指标,构成全面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徐一帆说。
文兼武和统计科学研究所就是在那时开始进行小康指标研究。他们承接的国家级课题“中国全面小康的指标与实践”,在反复比较之后,最终选定用指数法来测评小康建设水平。
文决定选用指数法的一个主要考虑是公众容易接受。这套指数的25个监测指标,几乎涵盖了城乡社会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基本框架确定以后,个别指标一直在不断地修改。
如何反映社会的民主法制程度?这是文感觉最困难的事情。他们先后用了五六十个指标,改了若干版本,最后经过反复权衡,才确定用“公民民主权益满意率”这个综合指标。但文本人还是感觉不太满意。“这是全部25个指标中唯一的主观指标。”他略带遗憾地说。
“研发(R&D)经费支出比例”这个指标也让文感觉不满意。“这是一个投入指标,并不能反映最终结果。”他希望在反映科教兴国、自主创新方面,将来能有更好的指标予以取代。
在反映社会就业率方面,小康指标体系摒弃了沿袭至今的“登记失业率”,而改用“调查失业率”。这个数据与“公民民主权益满意率”一样,突破了现有的统计工作范围,而且调查难度很大。
据文兼武透露,这些调查工作目前已经列入国家统计局的重要改革内容。
从60走到100分
指标设定下来以后,如何确定全面小康的目标值,是课题组至今还在考虑的一项主要内容。
在人均GDP这个基本指标上十六大制定了2020年GDP翻两番的目标,按2000年价格计算为357872亿元,而根据人口预测,未来20年中国人口增长13.4%,折算下来人均GDP约为25000元。这个数字即成为国家统计局确定人均GDP全面小康指标的目标值。
按照2000年世界银行的分类标准,人均GDP2996至9265美元为中上收入国家,9266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按照这一标准,中国达到全面小康时人均GDP约合3000美元,相当于目前世界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线实践者、江苏省昆山市市委书记曹新平对记者说,“有些指标太容易了,如人均GDP、男女性别比,昆山都很容易做到了。但有些指标又太难了,我们根本不可能实现。”
到今年年底,昆山将在江苏省内第一个建成“小康社会”。不过,昆山所依据的是江苏省自定的小康指标,根据这套指标,昆山可以确保年内实现所有四大类18项25条指标。
而今年昆山的人均GDP完成了108000元,远远超过了国家小康指标25000元。而森林覆盖率可能是昆山唯一达不到国家小康指标的项目。
“昆山水面就占了40%,再要求森林覆盖23.4%,不可能完成。”曹新平坦承,今年昆山森林覆盖率达到20.3%(江苏省小康指标是20%),是通过扣除一定的水面面积计算实现的。
其实,在确定指标的目标值时,凡是指标涉及到的有关部委,课题组都征求过他们的意见。23.4%的森林覆盖率,就是根据林业部门的工作规划确定的。文兼武说,这是国家唯一的一套小康指标体系,各地在实践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
江苏在2003年就制定了自己的小康指标,是全国最先制定小康标准的省份。其指标体系与国家统计局的小康指标相比,基本框架是一致的,但具体到每项指标,则有很大的区别,特别是在目标值上,普遍低于国家小康指标。
曹新平对此的理解是:小康社会实践是一个过程,指标体系的变更也是一个过程。他相信,五年以后再定指标时可能比现在要求更高。
但从现实情况出发,曹新平认为有些指标实施起来有很大难度。“汽车拥有量在西部地区很难达到,电脑拥有量城市可以但农村做不到。”他说。
“我觉得,这25个指标中,有6个指标实现有难度。”文说的这6个指标是:社保覆盖率、GDP能耗、森林覆盖率、平均受教育年限、第三产业比重和城镇人口比重。
根据统计局的监测,还有7个指标目前正在向远离目标值的方向变动。它们包括:城镇失业率、城乡收入比、社会安全系数、地区发展差异系数、耕地指数、环境质量指数等。
这套小康指标体系目前在内部试行。国家统计局据此对中国社会进行综合测评的结果是:2000年分值58.4分,2003年63.3分。
“可以说我们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从60分出发,走到100分,到90分以上就离目标很近了。”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