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血战“老秃山”(图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6 10:12:39
志愿军血战“老秃山”(图文)


老秃山战斗中的战前动员

  上浦防东山,又名老秃山,是朝鲜中部一个普通的山头。然而朝鲜战争爆发后,随着两军战线的逐渐稳定,这里成为了两军反复争夺的一个重要高地。在双方猛烈的炮击之下,山上所有的树木都被摧毁,这个山头成为一片童山秃岭,于是美军就给这个高地起了老秃山的外号。

  两军在老秃山的争夺始于1952年6月6日,美军步兵第45师对志愿军第39军的几个前沿阵地发动了突然袭击并占领了几个阵地,其中两个就是著名的老秃山和猪排山。在随后的两个多月里,志愿军39军组织了四次对老秃山的攻击,虽然数次夺回阵地,但是没有能够抵挡住美军猛烈的炮火和反攻而被迫撤退。

  时间很快就进入了1953年,志愿军方面由47军接收了老秃山当面的阵地,而美军方面也换成了步兵第7师。双方虽然略有交手,但是尚无大规模激战。然而志愿军47军已经开始为对老秃山的进攻做全面准备了。

  这一次,志愿军方面准备投入进攻的是47军141师423团。这个团其前身是东北野战军10纵30师90团。30师在解放战争中是由延边朝鲜群众和吉林东边几个县的县武装组建成的东满独立师改编而来该师曾经参加过辽沈战役的黑山阻击战,在大虎山抗击国民党军精锐部队新6军22师。141师在入朝参战后,曾在1951年秋季参加过抗击美军秋季攻势的战斗,经受了残酷的防御作战的考验。

  423团战斗力最强的是第1营,然而该营有40%的新兵,团里有部分人员是机关勤杂人员补充的,战斗力受到一定影响。但是部队的战斗情绪非常高昂。423团首长的决心是:以一个营兵力(第1营)攻占老秃山,以部分兵力攻占附近的附属阵地,然后再用一个营(第2营)巩固既得阵地。

  具体的突击计划是:1营3连配属1连2排,成两个梯队,第一梯队三个排向主峰突击,得手后向无名高地发展;2连第一梯队展开两个排,向主峰北侧突击,协同三连占领主峰后,向东北山脊发展;1连(欠2排)作为预备队;9连1个排,师侦察连团侦察排各两个班,进攻德隐洞西北山脊之敌排支撑点,歼灭守军后撤出。

  支援火炮包括炮兵第48团第2营以及1营2连共122毫米榴弹炮15门,炮兵第10团2营共72.2毫米野炮8门,141师炮兵营3门75毫米野炮和10门75毫米山炮,坦克6团1连T-34坦克3辆,5连122毫米自行火炮4门。

  在47军投入进攻的同一天晚上,友邻部队志愿军第23军(当年粟裕麾下的主力纵队)将同时向猪排山发起进攻。

  47军的对手是美军步兵第7师。这个师是美军参加过朝鲜战争中比较“点儿背”的一个师,他们在1950年冬天的新兴里为志愿军奉献了一次团级建制的歼灭战。后来第7师在1952年10月中旬对志愿军三角山(Triangle Hill)一线阵地发起猛烈的进攻,原本预计花三天时间付出几百人伤亡可以夺取阵地,结果死伤了两千多人也没有能够把志愿军15军从阵地上赶走,只好把阵地交给了南韩部队,这次战役在志愿军方面称为上甘岭战役。第7师在11月被转入预备队,花了6个星期时间进行休整和训练,在12月29日拨归第1军指挥,负责第1军东翼的防守。在1953年1月25日,第7师31团按照计划对志愿军防御的T-bone Hill(志愿军称之为“丁字山”)发起攻击,遭到志愿军23军一个排的英勇抗击,死伤77人(志愿军仅伤亡11人),却毫无战果,战斗的失败,加上消耗的巨额弹药量(为了夺取这一个排的阵地,光是105和155榴弹炮弹就发射了1万2千发),一时让第7师很没有面子。

  到53年3月,第7师前线兵力部署是这样的,第31团负责左翼的主抵抗线(MLR)和前哨阵地的防御,从左到右的布置分别是第2,第1和第3营;第17团负责右翼的防御,第1,2,3营从西向东一字儿摆开;第32团为团预备队。第7师此时的总兵力是15,514人,低于编制数的18,257人,不过第7师还附属了2,346名南韩士兵(KATUSAs),1,081名哥伦比亚营的官兵,912名埃塞俄比亚营的官兵,加上美军第505情报排,总共兵力是19,878人。可惜没有能够找到和第7师对峙的志愿军47军141师和23军67师的兵力数字,不过从志愿军一个师大约一万来人的兵力数量来看,志愿军方面的兵力跟第7师应该是大致对等的。总的来说美军第7师的生活还是比较舒服的,光是为官兵播放的电影就有797场,观众累计达到14万人次。

  在3月21日和22日,第7师专门为刚刚走马上任的新师长A.G.Trudeau少将举行了有乐团参加的仪式,在23日,志愿军则用大炮的怒吼举行了为这位新师长的欢迎仪式。

  从2月起,志愿军就开始了战斗的准备工作。在2月10日,团首长组织1营和2营的各级指挥员进行了现场勘测,26日召开会议宣布战斗决心,3月又组织了步炮指挥员研究情况,并在沙盘上进行了研究。3月16日,战斗的一个星期前,团下达了最后作战决心。

  同时间内,部队官兵进行了多次抵近侦察,一直接近到敌人铁丝网前,3月7日还俘虏了美军31团一名上士,了解了美军阵地情况。同时,志愿军组织了防空,防坦克的部署,布置了炮火和机枪火力的阵地。特别重要的是,志愿军在冲击出发地区构筑了7个屯兵洞(5个班的战士干了10天搞定),其中离敌人前沿最近的只180米,远的大约300米,一共可以容纳7个排的兵力。另外,爆破小组还对美军阵地前的铁丝网进行了爆破。


参加老秃山防御作战的志愿军战士

  在鼓舞士气方面,141师制作了6面红旗,授予了担任突击的连队,选定了红旗班,挑选数名战士作为红旗手。红旗手在宣誓大会上在红旗上签字,保证把红旗插上老秃山。在进攻前一天,部队在毛泽东像和红旗下宣誓,军师团首长均参加了宣誓仪式。突击班配置了光荣手榴弹(红纸包裹并有首长题字,但是不知道是否和后来老山轮战的光荣弹是一样的)。

  在美军方面,他们注意到自3月20日起,志愿军的对老秃山和猪排山的炮火明显增加。出于对志愿军攻击的担心,美7师31团1营的AB两连于21日晚从后备队区域前进到集结地准备随时增援前线,但是在22日白天又撤了回去。22日下午,第八集团军司令Taylor将军,第一军军长Kendall将军,Trudeau师长和31团团长Kern讨论了战场的局势。他们决定在23日把把哥伦比亚营的B连从老秃山上撤下,换上C连(此时哥伦比亚营已经进入一线)。22日晚上,Kern上校视察了老秃山阵地,发现阵地上戒备松懈,站岗的哨兵有的毫无戒备,有的干脆回地堡里去了。Kern在现场纠正了这些问题后,找到哥伦比亚营营长Ruiz-Novoa商量了一下情况。到23日中午,Kern上校得知哥伦比亚营B连和C连的阵地交接还没有按预定时间开始,Ruiz-Novoa营长说他打算到晚上6点再把B连换下来,Kern大怒,命令阵地接替立刻开始,Ruiz-Novoa营长答应说下午3点开始。这一次阵地交接,一直到志愿军在晚上发起攻击时,还没有结束。

  志愿军从3月22日起开始用炮火破坏敌军的工事和障碍物(这也引起了美军的警觉),到23日中午时,美军阵地工事和障碍物被破坏40%左右。

  志愿军原本确定的攻击时间是23日晚20时4分,但是负责助攻的9连一个排和侦察分队在19时30分进入出发地带时被美军方面发觉,志愿军9连索性提起发起冲锋,只用9分钟就占领德隐洞西北山脊阵地,歼灭哥伦比亚营一个加强排,俘虏4人,并打退敌数次反击(战史没有提到9连下一步的行动,但是根据战斗计划,9连在攻击得手后应该撤出战斗)。美军战史称23日晚3时23分(美军所用时间和志愿军有一个小时时差,Coleman的文章说是8时33分),志愿军141师423团3营9连的两个排开始对哥伦比亚营阵地发起进攻(美军对志愿军攻击部队的番号还是搞得比较清楚的,可能是从审讯俘虏得到的)。与志愿军方面说法不同的是,美军称哥伦比亚营A连打退了志愿军的进攻,志愿军横尸累累。孰是孰非,等待有更详细的资料再谈。

  在出乎预料的助攻方向战斗打响后,晚20时,志愿军炮火开始对老秃山阵地进行火力急袭。423团1营的各突击连见9连已经打响战斗,求战心切按捺不住,在炮火急袭开始两分钟后(预定是4分钟),3连官兵就发起了猛攻,2连也随之发起冲击,营长当时已经无法制止发起突击的各连,只好发出冲击信号。但是遗憾的是,志愿军后方炮兵没有及时得到通知,在志愿军突击连进至敌军阵地铁丝网时,仍然在进行猛烈射击。结果,志愿军3连被己方炮火杀伤40余人,2连也损失7人。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一个损失。

  但是志愿军突击队仍然勇猛前进,3连1排和2排和2连全连迅速突破了敌人前沿阵地。3连3排在冲到铁丝网的时候,志愿军11班还在进行爆破,冲锋的通道还没有打开。在这关键时刻,11班副班长腾明国和本班战士李高彪,丁兆贵,吴二华和张福祥用身体伏在铁丝网上,搭成人桥,让3排通过。3排随之突入敌阵。腾,李,丁,吴四位战士当场牺牲,张福详被踩昏,苏醒后跟随3排投入战斗,消灭了敌人两个地堡。

  用身体在铁丝网上搭人桥的壮举,在美军也有过。那是美军反攻猪排山的战斗。和志愿军不同的是,美军那位英雄把身体投到铁丝网上后,一段时间没有战友上来从他身上跑过去,因为他们担心冲过去后会遭到志愿军的射击。


坚守老秃山阵地的志愿军战士向敌人开火

  20时6分,1营的突击部队全部实现突破,这离发起冲击只过了4分钟。冲过了11班战士们用生命换来的通道后,3连3排开始向主峰冲击,2排攻打敌东南山脊支撑点,1排绕到主峰背后阻敌逃窜打敌增援。2连2排协同3连3排攻打敌人主峰,1排打主峰与东北山脊敌之地堡群。由于哥伦比亚营正在交接阵地,部队戒备松懈,志愿军在突入敌前沿时基本没有遭遇抵抗。在向主峰冲击的过程中,哥伦比亚兵才出来进行反冲锋。第一次反冲锋被击退后哥伦比亚人又进行了第二次,这时志愿军3排只剩十余人,在敌人冲到离我军只剩五六米的时候,10班战士宋德清拿起爆破筒冲入敌阵与敌同归于尽!哥伦比亚人的反冲锋再次被击退。3班战士乘胜冲上了主峰,把红旗插在了老秃山上,这时离发起冲击只过了7分钟!

  然而战斗还在激烈的进行。20时9分,3连开始继续向无名高地发展,2连向东北山脊攻击,1连2派进至主峰附近搜索残敌。20时12分,美军开始向老秃山发射照明弹照得夜空有如白昼。美军一个排由346.6高地前来增援,被志愿军炮火击溃。此时2连以2排3排向东北山脊敌冲击,于20时19分占领东北山脊敌排支撑点,俘虏7人,击毁坦克2辆。3连副连长率领3连1排和2,3排一部共20人分两路向无名高地发展,但是遭到敌军顽强抵抗,没有成功。同时,我军已占领地区的地堡内又有敌人开始射击,同时美军开始向老秃上上空发射空爆弹,并封锁我军之交通道路。在这危急时刻,志愿军423团团长命令1连2排由连长带领增援3连,1连3排进至主峰东南山脊开始构筑工事防敌反扑,1排支援2连肃清地堡内残敌。同时2营4连主力进入屯兵洞作为预备队,其3排进至老秃山支援1营作战。

  不屈不挠的志愿军3连在向无名高地攻击失利后,重组兵力火力发起攻击,终于在20时34分占领该高地。但是前来增援的1连2排却很不顺利,在进至主峰东南鞍部时被地堡内敌人阻碍,2排在攻打地堡战斗中缺乏组织,直扑地堡,对战壕也没有进行火力搜索便直接跳进去,造成惨重伤亡,连长也在战斗中牺牲。最后2排只有4个人进至无名高地,协同3连固守。至此,全部攻击任务完成。在进攻战斗中我军伤亡营参谋长以下353人,可谓伤亡惨重。

  21时,2营4连由屯兵洞进至老秃山开始构筑工事。这时我军炮火停止了对美军炮火的压制。结果美军炮火开始向我军疯狂射击,造成我军清扫战场和负责运输的部队的惨重损失,共计死伤450人,这又是一个非常惨痛的损失!

  没有找到美军方面的详细记载。McWilliams的书记载,在战斗打响后,高地上的哥伦比亚人很快和后方失去了联系。哥伦比亚营营长派遣一名军官到老秃山了解情况,这名军官跑了回来说中国人的炮火太猛,他无法接近老秃山。而Coleman的文章则说哥伦比亚人英勇奋战,造成中国人惨重伤亡。他们甚至截获到中国人的通话说老秃山已经无法占领。但是中国人投入了更多的兵力。在战斗打响两个小时后,中国人终于攻进了战壕开始和哥伦比亚人肉搏(从志愿军的记载开,在战斗打响一个小时后,志愿军就已经开始在老秃山上构筑阵地了)。哥伦比亚人扛不住中国人的猛攻,开始分散撤退。

  来自第57野战炮兵营的美军炮兵观测员Dela Garza在战斗中被俘虏了。他回忆当时他因为懂西班牙语,所以被派到前线负责炮兵观测。在8点15分左右中国人攻进了战壕。和他在同一个地堡里的三名哥伦比亚人都被打死了,他在地堡和战壕里和中国士兵进行了一番激烈搏斗,并且设法往自己阵地方向逃跑。到大约凌晨两点的时候,他来到了山顶,看见了一面很大的红旗在飘扬。他精疲力竭,倒了下来,滚到了两个正在挖地的中国士兵身边。一个中国士兵跟他说了几句,接着挖地。Dela Garza打算溜开,结果这两个中国士兵上来把他抓住了。中国士兵对着他说follow me(看来战斗前是突击学习了英文的)要押送他走。他说自己累了,于是中国兵就让他休息(看来战斗前志愿军还突击训练了听力),搜走了他的匕首和手枪。然后中国兵带着他走下山坡,他看见所有的中国兵都在狂挖地,觉得现在中国兵是一片混乱,如果发起反攻一定能成功。不过美军并没有反攻,他被带进一个地堡,志愿军卫生员替他和另外7名志愿军伤员包扎了伤口(他强调志愿军卫生员对待他跟对待其他志愿军伤员一样)。半小时后他被带走了,带到志愿军后方一个满是伤员的山洞里。一路上,他看见了不计其数的志愿军战士的遗体。

  红旗终于飘扬在了老秃山上。然而战斗还远没有结束。美军的反扑即将到来。23日晚22时30分,141师师长命令423团以4个步兵班的兵力控制既得阵地。423团副团长和2营营长都考虑到4个班兵力太薄弱,于是将4连全部部署到老秃山阵地上,配属了两挺重机枪,57毫米无后座力炮一门。5连作为第二梯队,6连作为预备队,严阵以待。

  美军方面并没有能够及时地组织起反攻。哥伦比亚营营长在大约21时30分从前线跑回后方向美军寻求支援。他遇见了美军中尉Patteson和其他一些美军士兵(31团B连的部队)。两个人语言不通,鸡同鸭讲,而且接受的命令也不同(哥伦比亚营营长被命令在山脚继续阻击中国军队,而Patteson奉命对老秃山进行反击)。两个人花了整整一个小时才把情况分辨明白。这个时间上的迟延,正好给了中国军队购置工事的时间。

  到晚上10点20分,哥伦比亚营营长把残余的哥伦比亚士兵召集起来,加上美军的B连,开始向老秃山反击。到凌晨1点,他们到达老秃山脚下的第一个地堡,凌晨2时,他们开始遭到志愿军方面轻武器的射击,一直到破晓时也无法前进。

  但是志愿军方面对美军的这次反击并不重视,战史里甚至都没有提及美军的这次反击。而志愿军在已经占领的老秃山阵地上反而遇到些麻烦:阵地上一些哥伦比亚人的地堡又复活了,残留的哥伦比亚士兵开始向志愿军射击。志愿军4连一边修工事,一边清剿这些残敌。3排9班解决了两个地堡,抓了7名俘虏。但是主峰东南鞍部的一个地堡到天明都没有拿下来。

  凌晨8时15分,美军31团B连开始越过战壕向老秃山山顶发起进攻,遭到志愿军迅速的火力反击,大炮和迫击炮炮弹倾盆而下。志愿军战史记载,美军一个连在主峰东南山脊占领反冲击出发地区,被志愿军炮火和3排火力击退。

  美军反攻不成,开始重新组织力量。7师32团的1营被配属给31团投入反击,73坦克营的两个排和31坦克连的一个排投入火力支援。志愿军方面则记载11时30分遭到敌人猛烈炮火射击,工事大多被摧毁。很快,32团1营的B连投入了进攻(志愿军方面记载是敌军1个营攻击主峰东北山脊的1排,两个连攻击东南山脊的第3排,看来对敌人兵力估计有误),遭到志愿军步兵的顽强抵抗。志愿军炮兵发现原来设置的阻拦射击地线和交通壕成直角,杀伤力不大,于是改成顺着交通壕进行射击,这下进攻的美军遭到了很大的伤亡,被阻止在了指形山脊处。

  中午12时35分,美军在重组部队后,32团1营A连和B连同时投入了进攻。而志愿军方面则以5连的3排增援了阵地上的4连。奇怪的是,志愿军方面对中午这次美军的反击没有记载,战史里记载12时击退敌人上午的进攻后,下一次进攻就是下午16时了。言归正传,美军这次进攻先到达了前一天投入进攻的31团B连的阵地,并穿越过去直接进攻老秃山(31团B连奉命撤出战斗,Petteson中尉的下巴被打伤了)。打到下午四五点钟,美军在夺回老秃山1/4阵地后,进攻再次被阻止了。双方陷入僵局。

  24日这一天的战斗,志愿军方面伤亡100多人,发射了12589发炮弹。可惜没有找到美军方面的统计数字。根据志愿军的统计,美军当天发射了4万5千多发炮弹。25日凌晨,天下起了雨。美军32团1营的C连由预备队转入进攻。这一次他们要天黑雨夜袭共营!

  24日晚,志愿军以第6连接替了4连的阵地,他们配属了两挺重机枪,分别配属在主峰南侧和正面,另外配发两门90火箭筒。6连在接收阵地后继续构筑工事。

  25日凌晨3时30分,美军1营C连从预备队转入进攻。当时天上下着雨,疲惫不堪的志愿军守备部队没有发现美军已经偷偷接近了我军阵地。这一次美军一反常态,没有进攻任何火力准备就接近志愿军阵地。可是他们动作慢了一点,到天刚刚亮时,志愿军就发现了他们。于是志愿军的轻重火力一股脑儿扔向C连,C连死伤惨重。美军方面也以炮火向志愿军阵地轰击,并以飞机进行投弹。战至伤亡8时30分,美军的攻势被粉碎了。志愿军方面也付出很大代价,3排打得只剩下9个人。

  战至中午12时15分,美军营长向指挥部报告,1营的战斗兵员已经只剩下4名军官和54名士兵(A连两名军官14名士兵,B连和C连共计还剩两名军官和40名士兵),完全失去了战斗力。营长向后方要求释放烟雾弹并提供医务救护兵以转移伤亡人员。31团团长Kern中校同意1营在25日夜撤出战斗。

  25日的激战,双方都死伤惨重,美军1营几乎拼光,志愿军6连也伤亡了115人,死伤过半。志愿军方面也调整了部署,以8连替换下了6连。141师首长根据24日和25日两天战斗里我军守备部队伤亡较大的事实,命令423团只以一个排兵力控制阵地,等敌人来攻时,主要以炮火杀伤敌人。于是8连在阵地上只放了4个班的兵力,准备靠后方的炮火来“欢迎”进攻的美军。

  美军方面的确是在准备夺回老秃山,尽管24日和25日的战斗里他们拼光了一个整营。25日中午,第一军军长Kendall中将命令第7师夺回老秃山,预计时间是27日或者28日(似乎后来推后了)。25日下午,第7师师长和31团团长进行了讨论,决心以31团2营作为反攻力量。他们制定了战斗计划,并且命令部队在类似的地形上进行演习。

  在26日,美军对志愿军老秃山阵地进行了狂轰滥炸,根据志愿军方面的战报,当天美军发射炮弹两万多发,投下八百多枚炸弹,把老秃山炸成一批火海。志愿军在阵地上只留下少量兵力,其他人撤到屯兵洞内。后来因为敌机轰炸太猛烈,阵地上的志愿军官兵全部撤出老秃山,只以炮火进行拦截。事实上,这个时候老秃山上唯一的生物就是少量还在地堡里面躲藏的哥伦比亚官兵(他们坚持的毅力还是不错的),他们乘着阵地上没有志愿军逃回了己方的阵地。但是入夜后,志愿军又返回了阵地。

  3月30日上午10时,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Taylor上将来到了第7师师部。他和第7师师长讨论了当前的形势,认为无论是战术上还是心理上,反攻老秃山都不会有什么益处。于是,夺回老秃山的计划就被搁置了。这个消息对第7师的官兵来说,亦好亦坏,好处是无须再付出伤亡以夺回老秃山(从各方面战例看,美军如果要夺回老秃山,恐怕还得付出相当的代价),坏处在于志愿军永久性地占领了老秃山,从此可以以此为出发基地,进一步攻击美军的阵地,例如著名的猪排山。

  老秃山战斗终于落幕了。三天血战的结果是:老秃山最终落入了志愿军的手中,并且被志愿军改造成坚固的阵地,在志愿军进一步攻击旁近的猪排山的战斗里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志愿军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在战斗中,志愿军伤亡高达1042人,423团战斗力严重受损。其中有450人是在攻占老秃山后运输部队遭到美军疯狂炮击付出的伤亡。如果志愿军能够以炮火进行反压制,减少这一部分的伤亡的话,老秃山战斗会打成一个和马踏里西山一样漂亮的战例。另外,志愿军突击部队的伤亡也比较大,尤其是因为部队提前发起攻击(战斗精神是绝对一流的,但是不遵循步炮协同的规定就会付出血的代价)。志愿军作战总结里面还指出部分基层指挥员过于表现个人勇敢,不顾掌握和指挥自己的部队,造成战斗中某些分队陷入混乱,指挥员伤亡大的后果。但是在失去指挥的时候,相对多的战士能够独立作战或者设法向大部队靠拢,也有不少人员在指挥员伤亡的情况下主动出来代理指挥。总而言之,志愿军官兵的勇猛是毋需质疑的,但是在技术层面还有需要提高的地方。

  联合国军方面具体伤亡数字没有查到,但是从1营打到只剩几十个人来看,伤亡也是很大的。根据On Hallowed Ground的记载,哥伦比亚营有50人阵亡,112人负伤,91人失踪(志愿军的战报里是俘虏32人,所以估计其他人都阵亡了),共计253人。美军的伤亡是哥伦比亚人的两倍以上,但是他们的数字是包括了猪排山方向的战斗的。考虑到美军收复猪排山战斗受到的抵抗比较轻微以及32团1营反攻老秃山死伤惨重的事实来看,美军主要的伤亡是老秃山这边。所以联合国军在老秃山方向的伤亡应该是五百到六百人,大约是志愿军伤亡的一半。考虑到志愿军是进攻方,最后又占领了阵地,付出比守备方更多的伤亡也是正常的。

  志愿军在1953年3月下旬的两次主要进攻(46军对马踏里西山,梅靓里东山;47军对老秃山,23军对猪排山)体现了志愿军进攻作战的新特点:以屯兵洞减少突击距离,以猛烈炮火摧毁敌人工事,用很短的时间占领阵地然后构造工事,用大炮揍垮美军的反攻。最后志愿军永久性占领了四个山头中的两个,并且给反攻的美军以严重杀伤。美军方面因为反攻所必须付出的巨大代价,而在以后的日子里对反击丢失的阵地开始有了顾虑,在很多时候宁可放弃反攻(例如5月份志愿军对马踏里西山的进攻,美军方面最后放弃了反击)。正如美军战史所说,这时的志愿军表现得象一个旅馆主人,而美军则象一个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