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血战391高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2:20:10
血战391高地:志愿军一步险棋逼退美军十公里 
 
391高地争夺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不是有名之战,如果不是出了邱少云烈士,很可能名不见经传。所以关于这个高地争夺战的资料较少,近来有人在网上质疑邱少云烈士,在收集有关邱少云烈士事迹及争议的资料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些关于391高地作战的材料,整理一下,写成此文。  先简单介绍一下391高地争夺战过程:  邱少云烈士生前是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战士。当时15军驻守平康谷地和上甘岭。15军的主力师第44师驻守平康谷地,第29师87团配合44师,邱少云就在这个团里。15军的另一个师第45师驻守上甘岭一线。在第44师的另一侧,是第38军部队。  敌军占领的391高地位于第44师阵地前方,当时由韩军第9师防守。391高地位于铁原东北十公里,山势狭长孤立,南北两座山峰,形若驼峰,距志愿军一三零团主阵地发利峰仅2000米,严重威胁着十五军与三十八军的结合部。对美韩军而言,391高地是至关重要的前哨阵地,一旦失守,在正面九公里范围就再无险要可凭。  但韩9师防守的主要阵地是白马山。1952年10月,志愿军第38军进攻白马山战斗打响后,韩9师的部队都调到白马山,391高地改由配属韩9师的韩军第51团防守。  1952年10月12日,志愿军第29师400余人在敌阵地前潜伏一天后打响了391高地争夺战。邱少云就是在这次潜伏战斗的潜伏过程中牺牲的。  1952年10月14日,美7师、韩2师向志愿军第45师防守的上甘岭发起进攻。  1952年10月15日,志愿军第38军结束白马山争夺战,没有拿下白马山。  1952年11月25日,上甘岭战役以我军守住了上甘岭、美韩军进攻失败而告终。  志愿军第44师与敌军争夺391高地的作战一直持续到1952年11月底,志愿军最终夺取了391高地。  一.1952年10月12日87团夺取391高地的简要过程  由于志愿军第44师的前沿阵地与391高地之间有3000米宽的开阔地带。为缩短冲击距离,减小发起攻击时的伤亡,增加战斗的突然性,第44师在战斗发起前一天夜晚,将配属44师的第29师87团一个营部率2个连400多名指战员秘密潜入距391高地前沿60米的开阔地。10月12日晚,在支援火炮70余门,坦克7辆的支援下,突然向391高地发起攻击。炮火准备8分钟后,步兵发起冲锋,仅18分钟,即全部解决战斗,全歼南朝鲜守军,计毙伤俘敌170余名。  二.391高地争夺战是为策应白马山之战而打的吗?  志愿军第44师进攻391高地,并不是为了策应第38军夺取白马山的战斗。  1952年秋,志愿军经过近一年的巩固阵地,已经建起完整的坑道防御体系。志司给前线各军发出“向敌发动有限的进攻,攻取敌前沿若干支撑点和在反复争夺中大量杀伤消耗敌人”的指示,让前线各军自己选择对面敌军营、连、排级防御阵地发起进攻,用零敲牛皮糖的办法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蚕食敌军阵地。从1952年9月下旬至11月下旬,志愿军前线各军发起秋季战术反击。  当时第38军选择的进攻目标是由韩9师一个营防守的白马山;15军第44师选择的是391高地;第45师选择的是注字洞南山。  当时担任志愿军第44师师长、后来曾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向守志曾写文章回忆391高地争夺战:  在几十年的革命经历中,有许多事令我感动。我任志愿军44师师长时,配属我师作战的87团涌现了一个伟大的英雄——邱少云,他英勇献身的一幕,牢牢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终生难忘。  我走了一步险棋:决定拔掉阵地前的“钉子”  在抗美援朝防御作战期间,为了争取防御主动权,扩大回旋余地,我和师政委朱业奎决心以配属我师的第87团3营为主攻,夺取391高地。  391高地山势狭长孤立,南北两峰对峙,形若驼峰,位于我前沿阵地约2000米处,是韩军第九师东侧前哨阵地的主要支撑点,可俯视我纵深前的10多平方公里阵地,严重威胁我与右邻第38军结合部的安全,是设在我阵地前的一个硬“钉子”。我阵地与391高地之间有3000多米宽的开阔地带。为增加攻击突然性,我决定拔掉这个“钉子”。1952年10月12日,我命87团3营400余人在发起攻击的前一天夜晚,秘密潜伏在距391高地前沿阵地数百米开阔地的蒿草丛及小杂树中,这是一步险棋。  事前,上级指示我一线部队攻击金化以西“联合国军”前沿阵地,但并没有具体给我们师赋予攻占391高地的任务。为了实现敌前潜伏、发起进攻的突然性,在此之前,我们以小部队行动,逼近敌前沿阵地,挖掘修筑坑道和壕沟,既便于防御,又利于进攻反击。  同时,师里还多次组织潜伏部队团、营主官和师侦察人员到敌阵地前侦察,对地形和守敌的活动规律摸得一清二楚。然后,我们反复在沙盘上,从391高地的东北、正北和西北三个方向进行潜伏和进攻的推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制定了周密的应对措施。同时,对参加潜伏行动的指战员进行思想发动,明确了潜伏的战场纪律和发生意外情况的处置办法,确保万无一失。  从向守志师长的回忆文章中可以看出,第44师最初决定夺取391高地,与白马山之战是无关的。  三.391高地争夺战的特点及与上甘岭战役的关系  在志愿军15军布防的区域里,由于平康谷地便于美军发挥火力优势和重装机械化部队的优势,所以,15军把头等主力部队第44师(师长向守志)、29师87团和大量火炮配属在这一地区,做重点防御。所以,第44师的火炮较多,用于1952年10月12日晚进攻391高地作战的就有支援火炮70余门,坦克7辆。在后来与敌进行391高地拉锯争夺过程中,44师使用火炮较多,投入兵力较少,多用炮、少用兵是391高地争夺战的一个特点。  夺取391高地是44师师长向守志自行决定的秋季战术反击目标,10月12日第一次攻打391高地时上甘岭战役还没爆发,所以当时与上甘岭战役也无关。只是后来为了策应上甘岭战役,44师加大了争夺391高地的力度。  四.志愿军10月12日打下391高地后为什么没有坚守  邱少云在10月12日潜伏过程中遇敌打燃烧弹,其中一发落在他潜伏点附近,引起草丛燃烧,火势迅速蔓延到他身上,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他放弃自救,咬紧牙关,任凭烈火烧身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邱少云以自我牺牲使潜伏部队没有暴露。10月12日傍晚,志愿军炮火准备8分钟后,潜伏步兵发起冲锋,仅18分钟,即全部解决战斗,全歼南朝鲜守军,计毙伤俘敌170余名。  但我军并没有坚守391高地。据后来负责寻找邱少云遗体的梁嵩山回忆说,“由于战斗结束后,我方迅速撤离了391高地,敌人恢复了被总攻时炸毁的铁丝网,高地也被后援敌人占领,搜寻十分困难!”  我军为什么不坚守391高地呢?  由于缺少资料,我也不能给出志愿军第87团10月12日夜占领391高地后又迅速撤出的准确原因。但从38军白马山之战及45师上甘岭之战的过程看,我军夜晚夺取阵地后,第二天白天敌军肯定会利用其制空权和炮火优势凶猛反扑。我军如果据守阵地,肯定会有重大伤亡,往往阵地还会丢失。  所以估计是向守志师长预料到在391高地会与敌人有一番反复拉锯的过程,而且44师当时也不急于将391高地马上控制在手上,所以在消灭了高地上南朝鲜守军一个加强连后,迅速撤离,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当时这样做不失为明智之举。  五.391高地争夺战对上甘岭战役的配合策应  1.上甘岭战役爆发  1952年10月14日,美韩军队向志愿军第45师驻守的上甘岭发起攻击,上甘岭战役开始。但最初,15军领导及志愿军总部都没有判断出上甘岭是敌军的主攻方向。  10月15日,美韩军再度猛攻,又是一整天的残酷恶战,日落时分,美第七师终于拿下了597.9高地西北山梁上的6号、5号、4号、0号阵地和主峰,韩第二师也占领了537.7高地大部分阵地。——直到此时,上甘岭的战斗已持续了两天,志愿军还没有判明美军的作战企图。志愿军总部虽在当天下午致电十五军,但那是对十五军13日上报的反击注字洞南山计划的答复,指示根据第38军进攻白马山的经验教训,认为反击敌营以上部队据守的阵地,代价太大,战斗不易迅速解决,因此否决了第45师反击注字洞南山的作战计划。电文中只字未提上甘岭战斗,因此完全可以说,经过两天的激战,志愿军总部首长还没有意识到在上甘岭是敌军的主攻方向!  第44师这边,据梁嵩山回忆,10月14日晚上9时许,梁嵩山带领侦察排50多名战士,迅速潜伏,匍匐着向391高地邱少云牺牲的地方靠近。虽然团部距离高地不远,但必经之地有反坦克沟、交通壕、铁道、一片丘陵地带,到达高地十分困难,而他们晚上潜伏寻找,必须赶在黎明前返回团部。14日、15日连续两个晚上都没有找到邱少云的遗体。16日晚,梁嵩山继续带着侦察战士潜伏到391高地。17日凌晨1时许,他们终于在391高地一片烧光的坡地上找到了邱少云的遗体。  可见到10月16日为止,第44师没有安排再次反击391高地。  2.上甘岭转为15军重点作战方向  10月16日,美韩军继续猛攻上甘岭,四十五师先后已有15个连投入战斗,秦基伟决定,四十五师改为主攻,四十四师则改为助攻;军、师组织火炮向上甘岭机动,并组成炮兵指挥所统一指挥;建立后方供应机构,加强后勤保障,除原先储备的弹药外,另为一线部队每连增加配备8000枚手榴弹,三个月的补给品储备量,并积极组织向坑道补充弹药、食物和饮水。  秦基伟没有抽调44师部队增援上甘岭,但44师肯定也不能闲着,他们在391高地开始与敌人进行拉据战,以策应上甘岭战斗。  44师是在什么时候再次反击391高地的,我没有确切资料。但从讲述上甘岭战役的下述文字中可以看出大概:  “在十五军的另一战场上,西方山地区的四十四师对当面之敌发动了一系列的攻击,从战术上积极配合五圣山战场。四十四师主要的攻击目标是391高地,该高地位于铁原东北十公里,南北两座山峰,形同驼峰,距一三零团主阵地发利峰仅2000米,严重威胁着十五军与三十八军的结合部。对美韩军而言,391高地是至关重要的前哨阵地,一旦失守,在正面九公里范围就再无险要可凭,将直接影响整个金化防线。……经过激烈争夺,在10月中旬形成志愿军占北峰,美军占南峰的局面。上甘岭打响后,四十四师就以此高地为主要目标,进行争夺战,以牵制美军。”  也就是说,在10月20日前,44师曾组织反击,再次占领391高地,并守住了391高地北峰。可见为了策应上甘岭战役,44师没再采取打完就撤的保存实力战法,而是开始了拼消耗的阵地拉据争夺战。  3.曾纪有回忆的10月24日潜伏作战  到10月20日左右,志愿军总部也根据战场情况及时调整,原定10月22日结束的秋季战术反击,延长至11月底。命令十五军左右邻的第三十八军、三十九军、四十军、六十五军、六十八军在各自防区的正面发动攻击,策应上甘岭战斗。  曾纪有回忆的10月24日那次潜伏战斗估计也是有的,是44师占领391高地北峰后夺取敌军占领的南峰的一次作战。我们看看曾纪有的回忆报道:  “指挥部决定派一支部队秘密潜入敌军后沿的半山腰,埋伏24小时,一旦进攻时间到,迅速抢占391高地。曾纪有所在的一排担起了这个重任。10月23日下午6时,我军向敌军阵地猛烈发射炮弹,趁敌军慌乱之机,1排52名官兵(本为48人,上级临时增加4名医护及话务人员)浑身插满芦草匍匐前进,三小时后,部队静悄悄地进入预定地点,我军炮弹也停止了。”  首先,这次潜伏是在敌军阵地后侧,为什么是后侧?因为391高地北峰已经被我军占领,北峰与南峰之间距离不会很长,无需潜伏(可能也无法潜伏),但派一支小部队到南峰后侧潜伏,进攻开始后,就能趁敌军防备北峰我军正面进攻时,出其不意从后路一举拿下敌军阵地。  为什么潜伏部队只有一个排?因为南峰上驻守的敌军不会还是一个加强连,很可能只有一个排或稍微多一点。我军一个排潜伏攻击就够了,人多了反倒容易暴露。张嵩山写的《血祭上甘岭》第六章中,提到过志愿军进攻391高地是“第87团先上,兵力不大,一个排一个排地攻,攻克后再一个班一个班地守,少用兵,主要用炮火砸他们。”  那么,守在391高地南峰的敌军是不是只有一个排左右呢?我这里没有直接的资料。但从《血祭上甘岭》第六章的有关叙述中,大致可以估计出来:  ……连续三天炮击,将美三师轰懵了。  一个叫亚当斯的副排长被俘时说“你们的炮弹打起来没个数,我们的许多弟兄被炮震得精神失常。……有个弟兄问排长,是否可以离开这座山,排长迷迷糊糊象忽然被提醒了,大呼一声:OK,走吧!就呼呼啦啦全往山下跑。”  上面说的事发生在美三师接替韩九师以后,但从中可以看出,美军守在391高地南峰的只有一个排。那么先前韩9师驻守部队估计也不会多。  4.我军最终占领巩固391高地  10月27日驻守391高地的韩九师调往后方休整(其第30团增援上甘岭的韩2师),由美三师接防,乘着两军换防之机,四十四师一举夺占南峰(看来曾纪有他们排10月24日夺取南峰后,敌军又夺了回去)。美3师与韩9师各出一个连全力反扑,把南峰又一次夺了回来。44师便集中炮火轰击敌军阵地,一连轰了三天,美三师守军(约一个排)逃跑。  范佛里特迫于391高地的巨大压力,从上甘岭抽调出五个炮兵营加强西方山方向,美军这一剜肉补疮之举,大大有利于四十五师上甘岭方向的作战。上甘岭战役结束时,391高地的争夺还在进行,直到11月30日,四十四师才确实占领并巩固了391高地,战斗歼敌4000余人(我方数据),将战线前推十公里。  志愿军总部连续通令表彰四十四师,不仅有效牵制了敌军,分散了其在上甘岭的兵力火力,有力保障了上甘岭的胜利,而且大大改善了在平康谷地的防御态势。  六.对网上一些谣传的批驳  有人在网上利用白马山、391高地都是韩9师防守这一点,有意将391高地争夺战和白马山之战混为一谈,又将白马山之战与上甘岭战役联系在一起。说上甘岭战役是美军为解白马山之危,采取的围魏救赵之策。最后的结果是双方打了平手,志愿军没打下白马山,联合国军没拿下上甘岭,但双方都达到了保住自己阵地的目的。  这个说法纯属无稽之谈。前面已经说过,夺取391高地是44师师长向守志自行决定的秋季战术反击目标,与白马山之战无关。10月12日第一次攻打391高地时上甘岭战役还没爆发,所以当时与上甘岭战役也无关。后来为了策应上甘岭战役,44师加大了争夺391高地的力度。最终在11月底完全占领巩固了391高地。  38军争夺白马山之战在1952年10月15日就结束了。而上甘岭战役是在10月14日开始,11月25日结束的。  有人在网上对我军占领391高地后,将战线前推十公里表示质疑。他们拿出391高地距一三零团主阵地发利峰仅2000米这个数据,说我军占领391高地最多把战线前推2、3公里而已。  这些人其实是故意忽略“对美韩军而言,391高地是至关重要的前哨阵地,一旦失守,在正面九公里范围就再无险要可凭”这个情况,也就是说,丢掉391高地,美韩军在这一地区的防线就会因无险可凭而被迫后撤8、9公里。  所以,我军占领391高地后将战线前推十公里是毫无疑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