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式管理概论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0:38:27

古典式管理概论

                       胡星斗

 一、     什么是古典式管理?

我提出“古典式管理”,什么是“古典式管理”?

古典式管理就是应用中国古典思想和古代经典中的思想进行企业管理的理论,目的是达到“三个升华”:管理经验的升华、企业文化的升华、管理者修养的升华。所谓管理经验的升华,就是通过古典式管理对企业家零碎的企业管理经验进行提升、总结,阐发为符合中国古典精神的系统的理论,用以指导企业的进一步的发展;所谓企业文化的升华,就是以中国古典文化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墨家文化、中国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等促进企业文化的中国化、本土化、特色化;所谓管理者修养的升华,就是以中国经典著作熏陶企业家,提升企业家的修养和境界。

古典式管理的特征是:1、强调古为今用、学为企用、政为商用。它是中国典籍精华、学问精华、政治经典如《资治通鉴》的精华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2、强调哲学式管理。中国传统思想是哲学式的而不是宗教式的,是人生社会哲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做人准则的汇集,是诸如《道德经》、《论语》、《菜根谭》等格言警句式的理论。与此对应,古典式管理也不是烦琐哲学,而是“箴言哲学”对应的“箴言管理”,属于“一分钟管理”。3、强调战略管理、“境界管理”。中国古典思想属于治国平天下的战略及谋略思想,同时,中国人追求境界而非知识,崇尚圣人而非学者,推崇所谓的“宇宙境界”。古典式管理就是提升企业家战略决策能力和思想境界的管理模式。

古典式管理与所谓“中国式管理”不同,前者更加强调经典和传统文化精华的应用,摈弃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圆滑变通、随机应变、官商勾结等中国的糟粕,以及找靠山、拉关系、结帮派等“适应社会”的教化。

古典式管理的内容:按照流派、著作,可以分为儒家管理、墨家管理、道家管理、法家管理、兵家管理、纵横家管理、货殖家管理、阴阳家管理、佛教管理、禅宗管理、道教管理,以及易经与管理、诗经与管理、书经与管理、山海经与管理、战国策与管理、史记与管理、资治通鉴与管理、长短经与管理、贞观政要与管理、官经与管理、兵经与管理、三国演义与管理、红楼梦与管理、菜根谭与管理、增广贤文与管理等。

按照思想特点,古典式管理又可以分为:王道管理、仁义管理、和谐管理、中庸管理、修身管理、兼爱管理、无为管理、“无”的管理、太极管理、无极管理、弱管理、柔管理、隐管理、简朴管理、箴言管理等。

二、     什么是古典式管理“事理学”?

事理学是探讨做事道理、规律的学科,它与物理学一起,构成了研究“事”“物”之理的科学。而古典式管理“事理学”就是从事理学的角度总结出古典式管理的规律、定律和定理。

三、推广古典式管理的意义。

促进企业管理的中国化、特色化;

提高管理者的修养,培养儒商、道商、佛商;

形成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塑造诸如儒家企业文化、道家企业文化、佛教企业文化等;

丰富当代管理思想,将重视感性、传心、战略、境界的东方管理思想与强调科学、理性、制度、法治的西方管理思想互补起来;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诸子百家经典。

四、古典式管理事理学定律。

1、仁爱——和谐定律:仁爱产生和谐;塑造仁爱企业文化,有助于建设和谐企业家园。

古典式管理箴言:

孔子:“仁者,爱人”(仁,就是去爱别人)。

孔子讲仁爱,并且把仁义道德置于利益之上。孔子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也就是说,不是通过正道得来的利益,仁人君子就不应当要。正是根据这样一种思想,日本现代工业之父涩泽荣一提出了“论语加算盘说”、“道德经济合一说”,认为:算盘中有论语,论语中有算盘;在精打细算中要讲道德,讲道德会带来经济利益。如此,大家都讲仁爱讲道德,社会也就和谐了,否则“放于利而行,多怨”,企业放肆地追求利益,必然导致很多的怨恨。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立起,也帮助别人立起;自己想达到,也帮助别人达到)。

孔子“能近取譬”,以自己作参考,推己及人。所以,他的仁爱思想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就是说,如果你想活命,那么也要让别人活命;如果你想吃饱穿暖,也要想到让别人吃饱穿暖。有了这种博爱的精神,就不会有损人害人的行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也就不要强加于人)。

在春秋乱世,孔子要求诸侯们停止杀伐,认为:你不想死,老百姓当然也不想死;你不希望妻离子散,老百姓当然也不希望妻离子散,所以,诸侯们应当放下屠刀,去仁爱,这似乎太理想主义了。因此,孔子四处碰壁是注定了的。不过,孔子的理论虽然不能平定乱世,却能够治理太平之世;虽然不能应付你争我夺的残酷竞争,却能够让企业充满友爱温情,蒸蒸日上。

“克己”(克制自己的欲望)。

统治者如果能够克制自己的贪欲,老百姓自然淳朴。管理家如果能够以身作则,不谋私利,那么员工也会克勤克俭,行为端正。所以,世界级的大企业家如比尔盖茨、洛克菲勒、松下幸之助、李嘉诚、王永庆等都是节俭者,哪怕是亿万富翁,也在公司吃盒饭,不愿多花几块钱把车停在“贵宾车位”。如此,上行下效,企业的成本自然很低。

“和为贵”(以和睦为可贵)。

日本人把孔子的“和”发挥到了新的高度。日本人自称“大和”民族,最早的日本宪法第一条就是“和为贵”。日本的企业之间不是完全的竞争关系,而是“竞合”关系,即竞争与合作并存。因为他们是法人持股、企业与企业相互持有股份的,企业间有经理委员会等协调机构,所以,他们的企业间不会恶性竞争。日本的企业内部劳资双方也组成了利益共同体,通过长期雇佣、尊重前辈的论资排辈、企业工会等方式凸显温情、秩序与合作,大家都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

“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和睦但可以有不同的观点)。

孔子主张建设和谐社会,但和谐社会不是千篇一律,万马齐喑,死水一潭,而是多元化、百家争鸣、生机勃勃的社会。“和谐企业”也应当鼓励发展战略方面的争论,容忍创新的甚至怪异的思维。

(“胡星斗中国问题学、弱势群体经济学”网站:http://www.huxingdo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