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国皆英雄 唯独范美忠:文道非常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29:24
满国皆英雄 唯独范美忠---从本能到理论探究反高潮

 

凤凰卫视 > 凤凰节目 > 文道非常道 > 正文 2008年06月13日

梁文道:四川震灾发生之后,我们大概有一个月的时间,这一个月时间里面我们每天每夜反反复复的听到很多很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真的是很感动人,让我们发现原来过去30年内,我们曾经慢慢的淡忘或者是漠视,或者以为自己已经没有了的一些善良的那一边,那一方面的性格,那种本性,又慢慢的浮现出来。

不止有很多人捐款,不止有很多人当志愿者,而且还出现了许多愿意牺牲自己、拯救其他人的英雄。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我们又出来了一位反英雄,我讲的就是范美忠老师了,这范美忠老师为什么让大家那么倒胃口呢?理由之一就是我们仍然沉浸在英雄回来的一个狂欢的状态底下。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范美忠老师他写的东西,他的出现给我们太大的打击了。

解说:沈双,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曾经在美国读书多年,回到华语世界后,在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任教,为⟪万象⟫、⟪新民周刊⟫等国内多家杂志撰写专栏。

英雄堆里跑出一个“范跑跑”

梁文道:真的是要感谢范美忠老师,我们发现我们中国的真相,要不然的话,沈双我们大概以为我们国家又进入到一个人人皆圣贤的年代,就以为所有人都随时预备好要牺牲自己当英雄,其实不是的,其实很多人都是很正常的一个老百姓遇到事儿会怕,遇到危险的时候想逃命,是不是?

但是我们好像一下子都忘记了,觉得人人都不应该是这个样子,人人都应该是遇到危险的时候先想着怎么样拯救身边的人,可以弃自己或者自己的家人亲友与不顾的,要做到这样才对。这样子吧,沈双,我先跟你再回顾一下关于这位范美忠一切的争论,我们先来看一条片子。

沈双:这个名字太有意思了。

不想当英雄的范美忠

解说:地震那一刻,在生死的瞬间他们舍弃自己选择救人,15岁的少年雷楚年地震来时不是往外逃,而是冲进教室揪出了7个同学;9岁的小林浩在危机时候用弱小的肩膀背出了两个同学;12岁女孩儿邹文帮同学撤离,自己却遇难。

天使老师袁文婷为了救学生,将青春定格在了26岁;英雄老师谭千秋在地震发生了一瞬间,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用身体保护4个学生,学生获救了,谭老师却不幸遇难,谭千秋用血肉之躯为他的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

有人说这次地震是英雄的集结号,不可能把这次地震中所有英雄的名字一一列举,也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把所有英雄的故事一一诉说,不过地震那一刻,平凡的他们都是英雄。但是有这样一位老师,他叫范美忠,是都江堰光亚学校老师,他在地震中不管学生自己率先逃跑。

他说,“在这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我女儿我才能够考虑牺牲自我,其他人哪怕是我的妈妈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一时间范美忠从默默无闻的中学老师变成海内外媒体的焦点人物。

梁文道:沈双,这几天我在看欧洲国家杯,荷兰队打的很厉害。

沈双:你还有时间看足球?

梁文道:我太爱看了,然后荷兰队里面好几个人要是翻译成中文,他们的名字都姓范,都姓范什么范什么,网上也就说。

沈双:都是跑跑了。

梁文道:对,说这个姓范的都很跑的,都很会跑,跑的都很快,你觉得范美忠这个事儿,就是说前阵子不是还上过我们凤凰⟪一虎一席谈⟫嘛,然后同时他又帮助捧红了另一位仁兄,叫“郭跳跳”,两个人还对骂了一通,互相指责。

这两个人代表的东西其实很明显,就是现在网上的两股声音,也有不少人是支持范美忠的,就觉得他说的对,这是人之常情;也有人就认为这个“郭跳跳”骂的好,就是说其实范美忠这样做太不对了,太没有老师的尊严了。

但是我一直有这么一个观点,就觉得如果英雄是英雄的话,是因为他能够做到一些很崇高的行为出来,做到我们正常人做不到的事,比如说刚才片子里面看到的牺牲的老师,我们为什么那么感动?为什么那么尊敬他们?是因为他们做到了我们觉得一般人不会做的事。

如果我们把他们做的事情变成一个常人的标准,来要求所有人都做得到,比如说要求范美忠老师,要求他不要跑了,如果是这样的话,英雄就不是英雄了,如果每个人都是英雄,哪还有什么英雄呢?你对这个事有什么看法?

沈双:所以我就觉得您刚才说的有一点挺有意思的,就是说这个范美忠和“郭跳跳”这个对立,所以我觉得咱们试图得先把这个对立给打破,因为我觉得这个关键问题就是在于很多人,其实我仔细去看了范美忠的文章,我觉得其实中间有很多比较复杂的一些东西。

很多人就把这个范美忠妖魔化,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对把他的文章中的某一些字句,就给拿出来,就主要是针对他的一些字句。

梁文道:有点断章取义。

沈双:对,断章取义,做出一些非常非常直接性的一个反应,我觉得其实范美忠这个人挺有意思的,我觉得他的这个行为,可能能够分成两部分去讲,一个就是说他当时做了什么?第二是他后来说了什么?这两个是不同的表演,而且这两个被赋予一个不同的话语,而且具有不同的意义。

我觉得他关键问题是他如果当时跑了也就跑了,他就是选择不止是跑了,而且后来要去写,而且他写是很有意图的。

梁文道:对,这个我也觉得。

沈双:他实际上在他的文章的结尾,他想做的一件事等于他并不是说反对那些我们现在已经有的这些英雄,他并没有说骂这些人,就是说这些人不是英雄,或者这些人不够英雄的资格。他是在反对一个英雄的话语,就是像您刚才所说的,就是把这个英雄本来是一个超人的形象,本来是一个超越的一个形象,把它变成正常化,好像每个人都应该是英雄。

实际上他反对的就恰恰是这种对于英雄的这种过分的强调,过分的塑造,其实很多人就是一下就不去考虑他这个文章的最重要的一个观点,而去把他那个当时的行为拎出来去骂。

梁文道:可是问题就是就像你讲的,他写的这个文章,跟他的行为之间是不一定有必然联系的,对吧?

沈双:对。

梁文道:因为我觉得他最妙的地方就是他还要出来写,其实坦白讲,这场震灾里面跑的人我相信不止他一个,但是问题是只有他一个跑出来这样子来写,但他写的这个东西跟他做的这个行为之间有关系吗?

沈双:对,我觉得他这个东西,就是说他这个文章出来之后,得到了很多人的唾骂,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他在策略上的,一个言语策略上的一个失算,我觉得他实际上跑的这个动作实际上只是一个本能的动作。

梁文道:对。

沈双:但是他这个本能的动作做完了之后,他又把这个动作赋予某一种价值。

梁文道:升华。

沈双:对,把它升华,赋予某一种价值,而他所说的这个价值,所谓自由,他说他只相信公正和自由,而不相信为别人牺牲。但实际上他所理解的这个公正和自由,也并不是说西方的这个自由主义传统中的比较正确的一个对于自由的一个界定,他说他为什么不生活在美国?但是西方自由主义的这个传统实际上也是讲究社会契约的。

梁文道:没错。

沈双:也并不是说个人就可以不管其他的人独立的存在,所以我觉得他这个问题是他要批判某一些价值,但是在批判这些价值的时候,就过于急切的去拥抱另一些价值,而把另一些价值就作为他所批判的价值的对立面。

从本能到理论 “英雄”是怎样炼成的

沈双:所以我觉得他实际上并不能够真正的就是面对他自己,其实当时他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一个人本能做的一件事情,他如果就是把这个本能讲出来的话,而不是说把它升华化,可能他会有更多的同情票。

梁文道:所以这个问题就是说西方的传统的自由主义是这样的,他会尊重每一个人的人权跟自由,一个真正的自由主义者绝对不会认为范老师这么跑掉是错误的,因为他尊重你这样的一个选择,他觉得人保存自己的姓名,保存自己是很重要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沈双:对。

梁文道:他不会为此谴责你,但是一个自由主义者同时也会钦佩跟赞扬一个愿意牺牲自己的人,所以我觉得他是片面理解自由主义,但是他这么片面理解我觉得是有一个特别的意思,就是像你刚刚讲的,他其实一直以来的行为都在牺牲自己吧?

沈双:对呀。

梁文道:他是你校友,北大学生。

沈双:所以我就觉得他这篇文章就很可以作为一个怎么说?文化研究的一个文本去解读,就是您一开始说,就是说他这个文章是让我们去考虑什么是真实的一种表现,真实的一个问题,我觉得他这个文章里面实际上真的是充满了一个漏洞。但是他这个漏洞是非常有意义的漏洞,你知道吗?比如像他说他自己很推崇公正,但是他对他自己就不是特别公正,因为我觉得他实际上在走向底层这个方面,比我们很多其他的北大的毕业生都要走的更远。

梁文道:太厉害了。

沈双:而且他是很理想主义的,他实际上是北大毕业了之后,他要献身中学的教育,而且他对中学的教育他有很多自己的理解,我觉得他是一个挺特立独行的一个人,他有他自己的想法,他跟他的环境不是很吻合,充满了一些张力。但是他绝对不是一个他没有为别人做出任何事情的人,他实际上为别人做出了很多事情。

梁文道:对,所以我觉得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讲,就是说其实他一向都有牺牲自己,但是在那一刻,他做出了一个绝对不牺牲自己的行为,他要拯救自己的生命为先,但到后来,他好像给我的感觉就是他好像没办法接受,他自己也好像没办法自圆其说了。

沈双:对。

梁文道:于是,他就反过来采取了另一个策略,就是把自己跑掉的行为赋予一个很崇高的价值,代表某种意识形态,或者至少代表他理解的这种我们刚刚所说很片面的自由主义的代表,一个(道成肉身),这样子,他一刹那又变成了一个价值的化身了,所以你觉得说到底他又变成另一种英雄了。

沈双:对,所以我就觉得刚才您说的有一句话特别有意思,就是说他不能自圆其说了,我觉得大家可能我们都应该想一想,为什么我们反而不能够接受我们的本能,为什么反而我们不能够面对本能,而就是说普通的人本来就是这样的,为什么一定要把这个人要把他扩大尺度,或者是缩小尺度,而不是按照正常的尺度来描述出来。

我觉得这个就意味着我们这个表现,或者是宣传的机制有一些问题,我们一定要么就是夸大,要么就是妖魔化,反正就是不能够直面这个人本身。

梁文道:英雄是怎么炼成的呢?你看为什么范美忠这回就像我们刚刚之前说的,他好像没有选择,他不能够很承认自己人性的软弱,或者我们叫做正常,在那一刹那你是会逃跑,他要想一个方法把自己的逃跑美化、升华。

刚刚沈双你说到就是我们好像要不就是做英雄,要不就是很卑鄙、很卑微的小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想法呢?

沈双:我觉得这是我们国家的传统吧,反正在我的记忆里面,就是渗入到生活的很多细节的地方,我还特别清楚的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我们学校去学农。

梁文道:去什么?

沈双:学农,学工学农。

梁文道:对。

在英雄荒芜的年代

沈双:到生产队就去跟生产队队长他就给我们讲解农田是怎么样耕种的等等等等,半天就回来了,回来我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就要写这个文章,完了就套话,就是说生产队长中午没吃饭。

梁文道:他真没吃饭吗?

沈双:他自己说他没吃饭,我说他没吃饭,就充分表现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梁文道:说不定他是没空吃饭,反正总得代表什么。

沈双:不知道,反正是没吃饭,后来我那文章写完了之后,我爸就偷看我的文章,就在边上也不敢大声说,就嘟囔了一句话说,少吃一顿饭就不怕死吗?

梁文道:你应该多受你爸的教育。

沈双:我就觉得你看当时这不就是一种放大吗?对吧?你想我就小学的时候就已经受这种教育了,就在我们的血液之中了。

梁文道:你看我认识的朋友里面,像我知道像窦文涛,他是一天吃一顿饭的,他当然是按照您这个标准是天下最不怕苦、最不怕死的人。

沈双:对,为凤凰不怕苦、不怕死。

梁文道:为凤凰不怕苦、不怕死的一个人,所以我就想起来就是我想介绍一个人物,你一定很熟悉,很多人小时候一定对他都非常熟悉,雷锋。

走下神坛的雷锋

解说:60年代中国的英雄之一雷锋,雷锋做任何事都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雷锋立志要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传承着雷锋的精神,敬仰和崇拜这个英雄,每年3月5号举国上下掀起了学习雷锋的浪潮。

时间沉淀了一切,今天的年轻人追随的不光是雷锋的脚印,现代社会到处充斥着竞争和淘汰,看见做了半辈子螺丝钉的父母被安排下岗,在年轻人心目中不再只有雷锋这一个英雄。

有媒体做过一项针对年轻人的调查,超过八成的人认为,平凡人也可以做英雄。他们说,英雄应该脱去高大全的型心,回归朴实、平凡的本色,虽然牺牲自我是英雄之举,不过不能认为只有自我牺牲才是英雄。

电影中的主人公是雷锋生前的亲密战友乔安山,1962年的8月15号,雷锋与乔安山一起执行任务时,乔安山开车,雷锋在一旁指挥,乔安山倒车时意外将雷锋撞伤致死,从此乔安山把与雷锋生死手足的战友情变成凝重的深切关怀。

在雷锋去世后的30多年里,以雷锋为榜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留下了一串串不是雷锋、恰似雷锋的人生足迹。普通人能不能做英雄,也许从电影故事中已经找到了答案。

梁文道:虽然你看雷锋当年大家觉得是最标准的一个英雄人物,但是像看我这种殖民地长大的、很不像话的这种年轻人,你知道我们是怎么看雷锋的吗?

我记得十几岁第一回看雷锋日记,我就翻,我还念给同学听,因为我同学其实香港人很多人不知道谁是雷锋,我跟他们讲雷锋的故事,我说这个人很厉害,是专门利人、毫不利己。怎么个专门利人法呢?比如说我记得他有一天写,“今天是大年初二,我的战友们都去过年了,我不去,我今天要在马路上拣屎”。

拣牛屎,我们笑翻了,就是太异常了这家伙,在你们那时候完全不觉得有问题吗?

沈双:我觉得可能,其实我觉得这就是很好玩儿的一个东西,就是说他其实当时就根本没想,完了就也不会想他是不是有意思,也不会想他是不是没有意思,但是我觉得这种状况恐怕是最危险的状况。

因为他就进入你的潜意识里了,对不对?所以包括你看我们现在说,普通人也应该可以做英雄,我觉得这句话可能都有问题,为什么普通人要做英雄?为什么普通人就不能做普通人呢?为什么我们非有英雄呢?对不对?

完了我们好像现在地震当然是给很多人的生命造成了非常大的创伤,心理上、生活上的创伤,但是我们创造了很多英雄是不是就是说好像贴补丁一样把一个正面的东西贴在一个创伤、一个裂痕之上,好像就觉得解决问题了,实际上他那个创伤并没有愈合,只不过就是说隐藏下去了。

只不过我就觉得好像这种对这个英雄的这种需要,甭管是好像主观的这种需要还是说外面竖造出来的这种环境的这种需要,总而言之我们好像仿佛觉得我们还需要英雄,就是即便是我们其实已经意识到雷锋那个形象是很可笑的,但是我们得需要另外一些英雄,我就觉得这个挺怪的,挺有意思的。

反高潮:行为的“过分解释”

梁文道:因为你说这个,我突然有这么一个想法,就是我们看震灾发生之后,我们有那么多的英雄人物出现,数之不尽的英雄故事,突然之间有一个范美忠出来,很反高潮嘛,就是说大家还沉浸在一个满国皆是英雄的这么一种感情,一种氛围之中,突然出了这么一个人,是个反高潮。

但是我现在突然想起来这样的一个历程,这一个月里面从高潮到反高潮,难道不正好就是我们中国过去几十年吹捧英雄,鼓励大家学英雄,到这改革开放30年来,英雄的形象渐渐的消失,雷锋现在甚至变成被很多人取消的对象,出现那么多反英雄的形象。

其实我们是把几十年的社会的演变浓缩在一个月里面,是吧?浓缩在这一个月里面,可是问题就来了,因为我们知道英雄总是很崇高的,而崇高就是做到一些非常人做得到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当英雄的代价就是某层要放弃自己的人性,我们的软弱,我们的自私等等等等,你才做得了英雄。

为什么我们现在照你刚才这个说法,我们现在对英雄仍然有那么大的一个渴望呢?就比如说我们过去30年不是鼓吹自私了吗?不是这是市场经济的时代,我们今天还有谁会觉得专门利人、毫不利己是好事儿呢?但为什么现在这一刻,比如说我们骂范美忠的这个过程里面,显露出来是这种对英雄的渴望还有仰视呢?

沈双:我觉得我们现在可能觉得如果好像,可能很多人我觉得可能都会如果你要他真是说老实话的话,他可能会觉得像雷锋那种形象对他来说也未必他能够百分之百的相信,但是我觉得他可能会不能够放弃英雄这个观念,他可能会树立一些其他的英雄人物。

比如说现在跟这种完全为自己,完全为自己的人,我觉得现在为这个商品经济情况下也可能成为英雄,比如说现在很多这种成功人物,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新时代的一种英雄形象嘛,对吧?

梁文道:对,没错,因为其实资本家不就是这样吗?就是张扬自己的欲望,比如说累积自己的财富,我们都很崇拜这些人,只不过我觉得最近这个地震是有一点怪,就震得好像我们整个现在我们日常生活这个意识形态的体系,有一点被撼动了一下,是不是?

你比如说像最近,我们很多大资本家也会被人骂,王石曾经被很多人吹捧的,是个英雄资本家,爬遍世界高山,赚那么多的钱,而现在被人骂,对不对?这很奇怪觉得这个事情。

沈双:其实我觉得这是个好事,就是说再回到范美忠,我觉得很不幸的是他把他自己塑造成一个反高潮,我觉得他如果把自己塑造成是一个比如说一个严密不变的一个主流的话语中的一个裂缝,他如果在这个裂缝中寻找一些新的这些空间,那可能更好一点,就是说很不幸的是他就占据了另外一边,他就变成狗熊了。

谁就永远也不会听他的话,永远他也不觉得他的观点有任何的真实性了,人家都不把他当成很当真了,所以这是一个很不幸的。我觉得如果地震真能够震荡一点儿什么的话,就是比较好的现象,就是说大家能够顺着他这个裂痕继续去思考下去。

梁文道:对,我觉得这回地震,你刚刚这个说法也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他让我想到这次地震,让我们看到我们很多潜在的一些问题。你说的很对,如果他只是很正常的说对不起,我很软弱,人是这样的,人真是会软弱的,就是进入到你刚才说的那个裂缝,或者打开了这么一个裂缝。

但是他的选择是选择另一套很宏大的理论,蓄势来支撑自己,把自己变成那套很宏大的理论的代表,这让我想起来最近有些我们的财主、老板被人骂,也是有类似的反应。

最近的一些几个企业家被人骂的时候,要不然就是赶快缴械投降,说对不起我们赶快追加捐款;要不就像有些老板他很奇怪,他也拿一大套理论出来,说资本主义社会底下,资本家就是要为股东谋求最大的利益,怎么样怎么样,说的很大的一通理论。

就很难相信一个别的地方的资本家,像香港的资本家在遇到这种指责的时候会说这种话,就也是很理论的、一套的,这是很奇怪的对不对?就是说我们有很多人选择在这种情况底下要用一个很大的理论来支撑自己。

沈双:所以我就觉得这个特可悲,所以这范美忠是北大毕业的也一点不惊讶,北大毕业可能我们这些北大毕业的人都比较善于用这种理论去覆盖一些很正常的一些东西,这很危险我觉得。

梁文道:就是有一种倾向就是喜欢把什么事都解释的。

沈双:过分解释。

梁文道:好像很过分解释,然后这种过分解释的行动底下说不定就有这么一种,你刚刚讲的一种英雄欲望,一种英雄的逻辑,就是要把自己脱离出一个凡人的状态,跟一个东西接起来。

沈双:我觉得他是过分解释,而且他一定要给他树立一个范畴,这个范畴就使得行为或者是某一种欲望合理化。

梁文道:没错,你说的很对,所以范美忠不只是他个人的问题,他说不定也能够让我们看到一点点就是我们今天很多人,比如说我发现我们很多人现在讨论问题的时候,也都或许会有这种倾向,就是喜欢把一件很个别的小事情,或者自己身上的一个东西,解释的特别大,比如说有一点像你刚刚讲的那个段子,一个指导员是吧?

沈双:就是生产队长,没吃中饭。

梁文道:生产队长,没吃中饭,就变成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好,谢谢你,沈双,谢谢。

沈双:谢谢。

梁文道:真是太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