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民营企业融资中银行“惜贷”现象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8:34:43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中银行“惜贷”现象分析
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期困扰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尽管如此,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融资仍然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无门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我国目前资本市场门槛高、股权融资渠道窄的背景下,可以说,正是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惜贷”,使得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资金缺口不断加大,融资日益举步维艰。因此,对银行在中小民营企业贷款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惜贷”现象进行深入的经济学分析,有助于探寻中小民营企业陷入融资困境及融资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银行经营活动厂商化模型的建立
为了更好体现银行经营活动的特点,结合我国银行业经营活动的实际,根据本文研究的需要,对银行经营活动做如下假定:(1)银行在经营活动中仅从事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两项业务。(2)银行作为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享有独立自主的经营权,经营决策与实施过程不受任何外部非经济力量的干预。(3)银行按贷款发放对象的不同分为两个经营部门I和Ⅱ,其中部门I专门从事中小民营企业的放款业务,部门II专门从事其他企业的放款业务。同时,两部门在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等经营原则上保持统一。(4)上述两部门均为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统一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平均指导利率RL,忽略期限上的差异。(5)银行根据贷款的发放规模决定应持有的存款规模,在两者的关系上满足边际递增规律,即随着贷款规模的扩大应持有存款的边际增加值逐渐增加。
从上述对银行经营活动的一些假定条件来看,首先,如果将银行持有的存款规模视作要素投入量而贷款发放规模视作银行经营活动产出量的话,银行的经营活动满足一般厂商经营活动的特点,如根据产量决定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生产满足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等,故而反映厂商活动的特征曲线如成本线、收益线亦可反映银行经营活动的特点。其次,由于部门I和部门II都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两者以及其他银行经营活动参与者都无力改变市场价格,因此两部门的活动可以看作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进行。这样,银行两个部门的信贷决策行为转化成了完全竞争市场中两个相关厂商的产出决定模型。在这样一个模型下,银行的信贷规模由其经营活动产生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所决定。当银行经营活动中两者相等即MR=MC时,银行的信贷规模达到最优水平。
二、中小民营企业融资中银行“惜贷”现象产生的原因
1.忽略贷款对象差异条件下银行信贷规模的决定
在该条件下,部门Ⅰ和部门Ⅱ由于贷款对象的不同而对银行决策行为产生的种种影响,特别是由于贷款对象差异而引发的成本变化和预期收入上的差异被基本上消除,两部门在进行信贷规模决定时面临着两个相同的内外部条件。在边际成本MC方面,由于两部门要素成本相同,同为吸收存款而发生的成本,在相同经营原则的指导下,随着贷款规模的扩大两部门持有的存款规模同步上升,因此两部门在发放贷款中所产生的边际成本在同一经营期间内应该是相等的,即MCR=MCⅡ。在边际收益MR方面,两部门都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均按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指导利率执行,故两者经营活动所产生的边际收益也是相等的,同为RL。按照一般厂商最优生产规模的决定原则MC=MR,两部门在这一条件下的最优信贷规模LI、LII完全相等(如图1所示)。
图1忽略贷款对象差异条件下的银行信贷规模决定
在忽略贷款对象差异的条件下,部门I在经营活动中并不存在“惜贷”现象。相对于其他类型企业,在两部门提供信贷规模相同的条件下,中小民营企业由于需求相对较小,甚至有一个更为宽松的信贷环境。这时,中小民营企业们所要做的仅仅是如何从L I这块“大蛋糕”中分得更多的份额而已。显然,事实并非如此。从我国目前贷款的企业间分布情况来看,部门I和部门II在信贷规模上有着相当大的差距:中小民营企业并未像图1所示,获得与其他企业同等规模的贷款。
2.贷款对象差异存在条件下银行信贷规模的决定
在该条件下,由于贷款对象的不同,使得部门I和部门II经营活动所面临的内外部条件发生了改变,两者在贷款发放过程中不仅产生了不同的交易成本,而且如果考虑到预期的风险损失,一般经营成本也发生了变化。这必然通过影响成本曲线而最终使两部门所面临的边际成本曲线发生改变。在边际收益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这必然引起两部门信贷规模的变化。
首先,贷款对象的不同引发了交易成本的差异。相对于其他企业而言,中小民营企业在贷款上有着规模小、贷款对象分散等特点。按照交易成本的一般理论,具体到贷款这一银行与企业间特殊的交易活动,交易成本随着交易次数的增加而迅速增加,这其中涵盖了搜寻并考察贷款对象的成本、签订贷款契约的成本、执行契约的成本等涉及交易活动各方面成本的增加。在同等贷款规模下,由于上述中小民营企业贷款中所表现出的特点,部门I的交易次数明显要高于部门II,由此也就引发了部门I的较高交易成本。在此基础上,也就加快了部门I经营活动中贷款成本的增加。从曲线上反映,部门I边际成本的上升速度要快于部门Ⅱ。
其次,从中小民营企业的现状来看,其在生产技术、人员素质、信用状况等方面都和其他企业有着一定的差距,贷款违约率和企业破产率也很高。这些因素都最终会促使部门I为了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不得不提高资金准备率,增加超额准备金。显然,这加剧了部门I在经营活动中的要素边际收益递减效应。对于新增同等规模的贷款,部门I的持有存款增加量要明显高于部门 II,即部门I发生了较高的边际成本。
从上述分析我们发现,贷款对象及由此引发的贷款特征上的差异,使得两部门原有的成本同步调增加的局面发生了变化。相对于部门II,在同等贷款规模下,部门I的边际成本要高出很多,反映在曲线上,部门I最终面临着一条相对陡峭的边际成本曲线。在边际收益仍然未发生变化的情况,按照MR=MC的原则,两部门的信贷规模开始产生差异(如图2所示)。
图2 贷款对象差异存在条件下银行信贷规模的决定
从图2所示的情况来看,由于边际成本曲线的差异使得两部门的信贷规模L.I和L.Ⅱ产生了较大的差距。更直观地说,部门I的信贷规模发生了明显的萎缩。这一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就表现为银行在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过程中产生了“惜贷”现象,中小企业开始由于银行信贷紧缩而产生融资困难。
综上所述,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局限性及其在贷款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特点,使得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成本特别是边际成本相对于对其他企业的贷款明显偏高。在银行经营活动厂商化的模型下,边际收益的相对固定和银行追求最优化信贷规模的经营特点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最终造成了银行在中小民营企业贷款中信贷规模的萎缩,引发了中小民营企业融资中银行“惜贷”现象的产生。
三、消除中小民营企业融资中银行“惜贷”现象的可行性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结合图2所示的情况来看,消除中小民营企业融资中银行“惜贷”现象或者说扩大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的信贷规模,可以从以下两条途径寻求解决之道:一是设法改变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中所面临的边际成本曲线,使其趋于平缓,二是提高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利率,使得银行的边际收益曲线在原有的基础上上移(如图3所示)。
从图3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将利率由RL,提高到RLI或者使得银行的边际成本曲线由MC趋缓到MC1时,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的信贷规模都从L扩大到了LI。从目前国内众多学者就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所提出的种种建议来看,也基本上是遵循了这样两个思路,如为提高利率而提出的利率市场化建议、为放缓边际成本曲线而在降低交易成本和贷款风险方面采取种种努力等。然而,笔者在对这样两种途径进行可行性分析后却发现,他们均难以有效消除目前广泛存在的银行“惜贷”现象。
图3扩大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信贷规模的途径
1.提高利率难以有效扩大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的信贷规模
有学者认为,不论是本着风险/收益对价的原则,还是从扩大银行贷款积极性的角度出发,提高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的利率,能有效扩大银行在中小民营企业领域的信贷规模,上述分析似乎也从理论上证明了这一建议的有效性。但是,从各国的普遍情况来看,国外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虽然一般要高于市场平均利率,但一般也就高出1至1.5个百分点。而从我国目前信贷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据业内人士估计,由于各方面的原因,10个百分点以内的差别利率都难以有效刺激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放贷。很明显,这也是诸多利率市场化国家难以接受的。
再者,即使在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与其他企业的贷款利率差距能达到如此之大,银行贷款规模的增加幅度仍然是一个问题。就这一问题,斯蒂格利茨和维斯为解释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问题所提出的S—M模型提供了很好的解释。在该模型中,斯蒂格利茨和维斯等人认为,在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中,由于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逆向选择,从而使利率升高到一定程度后,银行的预期收益会逐渐下降。因为,越是愿意高利率贷款的企业越有可能不偿还贷款,因此形成的坏账损失将会大于提高利率所形成的收益,最终使银行的预期收益曲线呈现出先增后减的非单调形状。受这一影响,由预期收益及贷款利率共同决定的贷款供给曲线也随着贷款利率的增加而表现为一个先增加后减少的过程。当利率的上升幅度超过一定限度时,银行的信贷规模不仅不能扩大,反而有减少的趋势(如图4所示)。
图4利率上升较大时银行的信贷规模趋势
因此,在我国当前条件下,由于过大的差别利率存在,如果盲目的实施利率市场化,不仅不能有效消除银行“惜贷”现象,甚至有可能出现高利率下中小民营企业信贷供给规模进一步减少的难堪局面。
2.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中所面临的边际成本曲线难以有效放缓
首先,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小民营企业贷款小型化、分散化的特征是形成银行边际成本曲线特征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由中小民营企业自身及经营上所特有的特点所决定的,如随着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大,其势必会面向更多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引起交易次数的增加,在交易成本普遍存在的条件下,边际成本偏高的局面就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其次,银行在中小民营企业贷款过程中相应地提高了准备金率,增加了超额准备金,是造成银行经营活动边际成本上升并最终阻碍银行扩大中小民营企业贷款规模的原因之一。因此,降低这部分贷款的准备金率将会有效地使边际成本曲线放缓,使信贷规模得以扩大。但是,从目前我国银行经营中反映出的情况来看,中小民营企业贷款中的呆、坏账发生率较其他企业确实高出了一大截。在这一现实面前,如果银行在中小民营企业经营情况和信用状况没有全面改善的背景下单方面调低准备金率或降低贷款门槛,虽然可以使其信贷规模在短期内得以扩大,但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银行经营中的风险,不符合银行经营活动所一贯坚持的“安全性”的原则。
四、结论
综上所述,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在现有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是行不通的。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问题的解决,应侧重于从改变中小民营企业贷款行为的特征差异和银行经营所面临的外部条件两方面同时人手,如中小民营企业以行业协会或地区联合会的名义申请大宗贷款,以改变单个企业贷款行为上的特征,健全中小民营企业信用体系,以降低银行对经营风险的预期等,通过有效防止边际成本的增加,达到扩大银行信贷规模的目的。
(作者:兰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学真、汪国平;来源:《经济管理》200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