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难治“新股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2:05:34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日前表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达到第一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目标有五个标准,一是新股定价的市场化程度提高;二是网上发行冻结资金量减少;三是股份配售向有意向的个人投资者倾斜;四是新股上市首日涨幅大幅下降,一二级市场价差明显缩小;五是市场参与主体的履职尽责意识逐步提高,角色定位逐渐清晰。

中国证监会一直致力于发展市场化的新股发行机制,但他们从未达成这一目标。他们发行新股的价格永远过高,屡屡出现数千亿人民币围追一个新股的“盛况”,在遭到市场人士痛斥后,新一轮改革开始,新股投机依然卷土重来。用中国证券市场耳熟能详的术语来说,叫做追逐新股无风险收益,获得新股认购权就能起码获得15%左右的年化收益率,怪不得全社会资金趋之若鹜。

从2009年开始的新一轮新股改革是证监会屡战屡败之后的新一轮战役,这次战役并不像中国证监会所说的已经取得成功。

从去年开始的新股发行是疯狂的,主要表现在中小板与创业板发行市盈率高到惊人的程度。神州泰岳、碧水源、国民技术发行时对应的市盈率接近100倍,碧水源对应的市盈率接近200倍;海普瑞发行市盈率达到73.27倍。截止今年4月末,创业板公司市盈率高达78倍,按照未来两年市场一致预期创业板公司复合利润增速43.22%计算,创业板PEG估值高达1.8倍。

在市场风雨飘摇之时,高市盈率带来破发风险。IPO重启以来,已经有23只股票跌破上市首日发行价,其中创业板股票宁波GQY、数码视讯罕见地在上市第二天破发,中小板个股浩宁达和高乐股份首日即告破发。

不管有多少资金打新、或者有多少上市公司破发,本不是证监会的责任,而是市场的选择。但证监会偏偏要把打新股资金减少作为作为指标,实在是粗暴地曲解了市场,并且还要把错误理念强加给投资者。

事实上,打新资金与2009年相比略有下降是因为信贷规模下降导致流动资金下降,并不是打新者热情下降。打新者热情不减,有近万亿的资金随时等候新股发行,银行有上千只理财产品针对新股发行设立。另据Wind统计显示,4月上旬,包括债券型基金在内共有146只基金参与一级市场上的新股申购,30只基金参与了上市公司的增发。而在4月下旬,参与一级市场打新的基金数量攀升至239只,增幅超过60%。

新股与次新股破发是市场选择,问题是破发的新股发行市盈率高得吓人。截止5月7日, 8只破发的创业板股票平均首发市盈率达到了72.82倍,首发价格平均为47.79元。这些公司质地并不算好,却能以70倍以上的市盈率发行,说明新股发行市场出了大问题,有人蓄意做高新股发行价格,以便获取最大的收益。

新股发行改革最大的成果是采用询价机制,改变了以往由监管层看守价格的弊端。但是,目前,A股市场的新股由264家询价机构主导,这些机构必须向上报价才能获得新股配售权,但这些机构不必参与购买,也就是说,他们事实上不必对过高的报价负责。除此之外为了积累日后公司投行、自营业务需要的广阔人脉,甚至常常出现友情出演高报价的情况。发行人、保荐机构与询价机构一团和气,各取所需。结果是惊人的,在中小板上市的海普瑞获得211家机构提供有效报价,最高报价竟然达230元,平均报价高达17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