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2月12日“黄帅事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53:51
1973年12月12日“黄帅事件” 作者:佚名 转贴自:扯淡网编辑 点击数:1072
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学生黄帅(前右))
1973年12月12日《北京日报》发表了《一个小学生的来信和日记摘抄》,并加长篇编者按语。“小学生”是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五年级学生黄帅。黄帅的信是10月21日写的。《日记摘抄》是《北京日报》按“破师道尊严”的需要摘编的。按语说:“这个12岁的小学生以反潮流的革命精神,提出了教育革命中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在教育战线上,修正主义的流毒还远远没有肃清,旧的传统观念还是很顽强的。”“我们千万不能忘记教育战线上两条路线、两种思想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黄帅提出的问题虽然直接涉及到的主要是‘师道尊严’的问题,但在教育战线上修正主义路线的流毒远不止于此,在政治与业务的关系、上山下乡、工农兵上大学。‘五-七’道路、开门办学、考试制度、教师的思想改造、工人阶级领导学校等问题上,也都存在着尖锐的斗争。” 根据姚文元的指示,《人民日报》12月28日全文转载了《一个小学生的来信和日记摘抄》和《北京日报》的编者按语,并再加编者按语。《人民日报》的编者按语说:“黄帅敢于向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流毒开火,生动地反映出毛泽东思想哺育的新一代的革命精神面貌。”“在批林整风运动中,我们要注意抓现实的两个阶级、两条路线、两种思想的斗争”。此后,各地广为传播《人民日报》编者按等材料。全国各地的中小学迅速掀起了“ 破师道尊严”,“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的浪潮。很多地方树立了黄帅式的反潮流人物。 《北京日报》“编者按”和黄帅来信原文: 《北京日报》编者按:我们热情地向读者推荐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五年级红小兵黄帅同学(女)的来信和日记摘抄,希望引起大家的讨论。这个十二岁的小学生以反潮流的革命精神,提出了教育革命中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在教育战线上,修正主义路线的流毒还远没有肃清,旧的传统观念还是很顽强的。 在教育革命深入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我们千万不能忘记教育战线上两条路线、两种思想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黄帅同学提出的问题虽然直接涉及到的主要是“师道尊严”的问题,但在教育战线上修正主义路线的流毒远不止于此,在政治与业务的关系、上山下乡、工农兵上大学、“五·七”道路、开门办学、考试制度、教师的思想改造、工人阶级领导学校等问题上,也都存在着尖锐的斗争,需要我们继续努力作战。在这一场战斗中,革命的教师和学生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要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团结起来,共同向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开火。我们希望大家都要当教育革命的促进派,而反对那种促退派;要当动力,而不要成为阻力,更不要站在运动的对立面。毛主席教导我们:“进行无产阶级教育革命,要依靠学校中广大革命的学生,革命的教员,革命的工人,要依靠他们中间的积极分子,即决心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无产阶级革命派。”有了许许多多象黄帅这样的积极分子,把教育革命进行到底就大有希望。学校的领导和革命的教师、包括在教育革命中有一些缺点或者犯有一些错误而愿意改正的同志,都应当积极投入这场斗争,坚决支持教育革命中出现的革命的新生事物,热情地欢迎和支持这些可爱的革命小将,帮助他们永远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前进。我们要认真学习十大文件,贯彻十大精神,用党的基本路线武装头脑,深入批林整风,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产阶级世界观,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在提高路线斗争觉悟的基础上,总结工作,搞好教育战线的斗、批、改。要警惕修正主义的回潮。在斗争中,要认真执行党的政策,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区分正确与错误。要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在教育革命中,还要注意维护按照毛主席的教育革命路线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的教学制度、纪律和秩序。希望大、中、小学的干部、教师和同学们把在这一斗争中的经验、体会,以及对于各种错误观点、错误倾向的批判文章写给我们,以便在报纸上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从而推动教育革命的发展。 来信 我是中关村第一小学五年级二班的学生。九月听了红卫兵节目报道的兰州十四中学红卫兵帮助老师的事迹,受到启发,随后我给老师写了三篇日记提意见。顿时,师生的关系紧张起来,老师批判我“拆老师的台”、“打击老师威信”、“恶意攻击老师”。我认为,老师是“压制民主”,“打击报复”。这星期班上可热闹了,老师上课的主要任务就是鼓动同学训斥我,我去上课就是准备挨整。老师拍桌瞪眼在班里说:“直到现在,我还是公开号召同学们和黄帅划清界限”,“跟黄帅一起跑的人立场站错了”。班里还出了板报,点名批判我的日记。平时每日换一期,这篇板报老师宣布登一星期,并对板报组表示“感谢”。最近,班里同学在老师的率领下,不断对我嘲笑讽刺,大轰大哄地进行围攻,甚至个别同学提出把我“批倒批臭”的口号。 我是红小兵,热爱党和毛主席,只不过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在日记上,也表示了日记中是有缺点的,如个别用词不当影响了老师的尊严,可是近两月老师一直抓住不放。最近许多天,我吃不下饭,晚上做梦嚎声惊哭,但是,我没有被压服,一次又一次地提出意见。 究竟我犯了啥严重错误?难道还要我们毛泽东时代的青少年再做旧教育制度“师道尊严”奴役下的奴隶吗? (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五年级二班学生黄帅 一九七三年十月二十一日) 日记摘抄 一九七三年九月五日 今天,我班的×××同学犯了错误,当老师问他情况时,他带理不理,不象承认错误的样子。我看他那样,无意识的笑了一笑。老师把我叫起来,批评我不该笑。这点我虚心接受,一定改正。但是老师说:“有同学反映你和×××……,你内心非常爱听×××骂”。这句话我不能接受。我敢发誓:除了他骂我,我跟他顶嘴以外,我再也没有和他瞎逗过。今天的日记如果错了,请批评指正。 九月七日 今天,××没有遵守课堂纪律,做了些小动作,老师把他叫到前面,说:“我真想拿教鞭敲你的头。”这句话你说得不够确切吧,教鞭是让你来教学,而不是让你用来打同学脑袋的。我觉得你对同学严厉批评很多,耐心帮助较少,拍桌子,瞪眼睛,能解决思想问题吗?希望你对同学的错误耐心帮助,说话多注意些。 九月二十八日 今天,老师批评我不该给他提意见。对不起,以后我有意见,还是要提的。象今天老师骂我装病,这就是唯心主义。×××的椅子丢了,站着上课。算术老师把老师上课时坐的椅子借给×× ×坐,这种关心同学的精神值得我学习。第三堂课时,你不应该把椅子夺回来自己坐。 十月十三日 今天,××在课上向老师提了意见,老师说是我起的头,说我提意见纯粹是为了拆老师的台,降低老师的威信。同学应该正确接受老师批评,老师应该冷静考虑同学的意见。 十月十八日 今天,老师在全班又批判我。我对老师的意见有些是能够接受的,但不能接受的很多。如“黄帅你也真表帅,从小就表帅,太帅了”,这不是讽刺是什么?你还说:“黄帅从现在起不许打篮球”,……我感到这更是报复行为。 十月十九日 最近我是天天受老师和同学的训,以下就是老师对我批评中的语言:“听校外群众说:中关村一小出了一个反潮流者,好家伙,这事儿都传到社会中去了”;“你在这次斗争中,当不了张铁生那样的人物”;“直到现在我还是号召同学对黄帅的错误要批判,不要跟着她跑,要和她划清界限”;“黄帅你这样折腾,也是没有好结果的”。

2005-1-16 22:02:28
朱正标

等级:
权限:普通用户
积分:9444
金钱:12316
声望:-2
经验:9444
发帖数:4555
注册:2003年6月22日
 资料   短消息编辑删除引用 第2楼
1974年的初春,中学生像“文化大革命”的红卫兵一样,轰轰烈烈地又造起反来。一夜之间,北京市中小学校的玻璃窗几乎被砸个精光,教室的桌椅板凳也砸坏了不少。在这群患了“政治甲亢症”的学生中,一个12岁的小学生黄帅由几篇日记开始,不幸成为20世纪70年代反潮流的象征。
现在,黄帅到底怎么样了呢?“反潮流英雄”
1973年年底发生的北京中关村第一小学五年级学生黄帅的“反潮流事件”,是经报纸以《一个小学生的来信和日记摘抄》为题,刊登了黄帅所谓“控诉资产阶级反动教育路线”的信和日记摘抄后,被中央文革领导小组看中(或者本来就是由他们操纵炮制出来的)炒作成大新闻的,并让这个小孩子到处演讲,在教育战线上大做文章,不停地向周恩来发难。此后,各地报刊、电台、电视台大量传播,国务院科教组还用电话通知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局,组织学校师生学习这些材料。于是,在各中小学中迅速掀起了“破师道尊严”、“横扫资产阶级复辟势力”、“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的活动。有的地方也树立了本地的黄帅式的反潮流人物。一些学校出现了干部管不了、教师教不了、学生学不了的混乱局面。而黄帅,一个12岁的小学生,被树为“反潮流英雄”。走出沉重
“四人帮”被粉碎,黄帅也遭到了口诛笔伐。痛苦之中,父亲启示了她。父亲告诉她: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可以使你倒下,这个人便是你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也只有一个人可以使你挺立,这个人还是你自己。
父亲的话,让她明白:自己不能沉没在痛苦中,必须走出重压。她开始苦读书。1979年,她从北京大学附中高中毕业,考入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当时担任中宣部领导的胡耀邦曾说:“黄帅考了320分,不录取,小孩子犯错误,能让她自己负责吗?有的同志就没有大眼光。黄帅如吸取教训,四五年后也可能了不得。一个人有正反两方面经验,就很了不起。”黄帅入学后,校团委副书记兼新生部团总支书记丁文健曾与她谈话,鼓励她不要有任何思想负担,要把自己看成和大家一样的普通学生。黄帅坦言,是在入了北工大后,她才慢慢地找回了普通人的正常生活。
1984年,黄帅从北工大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被分配到北京市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从事技术工作。留学东瀛
1988年,黄帅自费赴日本留学。到日本的第一年,黄帅上午学习日语,每天早上精神饱满地去学校,逢人便说“早上好”,下午在一家软件公司做工,公司的上上下下对她关怀备至。一年后,黄帅顺利考进了东京大学。带着这个好消息,黄帅飞回了魂牵梦萦的北京。爸爸的牙只剩下孤零零的一颗了,妈妈的头发花白了,从首都机场到家里的路上,他们三个人挤在了出租车的后座,六只手始终没有分开。一进家门,两个大红灯笼高高地挂在走廊上,上面是爸爸的饱墨楷书“帅府”,餐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一瓶红葡萄酒把大家的笑颜从里向外染红。不过满满一桌菜,没有一道菜是没牙的爸爸可以吃的,所有菜都是为黄帅洗尘的……上床后,黄帅蒙被抽泣了。
1993年初春,黄帅的毕业论文进展顺利。可偏偏就在答辩之前,黄帅在洗澡间滑倒,背部扭伤了。从背部、从心底钻出来的两股疼痛合流,把黄帅击倒了,黄帅趴在床上痛哭了。她又一次明白了:在日本,自己有学上,有工作做,可是自己没有一个最最渴望的家。疼痛是一种滋味,孤独也是一种滋味。痛苦与孤苦是人生中必上的两道大菜,黄帅品尝了太多。她咬住了牙,完成了答辩,就这样,黄帅在东京大学研究生毕业了,获得硕士学位。
出国10年,黄帅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然而,日本虽好,却非久恋之地。黄帅说:“在日本岛上,我毕竟还是流下了太多的泪水,承受了漫长的孤独岁月。多少个夜晚,‘安得如鸟有羽翅,托身白云还故乡’,成为我梦中的主题。”重回母校
1998年,黄帅与教育部留学生主管部门联系,主动提出回国工作的要求,并表示想回到母校北工大。
母校再一次向黄帅张开了温暖的怀抱。根据她的意愿,她被安排到校出版社任编辑。1998年12月,黄帅回到国内。1999年3月1日,她正式到母校报到上班。考虑到她爱人还留在日本,父母又离得很远,3岁的儿子需要带在身边照料,学校专门在青年公寓给她安排了一间住房。后来,校出版社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她又被聘为社长助理。

阳光总在风雨后~~~~~~~~~
新公民教育:http://bbs.eduol.cn/list.asp?boardid=60
2005-1-17 13:19:00
朱正标

等级:
权限:普通用户
积分:9444
金钱:12316
声望:-2
经验:9444
发帖数:4555
注册:2003年6月22日
 资料   短消息编辑删除引用 第3楼
张铁生的感情生活
王冬梅
●41岁——走出监狱大门
●来之不易的姻缘
●她等他15年
●一颗温柔的女人心
●不敢多看那束花
●初为人父
●开办饲料公司
张铁生在经历了政治上的大起大落之后,一心想默默无闻。
1991年10月16日清晨,他就是抱着这种逃离尘世的心境,走出凌 源监狱的大门,重返尘世的。
当他重新呼吸到大自然的空气时,他已经41岁了。
站在监狱门口,他很想背靠电网高墙拍一张照片,可惜,由于狱 方在家人来接他前一小时放他出来,他出狱后的第一个愿望便没法实 现。他跨出铁门没有见到亲人,感到有点清冷,他向招待所走去,路 上的行人忙着赶路、上班,没有人注意他,也没有人认识他。这一点 很让他欣慰。时间过去得太久远了,他真希望人们把他忘记了,不再 知道他是谁。他渴望像山野之人那样,过普通平常的日子,以让自己 的心灵达到宁静致远的境界。但是既然这些很难做到,他也就明白了, 已经重返尘世,他就无法逃避尘世了,面对人间纷纭,惟一正确的选 择只能是正视现实,而不是躲避。于是,尽管他不愿意回首往事,他 还是开启了记忆的闸门。
来之不易的姻缘
张铁生出狱一小时后,驱车从兴城赶到凌源的家人,在招待所里 找到了他。他的身体有些发福,头发还是那样黑,皱纹刻在他的脸上, 但没有想象的那么多、多么深。
张铁生一眼就认出了董礼平,虽然15年未见,姑娘已不再年轻, 但她此刻在张铁生的眼里却美若天仙。过去,董礼平是他的同学,现 在,董礼平对他来说重于生命。他站起来,走上前去,紧紧地握住她 的手,万语千言尽在不言中。他想起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情景,1973年 9月,根据张铁生想学兽医或学水利的志愿,分配他去铁岭农学院牧医 系学习。提前报到的同学听说和大名鼎鼎的张铁生一个班,异常高兴, 都希望能接到他,而真正接到他的是董礼平。她热情地接过张铁生手 中的提包,带他向站外走去。张铁生还记得,当时她的脸挺黑,牙齿 很白,一眼便知也是从大田里走进课堂的知青,他问:“你是哪个班 的?”
董礼平爽朗地说:“咱俩一个班,我昨天晚上就到了。”
“你二十几岁?属什么的?”张铁生又问。
“23岁。属虎。”
“我也属虎,咱俩同岁。”
这以后,他们共同学习了3年,是很要好的朋友。毕业时,全班只 有董礼平一人留校工作,所以,1976年12月,张铁生被押送回母校批 斗后带走时,也只董礼平一人默默相送。在那个沉重的时刻,她多想 上前去和昔日的老同学张铁生打个招呼,说几句宽慰的话,可是,她 没有机会,也没有勇气。她只能在心里呼唤他的名字,祈祷他平安归 来。
现在,他终于归来了。他向她走来,拉住了她的手,尽管她为此 等待了5400多个日日夜夜,她毕竟等到了。
她含着泪笑了。
张铁生说:“如果世上真有缘分的话,我们俩的缘分就在那一接 一送中。”
董礼平点点头,用妻子的口吻说:“走吧,咱们回家!”
这句话张铁生听得真真切切,他也有家了!他握住董礼平的手不 放,他要永远拉着这双手,一生一世永不松开。对一个心灵受过重创 的男人来说,医治的良药,就是一颗女人的心和她那双温柔的手。
张铁生出狱半个月后,迎来了他的41岁生日。11月4日这天,他当 年的几位要好的同学(包括董礼平在内),为他举行了一个小型生日 晚会,为他订做的生日蛋糕上写着:祝铁生41岁生日快乐!
张铁生被这深深的同学情谊感动了。半个月来,这些同学带他去 登彩电塔,去卡拉0K歌舞厅,让他看一切新鲜的东西,体验所有全新 的感受,为的是让他尽快适应外面的世界。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他 觉得自己观念落后、反应迟钝,真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 世界很无奈!
这些同学当年因受他牵连而饱经磨难,有的甚至几年没有给分配 工作。可是,他们并没有嫉恨他,他们仍是他的挚友。15年来,这些 同学没有忘记他,他们多次去兴城看望他的母亲,替他尽一点孝心。
他举起酒杯,向大家敬一杯酒。他的胃病很重,不能喝酒,但是, 这杯酒他一定要喝,这酒是和泪一起咽下去了。他说:“你们对我的 情谊,我没齿难忘!”
张铁生因此懂得了一个真理:比大海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宽广 的是人的胸怀!
张铁生出狱后,董礼平与他步步相随,他很快就觉得离不开她了。 他们本想悄悄地结婚,正如他们悄悄地相爱。可是,家里人坚决不同 意,礼平等了你这么多年,悄没声地娶进门可不行。没用他俩插手, 弟弟让出自己的一套两居室楼房诚心诚意给他们做新房,用最快速度 装修,花了上万元(这笔钱是父亲留下的遗产)。
12月22日,张铁生的婚礼在他弟弟刘铁山(张铁生本姓刘)承包 的天鹅饭店举行。只有家人、亲戚和几位同学参加。沈阳来的一位女 同学问:“有没有录像?”   张铁生说:“没有。”
“那不行,现在结婚都录像。”
于是,摄像师被请来了。
凌源劳改二支队的政委、大队长一行5人,千里迢迢从凌源赶到兴 城,还带来一条毛毯做贺礼。他们特意都穿了便衣,政委解释说: “我们是作为朋友来祝贺的。”他拍着张铁生的肩膀说:“小董是个 好姑娘,你千万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姻缘哪!”
张铁生说:“你放心。我永远不会辜负她。”
婚礼开始了,张铁生第一次穿着西服,系着领带,站在身穿红毛 衣的新娘子身旁。他郑重地说:“我是一个坐过15年牢的人,由于我 的原因,很多亲友受到牵连,你们身心遭受的损失,我无力偿还。只 能在此向所有受我牵连的人表示我深深的歉意!”说着,他向众人三 鞠躬,张铁生接着说:“我的老同学董礼平给了我莫大的安慰和珍贵 的爱情,她的高尚情操是我无法报答的,她对我情重如山,从今后, 我们要相亲相爱,相依为命,手拉着手,一直走到生命的尽头。”
枣山乡情
张铁生出狱后,有一种自卑感,他不愿意让人家知道他是谁。不 知道,他就自由自在,知道了,他就不自然。他更不愿意回当年插队 的枣山去,似乎无面目见江东父老。而枣山的父老乡亲却没有忘记他, 听说他回来了,纷纷带着东西来看他。年岁大的老爷子让儿子用自行 车带着走了20多里地,来看这位当年的知青、当年的队长。张铁生实 在担当不过这份浓厚的乡情,只好带着董礼平回枣山去看乡亲们。   张铁生一进村,正碰上小程拿一把镰刀从山上下来。15年未见, 小程姑娘明显见老,不过模样一点没变。她热情地把张铁生和董礼平 拉到自己家里,张铁生见她家房子高大、设备齐全,两个孩子也都长 大了,很高兴。
见到小程,张铁生必然想到他当年的未婚妻小侯。她们俩当时是 好朋友。小程也必然要对张铁生谈起小侯,性格刚烈的小程含着泪说: “她没等你,当初山盟海誓的。”
张铁生慨叹道:“我不怪她,是我没让她等。”
小侯是还乡青年,比张铁生小两岁,在人品长相上,村里的姑娘 没人能超过她。
张铁生上大学后,名声越来越大,小侯心里没底,便止步不前了。 但张铁生并不是在感情上见异思迁的人,他依然一片真心地爱小侯, 大学3年,他写给小侯的情书不断,并公开了他们的关系,也斩断了一 些姑娘对他的情意,董礼平就是通过这件事才看重他的。
张铁生入狱后,小侯家悔婚,小侯坚决不同意,甚至从家里搬了 出来。可是,她不知道张铁生在哪儿,也不知道他会怎样,来找她外 调的人接连不断,赤脚医生也不让她干了,走到哪里背后都有人指指 点点,痛苦时时刻刻撕咬着她的心,张铁生给她写了最后一封信,告 诉她不要等了:我是没有指望的人,那块表留给你做个纪念吧。
小侯26岁时嫁给了城里的一位工人,丈夫对她很好。张铁生与董 礼平结婚时,她曾想前去祝贺,却终究没有鼓足勇气。一个月后,她 托人给张铁生送来一束花,写了一封信。张铁生百感交集,一个人握 着那封信跑到海边。冬天的海边,静无人影,面向大海,张铁生足足 站了1个小时,曾经历过的情感是一辈子也忘不掉的。他不敢多看那束 花,把花锁了起来。
张铁生出狱后,几个月没有工作。
当地政府把给他安排工作的事当作难题,一级一级往上交,张铁 生生活无着落,妻子又怀孕,他堂堂七尺男儿不能长期靠妻子养活。 经一位校友介绍,他来到另一位老校友开办的饲料公司任职,公司为 解决他们夫妻两地生活的问题,特地安排他在沈阳建办事处。
目前,他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他学农出身,搞饲料也算是专业 对口。他不再迷信“铁饭碗”了,来办事处工作的两个研究生就是扔 掉“铁饭碗”的,他们正在努力工作,要把手中的“泥饭碗”变成 “金饭碗”。
初为人父
1992年11月12日,42岁的张铁生陪着42岁的妻子到沈阳医大三院 妇产科检查,预产期已经到了。非常喜爱孩子的张铁生多么盼望早日 见到自己的孩子啊!   由于胎儿过大,董礼平接受剖腹产,当天生下一个8斤8两的女孩。 守候在分娩室外的张铁生听到婴儿的啼哭,异常激动,那一声响亮的 啼哭,就是他人生命运交响曲的一个崭新乐章。他做爸爸了,他做梦 也没想到,自己今生今世还能当父亲,他太高兴了。   当护士跑出来告诉他生了一个女孩时,他略为感到有些失望。倒 不是因为他重男轻女,而是为了安慰盼孙子心切的父亲。张家的下一 辈已有5个女孩就缺一个孙子,老爹对他们寄予厚望,这下让老人失望 了。
护士送孩子去婴儿室时,对这位中年得子的父亲格外关照:“先 抱抱你的女儿吧!”
张铁生伸手抱起自己的女儿,一种从未有过的柔情顿时充溢了他 的心胸,他望着女儿的小鼻子小眼儿,看不够亲不够,神圣的父爱从 他心头升起。他坐在那足足抱了1个小时,如果不是护士催促,他还不 舍得放下。
中国人是最善良、最富于同情心的民族,张铁生赫赫有名时,老 百姓可能并不买他的账,可是,当他落难后,人们就给他极大的同情 和帮助,而且是完全不要求回报的援助。张铁生在兴城街头买油条时, 卖油条的孩子不收他的钱,他问:“为什么?”孩子回头看看父亲说: “他告诉我不让收你的钱。”
出狱之后,不论办户口还是办结婚登记,所到之处,人们都很热 情地给他提供方便。这次在医院里,他又一次感受到了来自普通人的 帮助和爱护。这让张铁生感到,生活是多么美好!他无法用语言表达 自己对生活、对人民的谢意。
孩子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限生机,张铁生私下与董礼平合计,现 在咱们得多挣点钱,为孩子,也为自己。因为我们老的时候,孩子还 没有长大,我们必须依靠自己养老,我们也有责任为孩子的将来做一 点储备。
正是基于这一点考虑,他才全力工作,不仅承包了办事处,还与 同伴合伙开办了自己的饲料公司。
社会生活就像一条永不回头的河流,张铁生曾是河滩上一条搁浅 的小船,现在,这条刚刚修复的小船又汇入了大河,向前航行。他不 能对那块搁浅地频频回首,也没有时间去数走过的足迹。失去的时间 太多了,他必须比同龄人付出更艰辛的努力,才能追赶上时代的脚步。 (中华读书报1998年07月29日)

阳光总在风雨后~~~~~~~~~
新公民教育:http://bbs.eduol.cn/list.asp?boardid=60
2005-1-17 13:17:00
苟活者

等级:精灵王
权限:普通用户
积分:3177
金钱:3195
声望:0
经验:3177
发帖数:956
注册:2005年1月8日
 资料   短消息编辑删除引用 第4楼

张铁生的试卷
尊敬的领导:书面考试的进行就这么过去了,对此,我有点感受,愿意向领导上谈一谈。  本人自1968年下乡以来,始终热衷于农业生产,全力于自己的本质工作。每天近18小时的繁重劳动和工作,不允许我搞业务复习。我的时间只在27号接到通知后,在考试期间,忙碌地翻读了一遍数学教材,对于几何题和今天此卷上的理化题眼瞪着,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不愿没有书本根据的胡答一气,免得领导判卷费时间。所以自己愿意遵守纪律,坚持始终,所以愿意老老实实地退场。说实话,对于那些多年来,不务正业,逍遥法外的浪荡书呆子们我是不服气的,而有着极大的烦感,考试被他们这群大学迷给垄断了。[他们的自由生活和为个人的努力,等于了我的为人民热忱忘我的劳苦工作和诚恳的心。人们把我送到这里来,谈些什么呢?总觉得实在委曲。]在这夏锄生产的当务之急,我不忍心放弃生产而不顾为着自己专到小屋子里面去,那是过于利己了吧。如果那样将受到自己为贫下中农事业的事业心和自己自我革命的良心的谴责,有一点我可以自我安慰,我没有为此而耽误集体的工作,我在队里是负全面、完全责任的。喜降春雨,人们实在的忙,在这个人与任何利益直截矛盾的情况下,这是一场斗争(可以说)我所苦闷的地方就在这里,几个小时的书面考试,可能将把我的入学资格取消,我也不再谈什么,总觉得实在的有说不出的感觉,我自幼的理想将全然被自己的工作所排斥了,代替了,这是我唯一强调的理由。   我是抱着新的招生制度和条件来参加学习班的。至于我的基础知识,考场就是我的母校,这里的老师们会知道的,记得还总算可以。今天的物理化学考题,虽然很浅,但我印象很浅,有2天的复习时间,我是能有保证把它答满分的。自己的政治面貌和家庭社会关系等都清白[如洗,自我表现胜似黄牛],对于这这个城市长大的孩子,几年来真是锻炼极大,尤其是思想感情上和世界观的改造方面,可以说是一个飞跃。在这里我没有按要求和制度答卷(算不得什么基础知识和能力),我感觉的并非可耻,可以勉强的应负一下嘛,翻书也能得它几十分嘛!?(没有意思)但那样作,我心是不太愉快的。我所感到荣幸的只是能在新教育制度之下,在贫下中农和领导干部们的满意地推签之下,参加了这次学习班。   [我所理想和要求的,希望各级领导在这次入考学生之中,能对我这个小队长加以考虑为盼!白塔公社考生张铁生。]   录入者附注:此信是1973年辽宁知青张铁生在参加高校入学文化考试时写在理化试卷背后的一封信。信中方括号内的文字,是当年发表时被删节的内容。文中有些错别字是写信者(不是录入者)的笔误,录入者未加修改。   另外:张铁生在写此信之前,已经参加了语文、数学考试。考试均为开卷,允许翻书。张铁生此次考试的成绩是:语文:38分,数学:61分,理化:6分。语文考试的作文题是“学习《为人民服务》的体会”。   此信被毛远新发现后,张铁生的命运从此改变。他上了大学,被突击入党,受到江青同志的亲切接见,江青同志称他是一块“有棱有角的石头”,并说“我要用这块石头打人了!”张铁生入学后,任该学院的党委副书记,1975年任全国人大常委。1976年四人帮被捕后,张亦随即被捕后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   摘自:经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