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城市北京缺什么:摊大饼将难以为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6:16:44

世界城市北京缺什么:摊大饼将难以为继

2010年07月10日 01:56经济观察报【 】 【打印共有评论1

随着北京CBD东扩规划和南城计划的相继出台,6月9日,北京城区格局再次发生变化——撤销东城区、崇文区,设立新的东城区;撤销西城区、宣武区,设立新的西城区。这被认为是2003年北京构建 “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规划的延续。

在2003年的这个规划中,多中心就是指环绕北京的卫星城。这个规划曾提出,在京津冀城镇群的核心地区形成以京津城镇发展走廊为主轴,京唐、京石城镇发展走廊和京张、京承生态经济走廊为骨架的区域空间体系,从而实现区域统筹协调发展。

2003年这个规划出台的时候,国内的第三波产业转移路线正在逐步由长三角往环渤海地区走,但尚未形成热潮。如今,随着富士康等一大批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企业的内迁,让北方地区迎来了承接产业转移的新一轮高潮,而作为环北京卫星城建设依托的工业化也迎来真正的发展空间。

世界城市北京缺什么

2010年2月,北京市的地方两会上,建设世界级城市瞬间成为热谈。根据北京市政府的发展目标,到2050年左右,北京市将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进入世界城市行列。

世界城市的建设,要求北京的产业逐步向周边县市转移。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世界城市只有纽约、伦敦、东京三个。这三个城市的发展模式都是以卫星城模式出现,而非北京之前的摊大饼模式。发展卫星城是北京发展的新动力,也是北京辐射力的体现之一。

卫星城作为一个概念,是在1915年,由美国学者泰勒首先提出。其特点是建筑密度低,环境质量高,一般有绿地与中心城区分隔,目的是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卫星城其实也是所谓的逆城市化,也就是郊区城市化。对于中国而言,这是第二轮城市化高潮的特点。固安、大厂、涿州等北京周边的县市将是这一轮城市化热潮的受益者。

其实卫星城的发展计划,一直是北京城市规划的重头戏,但却一直没有真正发展起来。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北京市制定的《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初步方案》中,就有了“子母城”的提法,打算在规划市区发展的同时,在昌平、顺义、通县等地建40多个卫星镇。

在1982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再次提出,要重点建设燕化、通县、黄村、昌平等4个卫星城。北京于1984年出台地方性法规,试图以税收激励、财政补贴等形式,引导各类企业迁入卫星城。不过,这似乎并没有达到理想中的效果,卫星城计划依然只停留在纸面上。

由于市区迅速膨胀,到1993年,在国务院批复的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文件中,第三次明确提出,要建设包括昌平、顺义、通县、怀柔、平谷在内的14个卫星城。

直到2004年,市政府在工作报告中提出,将确定 “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新格局,计划在未来几年,建设若干个适合50万以上人口居住、就业的新型城市。这些当初规划的卫星城,正在逐渐分担主城区的功能,区域中心的辐射力在加大,教育、卫生水平也在逐步提高。这被认为是北京真正实行卫星城建设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