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天堵车,怎么建设世界城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6:11:19
北京天天堵车,怎么建设世界城市?
                                                       刘卫兵 
 (2010-10-05)

    2010年9月,京藏公路堵车震动海内外。(中国网)


  2010年3月1日上午约10点,宣武门路口交通顺畅。赶上上下班高峰,京城处处见堵车。刘卫兵摄

            

                北京天天堵车,怎么建设世界城市?

 

    国庆节这几天,京城天气出奇好,前两天傍晚京西呈现难得一见的彩霞满天景象。让行路人叹为观止。

    过了中秋过国庆,忙碌的人们难得几天休息,总想出去玩玩、放松一把。可出行人心里真怕:怕堵车!于是出发前,总要相互传递些情报:哪儿哪儿堵车,别走!过节去了怀柔,100公里高速跑了不到一小时,可到北池子故宫西门,两三公里也走了一小时。去房山窦店,六七十公里仅用半个多小时,可过杜家坎收费站却足足用去一小时多!即便这样,我们还要感谢老天爷,没碰上像京藏公路那样的堵车,车子一堵就是上百公里,人们在车上一待就是几天几夜。

    京城的机动车已经达到450万辆,到2015年将突破700万辆。据专家说,那是一个近乎极限数字。想想都害怕,现在路上都堵成了停车场,真到那时京城人恐怕只能驾着飞机出行啦。

    堵车倒不是中国的专利,世界各大城市都有堵车的问题。如何解决城市拥堵问题,也成了各国政府特别操心的事。面对堵车的难题,不同的国家和城市采取了许多相同的办法。比如,科学规划城市交通,控制分散大城市人口、修建密集城市道路网络,采取立体发展交通战略等等。

    有时不妨静下心来,想想三十年来京城交通发展的轨迹,不难发现,当年出台的有些解决交通拥堵的办法,最终证明是行不通的,比如当年一窝蜂似地玩命修建立交桥。以及当年大力发展私家车而忽略公共交通建设,结果是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当时拉动了GDP的增长,可最终制约了整个经济和社会良性发展。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用在北京城市发展上意味深长。

    作为有着八百年历史古都,北京曾经有过不少的辉煌和磨难。眼下,北京要建设世界城市、最适宜人居的城市,必须解决城市拥堵等问题。世界城市如果仅是“大”,仅是到处高楼大厦,恐怕也不行。如果几千万市民每天堵在路上唉声叹气,不敢出门、不能回家,那我们城市变成了什么?那怎么也算不上世界城市。

    喊口号容易,做起来难。北京要建设世界城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眼下解决交通拥堵就是难题之一。它需要城市的管理者付出大智慧,登高望远、从长计议,科学谋划,为北京想的远些,要为市民和我们子孙想的多些……

 

    下文节选自:刘卫兵著《回望20年——一位新华社记者的采访手记》

 

立交桥建了拆拆了建,够折腾

    近二三十年来,为了解决北京的交通问题,政府确实花了很大力气。对北京交通发展,有两件事我印象最深:一是修建环线公路,二是大量建设立交桥。一时间,城区内外许多路口都成了工地,四处塔吊林立,一座座蜿蜒曲折的立交桥陡然矗立起来。

    当时西直门、建国门等立交桥通车时,老百姓真是喜上眉梢,以为北京从此畅通无阻了。应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缓解北京当时的交通状况起到过积极作用。

    可高兴的事情刚过,人们就慢慢地发现,修建环线公路和建设立交桥似乎有些“ 中看不中用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环线公路一条条竣工,从空中看北京觉得挺好看,一圈圈画得很圆很整齐。可问题是,那些像“ 摊大饼 ”一样漂亮的圆圈,似乎对解决城里交通拥堵作用并不很大。

    天宁寺立交桥从建设到通车,我一直跟踪采访。立交桥通车后,我经常坐车经过,和司机师傅感觉一样,上了立交桥开车痛快,一下立交桥照样堵,而且堵得更厉害。立交桥好比是一个口大肚子小的瓶子,瓶口虽然大了,可一到瓶里面还是挤。几年中,西直门立交桥建了拆,拆了建,折腾腾了好几次,浪费纳税人和国家的钱,也折腾老百姓。

    90年代中后期,我从香港和日本东京采访归来,感觉那种上有高架公路、地面有密集的公路和城市铁路、地下大力发展地铁的“ 立体交通 ”办法值得我们借鉴。

    新中国最早的地铁是共和国建立后北京在60年代由战备地道改造修建的。但此后多年,北京一直没有新建地铁。直到80年代,北京二环环线地铁才开通。1993年,西单站建成,地铁复八线通车。新世纪之初,北京借举办奥运会,终于迎来快速发展的机会。科学规划,充分借鉴外国大城市的成功经验,政府加大对交通的投入,北京的交通一下变了样:地铁线路从过去的一两条,迅速发展到今天的十多条;城市铁路从零开始,至今也已开通多条线路;城区由原来只有几条主干道,发展成现在密集的道路网络。

    1980年,北京市机动车只有10万辆。2007年,这一数字变成了300万辆,私家车更是从几乎为零增长到了200多万辆。我曾经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1979年,北京建国门立交桥通车,《北京日报》摄影记者叶用才爬上古观象台想拍一张汽车驶过新立交桥的照片。“ 守了4个小时,最后只有4辆车经过。”摄影前辈的经历印证了时代的变迁。                                                                    

                                                  2010年10月5日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