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人物:吴若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7 08:31:44
在国内新思潮的影响下,1919年底周太玄又开始创办《旅欧周刊》,并受华工工会的委托,筹办《华工周刊》。《华工周刊》于第二年出版并改名为《华工旬刊》。《旅欧周刊》设有国内时事、旅欧新闻、世界新闻、华工状况、思潮、随感等栏目,每逢周末出版,周太玄担任主编。从发刊词到以后各期的论说、随感等,很少有哪一号上没有周太玄的文章。《华工旬刊》由周太玄、李立三、赵世炎一起创办,是主要反映华工问题的刊物。周太玄在北京时 原拟作为华工赴法,后又拟充任华工翻译,故到法国后随时都比较注意华工的情况。同时"巴黎通讯社"和《旅欧周刊》均设有华工栏目,采访工作也需要常到华工中去,因此,他能经常为华工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始终与华工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当时的留学生不少人愿在他所创办的刊物上投稿,他联系的人很广泛,徐特立、蔡和森、蔡畅、向警予、李维汉、李富春等都是他在法文学校时的同学。周太玄_百度百科
1920年周太玄的女友王耀群从成都到巴黎勤工俭学,和她同行的还有四川的胡蜀英、吴若膺等。就在这时周太玄结束了刊物的工作,偕王耀群同到法国南部的蒙彼利埃城,进入了古老的蒙彼利埃大学。他学习博物学,王耀群学药学。不久他们结婚生子,仅靠太玄手中的一支笔维持着两人的学业及一家的生活。此时老友李劼人也应他们之邀进入蒙彼利埃大学攻读文学。他们共同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深信刻苦勤工,俭约自持,奋发求学,勇猛搏战,一定能奔向成功之路。1923年在商务印书馆举办的"庚子赔款退款兴学征文"他以"庚子赔款与教育"为题应征获得了头奖,奖金500元,当时法郎甚贱,对生活不无小补。
王光祈不是公派,家境也不富裕,他在德国,完全凭借自己卖文为生,他每月生活费需600马克,这笔钱对他来说并不是难事。吴虞在日记中记到,“王光祈到欧系任上海《申报》、《时事新报》及北京《晨报》三处特约通信”,“每年一千二百元”。以当时德国的物价看来,已是不小的一笔收入。同窗魏时珍与他情同手足,王光祈时常接济,此外,他每年还给出国前的女友,吴虞之女的吴若膺“二、三百元”。王光祈的生活颇为宽裕,1920年12月,他在一封给恽代英的信中这样写到:“曾经用过每日铜元四枚的生活费。……早晚两餐均在市上极便宜饭摊上吃饭。与一般洋车夫为伍。一个铜元的窝窝头,半个铜元的小菜,每日吃得甚饱”。现在就不同了,早、中、晚餐俱为房东提供,连日常生活都有人服侍,难怪他会发出“虽国内达官贵人之生活,不过是也”的感叹。而且,当时德国政府对于这些远道而来的中国学子还尽可能提供方便,据王光祈回忆,“若在校内进膳,每餐只收二马克半,较之外面饭铺便宜一半。坐电车看戏剧皆可减价”。
不久,王光祈迎来失恋之苦,好在身边有朋友相伴,却也不寂寞,他“与时珍、及郑寿麟、吴屏诸兄各租一室”,每日除了读书,还能在一起聊聊时政,当时旅居巴黎的同乡、同学曾琦、李璜、周太玄、李劼人等与他也时有联系。王光祈德语不佳,遂下决心“专心学德文,数月中绝不履城市”,魏时珍赴德前在德国人创办的同济医学院待过一段时日,给了王光祈莫大帮助。
宫宏宇:王光祈初到德国
摘 要:王光祈旅德近十六年,其主要论著大都在此间完成,但国人对他此间的研究却不多.本文即就他在德国的情形,特别他初抵德国时的中国留学生界、他所经历的"德国人之研究东方热"、"辜鸿铭热"及他所作出的反应做一追溯,旨在通过研究文本(王光祈本人的著述)与语境(王氏在德时的生活环境,时代背境)的互动,来进一步理解王光祈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笔者认为,王光祈后来之所以倡导礼乐复兴,并以音乐为实现其少年中国理想之手段而终身不辍,是与他对儒家学说的内在认同及其他在德国的外在经历密不可分的.
[27]见上注,页58.但是,我们知道此时的王光祈刚刚经历了爱人离情别恋的痛苦,曾经痛不欲生的他怎会如此洒脱?分明是以喜掩悲,移情山水来掩盖被抛弃之忿.关于王光祈于吴若膺之恋,本人将有专文论及,此不赘述.
进潮或退潮? ——《郑超麟回忆录》之六 - 学术中国
从永安里出来,我一个人到施高塔路去。入门,一个胖子从床上起来,拖着拖鞋,迎接我,向我投射疑问的眼光。我报了姓名,于是一阵热烈的握手,我们立即成了老朋友。这个创造社人物穿的是很随便的中装,其他的人物则是很整齐的西装,他高谈阔论没有拘束,他们则很矜持而有绅士气。不仅初见面如此,后来熟了也是有这个分别的。
王独清在他的家里等我,以致没有到永安里去;他听我说已经去过那边,颇有一点失望。他说:他有好多话要同我说。我们先闲谈法国的事情,谈蒙达尔,谈共同认识的朋友,谈他的爱人吳若膺,——吴虞的女儿。可是,成仿吾和张资平两人走了来,无疑是为了告诉独清以今天开会经过的。我稍坐一下就告别了。
以后,每隔两星期,我到永安里一次,没有人缺席,王独清也来了,每次讨论一个问题,大家发表意见,互相辩论,最后由我做结论,而这结论都成了确定不移的。我明白,这是一种仪式,为了表示创造社愿意受党领导罢了,并非真正的讨论会或研究会。我渐渐失了兴趣。会开至七月底,我奉常委命令去巡视福建工作时为止。我不在上海,这个研究会或讨论会就不举行,——这点也是证据,证明我猜想的不错。
王独清,我在欧洲的生活 (豆瓣)  陕西长安人,一八九八年生,一九四 年辞世。五四运动时期在上海从事新闻工作,而后留学法国,专攻艺术,回国后与郁达夫、郭沫若、成仿吾等发起成立创造社,并主编《创造》月刊,成为该社后期主要诗人之一。曾任上海艺术大学教务长,主编过《开展》月刊。著有诗集《圣母像前》、《死前》、《埃及人》、《威尼市》、《锻炼》、《独清诗选》等多种。
王独清不是陕西长安县人,而是蒲城县人,请核实。查《蒲城县志》P752页:王独清(1857—1940)乳名有诚,学名笃卿,西名ROGER(肉哥儿)。原籍县城衩把巷,随父在西安长大……
马列主义思想广为传播
维经斯基来华商量建党问题
4月,维经斯基(图1)一行到达北京。从海参崴来华的俄共(布)
党员萨赫扬诺娃和由哈尔滨来华的俄共(布)党员斯托扬诺维奇(米
涅尔)在北京同维经斯基一行会合。这时,同维经斯基一道工作的还
有马迈耶夫、波林等人。维经斯基一行首先通过同李大钊等人建立了
联系,相互之间进行了多次座谈,了解中国的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
的传播、五四运动、酝酿建党等情况,介绍了共产国际和国际共产主
义运动的情况和经验,讨论了建党问题。随后,维经斯基、库兹涅佐
娃、萨赫扬诺娃和杨明斋又去了上海见陈独秀,商量建党问题。
陈独秀主持起草《中国共产党宣言》
11月,在陈独秀主持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起草《中国共产党宣
言》。宣言内容包括:1、共产主义者的理想。着重阐明无产阶级要建
立一个没有经济剥削、没有政治压迫、没有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这
就是共产主义者的理想,是党的最高纲领。2、共产主义者的目的。阐
明中国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按照上述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
为此,就要团结起来,开展阶级斗争,“用强力打倒资本家的国家”,
铲除资本制度;就要“组织一个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
领导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3、阶级斗争的最近状态。
集中阐述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及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原则,
提出“要用革命的办法造出许多共产主义的建设法”。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刊秘密发行全国
11月7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党内机关刊物《共产党》月刊(
图2)。该刊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刊,秘密发行全国,最高发行量
5000份,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必读材料之一。该刊为16开本,到
1921年7月7日停刊,共出6期,李达任主编。
《共产党》月刊在中国第一次竖起“共产党”的大旗,阐明了中
国共产党人的基本政治主张。指出:“我们共产党在中国有二大使命:
一是经济的使命,一是政治的使命。一要想把我们的同胞从奴隶境遇
中完全救出,非由生产劳动者全体结合起来,用革命的手段打倒本国
外国一切资本阶级,跟着俄罗斯共产党一同试验新的生产方法不可。”
“我们只有用阶级战争的手段,打倒一切资本阶级,从他们手中抢夺
来政权,并且用劳动专政的制度,拥护劳动者的政权,建立劳动者的
国家以至于无国家,使资本阶级永远不至发生。”这些基本思想,对
各地共产主义者的建党活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共产党》月刊根据建党工作的需要,用大量篇幅宣传了马列主
义的建党思想和有关共产党的知识,其中包括共产国际和国际共产主
义运动的情况,俄国共产党的经验和列宁的学说。中国共产党从发起
成立起就是以马列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没有受第二国际修正主义思
潮的影响,这对中国共产党后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共产党》
月刊还着重批判了无政府主义。此外,《共产党》月刊宣传了马克思
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宣传了列宁的建党理
论及经验,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军阀混战
熊克武击败倒熊联军
9月5日,四川督军熊克武率大军进入成都(图5)。1919年熊克武就
任四川督军后,与驻川的滇、黔军矛盾加深,同时,川军吕超、颜德
基、石青阳等部也对熊不满。1919年秋,石青阳、颜德基、卢师谛、
黄复生、吕超五部结成倒熊联盟,并得到滇、黔军的支持。1920年5月,
熊克武争取到川军第二师刘湘的支持后,向川、滇、黔倒熊联军发起
进攻。战争初期,熊军不利。7月,吕超攻入成都。8月,熊联合川、
陕边刘存厚部,大举进攻成都。9月初,熊克武大军兵临城下,势在必
得。5日,吕超逃离成都,滇军败退。川军占领成都后,联军一次次发
起反攻,双方在成都东郊龙泉驿一带激战十余日。倒熊联军失败,滇
军军长赵又新阵亡,残部逃回云南。随后熊军开始攻打川东黔军,刘
伯承率军攻入重庆,将黔军残部逐回贵州,倒熊联军彻底失败。
直奉联手对付皖军
7月8日,张作霖在天津省公署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与直军首脑
共同讨论对皖战争问题。
吴佩孚在分析直、皖双方的形势和力量对比时指出:“就实际上
论,段派所恃者仅边防军,该军成军以来,未经战阵,经验缺乏,且
闻所用军官多系学生,颇有思想,决不肯效忠奸党,与同胞为难,一
临战地,溃散立见。”吴佩孚还自信,仅他自己所率军队,就足当段
祺瑞全部之众而有余,“即万一战而不胜,我军扼守京汉路线,联合
西南,以直省为前敌,河南为中坚,湘粤为后盾,徐图进取,更有张
巡阅使控制东北,则段派直如瓮中之鳖,又何虑哉!”张作霖及其他
与会代表也都表示赞同。
随后,张作霖返回奉天,准备策划派兵入关。12日,曹锟致电张
作霖,希望在对皖战争中得到他军事上的支持,并和他们联衔发表讨
皖通电。
同日,曹锟、张作霖、王占元、李纯、陈光远、赵倜等,即联名
发表讨皖通电,7月13日,张作霖又向全国发出通电,正式对皖军宣战。
选自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的《图文二十世纪中国史》

(图1) 维经斯基

(图3)“五·四”运动后,妇女冲破
家庭藩篱和封建枷锁走向世界,寻
求妇女解放的真理。这是留法勤工
俭学的中国女学生在蒙达尼与法国
女教师合影。第二排右一为蔡畅;
第一排右一为熊季光,左二为葛健
豪(蔡和森之母),左一为吴若膺
(吴虞之女)。

(图5)▲熊克武的军队进入成都。

(图2)▲《共产党》月刊

(图4)10月14日,唐山煤矿瓦斯
大爆炸,450人死于井下。图为
劳作的矿工。

(图6)直皖两军在松林店一带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