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强:最被妖魔化的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19:26

  在大连住宅产业化和房地产业高峰论坛的主席台上,任志强正准备发表演讲。一位穿运动装、戴眼镜的年轻小伙子,大叫着“闭嘴吧”,将臭烘烘的运动鞋扔向了主席台。在短暂的混乱后,任志强自嘲受到了总统待遇,继续神态自若地演讲。

  “扔鞋男”25岁,是大连当地人,与父母共同居住,家中积蓄不够支付一套房子的首付。先后两位女友因房子问题而离开他。他正是当下陷入高房价困境的中国年轻人的典型代表。他的扔鞋举动,被反应迅速的媒体放到网上,赢得很多网友的叫好。这正折射了贫富尖锐对立的中国房市如火药桶一般,“房奴”或者被无房困扰的网民们怨气冲天。

  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倾两代人三个家庭的所有,也许还不够一套房子的首付。而任志强屡出“房子是给富人盖的”、“买不起房就该回农村”的惊人之言,被神经因房价变得敏感的公众视作高房价的鼓吹手、“吸血鬼”地产商的代表。凤凰卫视执行台长刘春在与任志强首次聚会前,曾在微博(http://t.sina.com.cn)里写:“明天我准备和任老板刺刀见红,给他普及一点中国贫民的知识。”微妙的是,从2005年最想揍的人之一到2009年真男人,任志强在公众中的形象正在经历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将他视作《皇帝的新衣》里那个说真话的小孩。他指出了房市的最大获利者正是政府。财经作家吴晓波则在他的专栏里写道:“任志强也许是地产界读书最多、最清醒的人,也是最具有思考能力的人之一,可他又是最被批判、最被妖魔化的人。”

  59岁的任志强留给公众的印象相当固定:多年保持不变的发型、宽脑门上紧锁眉头刻下的深纹、绷紧的腮帮子、几乎瞪出眼眶的眼珠。他似乎无时无刻都是这副严厉、咄咄逼人的模样。

  前华远集团副总裁、与任志强共事二十年的齐跃说,很多人不愿意去任志强的办公室,哪怕是跟他非常熟的人。在外面他还会说笑,一回到办公室那个环境,就变成了瞪着眼,没什么笑容、面无表情。

  任志强曾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解释自己为何在办公室总是绷着脸。“一到工作环境中,我脑海里就出现了很多跟工作有关的事情,自然而然就进入这个情景,面部表情就会相对严肃了。离开办公室后,我就放下这些东西了,也会笑。”

  任志强是北京市西城区主管的国有企业华远集团总裁、华远地产(6.24,-0.09,-1.42%)董事长。从规模上讲,在全国房地产公司里,华远地产不算大,去年营收11.60亿元。从个人财富上讲,任志强是替国有企业打工的,远谈不上房地产行业里赚钱最多的人。但是,任志强针对政府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多次撰写万言书,以尖锐的言论著称,他是地产界抨击政策声音最响亮的人,也是地产界最具争议性的公众人物。

  任志强对中国房地产政策研究有着非常的嗜好。2003年,他牵头与几家企业联合成立了研究机构,专门研究房地产的数据。“从房地产行业来说,我敢说,中国最系统的房地产数据研究机构是我们的。”任志强表示。他的地产界朋友、生意伙伴、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以前与人PK,会发短信求助任志强,向他索要数据。曾经多次和任志强一起参加论坛的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说:“任志强确实比很多专家比如易宪容、谢国忠等要强,那些专家没有数据支持,而任志强有。”任志强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顾问,住建部、地方政府也时常到任志强这里索要数据,咨询意见。任志强自称是在做“开启官智”的事,从对政府23号文件的质疑到参与18号文件的起草,他在中国房地产业的“国策顾问”这一条路上越走越深。

  地产商的国策顾问情怀

  1

  父亲曾是商业部副部长

  任志强对政治、政策的热情,也许与他本人的出身、经历有关。从上山插队到下海创业,他几次命运的巨大改变,都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

  1951年3月8日,任志强出生于一个典型的红色高干家庭。任志强的父亲叫任泉生,1918年7月生于山东省掖县,2007年8月在北京过世,当时新华网发了通稿。据新华网介绍,任泉生1937年参加革命,曾是新四军干部,解放前担任过中原局税务局局长,解放后担任过商业部副部长;母亲在文革后期主管北京副食、烟酒等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任志强说,他家当年的生活其实相当困窘。小时候去照全家福,身上经常是破衣服、露脚趾的鞋。平时就用哥哥姐姐的衣服接接袖子裤腿,打上补丁继续穿。他说当时整个国家都在挨饿,没有一个家庭不挨饿,只是程度不同。

  "文化大革命"和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冲击了这个家庭,全家人天南地北各居一方。

  2

  绝不肯软弱地活着

  1969年8月,任志强离开郭庄,成为"万岁军"38军的一名士兵。他争强好胜的一面在军队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次挖坑道回来,大家聚在一起和老乡抽烟,找不着火柴。任志强从土炉子里拿出一块暗红色的炭,给大家点烟。一块炭在任志强的大手里烧得嘶啦啦响,一股子烧焦的肉皮味冒了出来。大家全都愣神了,任志强催促道,赶快点,就这么拿着炭给被吓得够呛的战友点了一圈烟。他还特别得意地看了看大家。

  任志强绝不肯以软弱的姿态活在世上。在部队时,他当过工兵班长,经常钻地道搞爆破,很容易受伤,他对他姐姐讲,如果他受伤了,能救就救,如果救出来没用了,干脆把他拧死算了。后来他哥哥出车祸,包机从海南送到北京,任志强在飞机上下了决心,如果哥哥不行了,就掐断氧气不让他受罪做植物人。任志强的强悍可见一斑。

  任志强遇到很难解决的问题时,就是一个人憋在屋里,双眉紧锁,不说话,也不找人倾诉,一个人死扛。每次遇到难解的大事,任志强一着急就高烧不退住医院,一住一个星期。和任志强共事的二十年,齐跃见他住过三四次医院。

  而他的争强好胜,特别表现在抬杠上。任志强最激烈的一次吵架就是几年前和时任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吵完架以后,两个人都高兴得不得了。任志强下来后说:这回终于把老汪给骂了。汪光焘出去后跟人说:这回把他们叫过来臭骂了一顿。两个人都挺高兴。

  任志强像一条喷火的暴龙,四处点燃战火。傲慢的姿态、刺耳的言辞、拧巴的沟通等等,让他饱受诟病。他曾在论坛上回答一位年轻人的提问:你劳动生产力不行,所以不能在北京买房子;你应该被淘汰到二线城市去,二线不行就三线城市,再不行,回农村,还有宅基地。他曾经呵斥热衷打拖拉机的下属:"你们真是纯农民,就会开拖拉机!"

  3

  时代铸就"粗糙"个性

  任志强自称是"血色浪漫的一代",他身上打下了五十年代的深刻烙印。潘石屹认为:"'文革'前后培养出来的50年代、60年代这一批人,还是有革命精神的。像吃苦、理想主义、为别人着想,这些东西我觉得都是革命情怀带出来好的一方面。我了解的任志强,就很聪明、勤奋和正直。"

  对于任志强让公众印象比较深刻的诸如傲慢、生硬和拧巴等特征。潘石屹给出了时代的答案:"这同样是因为他成长在那个革命、斗争的年代。这个年代让人变得粗糙,语言粗糙,行为粗糙,只有这样才能在那个年代活下去。原来是细皮嫩肉,表达方式都是比较委婉的、温柔的,现在为了生存下去,就得把人锻炼得皮厚一点。多少精致的(人)死在了那个年代,疯在了那个年代。"

  当我问任志强批评潘石屹的时候,是否会考虑对方的自尊时,他有点愤怒地呵斥:"你们这些社会上的人太浅薄了,简直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朋友之间还会考虑这些吗?"

  通常让人以为傲慢生硬的任志强,却出人意料地在互联网上极其愿意跟普通网友沟通,目前粉丝已经过80万。迥异于其他名人,任志强的沟通甚至到了有话必回的知心大哥境界,以至于现在很多年轻人会问他跟房地产完全无关的考试、找工作等人生问题,有人开玩笑说,任志强已经胜利取代李开复,成为新浪微博的头号知心大哥。

  4

  未能得益于高干子弟身份

  任志强转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做百货,在北京地安门附近的一条马路边租了一间房,批发兼零售。后来,房东收回房子。1982年,任志强开始做餐饮,员工卖油条,他收钱。再后来,他又从山东贩卖苹果到北京。

  我曾问过任志强:干部子弟身份有没有给你带来一些便利之处?他一听就急了,瞪着眼喝斥:"这都是瞎扯!当我进入社会的时候,我的父母早就退休了,既无权又无职了,和干部子弟有什么关系?你们都以为干部子弟都能走后门,胡说八道!你们把社会想得太可怕了!"而且,任志强强调:我父亲和西城区有什么关系呢?商业部和西城区隔着七八级呢,这都是瞎扯。

  2007年1月,任志强在《答复网民的提问》一文中曾提及自己1985年9月进过看守所的事,并在那里待了十四个月,最终经检察院证实无罪而释放。

  任志强并未详谈自己入狱原因。齐跃当时是公司会计,也一同受牵连入狱。齐跃分析,此事的主要原因是任志强得罪人了,"(西城区)审计局局长来华远审计,约我们谈话开会,任志强当时说,'你没提前约,我约了一帮工程师正开会,我今天不能接待你'。后来审计局就开始找茬。那年中秋节那天,检察院就把我们给带走了。"

  潘石屹告诉我,任志强只有一次服过软。几年前一次宏观调控的时候,任志强发表了很多言论,一个大领导派好多人去查他,查了他前后一个月,任志强每天晚上都给潘石屹打电话,发牢骚骂一通,不知道查什么东西。最后另一个领导和潘石屹都给任志强建议:你要给人家一个台阶下,你给这个领导写个检查吧,否则你也难受,人家也难受。这是任志强所有的语言文字中唯一妥协的一次。

  5

  做中国房地产的"国策顾问"

  从任志强发表的众多文章看,他的核心观点是政府和开发商各司其职,开发商进行商品房开发,政府则负责保障性住房。他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反对过多的宏观调控。李春晖说:"媒体太断章取义了,任总很早以前就在提住房市场的保障是多层次的,不同的人群应该有不同的住房问题解决方式,他大力提倡政府要去建保障房体系。结果媒体只抓住了任总所说的一个局部'开发商只给富人建房'。""如果早按任总说的大力建保障住房体系,矛盾就不会激化到现在这样了"。

  任志强着意打造房地产业"国策顾问"身份已很明显,这固然有"红色家庭"、"报效国家"的思想作用,也跟现实定位有关。任志强十年前曾在老华远创造过辉煌,独占北京15%的市场,是当时北京房地产市场的老大。2001年,任志强以50岁高龄与华润分手,重新创业成立新华远。虽然"北京区县一级的房地产公司大都不存在了,只剩下华远一家。能做到今天这一步,还是很不错",但毕竟与当年风光不可同日而语。对好胜的任志强来说,他需要为自己的人生找一个定位,做中国房地产业的"国策顾问",是另一种方式的呼风唤雨,他也得心应手。

  既是"国策顾问",又是"商人",容易带来独立立场的模糊地带。我问任志强:"你的发言和文章是否带有开发商的利益呢?"任志强反问我:"开发商为什么不能带有自己的利益?你的概念错了。我如果仅仅站在开发商的立场,是政府无法接受的。我更多是站在民众的利益上出发,政府才有可能接受,恰恰是不能在开发商的角度出发,才能解决社会问题。"

  任志强经典语录

  1.粉丝卖到鱼翅的价格才叫泡沫。房地产就是"鱼翅",而鱼翅贵也不是泡沫,粉丝是粉丝的价格,也不是泡沫。

  2.房地产是要囤地的,手里有粮心中才不慌。

  3.工资在涨,GDP在涨,房价不涨就不对了。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在收入增长时房价降低或者不涨,不符合经济规律啊。

  4.为什么中国30岁以下的买房占比高达30%以上?就是中国的房子太便宜了。事实上,在欧美、日本、韩国,30岁以下的年轻人是买不起房子的。中国的年轻人也应该是这样。

  5.宏观调控的目的不是为了让房价下跌,而是让房价稳定增长,不能因为房价没有下跌就认定宏观调控不到位。

  6.我是一个商人,我不应该考虑穷人。如果考虑穷人,我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就是错误的。因为投资者是让我拿这个钱去赚钱,而不是去救济穷人。

  (据《东方企业家》杂志,有删减)

  各方声音

  他在商人与学者间摇摆

  我觉得,他做学者,可能比做商人的角色更清晰一点儿。因为做商人,得把公司做大。在这个方面,他比不上万科,或者后来的好多公司。当然他又是国企,这个身份就更怪。纯做学者,也没什么意思。任志强也是非常有个性、值得让人尊敬的一个人。我也不希望他改变,改变就不是任志强了。

  --房地产商黄怒波

  我怀疑他(任志强)能否在政策研究中放下企业家的嗜好,正如他能否在企业中放下他的学者情结一样?

  --现任上海市委书记、前建设部部长俞正声

  从任志强的文章和观点看,他非常捍卫自由的市场经济。"可是在他的内心深处,他还是相信政府,相信政策。所以他把大量精力都放在研究政策,呼吁政府救市上面。这一点实际上他跟我完全相反。中国过去的五年时间,宏观调控、政府政策对房地产的影响非常大。可我觉得这个市场的基本面,最强大的力量,还是市场的力量,是供求关系的力量在发挥作用。所以你看任志强的文章和他的精力、关注点,大部分都在政策上。而我对政策的研究远没有他这么透,可我对市场,市场上面需要什么东西,下一步的供求关系会朝什么方向发展,我更侧重于市场,发现市场的力量。

  --房地产商潘石屹

  任志强的很多言论让人感到他是自由经济的盟友,他对政府管制的批评具有深度和洞见。不过,一旦触及对高房价的异议,任志强的经济逻辑便会自动"分裂":他抨击宏观调控,但是遇到房价下跌,他又大声疾呼政府救市;他尖锐批判政府控制土地是造成高房价的祸首,又同时主张"所有土地必须要先国有化之后--被地方政府低价征收,然后拍卖--才是合法的住宅土地",反对民间的集体性土地交易。

  --《任志强的经济逻辑是断裂的》

  受时代的局限,任志强的思想是零碎的,"他将政治经济学一部分理解成官场上的。加上他又接触市场第一线,以及学习法学,他的思想很混乱,价值谱系不清晰。有些是相对冲突的。他的缺陷比较明显,在某种意义上,他代表了中国人的缺陷。当然他的改进意识是比较强的,他是刚开始自我改进。好多中国人到了八十岁也是没改进,这就是中国人的人生。

  --财经作家苏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