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经济发展模式的艰难转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38:18
2010年07月07日 09:36:33  来源: 人民网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内容提要: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俄罗斯经济陷入严重衰退。这再次暴露出俄罗斯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的严重弊端,这种发展模式带来的经济增长是低质量的、不稳定的,它从根本上制约了俄罗斯政府制定和实施反危机经济政策的空间。国际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其经济发展模式的冲击。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是俄罗斯经济摆脱危机、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战略选择。
进入21世纪以来,得益于世界市场能源价格的持续走高,伴随着俄罗斯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俄罗斯成为新兴市场国家的成功故事之一。1999-2007年,普京带领俄罗斯逐渐走出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的阴影,以年均近7%的持续高速增长使俄罗斯经济从复苏走向繁荣。但是,2008年9月以来迅速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和随之而来的全球实体经济衰退,俄经济陷入严重衰退:2009年俄罗斯工业生产下降10.8%,国内生产总值下降7.9%,成为自1994年以来的首次经济负增长。曾经以为"进入稳定发展阶段"的俄罗斯经济为何衰退幅度如此之大?看似强大的俄罗斯经济缘何如此不堪一击?本文试图从俄罗斯经济发展模式的视角探讨这一问题。

一、金融危机重创俄罗斯危机暴露了俄经济发展模式的严重弊端
1992年以来,俄罗斯对前苏联时期的社会经济体制进行了全面而彻底的转轨,但在经济发展方面却始终没有摆脱其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即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依靠资源性产品和初加工产品的出口换取外汇以支撑国家财政收入和促进经济发展。显然,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依赖国际市场需求和价格,当国际市场需求增加和价格上涨时,当然可以获取巨额外汇收入并维持经济高速增长;而当国际市场需求减少和价格下跌时,则会导致外汇收入减少并使经济陷入衰退。俄罗斯经济在10年间从恢复性增长走向严重衰退,就是最好的例证。
在1992-1998年俄罗斯经济衰退中,俄产业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与当时的反危机措施既有一致性又存在矛盾性,于是其产业结构开始呈现二元特征:一方面,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得到一定的调整;另一方面,三次产业内部的关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能源原材料比重过大的特征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增长仍然主要是依靠资源性产品,特别是燃料-原料类产品(主要包括原油、天然气、煤炭、电力、有色和黑色金属等)的大量出口。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俄燃料-原料类产品的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连续多年呈上升态势:1994-2000年这一指标一直保持在82%-85%。其中,燃料类(原油、天然气、煤炭等)商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0%(金属类占20%)。在2000-2008年俄罗斯经济持续快速的恢复性增长中,资源性产品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国际市场对燃料类产品需求的增加和价格的持续走高,俄罗斯燃料类产品出口在总出口中比重也不断提高:2004年这一指标上升到59.9%,2005年达到61%,2006年进一步升高至67.8%,2007年与2006年基本持平,为67.7%,而2008年则上升到73%。在燃料类产品出口中占主导地位的又是石油,因此,俄罗斯经济走势就与石油价格息息相关,以至于俄罗斯政府和国际组织在预测俄经济发展趋势的时候,往往都会把国际市场石油价格走势作为重要的参考因素。例如,2007年8月,俄经济发展与贸易部把对2007年的石油价格预测从55美元/桶提高到64美元/桶,从而将2007年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预测从年初的6.05%提高到7.4%;然而,俄产乌拉尔牌原油价格在2008年7月冲破140美元/桶之后便一路下行,2009年1月跌破35美元/桶,俄罗斯经济因此逐渐陷入衰退。
由此可见,俄罗斯的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不仅会耗竭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而且会时常受国际市场行情波动的影响,从而使本国经济增长不可避免地受外部因素的左右而产生波动。因此,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经济增长是低质量的,并且是不稳定的。尽管俄罗斯政府已多次意识到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不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过度依赖资源性产品和海外市场是俄罗斯经济的致命伤。但是,当俄罗斯政府还没有来得及将其改变经济发展模式的政策措施付诸实施的时候,在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实体经济的衰退中,俄罗斯以其惨重的代价演示了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对俄罗斯经济影响的路径和结果。
搜索更多俄罗斯 的新闻
俄罗斯为省钱 主动出卖11间谍?
俄罗斯汽车以旧换新补贴计划将进入第二阶段
俄罗斯因白俄罗斯拖欠债务减少对其天然气供应
俄罗斯实际失业人口环比减少8.8%
俄罗斯表示不排除“金砖四国”扩容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