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琦:从昌平席殊书屋的没落看席殊之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03:33:09
[发布时间:2007-5-24 11:35:10 点击数:16]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   李梦琦
两个星期前,李老师向我们布置了一个作业,让我们谈谈席殊书屋失败原因。我第一时间惊讶了一下,席殊书屋失败了?我确实没有很关注这家连锁书屋,或许应该说,它从来没有打动过我,也就那样无声无息的在我眼中消失了。
刚来昌平上大学的时候,学校东门对面就有一家席殊书屋。大一那会,还进去过一次。那家书店不大,但我进去的时候明显还是觉得很空,因为里面一共就两个人,我,营业员。那以后我也经常路过那家书店,经营一直十分惨淡,在我看来,甚至到了门可罗雀的地步。然后不知道什么时候,书店也就那么消失了。
谈起席殊书屋失败的原因,我看过许多类似的文章,记者、专家都各抒己见,什么商业模式的问题、特许经营欺诈的问题、内部管理高层的问题等等这些专业化的解释已经很多。我坦言自己没有对席殊书屋做过很深入的研究,很难再在学术上或者专业领域上对它的失败提出什么高见,而且个人觉得人云亦云没有什么价值。所以今天就从一个普通的消费者和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来看自己学校旁边的席殊书屋为什么走向失败。
1、人文社科图书Vs教学辅导书
昌平,作为一个仅次于海淀的高教区,仅昌平席殊书屋周围就有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三所重点院校,教职员工及学校数万。再加上附近居民区众多,还有几所当地的中学及其他学校,潜在的消费者基数应该是相当大的。而作为象我这样的大学生,应该是书店消费者的主要构成之一。但现实并非是这样,去席殊书屋购书的大学生寥寥无几。而大学内及大学周边还有几家主要经营教学辅导书的书店,却生意不错。现如今,钟情与人文社科类图书的人已不多,大学生面临的各种压力,使他们不得不投资于各种教学辅导书,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考试。那些热爱人文社科类图书的人,在学校图书馆里虽然很有限的图书中也勉强能满足一下自己的需求了。席殊书屋,恰恰是主要经营人文社科类图书。
2、洛阳纸贵Vs囊中羞涩
原本应该是席殊书屋的消费主力的我们这群大学生,其实也十分希望能经常的买一些畅销书之类的来充实自己的书架。但我们同时惊讶的发现,书价比我们的生活水平上升速度快了许多。现在的书,动辙几十上百。虽然席殊书屋有自己的会员制度,成为会员也很容易,折扣也不是很低,能打到7.1——7.5折。不过这对我们这群大部分还是靠父母养活的人来说,实在是一比不小的开支。同时,我们又惊奇的发现,信息爆炸的今天,图书出版的速度远远超过你的想像,图书的总量也成几何倍的增长。上大学后有关于书的两个感受:一、书不是用来买的;二、书真贵。
3、实体书店Vs网络书店
曾经的席殊书屋也有过这个梦想,把水泥建筑与鼠标相结合。但历史就是这样,充满了阴差阳错。“禁书”事件使席殊书屋失去了资金上的支持,未能正式的开展它的电子商务——也就是网络书店的经营,这使它与整个电子商务发展的大时代失之交臂。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人们了解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方便。实体书店,以新华书店为代表,也渐渐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在我的家乡,新华书店现在主要的业务也变成了经营教学辅导书和工具书。而到书店买书的习惯,在青年人中也有所改变,在我上高中的时候,贝塔斯曼很火。大家喜欢这种主动向你提供各种服务的方式,比如加入贝塔斯曼书友会之后,它会定时给你寄推荐的书单等等,方便到了你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选择你要的书,打上勾,然后去汇钱就可以了。
关于席殊书屋的失败,个人的感想就这么多,很不专业,但确确实实从一个很现实的角度看待了这个问题。从昌平的席殊书屋,应该也能看出整个席殊书屋——曾经的全国最大民营书店走向没落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