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最“危险”板块探秘(附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11:58

市场调整进入第二阶段

  市场回顾

  经济预期拐点的出现、国际金融市场的恐慌、持续偏紧的财政货币政策等因素推动4-5月份市场快速调整,地产、钢铁等周期性行业领跌。6月份,国际金融动荡形势的缓和、国内退出政策的中止释放了部分利空,市场呈现窄幅波动特征,航空、保险、地产等周期性行业反弹,而医药、输配电等行业出现在补跌前列。

  市场形势

  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继续升级风险的降低、国内退出政策的中止意味着利空的逐步释放和市场环境的改善。但是,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政策转向的一致预期尚难形成,市场仍将受到经济景气下滑、偏紧的流动性、小盘股估值畸高的压制。

  市场判断

  我们前期指出市场的调整将经历预期推动的市场和预期验证的市场两个阶段。我们认为,4月中旬-5月份,市场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调整,经过6月份的盘整,市场运行将进入第二阶段。未来的两个季度,市场将验证经济下滑的预期,在扭转经济景气持续下滑刺激因素出现之前,市场将在经济和企业业绩下滑的现实数据下展开第二波调整。(国金证券)

  周期下行拐点渐显 电子股下行风险加大

  我们认为,全球电子周期会在三季度开始步入下行期,而费城半导体指数及A股电子股指数应该已在今年4月下旬就已建立了本轮上行周期的高点。展望下半年,我们认为电子公司业绩很难超越乐观预期,相反,电子周期下行可能导致行业整体业绩不及预期,而在当前的高估值溢价下,电子股下行风险已较大。我们维持行业"弱于大市"的评级,建议精选下半年业绩增长较为确定的非周期成长股,如漫步者、同洲电子、诚志股份、永太科技以及长城开发。

  五大信号预示电子周期下行趋势

  下半年全球经济增速趋缓

  去年3月以来,全球各大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指标的好转为本轮电子复苏打下基础,但随着今年5月开始,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以及美国ISM PMI指数、零售以及新增就业数据低于预期,给市场带来对全球宏观经济下半年可能趋缓的隐忧。我们认为,美国的补库存过程现在应该已接近尾声,从而可能导致美国下半年经济增速放缓,同时,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以及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也可能会导致各自的经济增速回落。

  终端需求下半年可能放缓

  一季度PC、手机及LCD-TV等出货量同比大幅增长,超越业界预期,这大幅拉动了上游半导体及元器件的需求及库存重建,从而引发了行业淡季不淡的效应。进入5月,终端需求开始出现放缓趋势。受到欧债事件及欧元贬值等冲击,台湾MB\NB业者开始下修二季度出货预测;此外,包括诺基亚等手机厂商也开始下调二季度及全年出货预测,面板厂商也因液晶电视需求放缓和上半年拉货太多出现出货下滑。我们认为这些订单修正应该是三季度电子终端需求不如预期强劲的先行信号。

  库存增加拉响警报

  补库存是半导体行业上半年淡季不淡的另一重要原因。由于上一轮下行周期行业产能萎缩,以及本轮复苏终端销售的超预期,造成了一季度行业供不应求和量价齐升的局面,为了保证生产供应和避免成本上升,以及为了三季旺季备货,下游厂商和供应链体系竞相增加订单来补库存,并出现了重复订单的现象。其实,去年以来,半导体行业的收入增速要大幅高于终端厂商,这意味着有相当一部分半导体出货已进入了库存。

  我们对终端及半导体厂商的历史库存天数及其与费城半导体指数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历史上来看,半导体库存的高点往往对应费指的低点,也即半导体指数会在行业库存到达顶峰前提前下行,而下行拐点也往往发生在终端厂商库存见底向上的阶段。根据相关数据,半导体厂商库存天数从09年三季度开始见底回升,终端厂商则在2010年一季度见底,两者均有明显的环比上升。虽然从一季度的数据来看,库存水位仍处于历史平均水平,但在上半年电子行业高景气度的驱动下,电子行业下游客户在一季度开始了"重复下单",这种现象会延续至二季度,预计二季度库存天数会继续攀升,库存警报也已由此拉响。

  产能利用率及毛利率达历史高点

  半导体行业产能利用率在09年一季度创下了57%的历史新低,但在需求强劲复苏的带动下逐季显著提升,到今年一季度已经达到93%,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同时,行业公司的毛利率水平也接近历史高位,行业景气度达到高点。

  北美半导体设备B/B值从09年3月起回升,并从7月开始至今连续处于1以上,这显示出半导体设备产业正在迅速复苏,设备订单额从今年一季度开始大幅增加。我们认为,在经历两年的资本萎缩滞后,2010年行业资本支出将大幅提升,从设备交付周期来看,前期电子行业的新建产能将在下半年得以释放,从而大幅增加供给,并导致供需走向平衡。

  半导体价格持续下滑

  近期值得关注的是,随着需求放缓、供给增加,行业供不应求的状态逐渐缓和,从而导致半导体价格开始高位回落。其中比较重要的指标是DRAM和面板价格,对于DRAM,由于前期价格上涨过多大幅压缩代工厂的利润空间,随着需求转弱以及下游库存水平逐渐升高,我们注意到从3月底开始DRAM价格就开始大幅下调;而对于面板,以液晶电视面板为例,因大陆一季度补库存过猛,以及二季度家电销售不及预期,导致价格也开始下滑;另外,我们注意到覆铜板行业由于订单趋缓,南亚相继下调覆铜板价格。

  众所周知,全球半导体出货量和销售额是行业景气度的同步指标,在下游旺盛需求、产能供不应求和补库存的推动下,年初以来半导体行业出货量和销售额不断超越市场预期,使得一季度淡季不淡。而二季度从订单和提前期来看,也将维持较高景气度,但增速在趋缓,如4月就因为半导体价格大幅下降导致尽管出货量环比上升,但销售额却环比下降,从同比增幅来说,出货量和销售额均已呈下降趋势。

  而由于WSTS的出货量和销售额数据较为滞后,龙头公司财报成了我们跟踪行业景气度的另一重要指标。尤其是像Intel、HP对于PC产业链,三星电子对于存储器、面板、手机和液晶电视,苹果对于消费电子,思科-T对于企业IT开支等都具有风向标的作用。我们注意到,从5月开始,思科的库存购买承诺大幅上扬,NOKIA对二季度的出货量下调,以及NVIDIA对后市的谨慎预期已释放了下半年旺季不旺的信号。

  电子三季度开始步入下行期

  基于我们的周期研究框架,我们认为本轮电子复苏周期已经演绎了三个阶段。从09年一季度到4月份是周期早期,行业处于业绩低点且尚未改进,实体经济开始显示触底信号,基于行业复苏的预期,费城半导体指数SOX及A股电子指数演绎了一轮触底反弹行情;而4月到9月是周期中期,电子股的高估值使得投资者转而投向其他低估值板块,电子股跑输大盘;而进入10月后,电子公司经营开始改善,从09年四季度其业绩开始显著提升,行业步入高景气阶段并一直延续到今年的一、二季度,使得SOX及A股电子指数演绎了一波大幅上涨的主升浪行情,并在4月下旬达到周期高点。基于全球电子周期下行拐点渐显的判断,我们认为全球电子周期会在三季度开始步入下行期,而费城半导体指数以及A股电子股指数应该已在4月下旬就建立了本轮上行周期的高点。

  二级市场上,年初以来,A股电子股涨幅为3.81%,上证综指为-21.08%,跑赢大盘24.89%,位列各行业板块之首。同期费城半导体指数涨幅为2.26%%,与之相当。从估值方面来看,横向比较,A股电子元器件板块2010年动态PE为45倍,2011年为33倍,均居A股之首,大幅高于A股市场的16和13倍。纵向来看,A股电子板块的历史PE/PB及相对A股的溢价率也均创下历史新高。

  我们认为,从上半年A股电子板块的强势走势及高估值溢价,可以看出市场对电子股的乐观预期,这既与上半年电子行业的超预期业绩,也和大小盘风格有一定的关系。展望下半年,我们认为电子公司的业绩很难超越乐观预期,相反,电子周期下行可能导致行业业绩不及预期,在当前高估值溢价的背景下,电子股下行的风险更大。

  鉴于电子行业以周期性电子公司为主,且行业估值和相对溢价已处于历史高位,我们维持行业"弱于大市"的评级,建议精选下半年业绩增长较为确定的非周期成长股。我们推荐时尚音箱品牌领跑者、议价能力强的漫步者,受益于三网融合而带来业绩拐点的同洲电子,有望迎来市场突破的LCD上游材料公司诚志股份和永太科技,以及受益于智能电表市场和新拓展业务的长城开发。(中信证券 梁骏 鄢凡)

 中报红黑榜:创业板四成公司料业绩下滑

  截至6月30日,两市已有679家上市公司发布了中期业绩预告。530家公司的净利润呈现同比增长态势,占比为78.06%。其中,业绩净利润超过50%以上的公司有307家,占比为45.21%。业绩预增超2倍的上市公司有82家,占比为12.08%。

  化工行业引领业绩暴增榜

  业绩暴增公司排名前十位分别为:安纳达(002136),预增12660%;徐工机械(000425),预增8920%;风华高科(000636),预增4021.96%;三峡新材(600293),预增4000%;焦作万方(000612),预增3198%;阳光城(000671),预增2925.72%;斯米克(002162),预增2546.57%;华峰氨纶(002064),预增2400%;澳洋科技,预增2209.34%;*ST南方,预增1650%。

  10家公司中,安纳达、华峰氨纶、澳洋科技3家分属化工行业。国元证券分析师张晓辉称,这是因为去年化工行业上市公司基数较小,今年上半年该行业又面临复苏所导致的。

  张晓辉认为:"化工行业看上去业绩暴涨,是因为他们前年、去年基数太小的原因造成的。去年上半年,化工行业还没有怎么恢复。到今年上半年,市场复苏后,该行业的上市公司业绩才开始有所好转。"

  中报预增排名首位的安纳达于6月24日刚刚宣布非公开发行预案,拟向10名特定对象发行2000万~3400万股,发行价格不低于11.33元/股,募集资金3.8亿元用于年产4万吨致密复合膜金红石型钛白粉技改工程项目。

  张晓辉认为,安纳达之所以能在上半年取得极速暴涨的业绩,与国内钛白粉价格持续上涨、公司产能及盈利能力翻倍、市场空间扩张不无关系。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钛白粉价格由2008年11月份的10000元/吨持续涨至2010年5月17850元/吨。

  对于今年下半年化工行业的投资机会,张晓辉认为,下半年化工行业依然存在投资风险,建议还是选择龙头企业为妙。

  除了3家化工企业占据十大业绩暴增明星榜,三峡新材、斯米克2家分属建材行业的公司业绩增幅靠前。山西证券分析师赵红接受理财一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下半年在建材中,玻璃行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相比之下,今年上半年的盈利态势就显得特别明显。不过,对方表示,相比今年上半年的市场盈利局面,下半年玻璃生产企业的业绩发展速度可能会有所放缓。今年,相关部门将玻璃出口退税由此前的5%减至3%,甚至取消出口退税补贴政策等消息,都将可能大幅减少该行业下半年的盈利空间。

  不过,传统玻璃行业遭遇退税危机的同时,也为节能、防火等特种玻璃企业带来新一轮的市场投资机会。

  赵红告诉记者,随着房地产政策调控的出台,相关部门对节能建材青睐有加并持支持态度。以生产特种玻璃的上市公司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市场机会,"像生产节能玻璃、防火玻璃的南玻A(000012)、金刚玻璃(300093)、福耀玻璃(600660)等公司,今年下半年都有一定的投资机会。"

  对于徐工机械今年上半年业绩预计增长8920%的原因,国泰君安分析师吕娟认为,目前公司汽车起重机、压路机、摊铺机和泵车等产品销售火爆,对公司业绩形成第一支撑;地产调控政策使投资动力切换至基建领域,对公司业绩形成第二支撑。

  对方表示,今年上半年,徐工机械的主要产品销售火爆。其核心产品--汽车起重机月产能2000台,产品销量火爆到经销商纷纷提不到货。估计公司今年1-4月份销量在6500台左右,同比增长超过38%,对于公司传统产品--压路机,其一季度销量同比增长超过130%,摊铺机一季度销量同比增长243%,创历史最高水平。另外,徐工机械投资动力也由当初的地产切换至基建,有力支撑了公司的后续需求。

  产品跌价致10公司大幅亏损

  业绩预亏的公司前十位分别是:*ST金城(000820),预亏1863.91%;罗平锌电(002114),预亏853.35%;高金食品(002143),预亏484.49%;天润发展(002113),预亏308.16%;ST兴业(600603),预亏272.25%;深天地A(000023),预亏254.14%;新中基(000972),预亏252.16%;ST合金(000633),预亏251%;南风化工(000737),预亏189.56%;同洲电子(002052),预亏178.64%。

  按照排名来看,业绩预亏排行榜上,食品行业有两家公司榜上有名,分别是新中基和高金食品。其中主营生猪屠宰、加工、销售的高金食品今年中报预亏高达484.49%,预计上半年亏损1400万~2400万元。

  而另一家以生产番茄酱等小罐酱为主的食品巨头--新中基也位列亏损排行榜,预计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4000万元至5000万元,净利润降幅为221.73%~252.16%。

  对于两家食品行业公司引发的业绩亏损局面,分析师认为,最主要的还是价格下跌因素引发了企业的业绩亏损。

  一直关注高金食品的天相证券农产品小组一位分析师6月30日接受理财一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上半年国内生猪价格持续下跌,加上作为生猪饲料的粮食产品价格居高不下,高金食品今年上半年业绩预亏理所当然。"一方面是生猪价格卖不出好价钱持续在深亏洼地,一方面养猪成本又不断上涨,再加上上半年也是生猪销售的淡季,综合多方面考虑高金食品上半年的业绩亏损还是在预料之中。"

  上述分析师表示,今年下半年生猪价格可能还会继续走低,"至于下半年的投资机会,我们预计下半年生猪价格可能会出现拐点,依然还会有转机的可能。"

  对于新中基的亏损,招商证券分析师朱卫华给出的解释是:从2008年10月至今,国内番茄酱出口均价从1187美元/吨,一路下滑至550美元/吨,几乎触及国内番茄酱加工厂商的盈亏平衡点。"新中基公司业绩亏损,主要还是上半年价格往下走造成的。"

  朱卫华在分析报告中指出,今年下半年番茄酱价格可能不会大幅上涨,"主要原因一个是欧洲债务危机导致实际需求量的减少及欧元贬值导致进口量的减少。另一个原因是番茄酱加工盈利已经开始陷入低迷,前期高盈利时期为企业积累了一定的资本,所以小企业不会轻易退出,低价出口竞争还将延续,不利于价格的反弹。"

  创业板公司净利润大幅下滑

  截至6月30日,有7家创业板公司发布了中报业绩预告。其中朗科科技(300042)、华谊兄弟(300027)、宝德股份(300023)3家公司称,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将有大幅下滑。业绩下滑公司在创业板中的占比为42.86%。

  根据华谊兄弟2010年一季度报,华谊兄弟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3.0%(环比下降63.2%)、净利润同比下降56.9%(环比下降79.3%),主要原因为与上年同期相比,同档期内电影上映数量减少。

  朗科科技一季报中透露,公司在实现新的专利收入的时间点和金额上存在重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将可能导致2010年中期累计净利润出现大幅下滑的局面。2010年一季度,该公司虽然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31%,但由于无形资产不断增加导致摊销额增加,同时也未曾获得任何政府补贴,公司当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29.74%,环比下降73.9%。

  同样宣布业绩将大幅下滑的还有宝德股份,这家主要从事石油钻采设备研发、产销的上市公司解释说,直至目前公司仍然处于金融危机的滞后性影响中。由此,造成公司一季度订单减少,直接引发收入、营业利润和净利润的下降。从公司一季报显示,其净利润同比下降61.9%。

  与上述3家创业板公司业绩大幅下滑形成强烈对比,国民技术、长信科技、华星创业、网宿科技等4家创业板公司中期净利润增长分别为50%~200%不等。

  其中,国民技术预计上半年净利润9500万~1.05亿元,增长幅度167%~200%;长信科技中报预计净利润3400万~3800万元,增幅为50%~100%;华星创业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增幅为50%~100%。

  尤其是国民技术引起了券商分析师注意。西南证券分析师马风桃表示,国民技术公司以安全类芯片为主营业务之一,其毛利处在较高的水平且逐年提升,2009年达到51%,2009年达80.02%。据悉,安全芯片类收入的84.16%来自于USBKEY安全芯片,而这一安全芯片的增长势头还会持续2-3年。(理财一周报 郑作时)

 二季度跌幅远超大盘 券商股已成机构最大杀手

  牛市中,券商股是条龙;而一旦遇到熊市,即便是调整市,券商股也就迅速变成了"虫"。2010年,券商股彻底褪去了昔日的光环,当二季度结束、大盘仍处调整阶段的同时,券商股跌幅惊人。统计显示,券商股平均跌幅达到32%,跌幅最大的海通证券超过了40%。而同期上证指数跌幅约为21%,可见券商股的跌幅远远超过大盘。

  然而,一季报显示,今年一季度基金等机构判断股指见底,大幅增仓券商股,特别是招商证券、华泰证券和光大证券等次新券商股。但正是这些券商股却在破发后不断走向深渊。如招商证券31元的发行价,最低已经跌到只有20元,华泰证券更是套牢王牌基金经理王亚伟。显然,券商股已经成为二季度机构的最大"杀手"。

  二季度券商股遭遇滑铁卢

  今年一季度,大盘调整其实并不明显,经过2009年的复苏之后,股指仅仅小幅回落。而此时,券商股的表现也还算过得去。其中,跌幅最大的国元证券和国金证券跌幅约在15%左右,而华泰证券、光大证券甚至还出现小幅上涨。

  不过,券商股真正的大幅下跌还是从今年二季度开始。今年4月以后券商板块出现全线暴跌,其中海通证券跌幅最大,达到45.8%,而广发证券、吉林敖东、光大证券和华泰证券的跌幅均在40%以上,即使是跌幅最小的西南证券也达到25%。再从今年整个上半年来看,海通证券的跌幅达到51.7%,跌幅超过40%的券商股更是达到8只,几乎所有券商股的跌幅都在30%以上。

  对比大盘,上证指数上半年跌幅为26.82%,其中第二季度的跌幅为22.9%。而券商股的第二季度的平均跌幅竟高达惊人的33.33%,这也是权重板块中跌幅最大的板块。

  跌幅超过大盘还不算,更惨的是,近期新上市的次新券商股均遭遇严重破发。如招商证券发行价为31元,但截至6月30日,最低价已经跌至20元,破发幅度高达35.5%;光大证券破发幅度也近30%;今年2月底上市的华泰证券,发行价为20元,二季度末的破发幅度同样高达36.6%。

  机构大幅增仓遭套牢

  尽管就所有A股而言,券商股在第二季度的跌幅可能并不算最大,但是对机构而言,券商股的杀伤力确是最强的。因为机构不仅重仓该板块,更有不少机构在一季度大举增仓券商股,致使在二季度损失惨重。

  很明显,今年二季度券商股的暴跌对很多机构来说都是没有预料到的。

  华泰证券的例子最为明显。该股今年2月26日上市,一季度留给机构建仓的时间仅有一个月左右。而在这一个月中,7只基金、2家保险公司和一个自然人大举买入。仅中邮核心成长基金就买入3472.77万股,占流通股的6.32%。此外,招商证券也是机构机构在一季度大举增仓的券商股,如银华核心价值优选基金一季度购买了近800万股;光大证券也吸引了众多机构,银华核心价值优选基金买入800万股、宝盈泛沿海区域增长基金买了546万股,且都是一季度新进入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

  机构既然选择了增仓券商股,二季度的损失自然就不会轻。重仓券商股的中邮核心成长基金,买得最多的是辽宁成大,还有海通证券以及华泰证券,而该基金在第二季度的净值跌幅也高达24%。银华核心价值优选基金,二季度净值跌幅也高达20%。

  【深度分析】

  证券业遭遇转型期的阵痛

  上一轮牛市中,券商凭借证券市场的火爆,依靠经纪业务收入的爆发式增长迎来了业绩的辉煌期。然而,在今年的调整市场中,为何券商股却成为了机构的杀手?

  国泰君安证券行业研究员梁静认为,经纪业务竞争同质化日益严重、佣金率距离盈亏平衡点尚远等因素,都决定着佣金率持续下滑的趋势短期内不会终结。而在佣金率快速下滑、创新业务虽然推出但难撑大局的情况下,证券行业由规模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转型已经开始。

  梁静表示,转型必然伴随着行业成长性的骤然缺失和资本回报率的持续下滑,以及由此而导致的行业重新洗牌,这将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也只有经过这一痛苦的过程,证券行业才能迎来重生,而这一转型的过程至少需要两到三年时间。

  对于今年证券行业的业绩表现,梁静预计,上半年尽管承销快速增长,但难抵佣金率和自营收益率下降因素的影响。梁静判断,2010年下半年,行业仍面临着经纪业务价跌量缩、自营收益率为负的风险,而下半年的同比基数更高,因此全年业绩同比降幅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若市场重心不继续大幅下移,行业整体业绩降幅将在20%左右。正是基于上述逻辑,梁静认为券商股仍不具备整体性的投资机会。

  又逢IPO 兴业证券或遇冷

  如今,又一只券商股兴业证券即将发行,低迷市道下该股IPO会不会遇冷?

  6月末,证监会发审委批准了兴业证券的IPO申请,这样,在经历了近一年的筹备之后,兴业证券上市之路扫清了最后一道障碍。根据IPO申报稿,兴业证券此次拟发行2.63亿股,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22亿股。该公司2009年底有总资产253.8亿元,净资产53.47亿元,净利润为12.76亿元,每股净资产为2.76元,每股收益为0.6元。按照计划,兴业证券此次募集资金拟全部用于增加公司资本金,扩展相关业务,同时在证监会批准前提下,开展直接投资业务、融资融券业务等。

  目前,12家已上市券商股的平均市盈率约为24倍,市净率PB为3.5倍。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券商行业属于周期性行业,因此在发行价上以市净率统计更容易获得市场认可。以发行市净率结合去年净资产估算,兴业证券的发行价约为10元,募集资金则在26.3亿元左右。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1~5月,兴业证券营业收入、净利润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22.24%、38.82%和45.73%。此外,加上近期券商股集体暴跌,以及华泰证券IPO套牢王牌基金经理王亚伟事件所引发的市场关注,因此兴业证券如果在近期进入招股程序,则很可能不会受到机构的追捧。(每日经济新闻 曾子建)

  研究报告10天变脸 大券商3年来首降医药板块评级

  广发证券新发布的医药生物制品行业研究报告迅速引起了市场注意。这份报告将医药行业评级从"买入"下调至"持有"。而就在10天之前的6月21日,该券商才发布过一份评级仍为"买入"的中期策略。这是广发证券3年来首次下调医药板块评级,也是这一波医药板块暴跌行情中首次有大型券商调低行业评级的行为。

  如此迅速的"变脸"是否意味着医药行业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采访多家券商的研究员,却发现他们所持有的观点已产生分歧。券商研究员往往代表了机构对市场的看法,这种分歧又是否意味着板块调整远未触底,暴风雨将来得更加猛烈呢?

  机构纷纷加入"甩卖"大军

  自6月上旬发改委下发《药品价格管理办法》以来,医药板块便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下滑,"绿肥红瘦"的趋势逐渐蔓延,个股轮番登上领跌榜。6月30日,卫生部又发布打击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行为的文件,令已经伤痕累累的医药股再添重创,在7月的头两日便连续"荣登"板块下跌排名之首。

  从交易所公开交易数据来看,机构成为了几只领跌股的出货主力。6月21日与25日,中恒集团两次出现在 "龙虎榜"上,这两次的五大卖出方中,有3席均为机构专用席位,且卖出金额远远超过最大买入方的买入金额。

  7月1日,一向被认为业绩增长稳健的双鹭药业跌停。前五大卖出方中,机构占据第一、三、四、五席,合计卖出金额达到5000多万元,是排在最大买方第一、二、四位机构专用席位合计买入金额的两倍有余。

  7月2日,前期抗跌性较强的次新股誉衡药业和贵州百灵在午后被机构打上跌停板,最大卖方中的第一、三位均为机构,其中贵州百灵的最大买方全为游资。

  某深圳券商分析师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基金应该是本轮"甩卖"医药股的主力。由于医药股在基金仓位中占有的比重平均达到10%以上,因此减仓压力颇大;而在一些个股跌幅过大损失过重之时,基金经理就把目光投向了之前跌幅不大的个股。

  从昨日跌幅来看,片仔癀、达安基因、昆明制药、天坛生物、双鹤药业、云南白药、鱼跌医疗等排名较靠前的个股莫不具有机构重仓持有的特性。

  研究员意见出现分歧

  从医药行业研究员这一个月来发布的研究报告看,最初研究员们普遍维持了"增持"、"买入"等评级,并且认为政策的影响暂时尚未显现。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券商加入了调级的行列。

  华泰证券是较早降低行业评级的券商之一。不过该券商6月3日的研报尚未将政策因素考虑在内,只是从涨幅和估值的角度出发,认为医药股已经偏离了安全边际。不过,在经历整整一个月的板块调整之后,研究员彭海柱昨日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医药板块的估值从之前偏离大盘100%以上下降到了40%~60%,作为一个明星板块,这样的估值是合理的,市场的抛压更多的是来自对政策的恐惧。

  广发证券是大型券商中首个降低医药行业评级的券商。该券商在6月21日的中期策略中还表示,"上一次医药行业的利润增长速度达到目前水平是在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而目前医药板块PE水平尚未达到当时的高度,所以我们认为医药股的PE值并不算高……医药股相对全部A股溢价水平处于较高水平,这也是市场对于医药股增长实力的一种认可。"而在7月1日撰写的研报中,广发证券认为 "负面政策可能继续出台"、"能否落实难有定论,行业确已进入负面环境",由此将行业评级从"买入"下调至"持有"。

  除了广发证券,尚未有其他大型券商研究员下降行业评级。中信证券还于7月2日发布了一份评级为"强于大市"的研报,中投证券则在7月1日的研报中继续"看好"该行业。

  一向被喻为券商分析界 "老大哥"的申银万国在6月30日发布的医药板块中期业绩前瞻中表示,一些有潜力快速成长的公司经过调整后已具备很好的中长期投资价值,不过没有对行业给出评级。记者致电该券商媒体负责人,希望采访分析师,却被告知行业首席分析师近期身体不适已有多日疏于工作,而其他研究员无资格接受媒体采访。

  招商证券、海通证券等大型券商距离上一次发布行业研究报告,已超过半个月以上。

  研究员对于行业的看法是否出现分歧?在采访过程中,被采访者均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不过他们也纷纷表示,分析界对于医药行业长远发展趋势的总体看法仍是基本一致的,只是短期看法意见不一。

  某位未改变评级的券商分析师表示,目前下调评级的券商普遍都是新财富排名靠后的,而像申银万国、中信证券、国金证券、招商证券、中投证券等新财富排名靠前的分析师都没有变动。"我们一般看市场都是半年至12个月以上,下调评级的行为可能只是短期内博一个噱头。"

  对于后市的看法,这位分析师表示:"作出投资判断实际上要看市场负面预期是否已经完全反应,而从现在来看,显然还未充分反应。有关部门出台的调控措施可以说是一个接着一个,很难讲后面还会不会有新的措施出来。就算是目前已出台的措施也尚未在行业里完全体现,所以最快要等到三季度业绩出来后,看看政策是否对业绩增长出现影响。如果三季度业绩增长下滑,市场可能会预期四季度会更差;如果三季度比想象的要好,那可能市场负面预期就被基本消化了。"

  兴业证券的王晞与湘财证券的叶侃则认为,政策对药企利润增长的影响将在今年下半年至明年上半年间显现。

  三类药企或受影响

  上述分析师认为,如果国家将医药行业反腐政策落实,几乎每一家生产处方药的企业都会受到影响。"医生的灰色收入是公开的秘密,上市公司也都是这样做的。"

  湘财证券的叶侃认为,三类医药股最有可能成为本轮国家打击的重点。第一类是普药企业,因为普药是以量取胜,往往采取底价代理的方式销售,流通差价率较大;第二类是新药与仿制药的生产企业,这些药品的推广需要投入大量费用;此外,利润率过高的药企也将成为药品管理办法限制的对象。

  新闻链接

  两部委密集发布政策分析师惊呼"太快了"

  昨日在一天之内,国家发改委与卫生部分别发布 "对部分药品出厂价格开展专项调查"和"关于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工作"的通知,令医药行业原本就已"乌云密布"的市场氛围再次加上强大压力。对如此火速的动作,分析师纷纷表示"始料未及",称国家的反应远比想象的快。

  5月1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节目报道了湖南湘雅二医院卖给癌症病人的"天价"芦笋片经层层加价致使利润高达1300%的新闻,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并出人意料地成为国家下令整治医药行业暴利的导火索。

  5月25日,国家发改委针对药品价格表态,表示今后将采取4项措施加强药品价格管理,加大对流通环节恶意加价、牟取暴利行为的打击力度,进一步降低虚高药品价格。

  6月上旬,发改委向部分行业协会下发《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对药品流通差价以及销售期间费用率和利润率作出限制。这一意见稿的下发导致端午节后医药股集体跳水。从6月11日至7月2日收盘,医药板块累计跌幅达到20%。

  意见稿下发不久后,市场又传出部分基本药物悄悄加价的消息。发改委价格司负责人6月17日表示,将严查医保目录公布前后的药品涨价行为。尽管发改委的查价工作已有实质开展,不过,发改委又于7月2日在网站发布对部分药品出厂价格开展专项调查的通知,明确此次调查范围是新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以及部分已规定最高零售限价的药品,涉及900多家生产企业,近900个品种。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药品暴利光靠价格管理是"治标不治本",根本上需要改变"以药养医"的潜规则。果然在不久后,卫生部也加入到医药肃贪行动中。

  7月2日,卫生部又在网站发布"关于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的监管。

  对于国家部委的火速行动,各券商研究员均表示,国家的行动原比想象中的快,并担心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政策出台。昨日,一位第三方研究机构研究员还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将在下周开展行业调查,下调行业评级。(每日经济新闻 朱蔚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