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青春的典型意义在哪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1:51:27

今年1月27日,青海日报推出长篇通讯《草原深处的呼唤》一文后,立刻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全国总工会授予田青春五一劳动奖状,中共青海省委作出了“向田青春学习”的决定,省卫生厅授予他“人民好医生”称号。同时,全省各地迅速掀起了学习田青春的热潮。配合当前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活动,省委还组织田青春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全省作巡回演讲。从此,田青春成为青海高原家喻户晓的先进典型人物,他的动人事迹也被广为传颂。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先进典型人物报道所产生的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这也激发起了我研究田青春新闻现象以及先进典型人物新闻写作的浓厚兴趣。

从新闻的视角看,一个早已退休的医务工作者,在人生最后的岁月中,仍然心系草原人民,68岁还不顾个人安危踏上玛多草原为牧民义诊,尤其是在生命弥留之际,还写信给总工会,请求组织派医疗队解决果洛人民缺医少药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基础很好的新闻事实,而田青春这个人物的闪光点和新闻点正好汇集一处,所以容易引起媒体关注。但有一个因素不容忽略,田青春能否成为新闻人物,还取决于媒体对新闻事实的选择、对新闻人物的态度,还有媒体本身的关注度、影响力和认知度,另外还有媒体记者对新闻资源的挖掘、新闻附价值的再发现以及整个采访、写作过程,均起着决定性作用。

先进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已成为青海日报的一大优势和新闻亮点。因此,我们在研究新闻一些现象的时候,就有必要探讨其内在的必然联系和新闻规律。

一、先进典型人物的时代属性

田青春报道引起的社会反响,正好揭示了先进典型人物所具有的时代特征。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小康社会,青海各族人民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精神鼓舞,这是青海主流媒体都要深思和研究的一个问题。省委宣传部确定今年是典型报道年,作为新闻记者,就要分析和思考我们这个时代的先进典型人物如何才能走出版面(或屏幕)作为旗帜真正走到群众当中的问题。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也是先进典型人物报道的魅力所在。

先进典型人物是一个时代的精神产物,它是一个时代高扬的旗帜。每个时代根据所倡导的时代精神,都在培育和发掘不同时代的先进典型人物。因此,每个先进典型人物的形象后面都有时代的烙印。如我们曾在课本上认识的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均是战争年代的英雄人物。这些新闻人物自从走进人们的心灵之后,就以无穷的力量鼓舞和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还有雷锋、焦玉禄、孔繁森,都是和平年代共产党人的楷模和旗帜。他们至今还鲜活地存在于人们的精神领域,并影响和规范着党员干部的言行。所以先进典型人物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道德水准、审美观、价值观和时代风尚的选择方向,并影响着一个时代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的形成和建立,有时也直接影响着人们信念的确立、事业追求和人生选择。再如陈景荣,张海迪,曾鼓舞了多少有理想的热血青年,为祖国建设和实现“四化”发愤读书,倡导了一代新风。解读先进典型人物的产生,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大凡先进典型人物的诞生都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时代造就英雄人物,时代成就先进典型人物的涌现。而媒体作为重要的载体,使先进典型人物以新闻人物的面貌出现,走进读者心中后转化为一种精神力量,并通过其潜移默化的传播功能最终又成为精神财富。

田青春是70年代的全国劳模,为何沉寂了20多年后再度成为先进典型人物呢?这除了田青春本身的因素外,与时代背景、媒体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推陈出新!今年年初,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即将展开,作为青海日报,为配合这一活动的启动,早在2004年11月就策划了典型报道的宣传。我们现在看到的《“五个特别精神”在青海》和《时代先锋  青海》就体现了先进典型人物的时代特征—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小康社会;西部大开发、青海大发展,我们仍然要发扬“五个特别精神”,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田青春一心为民,至死不忘奉献的共产党人情怀吻合了这个时代大背景的需要。因此,他立刻成为媒体寻找的这个时代的杰出代表。

应该说,作为媒体在选择报道对象,确定先进典型人物的报道基调和在时代精神的把握上,青海日报和西海都市报均占据了制高点,同时表现出了主流媒体应有的新闻反应。《草原深处的呼唤》突出了“五个特别精神”,《青春之歌》突出了党员先进性,从而使田青春这个新闻人物放发出耀眼的时代光芒。

二、先进典型人物的新闻性认识

上述文字印证了这样一个观点:先进典型人物总是站在时代的大舞台上才闪光生辉。这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要求—选择或报道先进典型人物,就要求新闻记者必须要有时代意识,要站在时代的前沿,要用时代眼光,去发现和审视所采访的对象内在所具备的与时代精神相吻合的构成典型报道的新闻要素。只有这样,才能使先进典型人物具有时代特征,而新闻报道才具有时代意义。因此,先进典型人物才能成为一个时代的偶像或标杆。

有一个问题需要在这里进行探讨:先进典型人物的再现手段必须要符合新闻规范的要求,否则将会影响整个新闻作品的质量和品位。

本报曾有三名记者历经艰辛,深入果洛草原,对田青春的主要事迹进行采访。从记者掌握的大量新闻素材而言大同小异,应该说,记者的采访是非常到位的。纵向采访、横向采访、间接采访、直接采访、外围采访等等,应有尽有。但从初稿的形成,三位记者各有千秋。《青春之歌》的主题是巧用主人公之名“青春”,以讴歌田青春一生奉献草原的先进事迹为主线,多方位展示先进典型人物形象。应该说是一篇不错的通讯。作为年轻记者首次承担如此重大的先进典型人物报道,无论从记者采访的不畏风险的扎实作风,还是带着理性思维的写作实践,展示了记者锲而不舍、勇于向自我挑战的职业精神和业务发展潜力。这是一篇受到省委宣传部表扬的佳作,但从重大先进典型人物的报道要求和新闻精品的标准来衡量,仍有明显不足。如标题的制作、结构的设计、细节的描写、主体的提炼,还欠缺火候。再如,记者踏上果洛草原所发出的诸多感慨,似乎有些画蛇添足或喧宾夺主的味道。在一篇大的通讯中,记者以什么角色出现,记者该不该出现,业界早有争议。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在我看来,新闻记者的角色像排球场上的“二传手”,绝对不会是主攻手。或者说,记者就是一名演员,他的角色应该是原汁原味地、传神逼真地模拟主人公的故事,借用文字的的手段,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活生动起来。新闻的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也不允许记者站出来评议自己所要表现得新闻人物或者引导舆论情感倾向。记者的职责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原原本本地告诉读者。如果一定要说感受,也只能是转述被采访人的感受。(因为是业务交流,所以我必须还要吹毛求疵一番。)再说通讯《良心的牧歌》,洋洋8000多字,以一个医生的良知为主线,详细叙述了田青春广施仁术普救平民的故事。整体感觉是记者所掌握的新闻材料厚实,尤其是一些鲜为人知的史料、民俗风情,也很宝贵,但作为先进典型人物的重大报道要不要如此翔实的新闻背景资料,还要研究一下它对主题的所起到衬托、服务和表现效果如何。其次,通讯文笔优美,场景叙述有意境。但缺陷也在这里,由于详略不当,主次不清,致使新闻人物的形象变得模糊而朦胧。新闻作品要借助一些文学的表现手段,但与文学作品有着根本的区别。如果我们把这些通讯也可以看成报告文学的话,也发现许多不当之处。一、过多的文学渲染淹没了主体新闻事件;二、不恰当的背景材料淡化了主题的表现;三、节奏缓慢,结构松散,影响了新闻的品质。这里要说的是,既然先进典型人物的报道要选择新闻这个载体的话,就必须要坚持新闻报告的主导地位,文学手段应该处于第二位。也就是强调新闻性,兼顾文学性,不能本末倒置。否则就违背了新闻规律。最后说通讯《一个劳模的心愿》,以田青春呼吁为果洛牧民解决缺医少药问题为主线,小角度切入,单线条推进,自圆其说,可以算作是一篇成熟的人物通讯。如果作为先进典型人物的重大报道,无论从内容到形式,以及文章本身的深度力度等方面,均显得单薄了些。其次,人物形象也不饱满。因此,作为重大典型人物报道,还缺少诸多新闻构成要素。

以上分析,主要想说明一点:作为新闻媒体所表现的先进典型人物,必须要具有时代性、先进性、思想性、重要性和典型性。这是对先进典型人物报道所具有的新闻元素的基本要求。

三、先进典型人物的传播认识

仁者见山,智者见水。尽管文无定法,但作为先进典型人物的重大报道也有一定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段。前文所讲的三篇通讯还要说它的不足,致命的一点缺陷就是平铺直叙,都是从1956年田青春奔赴果洛草原讲到了2004年底病重期间给上级组织写信呼吁。其次,中间没有过渡语言,只是将新闻材料用最简单的一、二、三 四加以分隔。而且最要紧的是看不见那根贯穿全文的表现主题的思想的红线。这根线,就是新闻作品的灵魂。没有它,再具体的物象还是物象,不可能产生走出版面走向读者心中的新闻人物形象。人物通讯写作,一定要找到记者与主人公心灵碰撞的结合点。找不到这个“有感觉”的结合点,你的文笔再优美,仍然表现不出新闻人物最可爱、最能触动读者心弦的一面。也就是说,有形有肉却没有灵魂。所以记者对所采访对象的感觉,其是就是对新闻人物的准确把握,这很非常重要。

堆砌、罗列新闻材料是一般新闻通讯写作的通病。作为一个成熟记者,这也是一件遗憾的事。一、二、三 四只是完成了新闻材料的梳理,但它不是新闻通讯的最佳结构设计方案。如果你紧扣已确立的新闻主题再进行认真设计,还会发现有一个更加完美的结构。

结合20年的新闻实践,我曾总结出新闻写作要达到的三种境界:一、慧眼识金。说的是作为记者应有的新闻洞察力。记者必须每时每刻保持高度的职业精神,一眼就能发现新闻的亮点在哪里。就像警察,一眼就能看穿小偷一样。佛说,在凡人肉眼中,一只茶杯就是茶杯,但在圣人眼里它可能是佛。如此看来,新闻记者可能看到的是有关茶杯质量或品牌的新闻了。二、沙里淘金。讲的是新闻采访的深层挖掘和资料收集过程中记者所应有的扎实的采访作风。千万不敢忽略这个环节。也许就因为别人比你多捕捉到了一个新闻细节,他的作品因此有可能产生重大影响。三、点石成金。新闻主体的升华,考验着记者对新闻事实的认识层面以及对新闻材料的驾驭能力。先进典型人物的报道,就要凸现人物形象,表现不被人所认识的隐藏在人物心灵深处的闪光的思想。捕捉到了新闻人物的灵魂和思想,才能说是记者读懂了你采访的对象。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的采访对象离你很近。因此才会有大手笔。

前面曾讲到的有关田青春的三篇通讯,应该说非常出色地完成了慧眼识金和沙里淘金的两道工作程序,遗憾就留在了第三个环节上。点石成金是个功夫活。掌握这一招,你的要有多元的知识结构作铺垫,还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作基础,同时还要有敏锐的政治眼光和深邃的新闻观察力作后盾。只有透过新闻现象才能看到新闻本质。

重大典型报道,之所以会产生重大的社会反响,就在于它不仅有深刻的细想内容,而且有完美的表现形式。如高起点的新闻选题,感人细腻的情节,严谨完美的结构,还有引人入胜的新闻表述方式,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如长篇通讯《草原深处的呼唤》就是在力避三篇通讯不足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的点石成金之作。

四、先进典型人物的写作要求

先进典型人物的新闻写作,首选的体裁一般都是通讯体,当然也有人采取系列报道、特写、新闻故事、报告文学等形式。不管是什么体裁,都要完成以下几个命题:叙述典型故事、交代时代背景、揭示先进人物的典型意义、再现先进典型人物形象。

我们在中学上语文课时,经常见老师这样讲析一篇文章:先讲标题大意,再去划分段落并归纳段落大意,继而总结中心思想,最后分析写作特点。后来我才知道,如果你省略课文内容,其实老师给你列出的是文章的结构图和作文的基本技巧。如果此法反用于作文的话,我们先列出写作提纲,就完成了一篇文章的结构设计;再按提纲扩充内容,就完成了整个写作过程。所以说,先进典型人物报道的写作也没有奥秘。一般程序都是这样:

1、  梳理细分新闻材料,合并归类新闻故事。精选最有代表性的材料,为表现新闻服务。

2、  设定先进典型人物报道的标题,即提炼出体现中心思想的关键语句。使其成为新闻写作的核心。

3、  围绕主题进行结构设计。立意和谋篇布局,是决定新闻作品成败的关键。一般来说,它是对大主题的扩展和分解。目的就是更有力度地全方位表现主题。如同太阳灶的设计,如果记者占有的新闻材料都是一块块闪光的玻璃平面的话,都应该围绕焦点(主题)辐射光芒。

4、  巧妙处理段落之间的起、转、承、合。力求文章前后环环相扣,段与段过渡自然和谐。切忌游离主题。这也是重大典型报道产生影响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5、  选择最佳的文字表述手段和讲述新闻故事的切入点。要达到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传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先进典型人物因时代的不同,因而在写作上要求有所不同。战争年代的先进典型人物一般都是爱憎分明,不怕牺牲,有着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色彩。其写法单一,人物形象的展现主要靠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故事来支撑。(穆青《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玉禄》是新中国先进人物典型报道的典范之作。)“文革”期间的先进典型人物则充满了浓郁的政治色彩,“高、大、全”的典型像圣人一样,不食人间烟火,让人敬而远之。中国先进典型人物报道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才实现了新闻回归。因而一大批先进典型人物曾鼓舞了几代人,推动了中国社会和经济建设的发展。直到今天,先进典型人物的写作因时代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人性化、真实化、审美化。这对今天的记者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当今新闻媒体竞争激烈,大众传播平台异彩纷呈,而且读者对新闻信息的取舍选择自由度越来越强。所以今天的先进典型人物的新闻写作,只有树立读者意识、精品意识、新闻意识和创新意识,坚持“三贴近”原则,才会被广大读者所认同。也只有如此,才使我们的先进典型人物,真正走进读者心中,发挥典型引路的教育示范作用。才能使我们的先进典型人物报道成为新闻的一种拳头产品,永葆新闻魅力被广大读者所青睐。(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