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不可把教育局变成教育公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25:52

曹林:不可把教育局变成教育公司

发布时间:2010-07-04 来源:新京报 类型:时事评论- 四川遂宁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和遂宁二中实验学校,硬件设施和教学质量在全市数一数二,没想到近来却成了“民办学校”———因为民办的帽子,他们可以向学生收“三年一次性缴13000元”的高价学费。媒体调查显示,这两所学校“从公办转为民办”的过程疑云重重,收购学校的公司的董事长,竟是当地的教育局长张永福。(7月2日《中国青年报》)

  既当掌控教育资源的教育局长,又当收购公办学校的公司的董事长,当看到教育局长若隐若现的双重身份时,你就能看出“伪民办”的猫腻了。这样的双重身份,可以一方面利用权力将教育资源向这两所学校倾斜,配备最好的设施和最好的教师,享受到最好的政策;另一方面则通过掌控的公司将其收购,以改制之名从公办转为民办。有“教育局董事长”罩着,这样的“伪民办”仍可享受公办资源,却能以民办之名大肆收费。

  这个生意经,做得真好。通过这种改头换面、偷梁换柱的“假民办”操作,教育局长当公司董事长,教育部门岂不成了当地最大的教育公司?其治下的教育也自然变成了赚钱的产业———难怪当地家长抱怨,学费本就高昂,可今秋开学的学费还将进一步上涨,上涨幅度将翻一番。

  从师资到设施,明明是公办国有的,怎么变成民办呢?这对一般人是天大的难题,可对掌握着权力的某些官员却不是什么难事,他们甚至没有费多大力,没有出什么钱,通过“公有民办”、“公办民助”、“民办公助”、“参照民办学校运行”一系列文字游戏,神不知鬼不觉,教师都蒙在鼓里,一夜之间就实现了公转民,从政府限价变成市场定价。

  “名校办民校”还背负着侵吞国有资产、化公为私的骂名,可遂宁的“伪民校”做得很狡猾———收购公立学校的、教育局长任董事长的公司,也是一家当地国资委控股的国有公司,国有收购国有,资产还属于国家,在名义上算不上是国资流失。可是,国有收购国有,用国家的钱收购公立学校,用左手倒腾到右手,学校仍是国家的,怎么能叫“民办学校”呢?

  肩负教育公益责任的教育局长,怎能担任一家以营利为目的的公司的董事长,这不是公然将教育当做产业去经营、将教育当成牟利工具了?而且,这么好的公立学校,这么优质的国有资产,为什么要卖掉,为什么要转为民校身份———目的只有一个,赚钱,借民校身份收更多钱。

  审视遂宁这场权力操盘的闹剧,可以看到制度出了许多漏洞:学校产权的混乱被钻了空子,而改制的不民主、不透明也让权力肆无忌惮,政企不分、亦官亦商的混乱更让操作畅行无阻。民办学校制度,本是为了与公办竞争,或者补充公办的不足,可在教育垄断之下,真民办很难获得生存空间,假民办却大行其道,成为权力创收的工具和牟利的手段。作者:曹林